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主观认知障碍与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系

潘攀;于建春;贾玉洁;蔡攀;梁跃

关键词:主观认知障碍,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摘要:阿尔茨海默病( A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的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丧失及精神行为异常。轻度认知障碍(MCI)被认为是AD的前驱阶段,AD的病理变化往往在MCI阶段就已经出现,而主观认知障碍( SCI )是患者在主观上认为自己有认知障碍,但却没有相应客观认知障碍临床依据的一种认知状态。目前SCI相关理论尚未完全成熟,但有研究表明〔1〕SCI有可能是MCI的前驱阶段。本文将对SCI的概念、临床表现以及SCI与MCI和AD三者之间的关系做简要介绍。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量元素Cu、Zn浓度及其比值在肝癌患者中的诊断效率

    全血铜/锌( Cu/Zn)比值在多种恶性肿瘤(包括肝癌)中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1〕。本实验评估肝癌病人血微量元素Cu、Zn水平及其比值的变化及其诊断效率。

    作者:高翠红;高庆双;范志娟;王景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78例化疗的疗效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GTN)包括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恶性程度极高,在应用化疗药物之前,死亡率高,绒癌死亡率达90%以上〔1〕。 GTN中,60%继发于葡萄胎妊娠,绒癌可继发于葡萄胎妊娠,也可继发于非葡萄胎妊娠〔2〕。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建议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分类可不以组织学为依据,将GTN根据病变范围分为两类:无转移性GTN,病变局限在子宫,大多数是继发于葡萄胎,仅少数继发于流产或足月产后;转移性GTN,病变出现在子宫以外部位,大多数是绒癌,特别是继发于非葡萄胎妊娠后绒癌〔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GTN患者诊治资料,旨在讨论根据现有分期分类系统实施分层及个体化治疗的疗效。

    作者:王璟;庞义存;赵向寨;李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替格瑞洛对冠心病血小板药物抵抗患者的治疗作用

    目的:研究替格瑞洛对冠心病( CHD)血小板药物抵抗的治疗作用。方法2013年1~12月收集该院CHD合并阿司匹林抵抗( AR)患者98例,予联合应用替格瑞洛30 d后,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及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CHD合并AR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30 d后血小板聚集率采用二磷酸腺苷(ADP)与花生四烯酸(AA)诱导均明显下降(ADP:79.2%±8.1% vs 58.2%±11.9%,t=6.241,P=0.011;AA:41.1%±12.3%vs 21.3%±9.7%,t=4.222,P=0.032)。合并 AR 的 CHD 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有效率为73.5%(72/98),其中治疗有效者男性比、体重指数(BMI)、吸烟等与治疗无效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抗血小板药物抵抗者应用替格瑞洛可以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韩莹;冯力;李明星;胡永毅;冯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和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 w后小剂量(20 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STZ),成功诱导其成为T2DM大鼠模型,分成模型组、糖末宁组、六味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给药8 w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IGF-1 mRNA和NGF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NGF-1 mRNA及IGF-1 mRNA相对表达明显减少( P<0.01);与模型组相比,六味地黄丸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NGF-1 mRNA及IGF-1 mRNA的相对表达均明显升高( 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对T2DM大鼠DPN保护作用的机制与促进NGF、IGF-1等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有关。

    作者:何建华;胡明财;孙玉红;秦超超;李晓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人良好的人际关系分析

    相比年轻人,老年人通常报告有更好的婚姻,更支持性的友谊,与孩子、兄弟姐妹和社交网络成员间的冲突减少〔1〕。在描述与家庭成员的互动时,老年人的描述更为积极,满意度也更高〔2〕。研究人员认为,老年人人际关系的改善,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社交能力提高〔3〕,将注意力从人际冲突的消极方面转移〔4〕,发生社会冲突时情感反应减少〔5〕。认知评估理论模型强调,对情绪诱发刺激的反应,受个体因素的影响,老年人之所以对社会伙伴产生积极的体验,是因为其特有的想法和行为,在社会环境中,与年龄有关的变化,也是老年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6〕。经典压力模型则认为,日常烦扰是各年龄段的成年人常见的社会压力,但这样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为减少潜在的压力体验和人际紧张,老年人会将那些难以相处的伙伴从他们的社交网络中剔除,只留下那些更加友善的社会伙伴〔7〕。社交体验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情感体验。在发展心理学文献中,研究者们强调,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形成受照料者的影响〔8〕。事实上,社会伙伴对人际情绪的调节终生都在发挥着作用,但很少有人研究社会伙伴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成年人社交体验的影响。本研究从社会输入模型的观点出发,解释老年人比年轻人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的原因。

