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杖勇;李清华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在预防冠心病(CHD)中临床作用。方法通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踝臂指数( ABI)、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等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检测指标的影响,为 CHD早期临床病变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结果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腰围、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下降(t=3.13、2.98、3.38、4.65、2.88、2.57,均P<0.05)。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 PWV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下降,而 ABI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升高(t=3.61、2.82,均P<0.05)。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3年,CHD 发生率(1.29%)较对照组(8.17%)明显下降(t=38.90,P<0.05)。结论对CHD早期临床病变的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控制患者腰围、血压、TC、LDL-C、PWV、ABI等指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程,有利于预防或延缓CHD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时间。
作者:常琦;金萍;张晓玲;丁琼;王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CIRI )是指脑缺血一定时间再恢复血液供应后,大脑功能不仅没有得到及时恢复,反而出现更加严重的功能活动障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常见、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主要的损伤形式是细胞凋亡( apoptosis )。细胞凋亡是指在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条件下,机体为了维护内外环境的稳定,通过多基因的调控使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属于一种生理性的细胞死亡。
作者:林海平;王永;沈燕;王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在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运用128排 CT筛查成人疑似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3例,分别采用常规和低千伏低造影剂用量方式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两组图像在不同辐射剂量和注药速率、造影剂用量时有较大差异,均能满足临床诊断。结论实验组显著减少了患者受辐射的剂量和对比剂的用量,减少患者的潜在危害。
作者:宋鹏;王文燕;王勇;宗会迁;王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糖尿病( DM)周围神经痛( DPNP)是影响DM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1〕,70%~80%的DPNP患者在接受镇痛治疗。近年来临床对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多使用加巴喷丁进行镇痛治疗,但是单药使用对于疼痛的缓解程度不佳,患者平均疼痛缓解仅为12%〔2〕。 DPNP在老年患者中的高发病率及相关临床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进一步验证和改善加巴喷丁的镇痛效果,旨在通过对比加巴喷丁单药和加巴喷丁结合小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老年DPNP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饮用苦瓜果汁结合中速步行对糖尿病(DM)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2型DM(T2DM)且无其他器质性疾病,适合本实验运动强度的男性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在不过多食用高脂、高胆固醇类食物且不服用任何降糖、降脂药物的情况下,实验组每天晨起饮用苦瓜果汁100 ml,每天16:00开始,先进行5 min 的全身热身活动,之后进行40 min 的中速步行(速度80 m/min左右,全程约3200 m)后做5 min的放松活动(自主拍打、揉捏肌肉或关节等),周期共计60 d。结果饮用苦瓜果汁结合中速步行可使DM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糖代谢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等脂质代谢指标显著改善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P<0.01)。结论苦瓜饮用苦瓜果汁结合中速步行对DM患者的糖、脂代谢有积极、显著地改善。
作者:李慧阁;张冠华;赖学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生脉保元汤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分别给予多柔比星腹腔注射8 w建立DCM模型,治疗组给予生脉保元汤(40 g/kg),2次/d、0.2 ml/次灌胃,对照组按同法灌以同体积的蒸馏水,治疗4 w后观察、比较两组大鼠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舒张末期容积( LV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DD)、左室内径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体重(BW)、心率(H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脑钠肽(BNP)和死亡率、心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LVEF、BW、HR、LVES、LVED、DD、SD、FS、AngⅡ、BNP及死亡率、组织病理学表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保元汤可明显改善DCM大鼠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有关。
作者:张焕鑫;张宏考;高宇勤;肖俊会;黄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PHT)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5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老年组37例(≥60岁)和非老年组28例(<60岁)。两组患者均行腹部B超、增强CT,测量脾脏长径、厚度、门静脉主干宽度、门静脉血流流速及门静脉血流量,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并行胃镜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结果老年组患者肝功能失代偿者人数较非老年组明显增多(P<0.05)。根据PHT诊断标准,将37例老年组患者分为PHT组21例和非PHT组16例。相较于非PHT组,PHT组患者门静脉内径增宽,血流速度下降,血流量减少,脾脏长径和厚度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老年肝硬化PH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骆玉露;胡晓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动眼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及眼科常见疾病,其病因复杂,明确诊断有一定的难度。
作者:于杨;王利平;南光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和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 w 后血清中 sTRAIL 和 OPG 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中sTRAIL和OPG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对血清中sTRAIL和OPG的表达有更明显的下调作用,有效地调节内环境。
作者:刘强;戚昉;龙似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免疫反应、炎症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 CHD )患者外周血 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CD4+CD25highTreg细胞水平的变化,同时对照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情况,按入组标准选取CHD 患者入院后48 h内采集的肘静脉血,同时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和血脂、血清肌钙蛋白、CD4+CD25+Treg、CD4+CD25highTreg及 Hcy 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的 CD4+CD25+Treg、CD4+CD25highTreg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P<0.01)。 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的Hcy水平呈现逐渐减低的趋势(P<0.05)。结论 CHD患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存在 T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升高血浆 Hcy水平升高。
