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炙甘草汤加减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指标的影响

王智;徐瑞鑫

关键词:急性心肌缺血, 炙甘草汤加减, 心电图, 心肌酶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对大鼠心电图和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浓度的影响及炙甘草汤加减方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模型,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大鼠心电图( ECG)的变化,分别记录大鼠冠状动脉结扎30、60 min、2、4、6 h后ECG中J点的位移(ΔJ),冠脉结扎后6 h取血,测定大鼠血清中CK、LDH及MDA的浓度,并探究炙甘草汤加减方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30、60 min、2、4、6 h J点位移明显增高( P<0.05),血清中 CK、LDH及MDA的浓度也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在这五个时间点上的J点位移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 CK和 LDH的浓度也明显下降(P<0.05),在MDA这个指标上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大鼠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后,心电图发生明显变化,血清中CK、LDH及MDA浓度明显升高,本实验所用的炙甘草汤加减方能明显缓解急性心肌缺血对大鼠造成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糖链抗原(CA125)、CA19-9与宫颈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SCCA、CA125、CA19-9水平,分析其与宫颈癌病理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154例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CA125、CA19-9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5);Ⅱ期组明显高于Ⅰ期(P<0.05),Ⅲ~Ⅳ期组明显高于Ⅱ期组(P<0.5);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5);在宫颈鳞癌患者中血清 SCCA 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 P<0.5);而在宫颈腺癌患者中血清 CA125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结论血清 SCCA、CA125、CA199水平与宫颈癌分期和分化程度均有相关性;血清SCCA含量对宫颈鳞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血清CA125对宫颈腺癌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刘馨;白艳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脑灌注CT成像的变化

    目的:研究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前后脑灌注CT成像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接受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脑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支架植入前颈内动脉狭窄侧脑血流容积(CBV)和对侧 CBV 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颈内动脉狭窄测的脑血流量(CBF)明显比对侧CBF低,平均通过时间(MTT)明显比对侧长(P<0.05);50例患者支架植入后,41例患者术后血流明显改善,9例患者没有明显的MTT恢复,分别占总数的82%和18%。术后对应供血区的rCBF明显比术前高,rMTT明显比术前短( P<0.05);所有患者的脑组织血流灌注均显著改善。结论脑灌注CT成像能够对颈内动脉狭窄患者的脑血学流改变进行敏感检测,在对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评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崇东;黄建敏;蒙兰青;袁胜山;刘国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生活辅助器具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辅助器具在日常活动作业疗法中,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个体能力障碍及患者受限关节的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1〕。自我效能水平是预测脑卒中后生活质量的有效指标〔2〕。而国内通过使用生活辅助器具提高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探讨生活自理辅助器具对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作者:闵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高血压对左心室及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夜间高血压对左心室及肾功能的损害。方法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脉血压监测,根据夜间平均血压是否高于120/75 mmHg分为两组,对照组夜间平均血压低于120/75 mmHg,观察组夜间平均血压高于120/75 mmHg,同时检测超声心动图测量计算左室重量( LVM)和左室重量指数( LVMI),并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LVM、LVMI及左心室肥厚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尿微量蛋白尿的发生比例亦高于对照组。结论夜间高血压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胡小燕;孙元芬;康维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脾虚老龄大鼠肠黏膜sIgA、CD3、CD8水平变化及四君子汤对其的影响

    目的:研究脾虚老龄大鼠肠道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IgA( sIgA)、CD3细胞及CD8细胞变化,探讨四君子汤对他们的影响。方法老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长期造模组、造模恢复组和四君子汤组,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测定肠黏膜 sIgA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肠黏膜 CD3、CD8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虚各组大鼠肠黏膜sIgA分泌及CD3、CD8细胞百分率减少。治疗后,四君子汤组大鼠肠黏膜sIgA分泌及CD3、CD8细胞百分率增多,效果优于造模恢复组(P<0.01或P<0.05)。结论肠黏膜局部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脾虚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改变之一,四君子汤治疗脾虚证的一条重要途径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黏膜局部免疫功能来实现的。

    作者:张博;窦逾常;王垂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糖化血红蛋白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 SIP)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26%~43%〔1〕,致残率高,预后差。研究表明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 )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2〕。本研究旨在探讨HbA1c与SIP的相关性。

