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显霞;杨琼
由于老年患者机体代偿能力降低,在实施全身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后,患者受到寒冷刺激时的肌颤能力减弱,加上患者术前肺功能的降低,供氧量减少,耗氧量增加,此时如果环境温度过低,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减少,血液速度减慢,基础代谢率降低且对低温的敏感度变差将导致顽固性低体温的发生,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研究表明年龄愈大,麻醉患者术中发生低温的概率显著升高;手术时间越长,低体温发生率也越高.尤其是腹腔手术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中心温度一般下降速度为0.21℃/10岁[2],所有对于老年腹腔手术患者,一定要做好术中保温处理.本研究主要探讨对全麻开腹的老年患者实施体温保护的临床价值.
作者:熊彦;包天秀;江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治疗老年糖尿病(D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DM疗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指标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酯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达标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率为68.89% (31/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44%(20/45)(P<0.05).结论 格列美脲能显著提高老年DM患者的降糖效果,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小,降糖安全性高,而且并不增加体重,非常适用于老年患者.
作者:王寒啸;黄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T01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感染小鼠单核/巨噬细胞NLRP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为目的细胞,分别与Pg、MT01、Pg+MT01、磷酸盐缓冲液(PBS)共培养6h,Real-time PCR检测NLRP3 mRNA的表达.结果 与PBS组比较,NLRP3 mRNA的表达在MT01组低(P<0.05),Pg组高(P<0.01),Pg+MT01组高于PBS组,但低于Pg组(P<0.01).结论 MT01可抑制Pg感染所导致的NLRP3 mRNA的表达.
作者:郭恪;申玉芹;丁子清;周岳;于海蛟;林崇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甚满意,属于难治之症.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估计情况、电测听、声阻抗复响实验,后结合耳部CT检查等,根据临床资料综合判断[1].本文就我院进行诊治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通过针灸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余文发;王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手术结束在拔除气管导管的过程中,病人从浅麻状态过渡到非麻状态到苏醒,以及吸痰、切口疼痛恢复、导管拔除等刺激使病人经历一个以交感兴奋为主线的复杂反应过程.其中心血管系统的反应为强烈,尤其老年患者及高血压或心脏病的患者,容易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作者:徐爽;程守全;梁袁;黄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与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包括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在内的心血管疾病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1 200万人死亡[1].我国高血压、冠心病发病人数逐年增多,成为潜在的心衰高危人群,使得心衰防治工作形势更加严峻[2].
作者:张军芳;王磊;魏聪;王宏涛;常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乡地区农村居民空腹血糖(FPG)受损和糖尿病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随机整群抽取的新乡地区18~65岁常住农村居民665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农村居民(FPG)受损检出率为6.91%,糖尿病检出率为6.62%.农村居民FPG受损和糖尿病的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P=0.000)、随体质指数的增加而增高(P=0.004)、随腰围的增加而增高(P=0.000)、随收缩压的升高而升高(P=0.009)、随总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而增高(P =0.000)、随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升高而增高(P=0.002).结论 农村居民(FPG)受损和糖尿病的分布存在一定的特征和规律.中老年人群、超重肥胖者、血压正常高值及升高者、血脂边缘升高及升高者是进行健康管理、预防控制的重点对象.
作者:郭丽君;孙翠勇;王桂霞;顾颜胜;蒋利国;刘英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Alzheimer病(A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产生细胞因子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收集轻度认知障碍(MCI)和轻度AD患者PBMCs,分别用植物血凝素(PHA)和脂多糖(LPS)刺激PBMCs 24、48 h后,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前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和抗炎因子IL-10的水平,并检测患者血浆中这些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 与健康老年人比较,从MCI患者分离的PBMC用植物血凝素刺激24h后分泌的IL-6、IL-8和IL-10显著增加.但用LPS刺激48 h,在MCI患者中TNF-α/IL-10,IL-6/IL-10和IL-8/IL-10的比值较低.但对照、MCI和轻度AD患者之间血浆中IL-8的浓度无显著差异,血浆中IL-6和IL-10的浓度低于检测限.结论 PBMC产生细胞因子的变化发生在MCI的早期,在临床AD之前免疫反应已经发生了变化.
作者:刘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脑动脉硬化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SF-36量表和PSQI量表对脑动脉硬化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脑动脉硬化患者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的患者躯体活动功能(PF)、躯体功能对角色功能的影响(RP)、疼痛(BP)、情绪对角色功能的影响(RE)等项目的得分显著低于无睡眠质量问题组的患者(P<0.05或P<0.001);睡眠时间以及睡眠效率与躯体活动功能呈负相关;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安眠药物以及日间功能与躯体功能对角色功能的影响呈负相关;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与疼痛呈负相关;睡眠效率与情绪对角色功能的影响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脑动脉硬化患者的睡眠质量影响其生存质量,两者密切相关.
作者:王卓亚;杨发满;李晓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高血糖症的发生在危重症患者中较常见,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1].内科危重症病人因处于强烈的应激反应,致使糖代谢紊乱,血糖升高,高血糖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促进了炎症反应,增加感染机会,造成器官功能损害,使病情加重影响预后.近年来对危重症患者高血糖状态的研究越来越多,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方法治疗危重症患者高血糖状态,能用于非糖尿病行高血糖患者,不仅可控制血糖,维持胰岛素治疗,而且可使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和气管插管的时间缩短,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死亡率[2,3].本研究选用常用的门冬胰岛素和人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余显霞;杨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Na+/H+交换泵抑制剂EIPA对SD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缺血再灌注组,EIPA预处理组,每组10只.用Pringle's法建立肝缺血模型.比较各组之间的ALT、AST、肝组织湿/干比、肝组织匀浆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肝组织Ca2+浓度、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及EIPA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清转氨酶、肝组织Ca2+浓度、湿/干比、MPO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肝脏呈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使用EIPA预处理后,上述指标的异常变化均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PA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Ca2+超载减轻肝组织水肿,抑制中性粒细胞活性,从而改善缺血肝组织的能量代谢和肝脏组织微循环,对SD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张晓;齐海智;贺志军;胡伟;司中州;李一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前认为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主要与心房的解剖重构及电重构存在一定的关联性,而研究认为血管紧张素在心房颤动时的心房解剖及电重构方面均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既能导致心房压的升高,也可增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而引起异位起搏,诱发缺血再灌注损伤,甚至引起室性心律失常[1],临床使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系统,而降低心房内压力,并抑制心房的解剖和电重构效应,本研究主要探讨新型ACEI类药物培哚普利治疗阵发性快速型心房颤动的效果,并与经典用药胺碘酮进行比较.
