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分析

丁小斌;赵庆华

关键词:社会输入模型, 人际关系
摘要:相比年轻人,老年人通常报告有更好的婚姻,更支持性的友谊,与孩子、兄弟姐妹和社交网络成员间的冲突减少〔1〕。在描述与家庭成员的互动时,老年人的描述更为积极,满意度也更高〔2〕。研究人员认为,老年人人际关系的改善,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交能力提高〔3〕,将注意力从人际冲突的消极方面转移〔4〕,发生社会冲突时情感反应减少〔5〕。认知评估理论模型强调,对情绪诱发刺激的反应,受个体因素的影响,老年人之所以对社会伙伴产生积极的体验,是因为其特有的想法和行为,在社会环境中,与年龄有关的变化,也是老年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6〕。经典压力模型则认为,日常烦扰是各年龄段的成年人常见的社会压力,但这样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为减少潜在的压力体验和人际紧张,老年人会将那些难以相处的伙伴从他们的社交网络中剔除,只留下那些更加友善的社会伙伴〔7〕。社交体验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在发展心理学文献中,研究者们强调,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形成受照料者的影响〔8〕。事实上,社会伙伴对人际情绪的调节终生都在发挥着作用,但很少有人研究社会伙伴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年人社交体验的影响。本研究从社会输入模型的观点出发,解释老年人比年轻人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因。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功能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健康功能损失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 SIP)和家庭支持量表( PSS-Fa)对2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患者的总体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心理、娱乐消遣功能损失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力患者总体健康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心理、娱乐消遣、睡眠休息、家务管理、饮食功能损失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支持与健康功能各个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其中与总体健康功能损失相关系数大(r=-0.502,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总体健康功能损失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吸烟、锻炼身体、病灶部位、肌力及家庭支持( OR值分别为8.054、3.553、1.466、0.291、0.312)。结论不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维度健康功能损失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不同,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功能损失指导临床干预,促进患者健康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孟亚;周新明;王培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与预防冠心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在预防冠心病(CHD)中临床作用。方法通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踝臂指数( ABI)、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等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检测指标的影响,为 CHD早期临床病变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结果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腰围、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下降(t=3.13、2.98、3.38、4.65、2.88、2.57,均P<0.05)。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 PWV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下降,而 ABI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升高(t=3.61、2.82,均P<0.05)。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3年,CHD 发生率(1.29%)较对照组(8.17%)明显下降(t=38.90,P<0.05)。结论对CHD早期临床病变的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控制患者腰围、血压、TC、LDL-C、PWV、ABI等指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程,有利于预防或延缓CHD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时间。

    作者:常琦;金萍;张晓玲;丁琼;王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苗族村寨老年人住院服务需求及利用调查

    苗族村寨农村老年人住院服务“就医难、就医贵”问题突出。本研究旨在了解苗族农村老年人住院服务需求及利用状况,分析相关因素。

    作者:胡健;武飚;武学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鼻背内眦恶性肿物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

    目的:总结斧头状皮瓣及植皮在切除老年人鼻背内眦肿物后创面修复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在修复内眦鼻背肿物创面时,可根据创面深度选择在创面边缘的一侧形成斧头状皮瓣或植皮,创面较深时可应用斧头状旋转皮瓣,创面较浅时应选择植皮。结果随访3~6个月,其中8例老年患者皮瓣及15例植皮患者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及坏死,鼻背形态良好,下睑无外翻,未见明显畸形,恶性肿物无复发现象。结论斧头状皮瓣及植皮操作简单,在老年人鼻背内眦肿物应用斧头状旋转皮瓣或植皮修复创面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作者:陈哲;林泉;荣莉;朴英丹;郭晶东;张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金雀异黄素诱导K562和K562/ADM细胞的凋亡作用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 GS)对人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与其多药耐药细胞系K562/ADM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GS处理K562与K562/ADM细胞后,用MTT比色法检测生长增殖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免疫细胞化学 ABC 法分析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GS对 K562及K562/ADM细胞均有很强的生长抑制作用。同一浓度下 GS诱导K562/ADM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K562细胞。不同浓度GS对K562细胞的Bax蛋白呈强阳性表达,Bcl-2蛋白实验组同对照组比较颜色无明显变化;而在K562/ADM细胞中,Bcl-2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均强表达,但Bax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K562细胞对GS的反应比K562/ADM细胞敏感;GS诱导K562细胞Bax蛋白高表达可能是GS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而K562/ADM细胞的耐药性和凋亡抑制可能与Bcl-2蛋白高表达有关。