    作者:常莉莎;孙继才;张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并发症风险预测体系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基于生理学和手术严重度评分系统( POSSUM),尝试建立一个较简明客观、可操性较强的专用于预测外伤性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风险评估系统(POSSHF),并通过前瞻研究比较评价两者预测能力。方法通过相关文献分析、专家书面征询,建立31个相关因素的病例观察表;回顾研究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272例(男93例,女179例,年龄63~103岁,平均80.30岁),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基于 POSSUM 系统建立 POSSHF 评分系统〔预测模型:ln R1/(1-R1)=-5.051+0.141×PS+0.108×OS(R1:并发症发生率;PS:生理学评分;OS:手术严重性评分)〕;然后将两评分系统分别应用于108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男32例,女76例,年龄66~95岁,平均79.61岁;股骨粗隆间骨折59例,股骨颈骨折49例)的前瞻性研究,比较两者对该类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POSSHF预测并发症发生率为5.10%~63.60%,平均14.01%。预测发生并发症例数( P=16)与实际例数( F=2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16)(灵敏度为87.00%,特异度为35.30%)。骨科POSSUM预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1.70%~88.80%,平均47.01%。预测发生并发症例数(P=51)与实际例数(F=23)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灵敏度为82.60%,特异度为42.40%)。结论 POSSHF 系统与 POSSUM 系统相比,准确性方面,两者总体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实用性方面,POSSHF系统的观察指标相对简明、客观并有更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陈海云;胡瀛宇;何泽慧;刘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脂肪细胞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脂肪组织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除了调节脂肪量和能量平衡外,还在肥胖、血脂代谢紊乱、2型糖尿病( T2DM)、动脉粥样硬化等胰岛素抵抗( IR)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现已发现人脂肪细胞分泌百余种脂肪细胞因子,可分别与大脑、胰岛、肝脏、肌肉、肾上腺、心脏及血管内皮等组织进行脂-脑、脂-胰、脂-肝及脂-肌等调节。其中一些细胞因子已被证实,可通过调节胰岛素信号和糖、脂质代谢的分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胰岛素敏感性。本文就部分脂肪细胞因子与IR相关性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陈维煜;方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胃腺癌患者癌组织Nanog、Oct-4和Fur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老年胃腺癌患者癌组织Nanog、Oct-4和Furin的表达特征及相关性。方法140例老年胃腺癌患者术后标本及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以95例老年人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Nanog、Oct-4和Furin的表达。结果观察组Nanog、Oct-4和 Furin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05),观察组Nanog、Oct-4和Furin的表达量与肿瘤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分化程度、肿瘤大径均密切相关。观察组Nanog和Oct-4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老年胃腺癌患者癌组织中Nanog、Oct-4和Furin高表达对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重要作用,Nanog和Oct-4具有协同正向作用,术后联合检测Nanog、Oct-4和Furin的表达可能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才保加;祁玉娟;周为;王晓龙;马玉斌;马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血管因素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分析颅内动脉狭窄与TIA的关系。方法对72例TIA患者及50例对照组行经颅多普勒( TCD)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情况。结果72例患者中,无颅内血管狭窄23例(31.9%),颅内动脉狭窄49例(68.1%),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颅内动脉狭窄是TIA的重要血管因素。

    作者:王雪娇;王野成;房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CDc25 c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Cdc25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半脘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与肝细胞凋亡的内在联系。方法健康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I/R组);pAdEasy-Cdc25c +缺血再灌注组(C组),每组10只。 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CDc25c、Caspase-3在肝脏组织中的表达;TUNEL 法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 I/R 组中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及肝细胞凋亡明显多于 S 组( P<0.05);S和C组中Cdc25c的蛋白表达高于I/R组,而细胞凋亡低于I/R组(P<0.05)。结论 Cdc25c的表达降低Caspase-3蛋白的表达,抑制肝细胞凋亡,保护缺血再灌注肝损伤。

    作者:王雅;赵星;马从乾;杨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基底节输出核团活性的影响

    目的:了解高频电针刺激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以及电针对特定作用靶点---基底节输出核团神经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损毁内侧前脑束的方法制备PD模型大鼠,高频电针治疗后检测大鼠运动行为的改变、纹状体内酪氨酸羟化酶( TH)纤维的表达分布变化,以及基底节环路中的输出核团内谷氨酸脱羧酶(GAD67)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针可缓解 PD 模型的运动行为,同时对纹状体内 TH 表达有一定的增加;电针可降低模型大鼠黑质网状部内的 GAD67表达的增多,但对苍白球内的 GAD67无显著影响。结论电针治疗对 PD模型大鼠具有症状改善和神经保护效应,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基底节的主要输出核因活性而实现的。

    作者:张雪梅;杨芳;邢国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术后早期经口肠内免疫营养对老年胃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经口肠内免疫营养(OEIN)对老年胃肠癌(GIC)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收治100例GIC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OEIN,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P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转铁蛋白(TF)为(2.12±0.34)g/L,清蛋白(ALB)为(36.18±2.16)g/L,前清蛋白(PA)(212.96±36.02)mg/L,较对照组术后的(1.98±0.36)g/L,(34.75±3.64)g/L,(187.98±71.93)mg/L明显更高;观察组术后免疫球蛋白(Ig)IgG、IgA、IgM及 CD3、CD4和CD4/CD8均明显上升,而对照组术后则明显下降;观察组术后CD8明显下降,而对照组术后明显上升(均 P<0.05)。观察组手术前后 C3、C4无明显变化(均P>0.05)。而对照组术后C3、C4均明显上升,此外,两组术后超敏C 反应蛋白(CRP)均明显上升,而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小(均 P<0.05)。结论 GIC患者术后早期实施OEIN,能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以及免疫功能,值得推荐。

