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浸润性乳腺癌中14-3-3σ基因的甲基化及其转录表达的意义

齐凤杰;刘廷;姚萍;赵树鹏

关键词:14-3-3σ, 浸润性乳腺癌, 甲基化, RT-PCR, 甲基化特异性PCR
摘要: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及相应癌旁乳腺组织中14-3-3σ基因的mRNA的表达及其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及甲基化聚合酶链反应( MSP)技术检测7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相应癌旁乳腺组织中14-3-3σ基因的mRNA表达及其启动子CpG岛的异常甲基化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浸润性乳腺癌组14-3-3σ基因的甲基化显著高于癌旁乳腺组织组(P<0.05);14-3-3σ的甲基化与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及ER受体等分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其他临床特征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4-3-3σ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的mRNA表达量与乳腺癌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例14-3-3σ基因启动子CpG岛发生异常甲基化的浸润性乳腺癌组,均未检测到14-3-3σ的mRNA表达,进一步研究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相关性发现,二者呈负相关性( r=-0.676,P=0.000)。结论14-3-3σ基因异常甲基化可能影响其mRNA的表达水平;14-3-3σ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与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其进行检测有可能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8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 HMG) B1、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8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sVCAM)-1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19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96例,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9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HMGB1、TNF-α、IL-18和sVCAM-1的表达。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梗死灶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 HMGB1、TNF-α、IL-18和 sVCAM-1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理想,同时能降低血清中HMGB1、TNF-α、IL-18和sVCAM-1的表达,减少继发性损伤,优化内环境。

    作者:贾玉洁;佟宇;闵连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和骨保护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和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 w 后血清中 sTRAIL 和 OPG 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中sTRAIL和OPG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对血清中sTRAIL和OPG的表达有更明显的下调作用,有效地调节内环境。

    作者:刘强;戚昉;龙似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TGF-β1与TNF-α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水平变化对冠心病( CHD)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TGF-β1、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P<0.01),且SAP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UA组和AMI组;SAP组、UA组和AMI 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UA组和AMI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SAP组。 CHD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TGF-β1呈负相关(r=-0.746)。结论血清TGF-β1和TNF-α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TGF-β1和TNF-α在CHD的发病机制中互为影响。

    作者:刘志勇;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胸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进展

    胸椎管狭窄症( TSS)是一种以下肢及躯干麻木、行走困难、括约肌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2〕,其主要由黄韧带骨化( OLF)和后纵韧带骨化( OPLL)引起,OPLL多见于上胸椎而OLF多发于下胸椎〔3〕,这表明可能与机械应力有关〔1〕。目前手术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4〕, Sanghvi等〔5〕研究指示术前症状持续时间短的患者早期手术术后具有良好的预后,所以早期诊断以后应尽早手术治疗。

    作者:王博;吕振山;李乔;刘理迪;牛丰;赵松;闫明;刘威;张绍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海拔地区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 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的51例老年ASD患者的临床和介入治疗资料。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0.2%,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ASD平均大小为(24.3±5.8) mm,封堵器平均大小为(28.2±8.6) mm,均采用国产封堵器。术后3个月平均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右心房、右心室内径较术前减小。微少量残余分流3例,3个月后复查分流消失。并发症发生率11.8%,无死亡。随访6~42个月,封堵器无移位,心功能改善。结论高原地区老年ASD患者有缺损大,肺动脉高压程度严重,并发症多的特点。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积极治疗并发症,是成功封堵的关键。

    作者:毛文凯;王黎明;祁国荣;杨延平;路霖;曲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化疗的67例首发恶性肿瘤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31例,经PICC导管进行化疗;对照组36例,经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和化疗4个周期后,测量并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和局部皮肤、血管等状况。结果两组化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臂围增粗、皮色改变、自觉不适症状、疼痛和浅静脉炎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穿刺点感染和皮温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影响,能够降低老年患者的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艳群;马丽丽;高竹林;王文丽;赵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正常中国老年人髌骨高度X线诊断参数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高位髌骨影像诊断参数的临床评价。方法随机收集100名正常膝关节老年人志愿者(男55例,女45例,≥60岁) X线影像并测量Blumensaat线、Insall-Salvati指数、Blackburne-Peel法参数、股骨滑车沟角、髌股协调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外移度。统计学分析各测量值与国外报道的正常范围进行比较。结果中国老年人高位髌骨X线测量参数均在国外报道的参数范围内,且男、女组之间的数值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国外报道有关高位髌骨X线测量参数同样适用于中国老年人的疾病诊断,但需有选择性。

