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生长液改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的疗效

魏其林;王军;黄焕新;郝传铮;顾晓松

关键词: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神经生长液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长液对帕金森病( PD)患者非运动症状( NMS)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 PD 非运动症状30问卷筛查量表( NMSQuest)对48例PD患者的NMS进行评估,并选用Hoehn-Yahr(HY)分期、PD统一评分量表-3(UPDRS-3)、多巴丝肼用量作为评估患者运动功能的指标,同时结合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受教育程度等可能影响患者NMS的因素评估对PD患者NMS影响的程度。结果 PD非运动症状30问卷筛查量表( NMSQuest)显示PD患者NMS极其普遍。 NMS评分与病程、UPDRS3、HY分期呈正相关。患者治疗后多巴丝肼用量、UPDRS3评分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MSQuest得分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特别是生动梦境、不明原因的疼痛、注意力下降、失眠、便秘、头晕等症状改善明显。结论神经生长液可明显改善PD患者的NMS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患者血清TGF-β1与TNF-α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α的水平变化对冠心病( CHD)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TGF-β1、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P<0.01),且SAP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UA组和AMI组;SAP组、UA组和AMI 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UA组和AMI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SAP组。 CHD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TGF-β1呈负相关(r=-0.746)。结论血清TGF-β1和TNF-α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TGF-β1和TNF-α在CHD的发病机制中互为影响。

    作者:刘志勇;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mRNA和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坐骨神经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 w后小剂量(20 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STZ),成功诱导其成为T2DM大鼠模型,分成模型组、糖末宁组、六味地黄丸高、中、低剂量组。给药8 w后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IGF-1 mRNA和NGF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NGF-1 mRNA及IGF-1 mRNA相对表达明显减少( P<0.01);与模型组相比,六味地黄丸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NGF-1 mRNA及IGF-1 mRNA的相对表达均明显升高( P<0.01)。结论六味地黄丸对T2DM大鼠DPN保护作用的机制与促进NGF、IGF-1等神经生长因子的分泌有关。

    作者:何建华;胡明财;孙玉红;秦超超;李晓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心肌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 DCM )、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和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 DCM主要是一种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临床常表现为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是心血管疾病中导致死亡和心脏移植的主要基础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可以为特发性、病毒感染、家族或遗传性、免疫性、酒精性或中毒性、围生期等。如果DCM患者家族中有两个或以上家族成员患有特发性DCM(IDCM),则将其定义为家族性DCM(FDCM)。 IDCM诊断的统一意见:一级亲属中至少有20%~35%的成员发病,其中涉及31个常染色体及2个X染色体关联染色体的点突变,但这些点突变仅占引起DCM基因突变的30%~35%〔1〕。 FDCM在DCM中的比例高达35%~48%〔2,3〕。而徐军等〔4〕报道FDCM的发生比例仅为8.8%。有研究〔5〕提示FDCM预后较散发DCM差,6年生存率分别为6%和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5%和55.7%。遗传学研究认为遗传缺陷在FDCM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晓帅;张明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高海拔地区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老年患者房间隔缺损( AS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导管封堵治疗的51例老年ASD患者的临床和介入治疗资料。结果全组治疗成功率90.2%,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ASD平均大小为(24.3±5.8) mm,封堵器平均大小为(28.2±8.6) mm,均采用国产封堵器。术后3个月平均肺动脉收缩压较术前下降明显(P<0.05),右心房、右心室内径较术前减小。微少量残余分流3例,3个月后复查分流消失。并发症发生率11.8%,无死亡。随访6~42个月,封堵器无移位,心功能改善。结论高原地区老年ASD患者有缺损大,肺动脉高压程度严重,并发症多的特点。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积极治疗并发症,是成功封堵的关键。

