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抗生素对乳腺炎模型大鼠血清中急性期蛋白水平的影响

王波;张彤

关键词:乳腺炎, 抗生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期蛋白
摘要: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和抗生素对乳腺炎模型大鼠急性期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给产后72 h SD大鼠乳腺内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制备乳腺炎模型,分别给予乳腺内抗生素注射或BMSCs注射方法治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液中的急性时相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8、IL-2、IL-6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注射内毒素24 h后所有乳房肿胀、局部温度升高小鼠的TNF-α、IL-6、IL-1β、IL-8、CRP均上升明显(P<0.05),对照组的各炎性细胞因子在观察期间均逐渐下降。使用抗生素与 BMSCs后d1~d7 TNF-α、IL-8均比d0低且TNF-α低于对照组(均P<0.05),使用BMSCs的CRP持续低于对照组(P<0.05),BMSCs组明d5、d7的IL-6显高于对照组(P<0.05)。 BMSCs组的IL-1βd1、d3、d5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同日抗生素组对比,IL-8与CRP在d5、d7均低于抗生素组(均P<0.05)。结论使用抗生素和BMSCs均能对急性乳腺炎大鼠的炎性因子水平起到降低作用,但是其作用的效果不同。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保乳手术与根治性手术治疗老年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对并发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危害身体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在我国已成为部分地区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乳腺癌肿瘤直径<3 cm,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或仅有微小转移,没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临床肿瘤分期为Ⅰ期和Ⅱ期。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的深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乳腺癌的治疗已不仅停留在病变的治愈,越来越多的现代女性更加注重形体美和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治疗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2〕。保乳手术可以更好地满足女性的需求,已受到越来越多女性的青睐。本研究就保乳手术与根治性手术治疗老年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对并发症和生存质量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孙迪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MDA的影响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及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于发病后1 d、7 d及14 d测定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的浓度,并于入院1 d和14 d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均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DA浓度、升高 SOD活力,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DA浓度、升高其 SOD活力,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者有协同治疗效果。

    作者:程冉冉;李焰;周燕;贾力品;刘凤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链抗原(CA125)、CA19-9与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SCCA、CA125、CA19-9水平,分析其与宫颈癌病理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154例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CA125、CA19-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5);Ⅱ期组明显高于Ⅰ期(P<0.05),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Ⅱ期组(P<0.5);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5);在宫颈鳞癌患者中血清 SCCA 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 P<0.5);而在宫颈腺癌患者中血清 CA125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结论血清 SCCA、CA125、CA199水平与宫颈癌分期和分化程度均有相关性;血清SCCA含量对宫颈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清CA125对宫颈腺癌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刘馨;白艳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据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将115例CHF患者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n=47)和非恶性心律失常组(n=68),均行RDW、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分析两组RDW及NT-pro BNP差异。结果恶性心律失常组RDW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 P<0.01),以RDW≥15.3%且NT-proB-NP≥3250 pg/L为截点,预测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90%、76%、71%。结论 RDW水平升高与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相关,联合NT-pro BNP对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学远;田政球;程文林;杜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吉林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

    目的:调查吉林地区自然人群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感染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吉林地区自然人群10298份血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进行HBV表面抗原,HBV表面抗体,HBV e抗原,HBV e抗体,HBV核心抗体检测。结果本样本中HBV感染率为11.05%(1138例);乙型肝炎病毒HBsAg阳性为277例(2.69%),其中E抗原阳性:HBsAg+HBeAg+HBcAb阳性率为0.50%。 E抗原阴性:HBsAg阳性率为0.52%;HBsAg+HBcAb阳性率为0.36%;HBsAg+HBeAb+HBcAb 阳性率为1.30%;单纯 HBcAb 阳性率为10.55%。结论(1)吉林地区的HBV感染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分别为11.05%,2.69%,10.55%。(2)男性多于女性(1.6∶1)(P<0.01)。(3)HBV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上升,为年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作者:孙亚臣;张霖;刘汉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K-CoxB-JN复方提取物对小鼠急性阿霉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抗柯萨奇病毒B病毒性心肌炎胶囊( K-CoxB-JN)复方提取物对于阿霉素( ADM)诱导小鼠心肌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复方提取物分为不同组别,观察其对小鼠心脾指数、小鼠血清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 I(cTnI)、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的影响。结果 K-CoxB-JN复方总黄酮低、中、高三组及黄酮+多糖组对于心肌酶 CK、CK-MB及cTnI的活性具有明显抑制作用,K-CoxB-JN复方总黄酮中、高三组及黄酮+多糖组升高SOD活性,K-CoxB-JN复方总黄酮中剂量组及黄酮+多糖组降低MDA的含量。结论 K-CoxB-JN复方提取物对心肌损伤小鼠血清CK、CK-MB、cTnI有抑制作用,对SOD 和MDA均有改善作用,K-CoxB-JN复方提取物黄酮和多糖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林清;马会霞;高秀娟;李洁;姚荣妹;谢飞;徐静;王巍;包巨太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CT图像计分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18和C反应蛋白表达的关系

