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红;桂影;张国增;白慧玲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OPN及VEGF在62例鳞癌及5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OPN和VEGF在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在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织中OPN和VEGF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低分化鳞癌中OPN和VEGF的阳性表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OPN和VEGF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 OPN和 VEGF在宫颈鳞癌中的过表达,说明两者有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因此可能为宫颈鳞癌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博;徐放;赵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 DN)患者的炎症、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蛋白尿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55例,分为DN组(25例)和对照组(30例),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空腹 C肽、糖化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血脂,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同时利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N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CIMT)。结果 DN组TNF-α、IL-6、hs-CRP、24 h尿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DN组eGFR、FMD低于对照组(P<0.05);DM患者TNF-α与24 h尿蛋白呈显著的正相关(r=0.421,P<0.05)。结论炎症可能是DN的发病因素之一,但未发现前炎症因子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敏感指标的相关性,可能是由于存在肾小球内皮功能障碍,而不是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作者:韦凌云;杨丕坚;李舒敏;吕以培;黄中莹;黄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免疫反应、炎症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 CHD )患者外周血 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CD4+CD25highTreg细胞水平的变化,同时对照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情况,按入组标准选取CHD 患者入院后48 h内采集的肘静脉血,同时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和血脂、血清肌钙蛋白、CD4+CD25+Treg、CD4+CD25highTreg及 Hcy 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的 CD4+CD25+Treg、CD4+CD25highTreg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P<0.01)。 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的Hcy水平呈现逐渐减低的趋势(P<0.05)。结论 CHD患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存在 T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升高血浆 Hcy水平升高。
作者:鞠延玲;鲍百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方式对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所致的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00例确诊为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弱的BPH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90例)和试验组(多学科综合治疗,110例),分别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功能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在治疗1、2、3个月后大尿流率(Qmax)、大逼尿肌压力(Pdet)、剩余尿量(PVR)、IPSS及泌尿症状困扰(B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均P<0.05),而大膀胱容量未见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在治疗2个月以后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改善(P<0.05);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在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BPH所致的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患者,多学科综合治疗方式较单纯手术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可改善患者症状和生存质量,但未发现具有明显优势疗效的手术时机。
作者:冯连成;王征;耿进成;马渊;谢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Runx3和C-my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病人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缘>5 cm)中Runx3蛋白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了解Runx3、C-myc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主要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unx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C-my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398,P=0.001),且其各自的表达在不同Dukes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及病理分化类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越晚、病理分化越低,Runx3表达下调、C-myc表达上调越明显。结论①Runx3在大多数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②C-myc在大多数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可能与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③Runx3基因表达下调,可能影响 C-myc 基因表达增强,从而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郑玮;邹兆伟;钟林;黄宗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T)3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海马结构 CA1区神经元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方法给小鼠不同浓度MT3及盐水腹腔注射28 d,处死小鼠后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制备标本海马结构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快速老化小鼠对照小鼠(SAMR1)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均匀,胞膜完整,染色质分布均匀,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清楚,细胞器清晰可见。 SAMP8组海马 CA1区可见锥体细胞稀疏、排列紊乱,大部分神经元肿胀、空化,出现凋亡细胞,很多胞核固缩深染,胶质细胞增多,有较多脂褐素沉积。低、中、高浓度MT3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较空白对照组结构较清晰,排列较整齐均匀。神经元核基质呈轻度空化改变,胞质内都可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脂褐素,胶质细胞减少。高浓度MT3组的超微结构接近于SAMR1组,但仍处于老化状态。结论 SAMP8海马有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MT3对 SAMP8海马锥体细胞有保护的作用。