    作者:毛文凯;王黎明;祁国荣;杨延平;路霖;曲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甲氧明对腹腔持续热灌注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甲氧明静脉输注对腹腔持续热灌注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肠道肿瘤根治术且术后行腹腔热灌注患者30例,年龄65~80岁,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甲氧明组。腹腔内持续热灌注化疗术( CHPP)开始后甲氧明组静脉输注甲氧明40 ml/h,浓度0.15 mg/ml,对照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若患者发生低血压静脉注射甲氧明2 mg。监测并记录CHPP 前( T1)、CHPP 5 min(T2)、15 min(T3)、30 min(T4)、60 min(T5)及CHPP后30 min(T6)、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外周血管阻力(SVR)、每搏量变异(SVV),以及围术期低血压、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结果与 T1时比较,对照组 HR 在T3~T5明显升高(P<0.05), SBP、DBP、SVR在T4~T5明显降低(P<0.05),甲氧明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甲氧明组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甲氧明静脉输注有助于维持CHPP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麻醉风险。

    作者:司辉锋;孟凡民;张加强;李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老年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与开颅夹闭疗效对比

    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发生率占第3位,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1〕。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该病患者数逐年递增〔2〕。因此研究治疗老年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方法及其疗效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金丽;霍世会;杨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辛伐他汀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脂及血栓事件的影响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脂及血栓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患者222例(心功能Ⅲ~Ⅳ级),随机分为辛伐他汀治疗组(112例),对照组(1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衰常规治疗,治疗组加辛伐他汀20 mg/d,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及血栓事件的发生。结果治疗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血脂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组随访血栓事件发生率为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血栓事件发生率18.2%(P<0.05)。亚组分析结果;冠心病( CAD)心衰治疗组TC、LDL-C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栓事件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中重度CHF患者在拮抗神经-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安全有效,可以进一步改善血脂并降低血栓事件,降低冠心病CHF患者脑卒中发生率。

    作者:赵悦;张思宁;杨磊;马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滴丸对老年变异型心绞痛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并对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高于对照组87.5%(P<0.01)。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且持续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O水平为(61.52±11.34)μmol/L,高于对照组(53.27±13.24)μmol/L(P<0.01)。治疗后,观察组ET-1水平为(46.79±10.27)ng/L低于对照组ET-1水平(53.67±12.4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老年变异型心绞痛疗效可靠,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内皮功能。

    作者:刘志宁;尤莉;赵庆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混合髋关节置换在老年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混合髋在老年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体会和治疗结果。方法自2002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64例老年患者(年龄71~81岁),随访平均36个月。男35例,女29例,行骨水泥髋关节置换20例,非骨水泥髋关节置换22例,混合髋关节置换22例。对手术并发症如脱位、假体松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比较,术后疗效采用 Harris的评分标准评价体系,X 线参照 Amstutz 的分区方法对假体稳定性比较。结果全部随访患者中,有1例出现脱位,12例出现假体松动,2例感染,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骨水泥组 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55.1±1.7)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2.8±3.1)分,优良率90%;非骨水泥组从术前平均(53.21±2.3)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1.3±2.8)分,优良率90.9%;混合髋组从术前平均(54.42±2.1)提高到术后平均(93.6±3.3)分,优良率100%,混合髋组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5),混合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Amstutz的分区方法发现髋臼侧3区有5例松动、2区有1例,股骨侧1区有2例、6区有1例、7区有7例,混合髋组假体稳定性好。结论人工混合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强;付海涛;范家强;郝云甲;齐治平;尹征;陈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脂联素对高糖环境下胰岛细胞功能及腺苷酸活化激酶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的影响