    创伤性颅脑损伤可以引起继发性脑损伤,目前认为损伤过程中产生的炎性相关因子是继发性损伤中的重要因素〔1,2〕。颅脑损伤时可以产生多种炎性相关因子〔3〕,如白细胞介素( IL)-12、-18和C反应蛋白( CRP)等,此时可以引起炎性为主的级联反应,加重脑水肿和神经元的损伤作用〔4〕。老年患者常伴有退行性病变和慢性疾病,本文观察老年颅脑损伤患者CT图像评分与血清中IL-12、-18和CRP的表达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

    作者:史春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认知功能障碍对社区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认知功能障碍( CFI)对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选取宁夏银川市和吴忠市中老年人口比例较高的5个城市社区,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生活质量测量采用 SF-36问卷,认知功能测量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 MMSE)量表。结果 CFI患者199例,占19.26%。男、女性SF-36各维度得分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 SF)和情感职能( RE)维度具有统计学差异;比较回、汉族SF-36各维度评分,在RP、BP和心理健康( MH)维度存在统计学差异;CFI组与对照组PF、RP、BP和RE维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宁夏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受性别、民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CFI对老年人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在PF、RP、RE维度功能影响更为突出。

    作者:丁莉;王志忠;马万瑞;张金玲;李涛;刘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作业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康复疗效

    单侧空间忽略( USN )是脑卒中后患者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之一,右侧半球脑卒中患者发病率高达82%〔1〕。患者虽然不存在视觉、躯体感觉及意识障碍,但对病灶对侧(常是左侧)的刺激不能注意,对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的康复存在长期的负面影响〔2,3〕。本研究观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USN患者的疗效。

    作者:罗爱华;张慈凤;方杰;叶正茂;罗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Survivin基因沉默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对塞来昔布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Survivin基因沉默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对化疗药物塞来昔布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 Survivin的 siRNA序列,Lipofectamine TM 2000转染入T24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urvivin在干扰后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通过MTT法和细胞克隆形成试验法察Survivin基因沉默后T24细胞对塞来昔布的敏感性。结果 Survivin基因沉默48 h后,T24细胞的Survivin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S期细胞数减少。塞来昔布的敏感性显著性增强。结论 Survivin特异性siRNA能显著沉默T24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并增强T24细胞对塞来昔布的敏感性。

    作者:滕立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在肩袖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大的关节,其主要是依靠肩关节周围肌肉形成的肩袖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肌腱退行性变引发的肩袖损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1〕。以往在肩袖损伤的诊断方面,以MRI应用较多〔2〕,目前,高频超声因其具有实时动态、无创性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临床诊断肩袖损伤的常用方法〔3〕。同时,随着肩关节镜手术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已逐渐成为肩袖损伤诊断的金标准及治疗的首选,广泛应用于临床〔4〕。本研究应用高频超声对肩袖损伤进行诊断,并与肩关节镜镜下诊断行对比分析,旨在评价高频超声在肩袖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臧桐;王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院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自编问卷收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资料,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 MUNSH)、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 PSQI)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总分为(33.59±4.28)分,正性因子分为(23.64±4.62)分,负性因子分为(9.14±3.28)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与家人关系、伴侣健康状况、主观支持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B=5,13,7,23,5,37,均P<0.001),并发症种类多、PSQI总分、SAS标准分和SDS标准分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β=-6.57,-2.27,-4.41,-5.90,均P<0.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以正性情感和体验为主,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作者:何皖;杨艳;庞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MMP-2、MMP-9含量表达与喉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MMP-9含量变化与喉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8例喉癌患者血清中MMP-2、MMP-9的含量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喉癌转移组、喉癌非转移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而且,MMP-2、MMP-9含量表达与喉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MMP-2、MMP-9可能与喉癌侵袭转移有关,动态检测可作为喉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

