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活习惯与COPD患者记忆障碍的相关性

张丽;雷鹏琼;张敏;陈长香;冯芳;陈桂芝

关键词:生活习惯, COPD, 记忆障碍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脑皮质会出现慢性缺血缺氧,引起海马回的神经递质紊乱和神经元丢失,从而影响患者认知过程中诸如注意、记忆、学习等大脑相关功能区域和结构部位[1,2],即COPD患者可具有不同程度的认知水平下降[3].记忆障碍常用来作为判断认知障碍的敏感指标,目前关于COPD患者记忆障碍影响因素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生活习惯与COPD患者记忆障碍的相关性.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健身降压操对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动脉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健身降压操对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动脉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选取20名年龄在50 ~60岁的女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进行24 w,每周2次,每次60 min的组合练习,运动负荷控制在中小强度范围.结果 24w结束后测试受试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脉压(PP)都有显著下降(P=0.000、P=0.006、P=0.001),右踝臂血压指数(R-ABI)也有显著下降(P=0.041).结论 健身降压操练习有助于降低中老年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改善其动脉功能.

    作者:李宁;张艺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早期死亡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术后早期死亡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3年3月至2012年12月间实施瓣膜置换术的老年瓣膜病患者3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造成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50例患者中死亡15例,其中多脏器衰竭6例(6/15,40%),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5/15,33.33%),严重室性心律失常2例(2/15,13.33%),术后左心室破裂2例(2/15,13.33%).单变量分析显示年龄、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术前心功能分级和心胸比率,差异显著(P<0.01),与早期死亡发生有明显相关性;多元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心功能、心胸比率可能是造成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结论 术前积极改善患者心功能,术中谨慎操作,加强心肌保护,术后提供全面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早期死亡率.

    作者:韦武利;王奇;向敏峰;吴先球;漆奋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FICE染色内镜联合EpCAM检测对肠化型Barrett的诊断价值

    近年来,Barrett食管(BE)发病率逐年升高,容易引发食管下段腺癌[1,2].在BE患者中,癌变率高的病理类型为含杯状细胞[3]的特殊肠化型BE,而临床上采用的胃镜检查结合活检诊断BE具有较大的局限性[4],容易导致误诊或漏诊[5].本文拟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用FICE染色内镜联合EpCAM检测与FICE染色内镜联合CK7检查,旨在对比两组的诊断效果.

    作者:崔振芹;赵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Survivin、Livin、CD44v6在宫颈癌以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老年人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细胞凋亡抑制因子生存素(Survivin)、活素(Livin)及细胞黏附分子CD44v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于该院就诊的60例宫颈癌患者的宫颈标本,65例CIN患者的宫颈标本以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8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标本中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均在宫颈癌患者中高,CIN患者次之,正常组织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宫颈癌患者中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阳性率与病理等级有关,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鳞癌患者Survivin、Livin及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均高于其他病理等级患者(P<0.05).结论 Survivin、Livin及CD44v6在老年宫颈癌及CIN患者呈特异性高表达,且随着恶性程度增加而增加,可根据Survivin、Livin及CD44v6表达水平的不同诊治老年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

    作者:吴晓梅;袁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甲状腺素对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状腺素对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体内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采用左旋甲状腺素25 μg/d治疗,并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使用剂量逐渐增大待促甲状腺素(TSH)恢复正常后,改维持剂量,大剂量150μg/d.对照组予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治疗8粒,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促甲状腺素(TSH)、游离T3(FT3)、游离T4(FT4)水平均有所变化,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SH、FT3、FT4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ApoB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尿酸(U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UA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易导致体内血脂、血尿酸升高,引发脂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甲状腺素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脂、血UA.

    作者:王新;郭静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参苓散对脾阴虚痴呆模型大鼠海马区BDNF、NGF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苓散对脾阴虚痴呆(AD)大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8只体重(300±20)g的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空白对照)、阴虚组(脾阴虚)、AD组(脾阴虚+AD)和治疗组(脾阴虚+AD+治疗),每组12只.通过病证结合的方法建立脾阴虚AD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中药参苓散灌胃,每日1 ml/100 9,持续10 d,其他各组每日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SP)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BDNF和NGF的表达.结果①造模后,阴虚组、AD组、治疗组与空白组对比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或P<0.01);给予参苓散治疗后,治疗组与阴虚组、AD组相比,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P<0.01);②与空白组比较,阴虚组、AD组大鼠海马BDNF、NGF表达明显下调(P<0.01);而治疗组大鼠海马BDNF、NGF表达与阴虚组、AD组比较明显上调(P<0.01).结论 参苓散能改善脾阴虚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加其海马区BDNF、NGF表达.