    作者:刘润;郭超;赵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价值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对类风湿关节炎( RA)早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价值。方法随机选取112例RA患者,入院时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HMGB)1水平。以数字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患者42例(联合组),甲氨蝶呤治疗患者35例(单纯组)与未使用慢作用抗风湿药( DMARDs)治疗患者35例(对照组),治疗后复检以上项目。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晨僵、血沉( ESR)、C-反应蛋白( CRP)、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均明显改善,其有效率高达92.86%,明显高于单纯组和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的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HMGB1水平均显著优于单纯组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占总发生率的14.29%,显著低于单纯组(37.14%)与对照组(48.57%),且在 RA 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TG、TC、LDL-C水平比较中,其血脂水平高低依次为:联合组<单纯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通过降低血脂、HMGB1水平达到预防RA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改善血脂水平的作用。

    作者:袁霞;柴克霞;陈媛清;尹启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 CHD )患者的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CHD 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均于晚饭后2 h 服用,连续用药8 w。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 LDL-C 达标率、TC 达标率〔66.67%(30/45)、71.11%(32/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18/45)、51.11%(23/45)〕(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阿托伐他汀20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降脂效果更强,安全性高。

    作者:陈懿;徐世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多学科综合治疗BPH所致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弱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讨多学科综合治疗方式对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所致的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本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00例确诊为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弱的BPH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单纯手术治疗,90例)和试验组(多学科综合治疗,110例),分别比较治疗前、后及两组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功能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在治疗1、2、3个月后大尿流率(Qmax)、大逼尿肌压力(Pdet)、剩余尿量(PVR)、IPSS及泌尿症状困扰(B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均P<0.05),而大膀胱容量未见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在治疗2个月以后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改善(P<0.05);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在治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BPH所致的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患者,多学科综合治疗方式较单纯手术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可改善患者症状和生存质量,但未发现具有明显优势疗效的手术时机。

    作者:冯连成;王征;耿进成;马渊;谢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考

    人口老龄化给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诸如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问题、健康问题、娱乐问题和社会参与及社会融合问题等。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科学发展〔1〕。“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2〕。

    作者:李玉周;王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化疗的67例首发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31例,经PICC导管进行化疗;对照组36例,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4个周期后,测量并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和局部皮肤、血管等状况。结果两组化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臂围增粗、皮色改变、自觉不适症状、疼痛和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穿刺点感染和皮温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影响,能够降低老年患者的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艳群;马丽丽;高竹林;王文丽;赵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瘦素对大鼠气道平滑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瘦素( LP)对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β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R)表达的影响,探讨LP参与哮喘发病的机制。方法组织贴块法原代培养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LP 50 ng/L组(B组),LP 100 ng/L组(C组),LP 200 ng/L组(D组)及LP拮抗剂组(LP 200 ng/L+LP拮抗剂200 ng/L)(E组)分别干预24 h,采用Western印迹法及实时荧光半定量RT-PCR测瘦素受体(Ob-R)及β2-AR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Ob-R表达明显升高,而β2-AR表达下降,证实LP可以上调Ob-R的表达并抑制β2-AR的表达;E组Ob-R表达较B、C、D组下降(P<0.05),与A组相比(P>0.05);E组β2-AR表达较B、C、D组升高(P<0.05),与 A组相比(P>0.05)。结论 LP呈浓度依赖抑制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β2-AR的表达。