    作者:赵寅;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和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 w后小剂量(20 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STZ),成功诱导其成为T2DM大鼠模型,分成模型组、糖末宁组、六味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给药8 w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IGF-1 mRNA和NGF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NGF-1 mRNA及IGF-1 mRNA相对表达明显减少( P<0.01);与模型组相比,六味地黄丸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NGF-1 mRNA及IGF-1 mRNA的相对表达均明显升高( 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对T2DM大鼠DPN保护作用的机制与促进NGF、IGF-1等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有关。

    作者:何建华;胡明财;孙玉红;秦超超;李晓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饮用苦瓜汁结合中速步行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饮用苦瓜果汁结合中速步行对糖尿病(DM)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2型DM(T2DM)且无其他器质性疾病,适合本实验运动强度的男性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在不过多食用高脂、高胆固醇类食物且不服用任何降糖、降脂药物的情况下,实验组每天晨起饮用苦瓜果汁100 ml,每天16:00开始,先进行5 min 的全身热身活动,之后进行40 min 的中速步行(速度80 m/min左右,全程约3200 m)后做5 min的放松活动(自主拍打、揉捏肌肉或关节等),周期共计60 d。结果饮用苦瓜果汁结合中速步行可使DM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糖代谢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等脂质代谢指标显著改善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P<0.01)。结论苦瓜饮用苦瓜果汁结合中速步行对DM患者的糖、脂代谢有积极、显著地改善。

    作者:李慧阁;张冠华;赖学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级养老护理员心肺复苏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高级养老护理员心肺复苏(CPR)急救知识的掌握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辽宁省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432例,使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进行调查和评价,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是否参加过培训是CPR知识的影响因素。结论高级养老护理员的CPR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低下,应有针对性地提高其CPR急救知识的水平。

    作者:程玲;杨春;李广;杨璇;孙冬梅;腾孝宇;张会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体育发展的思考

    人口老龄化给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诸如老年人的经济保障问题、健康问题、娱乐问题和社会参与及社会融合问题等。2012年全国老龄工作会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科学发展〔1〕。“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2〕。

    作者:李玉周;王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补中益气汤与siRNA对肺腺癌A549/DDP细胞耐药逆转作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与siRNA技术( RNA)对人肺腺癌耐顺铂细胞 A549/DDP的耐药效果及对多药耐药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设计并合成针对P-gp基因对应序列的siRNA,转染A549/DDP细胞;实验分组为空白对照组、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处理组、siRNA处理组,利用RT-PCR检测P-gp mRNA,Western 印迹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 P-gp蛋白质的表达;MTT法检测A549/DDP细胞耐药逆转效果。结果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和siRNA均能降低P-gp mRNA和蛋白质表达,恢复顺铂敏感性,耐药倍数分别降至2.01、2.7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和siRNA均能有效逆转人肺腺癌耐药细胞A549/DDP的多药耐药。

    作者:李璐璐;于丹;王莹;井欢;刘春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Runx3和C-myc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Runx3和C-my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病人的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距癌缘>5 cm)中Runx3蛋白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了解Runx3、C-myc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主要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unx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C-myc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二者的表达呈负相关(r=-0.398,P=0.001),且其各自的表达在不同Dukes分期、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及病理分化类型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越晚、病理分化越低,Runx3表达下调、C-myc表达上调越明显。结论①Runx3在大多数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②C-myc在大多数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可能与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③Runx3基因表达下调,可能影响 C-myc 基因表达增强,从而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

    作者:郑玮;邹兆伟;钟林;黄宗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甲氧明对腹腔持续热灌注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甲氧明静脉输注对腹腔持续热灌注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且术后行腹腔热灌注患者30例,年龄65~8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甲氧明组。腹腔内持续热灌注化疗术( CHPP)开始后甲氧明组静脉输注甲氧明40 ml/h,浓度0.15 mg/ml,对照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若患者发生低血压静脉注射甲氧明2 mg。监测并记录CHPP 前( T1)、CHPP 5 min(T2)、15 min(T3)、30 min(T4)、60 min(T5)及CHPP后30 min(T6)、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每搏量变异(SVV),以及围术期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 T1时比较,对照组 HR 在T3~T5明显升高(P<0.05), SBP、DBP、SVR在T4~T5明显降低(P<0.05),甲氧明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甲氧明组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甲氧明静脉输注有助于维持CHPP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麻醉风险。