    目的:研究脂联素对高糖环境下体外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影响、脂联素对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并观察脂联素对胰岛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酪氨酸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方法分为四组:对照组、对照组+脂联素、高糖组、高糖+脂联素组,分别干预24 h,48 h,72 h后用酶联免疫法( ELISA)测定上清液中胰岛素的含量;建立胰岛素抵抗( IR)细胞模型,脂联素作用下测定葡萄糖含量,细胞内糖原含量的变化以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AMPK,IRS-1酪氨酸磷酸化的表达。结果①经脂联素处理后的胰岛细胞,在高糖(25.6 mmol/L)培养48~72 h,其胰岛素分泌持续增加(P<0.05);②IR模型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细胞内糖原含量显著减少,加入脂联素组中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较IR模型组显著降低,细胞内糖原含量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IR模型组总AMPK蛋白水平较低(P<0.05),IRS-1酪氨酸磷酸化水平较低(P<0.05);脂联素组总AMPK升高(P<0.05),IRS-1酪氨酸磷酸化升高(P<0.05)。结论在高糖环境下,一定浓度的脂联素可以在体外促进胰岛细胞的分泌和释放;脂联素通过上调AMPK,IRS-1酪氨酸磷酸化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邓娟;孙娟;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大庆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状况及其主要疾病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大庆市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大庆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健康调查。结果大庆市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68.3%,其中患病率位于前四位的慢性疾病依次为高血压、脑血管病、心脏病和糖尿病。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及睡眠质量是影响老年人高血压、脑血管病、心脏病和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结论应大力开展和促进健康教育活动,普及老年人口慢性疾病防治知识及健康保健知识,加强宣传教育,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社区医疗保健,完善医疗保障体制,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作者:李为群;朱颖杰;王任彤;李波;张秀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室性早搏患者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形态及复极化分析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成功的起源及其左、右室流出道( LVOT or RVOT)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早)心电图的形态、复极化时间及转换导联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15例射频消融成功的、起源于LVOT、RVOT及主动脉窦室早患者的心电图,测量QRS时限,JT间期( J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T波峰末间期( TpeakTend),及心电图胸前导联R/S值,R/S波转换部位,分析室早心电图与起源部位的关系。结果85例起源于RVOT患者与30例起源于LVOT患者的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心率和室早数量没有差别。 RVOT与LVOT室早在V1~V3导联上R/S值均有显著差异( P<0.05)。转换于V1~V2导联患者24例,其中LVOT22例,其特异性97.6%,灵敏度73.3%;转换于V3导联患者36例,RVOT占30例,RVOT室早与LVOT室早在V3导联的R/S值有显著差异(P=0.016);转换于V4~V6导联患者52例,RVOT占50例,其特异性93.3%,敏感性61.0%;RVOT室早比LVOT室早QRS时限更短(P=0.028),TpeakTend更短(P=0.021),QT和JT间期相似(QT:P=0.512;JT:P=0.546)。结论室早转换在V1~V2导联提示起源于LVOT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转换在V4~V6导联提示起源于右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室早不仅有不同的心电图特点,而且在代表复极阶段的TpeakTend也有显著差异。

    作者:贺俊波;舒尚志;李树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低辐射低对比剂剂量在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辐射剂量和低对比剂剂量在冠脉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运用128排 CT筛查成人疑似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3例,分别采用常规和低千伏低造影剂用量方式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两组图像在不同辐射剂量和注药速率、造影剂用量时有较大差异,均能满足临床诊断。结论实验组显著减少了患者受辐射的剂量和对比剂的用量,减少患者的潜在危害。

    作者:宋鹏;王文燕;王勇;宗会迁;王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PHT)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5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老年组37例(≥60岁)和非老年组28例(<60岁)。两组患者均行腹部B超、增强CT,测量脾脏长径、厚度、门静脉主干宽度、门静脉血流流速及门静脉血流量,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肝功能分级,并行胃镜了解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结果老年组患者肝功能失代偿者人数较非老年组明显增多(P<0.05)。根据PHT诊断标准,将37例老年组患者分为PHT组21例和非PHT组16例。相较于非PHT组,PHT组患者门静脉内径增宽,血流速度下降,血流量减少,脾脏长径和厚度增加,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老年肝硬化PH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骆玉露;胡晓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饮用苦瓜汁结合中速步行对糖尿病患者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饮用苦瓜果汁结合中速步行对糖尿病(DM)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2型DM(T2DM)且无其他器质性疾病,适合本实验运动强度的男性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例),在不过多食用高脂、高胆固醇类食物且不服用任何降糖、降脂药物的情况下,实验组每天晨起饮用苦瓜果汁100 ml,每天16:00开始,先进行5 min 的全身热身活动,之后进行40 min 的中速步行(速度80 m/min左右,全程约3200 m)后做5 min的放松活动(自主拍打、揉捏肌肉或关节等),周期共计60 d。结果饮用苦瓜果汁结合中速步行可使DM患者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糖代谢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等脂质代谢指标显著改善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P<0.01)。结论苦瓜饮用苦瓜果汁结合中速步行对DM患者的糖、脂代谢有积极、显著地改善。