    作者:丁小斌;赵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大庆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主要疾病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大庆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大庆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调查。结果大庆市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68.3%,其中患病率位于前四位的慢性疾病依次为高血压、脑血管病、心脏病和糖尿病。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及睡眠质量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脑血管病、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结论应大力开展和促进健康教育活动,普及老年人口慢性疾病防治知识及健康保健知识,加强宣传教育,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社区医疗保健,完善医疗保障体制,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作者:李为群;朱颖杰;王任彤;李波;张秀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苗族村寨老年人住院服务需求及利用调查

    苗族村寨农村老年人住院服务“就医难、就医贵”问题突出。本研究旨在了解苗族农村老年人住院服务需求及利用状况,分析相关因素。

    作者:胡健;武飚;武学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8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

    目的:探讨醒脑静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中高迁移率族蛋白( HMG) B1、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白细胞介素( IL)-18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sVCAM)-1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19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96例,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9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HMGB1、TNF-α、IL-18和sVCAM-1的表达。结果治疗14 d后,观察组梗死灶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 HMGB1、TNF-α、IL-18和 sVCAM-1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理想,同时能降低血清中HMGB1、TNF-α、IL-18和sVCAM-1的表达,减少继发性损伤,优化内环境。

    作者:贾玉洁;佟宇;闵连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生存质量调查

    肺尘埃沉着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措施,患者终生迁延不愈。生存质量既可对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又可对总体健康状况进行定量测量,是目前准确、定量地描述人们健康状况的佳手段,既适用于个体又适用于人群〔1〕。本文拟评价肺尘埃沉着病患者的生存质量现状。

    作者:陶凌;王洪艳;张宏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心肌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 DCM )、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 DCM主要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临床常表现为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是心血管疾病中导致死亡和心脏移植的主要基础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可以为特发性、病毒感染、家族或遗传性、免疫性、酒精性或中毒性、围生期等。如果DCM患者家族中有两个或以上家族成员患有特发性DCM(IDCM),则将其定义为家族性DCM(FDCM)。 IDCM诊断的统一意见:一级亲属中至少有20%~35%的成员发病,其中涉及31个常染色体及2个X染色体关联染色体的点突变,但这些点突变仅占引起DCM基因突变的30%~35%〔1〕。 FDCM在DCM中的比例高达35%~48%〔2,3〕。而徐军等〔4〕报道FDCM的发生比例仅为8.8%。有研究〔5〕提示FDCM预后较散发DCM差,6年生存率分别为6%和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5%和55.7%。遗传学研究认为遗传缺陷在FDCM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晓帅;张明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正常中国老年人髌骨高度X线诊断参数

    目的:探讨中国老年人高位髌骨影像诊断参数的临床评价。方法随机收集100名正常膝关节老年人志愿者(男55例,女45例,≥60岁) X线影像并测量Blumensaat线、Insall-Salvati指数、Blackburne-Peel法参数、股骨滑车沟角、髌股协调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外移度。统计学分析各测量值与国外报道的正常范围进行比较。结果中国老年人高位髌骨X线测量参数均在国外报道的参数范围内,且男、女组之间的数值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国外报道有关高位髌骨X线测量参数同样适用于中国老年人的疾病诊断,但需有选择性。

    作者:赵寅;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健康功能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健康功能损失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疾病影响程度量表( SIP)和家庭支持量表( PSS-Fa)对20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年龄患者的总体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心理、娱乐消遣功能损失程度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力患者总体健康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心理、娱乐消遣、睡眠休息、家务管理、饮食功能损失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支持与健康功能各个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其中与总体健康功能损失相关系数大(r=-0.502,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总体健康功能损失程度的影响因素为吸烟、锻炼身体、病灶部位、肌力及家庭支持( OR值分别为8.054、3.553、1.466、0.291、0.312)。结论不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维度健康功能损失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不同,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功能损失指导临床干预,促进患者健康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孟亚;周新明;王培席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围术期中生长激素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围术期中生长激素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治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生长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安慰剂组)。结果术后8 d观察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24);术后2、4、6及8 d观察组血白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8 d观察组C 反应蛋白(CRP)、CD4/CD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01);术后2、4、6及8 d两组这些指标均表现为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各时间点观察组血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50%,5/40 vs 38.10%,16/42;χ2=4.724, P=0.030)。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术后拔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下床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03)。结论生长激素应用于老年患者的围术期处理,可以改善营养状况、维持免疫平衡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速术后康复。