    作者:陈云峰;朱述阳;刘向群;刘文静;吴瑕;倪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浸润性乳腺癌中14-3-3σ基因的甲基化及其转录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及相应癌旁乳腺组织中14-3-3σ基因的mRNA的表达及其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及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 MSP)技术检测7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乳腺组织中14-3-3σ基因的mRNA表达及其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组14-3-3σ基因的甲基化显著高于癌旁乳腺组织组(P<0.05);14-3-3σ的甲基化与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ER受体等分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其他临床特征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3-3σ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的mRNA表达量与乳腺癌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例14-3-3σ基因启动子CpG岛发生异常甲基化的浸润性乳腺癌组,均未检测到14-3-3σ的mRNA表达,进一步研究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相关性发现,二者呈负相关性( r=-0.676,P=0.000)。结论14-3-3σ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影响其mRNA的表达水平;14-3-3σ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其进行检测有可能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齐凤杰;刘廷;姚萍;赵树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室性早搏患者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形态及复极化分析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成功的起源及其左、右室流出道( LVOT or RVOT)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心电图的形态、复极化时间及转换导联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15例射频消融成功的、起源于LVOT、RVOT及主动脉窦室早患者的心电图,测量QRS时限,JT间期( J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T波峰末间期( TpeakTend),及心电图胸前导联R/S值,R/S波转换部位,分析室早心电图与起源部位的关系。结果85例起源于RVOT患者与30例起源于LVOT患者的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和室早数量没有差别。 RVOT与LVOT室早在V1~V3导联上R/S值均有显著差异( P<0.05)。转换于V1~V2导联患者24例,其中LVOT22例,其特异性97.6%,灵敏度73.3%;转换于V3导联患者36例,RVOT占30例,RVOT室早与LVOT室早在V3导联的R/S值有显著差异(P=0.016);转换于V4~V6导联患者52例,RVOT占50例,其特异性93.3%,敏感性61.0%;RVOT室早比LVOT室早QRS时限更短(P=0.028),TpeakTend更短(P=0.021),QT和JT间期相似(QT:P=0.512;JT:P=0.546)。结论室早转换在V1~V2导联提示起源于LVO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转换在V4~V6导联提示起源于右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室早不仅有不同的心电图特点,而且在代表复极阶段的TpeakTend也有显著差异。

    作者:贺俊波;舒尚志;李树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脂联素对高糖环境下胰岛细胞功能及腺苷酸活化激酶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的影响

    目的:研究脂联素对高糖环境下体外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脂联素对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观察脂联素对胰岛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酪氨酸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方法分为四组:对照组、对照组+脂联素、高糖组、高糖+脂联素组,分别干预24 h,48 h,72 h后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上清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建立胰岛素抵抗( IR)细胞模型,脂联素作用下测定葡萄糖含量,细胞内糖原含量的变化以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AMPK,IRS-1酪氨酸磷酸化的表达。结果①经脂联素处理后的胰岛细胞,在高糖(25.6 mmol/L)培养48~72 h,其胰岛素分泌持续增加(P<0.05);②IR模型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内糖原含量显著减少,加入脂联素组中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较IR模型组显著降低,细胞内糖原含量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IR模型组总AMPK蛋白水平较低(P<0.05),IRS-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较低(P<0.05);脂联素组总AMPK升高(P<0.05),IRS-1酪氨酸磷酸化升高(P<0.05)。结论在高糖环境下,一定浓度的脂联素可以在体外促进胰岛细胞的分泌和释放;脂联素通过上调AMPK,IRS-1酪氨酸磷酸化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邓娟;孙娟;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8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 HMG) B1、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8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sVCAM)-1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19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96例,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9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HMGB1、TNF-α、IL-18和sVCAM-1的表达。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梗死灶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 HMGB1、TNF-α、IL-18和 sVCAM-1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理想,同时能降低血清中HMGB1、TNF-α、IL-18和sVCAM-1的表达,减少继发性损伤,优化内环境。

    作者:贾玉洁;佟宇;闵连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链脲佐菌素诱导的胰岛素缺乏对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链脲佐菌素( STZ)诱导的胰岛素缺乏对 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 tau 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3月龄 APP/PS1转基因小鼠,腹腔内注射STZ,诱导产生胰岛素缺乏的阿尔茨海默病( AD)小鼠动物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 Western 印迹技术检测 AD小鼠脑内tau蛋白的磷酸化。结果 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STZ诱导的胰岛素缺乏使AD小鼠脑内Thr231和Ser396位点上的tau蛋白磷酸化表达水平增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胰岛素缺乏的AD小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内Thr489位点上的tau蛋白磷酸化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STZ诱导的胰岛素缺乏可加剧APP/PS1转基因小鼠脑内tau蛋白异常磷酸化。

