陈志量;刘玉琪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 老年慢性乙肝患者45例为观察组,另纳入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群3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改变及外周血CD4/CD8与IgG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CD4+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外周血IgG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外周血CD4/CD8水平与IgG水平呈现显著正相关(r=0.856,P<0.001).结论 老年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免疫紊乱及免疫抑制.
作者:汪铮;唐荣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经恩替卡韦(ETV)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单纯护肝组和ETV组各50例;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清中IL-6、IL-8和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且ETV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单纯护肝组(P<0.01).结论 ETV能通过下调乙型肝类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6、IL-8和TNF-α的蛋白及mRNA的表达,抵抗乙型肝炎病毒,对防止肝细胞坏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海英;杨明德;马洪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我国老年性痴呆中血管性痴呆(VD)占第二位,在脑卒中患者中VD的患病率为12%~36.3%[1].间充质干细胞(MSCs)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人脐带MSCs(HUC-MSCs)成功克服了骨髓MSCs含量低、受年龄影响大等诸多限制,而且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等优点.HUC-MSCs在组织工程、神经系统、肝脏疾病、心血管系统、免疫疾病、肿瘤疾病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已有多项研究表明,体外培养的HUC-MSCs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2,3],且HUC-MSCs移植治疗脑卒中的动物实验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4].因此,HUC-MSCs有可能用于VD的治疗.
作者:何燕;王俊;魏云鸿;金醒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严重呼吸性酸中毒而拒绝气管插管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对入选的11例AECOPD并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H<7.20)及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患者行NPPV治疗,动态观察NPPV治疗前和治疗后1、2、12、24、48、72 h的动脉血气变化、NPPV治疗时间、治疗后转归等.结果 11例患者中9例经NPPV治疗后较治疗前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0.05),pH明显升高(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P<0.05),患者意识恢复.另有1例放弃,1例死亡,治疗有效率达81.8%(9/11).结论 对拒绝气管插管的AECOPD患者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采取规范、细致的NPPV治疗将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吴春风;崔佰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淀粉样前体蛋白-C端游离片段(APP-CTFs)对ADF/cofilin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APP-CT99-pEGFP转染胎鼠原代皮层细胞,采用细胞免疫组化方法和蛋白印迹方法观察磷酸化cofilin和LIMK1的分布形态和表达水平.处理S3肽,LIMK1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剂后再观察磷酸化cofilin表达.结果 细胞免疫组化实验结果,转染APP-CT99-pEGFP的细胞中,磷酸化cofilin和LIMK1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与空载体转染组比较分布较高.S3肽处理后,磷酸化cofilin的表达水平减少.蛋白印迹实验结果,转染APP-CT99-pEGFP的细胞中,磷酸化cofilin和LIMK1蛋白水平增高,与空载体转染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S3肽处理后,磷酸化cofilin蛋白水平降低.结论 APP-CTFs通过LIMK1激酶调控cofilin磷酸化.
作者:李光哲;程琳;陈慧;元红花;许妍姬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脑动脉硬化与血清胱抑素(Cys)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2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但经检查排除脑出血患者54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ysC、hs-CRP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CysC和hs-CRP差异显著(P<0.05).脑出血患者颈动脉IMT与血清hs-CRP及CysC水平呈正相关(P<0.05).脑出血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脑出血患者脑动脉硬化与血清CysC和hs-CRP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临床检测中的重要依据.
作者:马贺;李希芝;邱长云;陈宏亮;刘庆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IKKε和TBK1是2个IκB激酶(IKK)相关激酶,他们之间形成异源二聚体,共同参与调控干扰素调节因子(IRF)与核因子(NF)-κB的信号级联,从而调控天然免疫和炎症代谢疾病,甚至肿瘤的形成.IKKε和TBK1在NF-κB信号通路活化过程中与经典的IKK(IKK α、IKKβ)都具有磷酸化靶点的作用,所以国外学者多把IKKε和TBK1称为NF-κB的额外活化激酶,或者叫非经典IKKs[1,2].但是,IKKε/TBK1与NF-κB及IRF的相互作用关系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议和未知.
作者:唐人民;李俊明;邹秀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日本成年男性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已占到20%~25%[1].在我国,HUA患病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2]的仅男性1.4%,女性1.3%,猛增至到2009年[3]的男性35.94%,女性16.32%.在患HUA的居民中,仅有3.31%的人知道自己患病[4].HUA的主要不良结果——痛风的发生,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就饮食对HUA的影响做以综述.
作者:王子楠;庄媛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急诊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至接受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休克纠正、体温恢复、白细胞恢复、凝血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肠穿孔、气胸、肝脏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多器官衰竭、胆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可明显改善患者术中情况,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术后胆瘘及多器官衰竭发生率,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作者:王成虎;陈君;张应贵;周遵红;周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患者主要的髋部骨折类型,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1,2].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是我院探讨的热点问题.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创伤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动力髋螺钉(DHS)组50例,其中女21例,男29例,年龄61~88岁,平均(73.9±8.0)岁;AO分型:A1型18例,A2型21例,A3型11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诱发骨折22例,高空坠落伤诱发骨折24例,摔倒诱发骨折4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组50例,女24例,男26例,年龄62~89岁,平均(74.9±8.7)岁;AO分型:A1型16例,A2型24例,A3型10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诱发骨折24例,高空坠落伤诱发骨折25例,摔倒诱发骨折1例.
作者:吴迪;张诗林;蔡楠;李静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00例,根据生化指标分为MS患者135例,非MS患者65例,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冠脉病变支数和分布,分析MS与老年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MS患者中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水平均高于非MS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MS患者(P均<0.05).MS患者Gensini积分高于非MS患者(P<0.05),MS患者与非MS患者病变血管支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S患者中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所占比例高于非MS患者(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糖、肥胖、血脂紊乱、MS均为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MS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冠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冠脉病变支数和分布密切相关.