    作者:黄志红;桂影;张国增;白慧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TGF-β1与TNF-α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水平变化对冠心病( CHD)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TGF-β1、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P<0.01),且SAP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UA组和AMI组;SAP组、UA组和AMI 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UA组和AMI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SAP组。 CHD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TGF-β1呈负相关(r=-0.746)。结论血清TGF-β1和TNF-α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TGF-β1和TNF-α在CHD的发病机制中互为影响。

    作者:刘志勇;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与预防冠心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干预在预防冠心病(CHD)中临床作用。方法通过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踝臂指数( ABI)、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等动脉血管早期病变检测指标的影响,为 CHD早期临床病变患者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结果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腰围、血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下降(t=3.13、2.98、3.38、4.65、2.88、2.57,均P<0.05)。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 PWV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下降,而 ABI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升高(t=3.61、2.82,均P<0.05)。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组在干预后3年,CHD 发生率(1.29%)较对照组(8.17%)明显下降(t=38.90,P<0.05)。结论对CHD早期临床病变的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控制患者腰围、血压、TC、LDL-C、PWV、ABI等指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程,有利于预防或延缓CHD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时间。

    作者:常琦;金萍;张晓玲;丁琼;王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唐山市826例老年人认知功能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唐山市826例老年人认知功能患病率以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MMSE)对唐山市826例≥60岁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调查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826名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为18.40%,MMSE 平均得分为25.51±4.07。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职业性质、健康状况间认知功能障碍检出率以及MMSE平均得分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对认知功能有主要影响。结论老年人认知功能与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态、职业性质和健康状态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教育水平、年龄和健康状况。

    作者:孟昱林;张海艳;王金环;刘素梅;贺月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冠心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同型半胱氨酸与疾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免疫反应、炎症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 CHD )患者外周血 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CD4+CD25highTreg细胞水平的变化,同时对照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情况,按入组标准选取CHD 患者入院后48 h内采集的肘静脉血,同时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和血脂、血清肌钙蛋白、CD4+CD25+Treg、CD4+CD25highTreg及 Hcy 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的 CD4+CD25+Treg、CD4+CD25highTreg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P<0.01)。 AMI组、UAP组、SAP组和对照组的Hcy水平呈现逐渐减低的趋势(P<0.05)。结论 CHD患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存在 T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升高血浆 Hcy水平升高。

    作者:鞠延玲;鲍百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布托啡诺预防全麻高龄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全身麻醉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不安、定向障碍等脑功能障碍的表现是麻醉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严重时可发生各种意外,但是目前仍无一种药物能够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苏醒期躁动都能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布托啡诺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在镇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本研究拟观察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在预防和治疗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李建立;伊敬东;贾金华;高东艳;刘丽华;王志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 CHD )患者的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该院收治的CHD 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d,均于晚饭后2 h 服用,连续用药8 w。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 LDL-C 达标率、TC 达标率〔66.67%(30/45)、71.11%(32/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18/45)、51.11%(23/45)〕(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对照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阿托伐他汀20 mg/d,瑞舒伐他汀10 mg/d降脂效果更强,安全性高。

    作者:陈懿;徐世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DcR3在预防博莱霉素大鼠模型发生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DcR3在预防博莱霉素大鼠模型发生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博莱霉素复制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博莱霉素组、博莱霉素+DcR3组,给药时间2 w,各组分别于2、4、6、8 w处死大鼠6只,收集肺泡灌洗液的细胞和上清检测细胞因子含量。左肺组织冻存留作羟脯氨酸检测;右肺组织固定用作组织染色。结果博莱霉素+DcR3组肺泡炎的程度表现为逐渐减轻的过程,炎症程度均低于 BL组(P<0.05);BL+DcR3组肺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加重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BL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DcR3的早期应用,可减轻博莱霉素大鼠模型肺的的局部炎症,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预防肺纤维化形成的目的。

    作者:杨洋;任锦;刘晶;马忠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