    作者:司辉锋;孟凡民;张加强;李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混合髋关节置换在老年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混合髋在老年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体会和治疗结果。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64例老年患者(年龄71~81岁),随访平均36个月。男35例,女29例,行骨水泥髋关节置换20例,非骨水泥髋关节置换22例,混合髋关节置换22例。对手术并发症如脱位、假体松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术后疗效采用 Harris的评分标准评价体系,X 线参照 Amstutz 的分区方法对假体稳定性比较。结果全部随访患者中,有1例出现脱位,12例出现假体松动,2例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水泥组 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55.1±1.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2.8±3.1)分,优良率90%;非骨水泥组从术前平均(53.21±2.3)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1.3±2.8)分,优良率90.9%;混合髋组从术前平均(54.42±2.1)提高到术后平均(93.6±3.3)分,优良率100%,混合髋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混合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Amstutz的分区方法发现髋臼侧3区有5例松动、2区有1例,股骨侧1区有2例、6区有1例、7区有7例,混合髋组假体稳定性好。结论人工混合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强;付海涛;范家强;郝云甲;齐治平;尹征;陈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宫颈癌210例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尽管在发达国家其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尤其是老年妇女。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宫颈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预后较差〔1〕。本研究调查和分析了我科近5年来收治的宫颈癌老年患者与同期年轻患者的临床资料,拟探讨老年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的变化情况,提高老年人对宫颈癌的防癌意识。

    作者:李月红;张丽芬;周秀敏;刘桂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室性早搏患者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形态及复极化分析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成功的起源及其左、右室流出道( LVOT or RVOT)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心电图的形态、复极化时间及转换导联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15例射频消融成功的、起源于LVOT、RVOT及主动脉窦室早患者的心电图,测量QRS时限,JT间期( J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T波峰末间期( TpeakTend),及心电图胸前导联R/S值,R/S波转换部位,分析室早心电图与起源部位的关系。结果85例起源于RVOT患者与30例起源于LVOT患者的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和室早数量没有差别。 RVOT与LVOT室早在V1~V3导联上R/S值均有显著差异( P<0.05)。转换于V1~V2导联患者24例,其中LVOT22例,其特异性97.6%,灵敏度73.3%;转换于V3导联患者36例,RVOT占30例,RVOT室早与LVOT室早在V3导联的R/S值有显著差异(P=0.016);转换于V4~V6导联患者52例,RVOT占50例,其特异性93.3%,敏感性61.0%;RVOT室早比LVOT室早QRS时限更短(P=0.028),TpeakTend更短(P=0.021),QT和JT间期相似(QT:P=0.512;JT:P=0.546)。结论室早转换在V1~V2导联提示起源于LVO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转换在V4~V6导联提示起源于右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室早不仅有不同的心电图特点,而且在代表复极阶段的TpeakTend也有显著差异。

    作者:贺俊波;舒尚志;李树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主观认知障碍与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 A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的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丧失及精神行为异常。轻度认知障碍(MCI)被认为是AD的前驱阶段,AD的病理变化往往在MCI阶段就已经出现,而主观认知障碍( SCI )是患者在主观上认为自己有认知障碍,但却没有相应客观认知障碍临床依据的一种认知状态。目前SCI相关理论尚未完全成熟,但有研究表明〔1〕SCI有可能是MCI的前驱阶段。本文将对SCI的概念、临床表现以及SCI与MCI和AD三者之间的关系做简要介绍。

    作者:潘攀;于建春;贾玉洁;蔡攀;梁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不同类型音乐对结肠癌术后患者血清IL-6、IL-8、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背景音乐对结肠癌术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IL-8、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及 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分组,将结肠癌180例患者(术前无音乐干预),分为莫扎特音乐干预组70例、梁祝音乐干预组70例和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IL-6、IL-8及TNF-α蛋白水平;采用流式细胞免疫学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的含量。结果与术前比较,音乐干预后各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蛋白水平均降低(P<0.01),音乐干预后对照组和莫扎特干预组CD3、CD4和CD8含量没有变化(P>0.05);梁祝音乐干预组CD3、CD4含量明显升高,并且CD8含量明显降低(P<0.01);音乐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莫扎特音乐干预组 IL-6、IL-8及 TNF-α蛋白水平降低(P<0.01),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没有改变(P>0.01);梁祝音乐干预组IL-6、IL-8、TNF-α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01),CD3、CD4含量明显升高、CD8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背景音乐能够改善结肠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东辉;李冬梅;马洪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与预防冠心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在预防冠心病(CHD)中临床作用。方法通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踝臂指数( ABI)、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等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检测指标的影响,为 CHD早期临床病变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结果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腰围、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下降(t=3.13、2.98、3.38、4.65、2.88、2.57,均P<0.05)。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 PWV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下降,而 ABI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升高(t=3.61、2.82,均P<0.05)。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3年,CHD 发生率(1.29%)较对照组(8.17%)明显下降(t=38.90,P<0.05)。结论对CHD早期临床病变的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控制患者腰围、血压、TC、LDL-C、PWV、ABI等指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程,有利于预防或延缓CHD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时间。

    作者:常琦;金萍;张晓玲;丁琼;王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