作者:鞠延玲;鲍百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原发性高血压可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结构与功能的慢性损伤,终导致功能衰竭〔1〕。采用两种以上降压药联合治疗高血压,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且能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杨劲松;郭春花;杨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左西替利嗪及尿素乳膏联合润燥止痒胶囊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西替利嗪和尿素乳膏,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润燥止痒胶囊,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瘙痒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瘙痒程度、发生频率、持续时间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及尿素乳膏联合润燥止痒胶囊联用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张云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苗族村寨农村老年人住院服务“就医难、就医贵”问题突出。本研究旨在了解苗族农村老年人住院服务需求及利用状况,分析相关因素。
作者:胡健;武飚;武学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能及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心血管指南常规治疗。丹参多酚盐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4d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的改善情况,治疗6w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及血清H-FABP。结果治疗后两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疗后治疗组脑钠肽(BNP)、血清H-FAB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能显著改善患者左心功能及降低其血清H-FABP水平。
作者:杨溶海;方长庚;梁建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病人总数的60%~70%〔1〕,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梗死。其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70岁,并且随年龄的增加,发病风险不断上升。基底节区(包括丘脑区)脑梗死占到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65%~75%〔2〕,往往导致患者单侧肢体活动障碍,目前的治疗理论认为患者在经过急性期的处理后,后期的康复治疗对于患者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3〕。
作者:马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T)3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海马结构 CA1区神经元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方法给小鼠不同浓度MT3及盐水腹腔注射28 d,处死小鼠后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制备标本海马结构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快速老化小鼠对照小鼠(SAMR1)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均匀,胞膜完整,染色质分布均匀,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清楚,细胞器清晰可见。 SAMP8组海马 CA1区可见锥体细胞稀疏、排列紊乱,大部分神经元肿胀、空化,出现凋亡细胞,很多胞核固缩深染,胶质细胞增多,有较多脂褐素沉积。低、中、高浓度MT3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较空白对照组结构较清晰,排列较整齐均匀。神经元核基质呈轻度空化改变,胞质内都可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脂褐素,胶质细胞减少。高浓度MT3组的超微结构接近于SAMR1组,但仍处于老化状态。结论 SAMP8海马有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MT3对 SAMP8海马锥体细胞有保护的作用。
作者:马飞煜;林婉;黄林欢;林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化疗的67例首发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31例,经PICC导管进行化疗;对照组36例,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4个周期后,测量并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和局部皮肤、血管等状况。结果两组化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臂围增粗、皮色改变、自觉不适症状、疼痛和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穿刺点感染和皮温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影响,能够降低老年患者的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艳群;马丽丽;高竹林;王文丽;赵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腔镜手术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8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80岁,体重45~84 kg,随机分为两组(n=30),均为中度COPD患者。乌司他丁组(U组)麻醉诱导后缓慢静注20万U乌司他丁,对照组( 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静脉血IL-6、IL-8和 TNF-α的水平。记录麻醉插管后、气腹后、气腹解除后的气道峰压变化。结果与麻醉插管后比较,两组气腹后15 min 气道峰压明显增高( P<0.05),且 C 组高于 U组( P<0.05)。与麻醉前比较,气腹消除后15 min、4 h及24 h C组患者IL-6、IL-8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U组IL-8的水平在气腹消除后15 min和术后4 h明显升高( P<0.05),TNF-α在气腹消除后15 min明显升高( P<0.05)。与C组比较,U组在气腹消除后15 min、术后4 h及24 h患者IL-6、IL-8和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 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COPD患者腹腔镜手术可以减轻气腹期间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提高肺的顺应性,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作者:贾桂花;梁吉文;刘馨;郑敏;张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佐治脑梗死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调亡诱导配体( sTRAIL)、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和-9的作用。方法96例脑梗死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sTRAIL、MMP-2和-9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中sTRAIL、MMP-2和-9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应用醒脑静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同时能有效下调血清中sTRAIL、MMP-2和-9的含量,可以有效改善机体的内环境。
作者:孙晶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星状下肢伸展试验(SEBT)测评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的应用性。方法对32名老年女性(63.6±4.0岁)进行以下测试:①闭眼单脚站;②静态姿势图;③30 s椅子坐起次数;④视-跳反应时;⑤计时起立行走;⑥上肢功能前伸;⑦星状伸展平衡测试,分析 SEBT与各测试方法的相关性。结果 SEBT的标准化综合值与计时起立行走时间中低度相关(右r=-0.449,左 r=-0.387),与30 s椅子坐起次数中低度相关(右r=0.441,左r=0.400),与全身反应时中度相关(右r=-0.502,左r=-0.638);与闭眼单足站时间和人体重心动摇轨迹长度、包络面积不相关。结论SEBT 用于测评中老年女性动态平衡能力显示出了有效性,与闭眼单足站、静态平衡仪和功能前伸测试具有不同意义,可用于老年人动态平衡能力的定量测评。
作者:段子才;庄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