作者:马飞煜;林婉;黄林欢;林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通常报告有更好的婚姻,更支持性的友谊,与孩子、兄弟姐妹和社交网络成员间的冲突减少〔1〕。在描述与家庭成员的互动时,老年人的描述更为积极,满意度也更高〔2〕。研究人员认为,老年人人际关系的改善,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交能力提高〔3〕,将注意力从人际冲突的消极方面转移〔4〕,发生社会冲突时情感反应减少〔5〕。认知评估理论模型强调,对情绪诱发刺激的反应,受个体因素的影响,老年人之所以对社会伙伴产生积极的体验,是因为其特有的想法和行为,在社会环境中,与年龄有关的变化,也是老年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6〕。经典压力模型则认为,日常烦扰是各年龄段的成年人常见的社会压力,但这样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为减少潜在的压力体验和人际紧张,老年人会将那些难以相处的伙伴从他们的社交网络中剔除,只留下那些更加友善的社会伙伴〔7〕。社交体验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在发展心理学文献中,研究者们强调,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形成受照料者的影响〔8〕。事实上,社会伙伴对人际情绪的调节终生都在发挥着作用,但很少有人研究社会伙伴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年人社交体验的影响。本研究从社会输入模型的观点出发,解释老年人比年轻人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因。
作者:丁小斌;赵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加味芪黄饮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外周血Toll样受体(TLR)4、MyD88水平的影响。方法 DN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片对血糖进行控制,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芪黄饮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变化情况及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及MyD88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63.16%)(P<0.05);观察组疲倦乏力和口渴喜饮、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浮肿、舌红少苔及脉沉无力等症状评分治疗后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MyD88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加味芪黄饮治疗 DN疗效好,可明显降低 DN患者体内TLR4及MyD88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蒙向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在受到轻微外力作用下而产生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活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质量〔1,2〕。传统治疗多以卧床休息、腰部垫枕、支具固定以及予以药物止痛等单纯保守疗法为主,效果不理想;而开放性手术病人往往难以耐受。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KP)是近几年临床新开展的微创技术,既能有效解决骨折所产生的疼痛,又能纠正和改善骨折引起的脊柱畸形,是病人易接受的一种治疗方法〔3,4〕。本文就本科室近年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完成PKP治疗的效果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周仁实;刘晓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川芎嗪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PPH)引起的右心结构重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三年住院治疗的PPH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川芎嗪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川芎嗪与西地那非联合治疗。治疗12 w后进行心肺功能检查、心脏彩超检查,并检测血清内皮素( ET)和C反应蛋白( CRP)以及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比较,川芎嗪组和联合组患者的SPAP水平较传统治疗组患者明显下降,CI和6-MWD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患者,且联合组患者CI和6-MWD明显高于川芎嗪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FEV1、FEV1/FVC、PaO2、RVD 、TRVmax、RVEF、血清ET和CRP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但其他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且三组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西地那非能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并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右心室结构重塑,疗效肯定。
作者:高汉华;刘映峰;钟华英;杨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目前常见的不可逆的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伴有脑特殊病理及生化改变的获得性、持续性及全面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的综合征。目前认为AD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为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所导致的老年斑(SP),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s)以及神经元缺失等〔1〕。AD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但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延缓AD的发作或减慢AD的进展,所以对AD的研究一直是热点。 Aβ在AD发病中起关键作用,以往的研究认为Aβ产生过多导致AD的发生,新研究认为Aβ的清除障碍是促进AD发展的主要病因,现在就Aβ的清除障碍与AD进行简单综述。
作者:王燕;杜瑶;杜芳腾;张吉翔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比较SNAI1在卵巢囊腺瘤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NAI1表达对卵巢癌患者的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卵巢囊腺瘤和卵巢癌组织中 SNAI1和 E-cadherin 的表达情况。利用重组腺病毒载体 pAdEasy-SNAI1感染 HO8910卵巢癌细胞株,诱导外源性SNAI1蛋白过表达,以空载腺病毒pAdEasy-GFP作为对照,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HO8910细胞SNAI1、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划痕实验检测HO8910细胞转染目的基因后运动能力的改变。结果 SNAI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卵巢囊腺瘤( P=0.000),且与分化程度相关( P=0.014);E-cadherin 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卵巢囊腺瘤组织(P=0.000),且与分化程度有关(P=0.029);SNAI1与 E-cadherin 负相关(r=-0.342,P=0.000);实验组HO8910细胞SNAI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而N-cadher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受抑制(P<0.01);实验组迁移能力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SNAI1可作为卵巢癌恶性程度评价指标;SNAI1可能通过诱导EMT 的发生而协同促进卵巢癌的浸润转移。