    作者:侯永春;严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BP),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一种周围神经病.BP可引起面部肌肉瘫痪、表情障碍和心理障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到目前为止,BP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均表明BP与病毒感染有关,特别是与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及其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

    作者:许静;毛西京;于挺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贫血和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 确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患者贫血和骨密度(BMD)之间的关系.方法 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188例,测定其血常规、血气分析、肺功能、髋部骨密度、C反应蛋白(CRP)、吸烟指数.依据患者是否贫血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观察BMD.结果 贫血组74例,贫血发生率为39.36%.贫血组BMD[(0.67±0.13) g/cm2]较非贫血组[(0.95±0.19) g/cm2]低(P<0.05);CRP水平、吸烟指数均高于非贫血组(P<0.05),而两组性别、1 s用力呼气量(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稳定期COPD老年患者常合并贫血,CRP升高,BMD降低和贫血相关.

    作者:张振宁;王亚梅;王勇;江宏;钱进;马晓蓉;许亚丽;潘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镜像疗法提高中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

    脑卒中患者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上肢瘫痪是脑卒中后常见的症状之一[2].早期开展康复治疗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目前临床倾向于综合治疗[3].镜像治疗是根据平面镜反射相等的物像及距离,以正常的肢体镜像代替患侧的肢体,达到消除异常感觉或恢复运动功能的治疗方法[4].本研究拟观察常规康复联合镜像疗法治疗中老年女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

    作者:郑银花;许卓;李品梅;高萌;米法朋;于敏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左旋多巴毒副反应大鼠淋巴细胞表面多巴胺转运体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PD)左旋多巴毒副反应大鼠淋巴细胞(PBL)表面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经典注射6-羟基多巴胺损毁法制作PD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腹腔注射50mg·kg-1 ·d-1左旋多巴(LD)/苄丝肼2 w,制备LD大鼠模型.采用随机区层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LD模型组及复方地黄方组四组,每组12只,分别干预4w、6w,应用RT-PCR法测定大鼠PBL表面DAT的表达.结果 LD模型组大鼠PBL表面DAT的表达较正常及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01),且与病程成负相关;复方地黄方组在不同时间点均明显高于LD模型组(P<0.001).结论 复方地黄方可能通过增加PBL表面DAT表达来发挥减毒抗PD的作用.

    作者:罗瑞静;何建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血清胱抑素C (CysC)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 将入选的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T2DM患者血清CysC、hs-CRP、IL-6、TNF-αt、Hcy较健康者明显升高(P<0.01);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血清CysC、hs-CRP、IL-6、TNF-α、Hcy、SOD水平较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血清CysC水平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指标的比较,CysC>1.4 mg/L组的hs-CRP、IL-6、TNF-α、Hcy血清水平高于CysC≤1.4 mg/L组(P<0.01),通过CysC与hs-CRP、IL-6、TNF-α、Hcy的多元线性相关分析,CysC与hs-CRP、IL-6、TNF-α、Hcy均呈显著正相关,CysC与SOD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血清CysC参与氧化应激损伤过程,影响DN的发生发展.

    作者:何煜;张琰;廖婷婷;龚俊;罗韦峰;夏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特点及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1].代谢综合征是脂质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等各种人体代谢成分异常的综合征.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成年人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约15%[2];同时,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密切,且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3].因此,研究老年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对减少老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华;张忠夫;柴强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重症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

    重症胰腺炎是常见外科急腹症,其发病急,并发症多.老龄人口在我国占有相当比重,其机体重要器官代偿功能差,多伴发其他疾病,因此发生重症胰腺炎后预后更差.目前重症胰腺炎的诊断临床已无困难,但治疗方法仍存争议.本文探讨老年重症胰腺炎患者的诊断治疗以期望改善其预后.1 资料与方法1.1 入选标准老年人标准参照我国老年人定义即≥60岁,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胰腺学组1996年制定的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1],轻重分型参照APACHEⅡ评分系统分为轻、重型,≥8分者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作者:耿文茂;张倩;吴亚光;苏忠学;秦成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染脂肪基质干细胞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大鼠的作用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转导的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s)脑室内移植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大鼠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ADSCs细胞,并用分子克隆技术转导入eNOS基因.取60只健康雄性大鼠,分为SAH组、eNOS(-)组和eNOS(+)组.在立体定向仪介导下向移植SAH后脑血管痉挛大鼠脑室注入转导eNOS基因及非转导eNOS的ADSCs细胞.测定基底动脉横截面积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RT-PCR分别观察eNOS、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肌糖蛋白(TN-C)和前列腺素(PGF)2α在血清和基底动脉中的表达情况.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检测颞叶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SAH组、ENOS(-)组与eNOS(+)组相比大鼠基底动脉横截面积明显减少.eNOS(+)组皮质神经元凋亡指数显著降低,TN-C和PGF2α在ENOS(+)组低表达,而eNOS在ENOS(+)组高表达.结论 以eNQS为靶向,ADSCs为载体的基因治疗为可部分减缓SAH后脑血管痉挛,其作用可能与TN-C和PGF2α降低有关.