    作者:李慧阁;张冠华;赖学鸿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布托啡诺预防全麻高龄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全身麻醉患者在苏醒期出现躁动不安、定向障碍等脑功能障碍的表现是麻醉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严重时可发生各种意外,但是目前仍无一种药物能够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苏醒期躁动都能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布托啡诺是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在镇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镇静作用,本研究拟观察静脉注射布托啡诺在预防和治疗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李建立;伊敬东;贾金华;高东艳;刘丽华;王志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加巴喷丁结合小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神经痛的疗效

    糖尿病( DM)周围神经痛( DPNP)是影响DM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显示〔1〕,70%~80%的DPNP患者在接受镇痛治疗。近年来临床对于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多使用加巴喷丁进行镇痛治疗,但是单药使用对于疼痛的缓解程度不佳,患者平均疼痛缓解仅为12%〔2〕。 DPNP在老年患者中的高发病率及相关临床研究相对匮乏。本研究进一步验证和改善加巴喷丁的镇痛效果,旨在通过对比加巴喷丁单药和加巴喷丁结合小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对老年DPNP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金属硫蛋白3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海马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金属硫蛋白(MT)3对快速老化痴呆模型小鼠(SAMP8)海马结构 CA1区神经元组织学变化的影响。方法给小鼠不同浓度MT3及盐水腹腔注射28 d,处死小鼠后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制备标本海马结构神经元的变化。结果快速老化小鼠对照小鼠(SAMR1)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较整齐、均匀,胞膜完整,染色质分布均匀,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核仁清楚,细胞器清晰可见。 SAMP8组海马 CA1区可见锥体细胞稀疏、排列紊乱,大部分神经元肿胀、空化,出现凋亡细胞,很多胞核固缩深染,胶质细胞增多,有较多脂褐素沉积。低、中、高浓度MT3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较空白对照组结构较清晰,排列较整齐均匀。神经元核基质呈轻度空化改变,胞质内都可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脂褐素,胶质细胞减少。高浓度MT3组的超微结构接近于SAMR1组,但仍处于老化状态。结论 SAMP8海马有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的改变。 MT3对 SAMP8海马锥体细胞有保护的作用。

    作者:马飞煜;林婉;黄林欢;林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腹腔镜手术中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8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腔镜手术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8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80岁,体重45~84 kg,随机分为两组(n=30),均为中度COPD患者。乌司他丁组(U组)麻醉诱导后缓慢静注20万U乌司他丁,对照组( C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静脉血IL-6、IL-8和 TNF-α的水平。记录麻醉插管后、气腹后、气腹解除后的气道峰压变化。结果与麻醉插管后比较,两组气腹后15 min 气道峰压明显增高( P<0.05),且 C 组高于 U组( P<0.05)。与麻醉前比较,气腹消除后15 min、4 h及24 h C组患者IL-6、IL-8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U组IL-8的水平在气腹消除后15 min和术后4 h明显升高( P<0.05),TNF-α在气腹消除后15 min明显升高( P<0.05)。与C组比较,U组在气腹消除后15 min、术后4 h及24 h患者IL-6、IL-8和TNF-α的水平明显降低( P<0.05)。结论乌司他丁用于COPD患者腹腔镜手术可以减轻气腹期间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提高肺的顺应性,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作者:贾桂花;梁吉文;刘馨;郑敏;张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和骨保护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中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和骨保护素(OPG)水平的影响。方法缺血性脑卒中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2 w 后血清中 sTRAIL 和 OPG 的表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中sTRAIL和OPG的表达均下降,但是观察组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替普酶联合羟乙基淀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明显,且能对血清中sTRAIL和OPG的表达有更明显的下调作用,有效地调节内环境。

    作者:刘强;戚昉;龙似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