    作者:王旭;高素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异常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血脂异常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1年7月该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AMI患者1213例。比较老年与非老年以及老年各年龄组间AMI患者各血脂参数〔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等〕的差异。结果与非老年组比较,老年组的 TC、LDL、TG、TC/HDL-C、LDL-C/HDL-C、TG/HDL-C、N-HDL-C、载脂蛋白B低于非老年组(P=0.000),而HDL-C、脂蛋白(a)、载脂蛋白A高于非老年组(P<0.05)。60~69岁女性AMI患者的TC、LDL、HDL、N-HDL-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高于男性;在70~79岁老年AMI患者,女性的TC、TG、HDL-C、N-HDL-C、载脂蛋白A高于男性(P<0.05);在≥80岁老年AMI患者,女性的TC、N-HDL-C、载脂蛋白A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组的老年AMI同性别间比较,60~69岁年龄组的TC、LDL、TG、N-HDL-C高于70~79岁及≥80岁年龄组(P<0.05),但三组间HDL-C无差异(P>0.05),70~79岁组与≥80岁组同性别间各血脂参数无差异(P>0.05)。老年AMI患者的血脂正常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AMI患者(20.21%,P<0.05),单纯性低HDL占AMI患者血脂四项联合异常的大比例。结论老年AMI患者的血脂异常危害暴露水平低于非老年患者。老年AMI各年龄组内女性较男性存在更为严重的血脂异常;低龄老年组的血脂异常较中高龄老年组更为严重。单纯性低HDL-C是老年及非老年AMI患者常见的血脂组合异常类型。

    作者:魏勇;刘少稳;周根青;齐保振;陈松文;陈铮;欧阳平;费民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股总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超声造影改变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剂(USCA)观察小腿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后股总静脉造影剂微泡灌注特征及时间-强度曲线(TIC)变化规律与股总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小腿急性DVT形成患者15例作为研究组,行经肘静脉超声造影,分析双侧股总静脉造影剂微泡灌注特征及TIC特点,并设立对照组12例。检测参数包括双侧股总静脉造影剂微泡出现时间、达峰值时间、峰值强度及达峰值后造影剂微泡与静脉管壁间低回声带宽度。结果研究组患侧造影剂出现时间及达峰时间为(56.76±11.24)s、(61.43±7.12)s,健侧造影剂出现时间及达峰时间为(42.46±7.28)s、(51.57±5.79)s,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侧低回声带宽度为(0.31±0.08)cm,健侧为(0.09±0.03)c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双侧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肘静脉超声造影可显示双侧股总静脉微泡灌注情况,间接判断脑卒中后有无急性小腿 DVT形成,即造影后发现一侧股总静脉的微泡灌注出现时间及达峰值时间较对侧明显延长、低回声带较对侧明显增宽则高度提示该侧小腿DVT形成。

    作者:魏立亚;宁彬;庞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唐山市826例老年人认知功能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唐山市826例老年人认知功能患病率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MMSE)对唐山市826例≥60岁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调查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826名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为18.40%,MMSE 平均得分为25.51±4.07。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性质、健康状况间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以及MMSE平均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认知功能有主要影响。结论老年人认知功能与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态、职业性质和健康状态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教育水平、年龄和健康状况。

    作者:孟昱林;张海艳;王金环;刘素梅;贺月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生脉保元汤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生脉保元汤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大鼠模型心功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分别给予多柔比星腹腔注射8 w建立DCM模型,治疗组给予生脉保元汤(40 g/kg),2次/d、0.2 ml/次灌胃,对照组按同法灌以同体积的蒸馏水,治疗4 w后观察、比较两组大鼠超声心动图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舒张末期容积( LV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DD)、左室内径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体重(BW)、心率(H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脑钠肽(BNP)和死亡率、心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LVEF、BW、HR、LVES、LVED、DD、SD、FS、AngⅡ、BNP及死亡率、组织病理学表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保元汤可明显改善DCM大鼠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有关。

    作者:张焕鑫;张宏考;高宇勤;肖俊会;黄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