作者:邵博一;娄明;李姗姗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对比分析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静脉化疗治疗老年胃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9例胃癌肝转移瘤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ACE组21例、静脉化疗组28例,两组均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差异.结果 TACE组缓解率(61.90%)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21.43%)(P<0.05),TACE组总有效率(85.71%)高于静脉化疗组(7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ACE组KPS评分[(84.5±3.7)分]显著高于静脉化疗组[(81.6±4.0)分](P<0.05).两组治疗后1、2、3年生存率3年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治疗老年胃癌肝转移患者较静脉化疗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对患者的远期疗效优势不明显.
作者:周春晓;金一琦;张金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鉴定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中是否发生了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方法 STZ诱导大鼠心肌纤维化,12 w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VG染色观察心肌组织胶原含量变化,免疫组化鉴定心肌组织中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结果 心脏超声提示实验组大鼠左室前后壁厚度(LV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大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心肌VG染色实验组粉红色胶原组织增多,而对照组仅有少许红色胶原组织表达.心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CD31、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均表达阳性,但实验组CD31表达减弱(P<0.05)、微血管壁α-SMA表达增强(P<0.05).免疫酶双染技术检测,对照组微血管内皮被染为棕黄色,实验组微血管内皮红色染色较强,而棕黄色较弱.结论 STZ诱导的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过程中发生了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分化.
作者:黄俊;张明霞;黄江燕;万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6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135 mg/m2紫杉醇组(低剂量组)、155 mg/m2紫杉醇组(高剂量组).两组均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通过静脉给药,每日1次,每2w停1 w作为1个疗程.经过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末室间隔厚度(ⅣS)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的主要差别.结果 135、155 mg/m2紫杉醇均可以降低缺血性室性早搏症状,且呈剂量依赖性,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对于治疗前LVDD、IVS、LVPW指标,治疗后这些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后的LVEF则明显比治疗前升高(P<0.01).结论 紫杉醇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对保护缺血性心脏损伤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晓溪;薄小萍;鲍小京;马兵兵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72例老年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6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结果 观察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血清血栓素(TX)B2、内皮素(ET)-1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疗效显著,能够促进血管内皮功能改善.
作者:谭峥;李莉;马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节拍治疗维持与单药化疗维持治疗老年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 观察组:经病理证实的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41例,接受4~6个疗程化疗达到大肿瘤控制效应后予以口服节拍化疗药物维持治疗,连服3w,休息1 w,作为1周期,至少连续服用2周期(2个月).对照组:经病理证实的老年晚期恶性肿瘤患者38例,接受4~6个疗程化疗达到大肿瘤控制效应后予以单药化疗维持治疗.根据RECIST标准评价疗效、WHO的毒性分级标准评价药物的不良反应;分别观察疾病进展时间(TTP)、生活质量(QOL)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41例患者中CR4例、PR 2例、SD 30例、PD 5例,有效率为14.6%,疾病控制87.8%.TTP为6.2个月,QOL改善稳定率为87.8%.对照组:38例患者中CR2例、PR 3例、SD 26例、PD7例,有效率为13.2%,疾病控制81.6%;TTP为5.6个月,QOL改善率68.4%.两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TT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率、总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降低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观察组Ⅰ~Ⅱ级、Ⅲ~Ⅳ级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节拍化疗用于维持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与单药化疗的疗效相当,且不良反应轻微,老年患者耐受性好,具有更高效价比.
作者:李晓琴;李进章;王丽娟;姬发祥;李欣;魏文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围绝经期综合征(PMS)多发生在45~55岁,一般持续至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至绝经后5-10年[1,2].围绝经期出现的各系统症状严重影响围绝经期、老年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3].提倡健康行为是提高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节省大量医疗费用和卫生资源的有效方式[4].本研究旨在探讨社区保健服务对PMS的作用.
作者:朱桐梅;江景娟;赵晓华;王小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冠脉造影示前降支靶病变为血栓负荷重的老年患者(125例),在血栓抽吸基础上分别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观察组,60例)或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PCI术后IRA血流≤TIMI 3级、PCI术后MBG分级<3级患者少于对照组,观察组PCI术后ST段完全回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严重出血事件,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CI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少于对照组,血清脑利钠肽前体(Pro-BNP)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在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无差别.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血栓负荷重的老年患者,在急诊PCI时术中血栓抽吸基础上,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比较,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获得更好的心肌再灌注,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患者左心功能,并可减少严重出血事件.
作者:刘大一;王智昊;李颖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三苦滴丸(SK)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相关炎性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阳性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405 mg/kg灌胃.SK高剂量组予SK 1 600 mg/kg灌胃,SK中剂量组予SK 800 mg/kg灌胃,SK低剂量组予SK 400 mg/kg灌胃,共给药10 d.连续3d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mg/kg.第8、9天给予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 mg/kg),空白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于第10天灌药后30 min,各组大鼠分别以10%乌拉坦(0.5ml/100 g体重)麻醉,仰位固定,腹腔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5 mg/kg),空白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造模成功后2h腹主动脉采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细胞黏附因子(VCAM)-1;处死大鼠,取心脏,处理后行显微镜观察;观察SK对心肌细胞中1κB蛋白、NF-κBp65蛋白表达、NF-κB活性、NF-κBp65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SK可不同程度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阻断心肌缺血炎症机制.结论 SK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能与相关炎性机制有关.
作者:邹迪;隋殿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对老年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34例SLE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观察组接受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接受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肌酐(S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IgA、IgG、IgM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补体C3和C4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NA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有助于改善SLE肾炎患者肾功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郑擎;周莉明;黄宇;郑玲;陈树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