    作者:吴庆莲;舒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并发症风险预测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基于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 POSSUM),尝试建立一个较简明客观、可操性较强的专用于预测外伤性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风险评估系统(POSSHF),并通过前瞻研究比较评价两者预测能力。方法通过相关文献分析、专家书面征询,建立31个相关因素的病例观察表;回顾研究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272例(男93例,女179例,年龄63~103岁,平均80.30岁),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基于 POSSUM 系统建立 POSSHF 评分系统〔预测模型:ln R1/(1-R1)=-5.051+0.141×PS+0.108×OS(R1:并发症发生率;PS:生理学评分;OS:手术严重性评分)〕;然后将两评分系统分别应用于108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男32例,女76例,年龄66~95岁,平均79.61岁;股骨粗隆间骨折59例,股骨颈骨折49例)的前瞻性研究,比较两者对该类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POSSHF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5.10%~63.60%,平均14.01%。预测发生并发症例数( P=16)与实际例数( F=2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16)(灵敏度为87.00%,特异度为35.30%)。骨科POSSUM预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1.70%~88.80%,平均47.01%。预测发生并发症例数(P=51)与实际例数(F=2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灵敏度为82.60%,特异度为42.40%)。结论 POSSHF 系统与 POSSUM 系统相比,准确性方面,两者总体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实用性方面,POSSHF系统的观察指标相对简明、客观并有更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陈海云;胡瀛宇;何泽慧;刘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脂肪组织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除了调节脂肪量和能量平衡外,还在肥胖、血脂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 T2DM)、动脉粥样硬化等胰岛素抵抗( IR)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现已发现人脂肪细胞分泌百余种脂肪细胞因子,可分别与大脑、胰岛、肝脏、肌肉、肾上腺、心脏及血管内皮等组织进行脂-脑、脂-胰、脂-肝及脂-肌等调节。其中一些细胞因子已被证实,可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和糖、脂质代谢的分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胰岛素敏感性。本文就部分脂肪细胞因子与IR相关性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陈维煜;方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BI-RADS-US诊断标准与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BI-RADS-US诊断标准与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接受活检或手术治疗的90例女性患者的110个乳腺肿块。应用BI-RADS-US诊断标准( A组)与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 B组)对肿块性质分别进行诊断,比较诊断结果。结果 A组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0.4%(47/52),特异性为81.0%(47/58),准确性为85.4%(94/110);B组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4.2%(49/52),特异性为87.9%(51/58),准确性为90.9%(100/110)。110个肿块中,BI-RADS-US诊断标准正确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数为94个,误判16个,SR测定正确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数100个,误判10个,行配对设计χ2检验后发现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结论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进行判断,可弥补BI-RADS-US误判率低的缺点,诊断准确性相对较高。

    作者:范会文;黄盱宁;吴少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术后早期经口肠内免疫营养对老年胃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经口肠内免疫营养(OEIN)对老年胃肠癌(GIC)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100例GIC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OEIN,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P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转铁蛋白(TF)为(2.12±0.34)g/L,清蛋白(ALB)为(36.18±2.16)g/L,前清蛋白(PA)(212.96±36.02)mg/L,较对照组术后的(1.98±0.36)g/L,(34.75±3.64)g/L,(187.98±71.93)mg/L明显更高;观察组术后免疫球蛋白(Ig)IgG、IgA、IgM及 CD3、CD4和CD4/CD8均明显上升,而对照组术后则明显下降;观察组术后CD8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术后明显上升(均 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 C3、C4无明显变化(均P>0.05)。而对照组术后C3、C4均明显上升,此外,两组术后超敏C 反应蛋白(CRP)均明显上升,而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小(均 P<0.05)。结论 GIC患者术后早期实施OEIN,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值得推荐。

    作者:郑建涛;张琳;李良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基底节输出核团活性的影响

    目的:了解高频电针刺激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以及电针对特定作用靶点---基底节输出核团神经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损毁内侧前脑束的方法制备PD模型大鼠,高频电针治疗后检测大鼠运动行为的改变、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 TH)纤维的表达分布变化,以及基底节环路中的输出核团内谷氨酸脱羧酶(GAD67)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针可缓解 PD 模型的运动行为,同时对纹状体内 TH 表达有一定的增加;电针可降低模型大鼠黑质网状部内的 GAD67表达的增多,但对苍白球内的 GAD67无显著影响。结论电针治疗对 PD模型大鼠具有症状改善和神经保护效应,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基底节的主要输出核因活性而实现的。

    作者:张雪梅;杨芳;邢国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SEA联合热疗对Hela细胞周期进程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肠毒素A( SEA)对人宫颈癌细胞株( Hela)细胞生长、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及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 Hela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单纯热疗组、单纯SEA组及SEA联合热疗组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8.4%、26.4%及46.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1期细胞相对增多,且细胞凋亡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SEA 联合热疗能显著提高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抑制G1期细胞向S期细胞的转化进程,诱导Hela细胞凋亡及亚细胞结构改变。

    作者:孟繁娟;刘贤英;祁盛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质量法检测脑含水量;ELISA法检测核转录因子( NF)-κB、干扰素( IFN)-γ含量水平;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尼氏染色、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②吡格列酮组较模型组NF-κB、IFN-γ含量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模型、吡格列酮两组中二者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③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凋亡细胞明显降低而健存神经元显著增多(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细胞水肿、形态学改变及抗神经细胞凋亡途径,对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余智;廖小明;唐永刚;齐立;孙军;刘开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