    作者:吴雷;郭华;高子云;胡尚伟;沈晓黎;郭化;祝新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苏州市城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调查

    目的 了解苏州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为卫生改革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在苏州市抽取的8个社区共4 635名老年居民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问卷调查.结果 苏州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损害率为11.4%,男性为9.4%,女性为13.0%,ADL损害率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躯体生活自理能力中,损害率高为“剪脚趾甲”(9.5%);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损害率高为“购物”(13.4%);慢性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损害率(12.4%)高于未患病者(9.1%),且随慢性病数目的增加,损害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日常生活能力是反映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应针对损害率较高的项目进行功能训练,加强高龄、女性及患慢性病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医疗保健.

    作者:吴燕;徐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前列腺汽化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前列腺汽化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该院行前列腺汽化手术的92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全身麻醉组与硬膜外麻醉组各46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6、24、72 h的MMSE评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麻醉药用量及术后疾病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后6、24 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h硬膜外麻醉组MMSE评分高于全身麻醉组(P<0.05);术后72 h,两组间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硬膜外麻醉组POCD发生率(21.74%)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34.78%)(P<0.05);术后6d,硬膜外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比较,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相比,在不增加麻醉药用量的情况下,对老年患者POCD影响轻,且POCD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是老年患者手术适宜的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俊领;杨艳梅;欧玉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心胸外科老年住院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特征

    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因为手术难度大、创伤大、手术持续时间长,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麻醉,需要进行各种器官插管,因此术后更容易出现各种感染,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文对近几年我院心胸外科手术出现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大限度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兰孝忠;周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包头地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153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包头地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该院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肺癌患者1 537例,均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临床症状、影像学诊断、病理类型等特点.结果 1 537例患者中男1 208例,女329例,年龄29 ~81岁,50~ 59岁为发病高峰(35.2%,541例),≤40岁青年人和>80岁老年患者发病率低;肺腺癌占46.8%,肺鳞癌37.9%,小细胞肺癌15.2%,女性患者约2/3为肺腺癌;肺鳞癌和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吸烟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吸烟者(P<0.01).结论 2001~2010年包头地区肺癌发病处于高增长态势,男性患者所占比例较大,腺癌处于所有病理类型首位,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与吸烟相关.

    作者:李凯;李晓凤;贺嘉鹏;王军;张新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提高CpG ODN免疫效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1995年Krieg等[1]研究发现CpG二寡聚核苷酸(ODN)是病原体DNA免疫刺激活性的基础结构并等将这类含有非甲基化CpG的特定结构称为CpG基序,也有学者称其为免疫刺激序列.其中,组成CpG ODN胞嘧啶的第五位碳原子必须是非甲基化的,正是因为这种结构,使CpG ODN具有免疫刺激活性作用,换言之,这也是CpG ODN免疫刺激活性的核心结构.具有这种结构的CpG ODN能被Toll样受体(TLR9)特异性识别,通过TLR9的识别作用启动信号转导级联反应.由CpGODN引起的免疫刺激活性作用是明显且多样化的,其主要作用包括:(1)直接刺激浆细胞样树突细胞(pDCs):通过促进pDCs成熟并使其分泌大量的IL-12、细胞共刺激分子CD86及少量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

    作者:王旋;王树平;丁子清;申玉芹;于海蛟;周岳;林崇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支气管瘤内放射免疫治疗大气道阻塞肺癌

    目的 探讨瘤内注射131 Ⅰ标记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气道阻塞症状的疗效.方法 131Ⅰ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机体(131Ⅰ-chTNT)经纤支镜注入右主支气管肿瘤内,治疗过程进行131Ⅰ扫描、CT扫描和纤支镜检查.用伽马相机随访组织中131Ⅰ-chTNT分布.结果 131Ⅰ-chTNT在肿瘤内明显浓聚,患者肿瘤阻塞症状明显缓解,气道重新开放,咳嗽和呼吸困难减少.结论 131Ⅰ-chTNT作为一种新型的放射免疫治疗药物,治疗晚期难治性肺癌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张洁霞;陈荣昌;李时悦;陈愉;欧阳铭;陈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