作者:吴朝晖;李海苗;雷奕祺;韩志远;林巧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主动直腿抬高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8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直腿抬高训练为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早期主动直腿抬高训练为观察组,术后随访3个月,对患者进行腰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征、术后疗效、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与观察组JOA腰痛评分均显著升高,观察组JOA腰痛评分[(12.8±1.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0.1±1.7)]分.观察组直腿抬高超过70°的比例(95.7%)、腰腿痛消失的比例(91.5%)、术后优良率(93.6%)、患者满意度(97.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9%)、(72.3%)、(78.7%)、(85.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1%)明显低于对照组(12.8%)(P<0.05).结论 早期主动直腿抬高训练可明显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改善临床病症,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童玉梅;符永青;冯敏;赵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胸部肿瘤调强放疗(IMRT)后动态心电图(DCG)改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接受IMRT的胸部肿瘤患者87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24h DCG监测,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对IMRT后DCG改变的影响.结果 IMRT后出现DCG改变37例(43%),将患者临床资料及物理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发现性别、心脏V40和DCG改变密切相关(OR=1.64、1.25、P<0.05).结论 胸部肿瘤患者IMRT治疗后性别及心脏V40是DCG发生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杨苏萍;张琴;覃晓波;蒿艳蓉;肖和卫;吴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肺损伤大鼠血红素氧合酶(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和UTI组.除假手术组外,另两组脓毒症模型采取盲肠结扎穿孔法制造.术后0、12、24 h UTI组静脉注射UTI 5万U/kg,脓毒症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收集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通过收集Western印迹法HO-1蛋白活性水平测定结果和Realtime PCR收集HO-1mRNA水平的变化测定结果.结果 术后6、12、24h,乌司他丁组肺组织病理变化较脓毒症组明显减轻;HO-1蛋白表达脓毒症组较假手术组均增多,UTI组较脓毒症组表达减少(P<0.05);UTI组、脓毒症组HO-1 mRNA的表达在术后6、12、24h均多于假手术组(P<0.05),与蛋白表达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UTI可对脓毒症大鼠的肺损伤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肺组织HO-1的表达有关.
作者:赵利;程青虹;曾建琼;何永来;张忠双;张海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过去30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0.67%增至11.6%,呈流行趋势[1].本研究进行大样本横断面调查长春城区糖尿病患病情况和流行特征.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采用现场调查方法,随机抽取长春城区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居住5年及以上)10 171人,其中资料齐全者9 236人,男性3 041人,女性6 195人.总体应答率90.8%.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作者:王刚;刘玉佳;孙成林;吕游;肖显超;高原;田肃岩;刘洋;李亚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8.2% ~57.0% [1,2],其中继发性高血压(SH)约占老年高血压19.6%[3].老年SH (SSH)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易掩盖病情,且血压升高往往是早出现、常见的临床表现,易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导致久治不愈、病情反复、费用高.对SSH有效的治疗可降低并发症、肢残率及病死率[4].本文对近年来SSH相关信息进行总结,以便为其诊治提供帮助.
作者:黄子洋;邓辉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MicroRNAs、uPA及MMP-3在骨关节炎(OA)患者与正常关节滑膜中的表达差异,了解其在OA滑膜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iR-27a、miR-140、uPA和MMP-3在33例OA患者与28例正常关节滑膜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 OA组miR-27a、miR-140、uPA和MMP-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63±0.93)、(0.94±0.60)、(3.52±1.79)和(4.91±1.86),非OA组miR-27a、miR-140、uPA和MMP-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34±1.68)、(2.55±1.12)、(1.16±0.65)和(0.84±0.57),组间比较显示miR-27a、miR-140的表达OA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uPA和MMP-3表达O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OA组内各因子之间相关分析显示,miR-27a和uPA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699(P<0.01),miR-140和MMP-3呈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598(P<0.01);uPA和MMP-3之间也呈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r=0.444(P<0.05).结论 miRNA-27a、miRNA-140在OA患者滑膜中低表达,二者与在滑膜中呈现高表达的uPA和MMP-3分别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共同作用于OA滑膜和软骨退变过程.
作者:王维山;史晨辉;何仁豪;周圆家;陈安民;郭风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性疾病,约20%为重型颅脑损伤[1].重型颅脑损伤对其治疗以控制颅内压及预防并发症为主.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手术不仅操作简单,还能降低颅内压,但对脑代谢的影响及预后则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拟探讨大骨瓣减压手术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疗效及脑代谢能力的影响.
作者:秉毅;富红霞;王强;张春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该院治疗的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6例,对患者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发现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大量饮酒、围术期血糖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动脉瘤多发以及脑血管痉挛,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和大量饮酒、围术期血糖升高、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动脉瘤多发以及脑血管痉挛有关,临床上应注意针对性的预防.
作者:唐海涛;赵江;付振宇;王晓民;鲁春鹤;曹振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