作者:帅智峰;刘婷;于秀文;温秋婷;王玉楼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液对帕金森病( PD)患者非运动症状( NMS)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 PD 非运动症状30问卷筛查量表( NMSQuest)对48例PD患者的NMS进行评估,并选用Hoehn-Yahr(HY)分期、PD统一评分量表-3(UPDRS-3)、多巴丝肼用量作为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的指标,同时结合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受教育程度等可能影响患者NMS的因素评估对PD患者NMS影响的程度。结果 PD非运动症状30问卷筛查量表( NMSQuest)显示PD患者NMS极其普遍。 NMS评分与病程、UPDRS3、HY分期呈正相关。患者治疗后多巴丝肼用量、UPDRS3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MSQuest得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特别是生动梦境、不明原因的疼痛、注意力下降、失眠、便秘、头晕等症状改善明显。结论神经生长液可明显改善PD患者的NMS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魏其林;王军;黄焕新;郝传铮;顾晓松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与siRNA技术( RNA)对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 A549/DDP的耐药效果及对多药耐药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设计并合成针对P-gp基因对应序列的siRNA,转染A549/DDP细胞;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处理组、siRNA处理组,利用RT-PCR检测P-gp mRNA,Western 印迹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 P-gp蛋白质的表达;MTT法检测A549/DDP细胞耐药逆转效果。结果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和siRNA均能降低P-gp mRNA和蛋白质表达,恢复顺铂敏感性,耐药倍数分别降至2.01、2.7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和siRNA均能有效逆转人肺腺癌耐药细胞A549/DDP的多药耐药。
作者:李璐璐;于丹;王莹;井欢;刘春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大庆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大庆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调查。结果大庆市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68.3%,其中患病率位于前四位的慢性疾病依次为高血压、脑血管病、心脏病和糖尿病。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及睡眠质量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脑血管病、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结论应大力开展和促进健康教育活动,普及老年人口慢性疾病防治知识及健康保健知识,加强宣传教育,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社区医疗保健,完善医疗保障体制,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作者:李为群;朱颖杰;王任彤;李波;张秀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GTN)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恶性程度极高,在应用化疗药物之前,死亡率高,绒癌死亡率达90%以上〔1〕。 GTN中,60%继发于葡萄胎妊娠,绒癌可继发于葡萄胎妊娠,也可继发于非葡萄胎妊娠〔2〕。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建议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分类可不以组织学为依据,将GTN根据病变范围分为两类:无转移性GTN,病变局限在子宫,大多数是继发于葡萄胎,仅少数继发于流产或足月产后;转移性GTN,病变出现在子宫以外部位,大多数是绒癌,特别是继发于非葡萄胎妊娠后绒癌〔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GTN患者诊治资料,旨在讨论根据现有分期分类系统实施分层及个体化治疗的疗效。
作者:王璟;庞义存;赵向寨;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 CHD )患者的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CHD 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均于晚饭后2 h 服用,连续用药8 w。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 LDL-C 达标率、TC 达标率〔66.67%(30/45)、71.11%(32/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18/45)、51.11%(23/45)〕(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阿托伐他汀20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降脂效果更强,安全性高。
作者:陈懿;徐世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在预防冠心病(CHD)中临床作用。方法通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踝臂指数( ABI)、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等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检测指标的影响,为 CHD早期临床病变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结果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腰围、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下降(t=3.13、2.98、3.38、4.65、2.88、2.57,均P<0.05)。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 PWV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下降,而 ABI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升高(t=3.61、2.82,均P<0.05)。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3年,CHD 发生率(1.29%)较对照组(8.17%)明显下降(t=38.90,P<0.05)。结论对CHD早期临床病变的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控制患者腰围、血压、TC、LDL-C、PWV、ABI等指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程,有利于预防或延缓CHD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时间。
作者:常琦;金萍;张晓玲;丁琼;王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D-半乳糖所致衰老大鼠下颌下腺抗氧化能力和端粒酶活性的改变。方法选用8周龄清洁级SD雌性大鼠10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每组5只。采用D-半乳糖诱导大鼠衰老模型,观察下颌下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总抗氧化能力( T-AOC)改变及采用端粒重复扩增-微孔板杂交法检测下颌下腺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衰老模型组大鼠下颌下腺GSH-Px、T-AOC及端粒酶OD值表达低,正常组高(P<0.01)。结论 D-半乳糖所致的大鼠下颌下腺细胞衰老与端粒酶活性降低相关。
作者:葛志华;李俊玫;于海忠;孙立新;杨宁;杨佳宁;李俊颖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