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坚
2型糖尿病人在临床诊治中不能仅满足一两次血糖的检测,应该掌握动态的血糖变化和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因为病情情况不明而延误必要的治疗.
作者:江燕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医院信访工作是沟通医患关系的关键性窗口.本文选取50例医院信访事件,对其成因进行了详尽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医院信访工作质量的策略.
作者:邓文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市卫生局在全市所有医院开展了供应室达标建设,通过提高认识、制定指标、培训人员、派员督导、检查评比,组织检查、使软硬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灭菌物品合格率为100%.笔者详细绍了消毒供应室达标建设成功经验及体会.
作者:钟文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行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难治性鼻出血35例,随访观察6个月,统计治疗效果.结果 1次治愈32例,2次治愈2例,3次治愈1例,总有效率100%.结论 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治疗难治性鼻出血是一种定位准确、手术视野清楚、损伤小、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覃冠锻;莫练;梁志成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的安全性,患者耐受性及满意度.方法 对比常规胃镜检查的240例患者(对照组)与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480例患者(观察组),分析其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复检率及满意度.结果 2组生命体征均较稳定(P>0.05);观察组不良 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检率更高(P<0.05).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安全性好,耐受性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彭凤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从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18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85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囊肿手术均成功,术中出血平均80mL,手术平均时间55min,平均住院天数5d,无中转开腹.术后无腹膜炎发生,5例发生皮下气肿,24h自然恢复,其中2例粘液性囊腺瘤术中破裂,术后随访1年,无腹膜假粘液瘤发生.结论 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具有安全性高,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卵巢囊肿临床效果甚好的微创术式.
作者:刘威;陈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控制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预防并发症的探讨的影响.方法 39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一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95例,两组出院后,对照组未进行社区干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则进行持续的社区干预治疗与护理.结果 出院12-30个月后,治疗组的血压控制率为85%,对照组的血压控制率为58.9%,治疗组的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脑卒中,心功能不全或左心室增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社区干预能够提高血压控制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小飞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对针刺伤相关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提高自我防护提供参考.方法 对100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对针刺伤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对接受相关知识培训的态度的问卷调查,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00名(83%)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共发生163例次,人均发生1.63次;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前5项操作环节分别是回套针帽、收集度针头,吸取药液及配药,注射与拔针.结论 建议护理院校增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对在职护士开展多形式的继续教育,弥补相关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欠缺;规范护理操作行为,以便切实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作者:余志群;姜林辉;黄炫杰;张朝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比较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6例慢阻肺急性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33例和B组(普通常规雾化吸入组)33例,后将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A 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B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中的效果要好于传统的雾化吸入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杜鸿武 刊期: 2011年第14期
本院收治的第1例甲型H1N1流毒病人,在病情急剧恶化的情况下,经过积极抢救及精心护理,及时发现和治疗严重的并发症,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将患者转上一级医院.鉴于本院对疑难重症护理缺乏经验,通过这例对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护理,及时寻找不足、总结经验,以提高危重病护理质量.
作者:闫立杰;查海燕;袁君;陈宏伟;朱日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总结146例轻、中、重度冻伤的治疗经验和护理体会.方法 146例病人规范应用急救措施及重点做好护理.结果 做好急救的同时落实好患肢及基础护理,使91例痊愈,55倒不同程度的进行了截肢.结论 通过早期的患肢护理以及落实好基础护理并配合治疗,能有效促进冻伤的愈合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史彩霞;赵水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发热是儿科十分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身体与入侵的病原之间作战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它可使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白细胞内酶活力和肝脏解毒功能增强,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使机体各种调节功能受累,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严重时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甚至导致死亡[1].
作者:罗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合并屈光不正患者血糖水平与眼屈光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2006年6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80饲Ⅱ型糖尿病合并屈光不正患者为观察对象,分别测定其双眼屈光度、空腹血糖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360只眼均为近视屈光不正,其中近视性屈光度为-0.75D-3.0D;180例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7.0~15.4mmol/L.患者血糖水平与屈光度改变呈正相关,Ⅱ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越高,屈光度改变越明显(r=0.61,P<0.05).结论 对年龄在50岁以上、突发屈光不正且无明显糖尿病症状患者,应进行常规空腹血糖测定,以提高Ⅱ型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马瑞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急症的临床特征及防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老年妇科急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生殖器肿瘤78例(72.22%):子宫脱垂16例(14.81%),其他14例(12.97%);除3例急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外,其余105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本组中痊愈出院74例(68.52%),好转出院34倒(31.48%),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老年妇科急症患者其病因以生殖器肿瘤为主,高龄不是手术的绝时禁忌证,只要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术后严密监护,选择适当的手术时与手术方式,老年妇科急症患者是可以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的.
作者:俞涓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A)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LA和120例OA的手术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止痛药使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LA组的腹腔内其他病变探查率、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止痛剂使用以及术后并发症与O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A与OA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美容等优点.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可推荐患者行LA.
作者:杨华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IgA肾病是一组多病因引起的具有相同免疫病理学特征的慢性肾小球疾病,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终导致终末期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青壮年多发,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病理改变多样[1].
作者:张绍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道损伤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防止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按照术中解剖胆囊三角方式的不同即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处理胆囊三角时应用电刀分离组织,治疗组患者在术前明确病变性质使用钝性分离,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胆管损伤情况.结果 本组资料中治疗组患者1例患者并发胆总管损伤,对照组患者胆总管损伤3例,胆总管继发狭窄2例,胆囊管胆漏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胆总管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总管损伤是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术前严格检查和规范手术程序,避免胆总管损伤的关键,一旦发生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
作者:杨华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2010年4月,为提高医院临床护理的水平,确保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国家卫生部召开全国护理工作会议,提倡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各大医院积极响应,纷纷采取措施改善临床护理方法,努力提高患者及社会满意度.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0例患者临床资料,就如何加强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赵巍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患者术前和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自身情况,从而预防因手术和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自身保护意识.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对2600例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9.03%、抗-HCV阳性率0.95%、抗-HIV阳性率0.076%、TP阳性率为0.70%.结论 对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能有效避免和预防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疗纠纷.所以对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非常重要.
作者:胡洁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自拟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60倒,随机分为实验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停药1个月后总体疗效,2组间治疗前后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变化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1)短期和长期临床疗效上,实验组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2)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记分评定:2组均能明显降低患者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气虚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梁绍钦 刊期: 2011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