    作者:郑建涛;张琳;李良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TLR4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放射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初步探讨Toll样受体(TLR4)对人乳腺癌 MCF-7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 MCF-7细胞分为假照组和5 Gy照射组,将其各自分为空白对照组、TAK242阻滞组和LPS刺激组,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其增殖活性,用Annexin V凋亡试剂盒检测其凋亡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用克隆形成实验计算其细胞存活分数。结果5 Gy照射后MCF-7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降低( P<0.05),与对照组相比,TAK242阻滞TLR4后MCF-7细胞增殖活性更加降低(P<0.05),而LPS刺激TLR4后MCF-7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P<0.05)。 MCF-7细胞受照后G2/M期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G0/G1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S期细胞变化不明显(P>0.05)。5 Gy照射后MCF-7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假照组( P<0.01),与对照组相比,阻断TLR4后其凋亡率明显升高( P<0.05),而激动TLR4后其凋亡率明显降低( P<0.05)。5 Gy照射后MCF-7细胞的存活分数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阻滞TLR4后MCF-7细胞存活分数明显降低(P<0.05),而激动TLR4后MCF-7细胞存活分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 TLR4能够增强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可致细胞G2期阻滞,但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宏;张海鹏;卢良杰;范志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炙甘草汤加减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电图和血清酶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对大鼠心电图和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浓度的影响及炙甘草汤加减方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模型,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大鼠心电图( ECG)的变化,分别记录大鼠冠状动脉结扎30、60 min、2、4、6 h后ECG中J点的位移(ΔJ),冠脉结扎后6 h取血,测定大鼠血清中CK、LDH及MDA的浓度,并探究炙甘草汤加减方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30、60 min、2、4、6 h J点位移明显增高( P<0.05),血清中 CK、LDH及MDA的浓度也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在这五个时间点上的J点位移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 CK和 LDH的浓度也明显下降(P<0.05),在MDA这个指标上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大鼠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后,心电图发生明显变化,血清中CK、LDH及MDA浓度明显升高,本实验所用的炙甘草汤加减方能明显缓解急性心肌缺血对大鼠造成的影响。

    作者:王智;徐瑞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烧伤病房老年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现况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分离株逐渐增多,并在不同地区、国家播散,对临床控制医院感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复杂,包括抗生素灭活酶或修饰酶的生成、外膜低渗透性、外膜孔蛋白缺失、生物膜形成和主动外排等〔1〕。产金属β-内酰胺酶( MBL)又称金属酶,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系列药物,离子螯合物乙二胺四乙酸( EDTA)、菲咯啉以及巯基化合物抑制酶的活性部分,但不被MBL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等所抑制。产金属酶是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主要的耐药机制,已成为目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中的热点之一〔2〕。

    作者:张若文;王璐;姜焱硕;李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大多数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常伴随一系列并发症,其中低钠血症是常见并发症,加重心力衰竭及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重度低钠血症常揭示预后不良〔1〕。本研究探讨低钠血症对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邵云飞;郑良荣;李明;吴晓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新型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高血压发病率高,并且近年来发病年龄呈逐年低龄化的趋势〔1〕。临床上用于控制血压的药物有很多种,钙通道阻滞作为临床上的一线降压药物,降低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常用的传统药物剂型多为缓释片,可以在患者体内缓慢释放药效,但释放速率不稳定。近年,随着制药工艺的不断发展,控释片研制成功并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2〕。本文分别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患者对比评价临床药物剂型的疗效。

    作者:杨劲松;郭春花;杨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中等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缓解带状疱疹疼痛及肿胀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缓解带状疱疹疼痛及肿胀的疗效。方法62例带状疱疹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内服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泼尼松片,10 mg/次,3次/d,以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退及皮损痊愈时间及疼痛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7%(31/32),与对照组86.67%(2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P>0.05);观察组痊愈率〔46.88%(15/32)〕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8/30)〕(χ2=4.67,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退及皮损痊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t=4.23、4.01、4.51、6.43、5.2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7.13,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t=5.21,P<0.05)。结论中等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疼痛及局部水肿,促进皮损愈合。

    作者:王海;王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木糖诱导白内障大鼠晶状体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研究正常状态下及木糖诱导的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存在、表达,来探讨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取晶状体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新洁尔灭消毒后放入试管中,空白对照组试管中加入无血清199培养基,模型组加入D-木糖,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NGF组加入外源性NGF。给予相应处理后,观察各组中晶状体的浑浊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24、48、72 h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中内源性NGF含量。结果裂隙灯下观察模型组24、48、72 h晶状体浑浊系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 NGF组24、48、72 h晶状体浑浊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空白对照组24、48、72 h NGF在晶状体中的含量微弱,模型组24、48、72 h NGF在晶状体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随时间推移,NGF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其含量仍然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结论 NGF具有减缓白内障发展的功能,白内障的发展变化过程与晶状体中NGF的减少有关。

    作者:刘宏伟;孟岩;张剑;姜伟;王玉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