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莉莎;孙继才;张江
目的:研究脯-甘氨酸环二肽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雌性健康小鼠,随机分为高(5 mg/kg)、中(2.5 mg/kg)、低剂量(1.5 mg/kg)及对照(生理盐水)4组,每组10只。每天以0.2 ml/10 g剂量灌胃1次,连续21 d。分别进行碳廓清、抗体生成细胞检测(PFC)、血清溶血素测定、NK细胞活性测定(LDH)等实验。结果碳廓清实验中,高、中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38,P=0.006);抗体生成细胞检测高、低剂量组产生的溶血空斑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48,P=0.002);血清溶血素测定试验中 P值分别为0.00、0.001和0.004;NK细胞活性测定中高给药剂量组的P=0.019。结论脯-甘氨酸环二肽能在多方面发挥免疫促进的功能。
作者:田颖;王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伐尼克兰戒烟治疗对老年男性气道阻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于该院戒烟门诊成功进行伐尼克兰戒烟治疗的老年男性40例,均进行规范的伐尼克兰戒烟治疗,用体积描记法测定戒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老年男性吸烟者的气道阻力。检测主要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 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 FEV1/FVC)、大分钟通气量(MVV)、呼气峰值流速(PEF)及总呼吸阻力(R5)。比较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FVC、FEV1、FEV1/FVC、MVV略微高于治疗前(P>0.05);呼气峰值流速(PEF 25-75)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总呼吸阻力(R5)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伐尼克兰戒烟治疗能有效改善老年男性吸烟者的气道状况、减小气道阻力。
作者:周胜亮;许萍;李平;胡招娣;徐春燕;王键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和CylinD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K-1和Cy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K-1和CylinD1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表达率分别为58.33%和51.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K-1和CylinD1蛋白在组织学分级G2、G3级及病理分期Ⅱ、Ⅲ~Ⅳ期的表达率分别高于G1级和I期(P<0.05),与肌层浸润程度有关(P<0.05),另外,ERK-1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类型无关(P>0.05),CylinD1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病理组织类型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ERK-1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席丰;时志民;张素芬;杨华英;沈艳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Graves病( GD)患者血尿酸( UA)水平与腰椎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72例GD患者和39例甲状腺功能及 UA水平均正常的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GD患者进一步按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和 UA 正常组,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并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DEXA)测定腰椎正位骨密度,比较不同组别间腰椎骨密度水平、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OP)(统称骨量丢失)发生率的差异,分析 GD组影响腰椎骨量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GD伴高尿酸血症组以及GD伴UA正常组UA、TT3、TT4、FT3、FT4、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特异性ALP(Ostase)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体重指数(BMI)、TSH、肌酐(Cr)、总胆固醇(TC)、血25羟基维生素D(OH)D、腰椎骨密度(BMD)则均低于后者( P<0.01);GD伴高尿酸血症组TT4、FT3、UA、Cr、ALP、Ostase水平显著高于GD伴UA正常组( P<0.05或0.01),而腰椎BMD则显著低于后者(P<0.01)。 GD伴高尿酸血症以及GD伴UA正常者骨量减少及OP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 GD伴高 UA症组骨量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GD伴UA正常组(P<0.05)。二分类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12,P=0.024)、TT4(OR=1.138,P=0.051)及 UA(OR=1.015,P=0.013)为GD患者腰椎骨量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D患者UA水平增高,GD伴高UA症者更易发生腰椎骨量丢失,而 UA增高是引起GD患者腰椎骨量丢失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郑焱;郑芬萍;李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中等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缓解带状疱疹疼痛及肿胀的疗效。方法62例带状疱疹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常规内服抗病毒、营养神经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泼尼松片,10 mg/次,3次/d,以7 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退及皮损痊愈时间及疼痛评分,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7%(31/32),与对照组86.67%(2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P>0.05);观察组痊愈率〔46.88%(15/32)〕明显高于对照组〔26.67%(8/30)〕(χ2=4.67,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消失时间、水肿消退及皮损痊愈时间均早于对照组(t=4.23、4.01、4.51、6.43、5.2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7.13,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t=5.21,P<0.05)。结论中等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能有效缓解带状疱疹疼痛及局部水肿,促进皮损愈合。
作者:王海;王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提供的数据,到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将成为死亡率第3位的疾病〔1,2〕。 CO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引起COPD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感染、遗传因素等〔3〕。
作者:肖建;杜春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前糖尿病( DM)的高血糖状态促使肾脏线粒体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加剧氧化应激对DNA的损伤〔1〕。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在人体内具有活化氧化还原系统等重要的生理作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在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中具有延缓肾病进展,减少蛋白尿的作用,并具有抗氧化应激作用〔2〕。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可反映机体氧化应激损伤程度,本文观察比较单用氯沙坦与联合GSH治疗DKD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明霞;刘伦志;彭晓静;殷元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对大鼠心电图和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浓度的影响及炙甘草汤加减方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的模型,运用多道生理记录仪监测大鼠心电图( ECG)的变化,分别记录大鼠冠状动脉结扎30、60 min、2、4、6 h后ECG中J点的位移(ΔJ),冠脉结扎后6 h取血,测定大鼠血清中CK、LDH及MDA的浓度,并探究炙甘草汤加减方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30、60 min、2、4、6 h J点位移明显增高( P<0.05),血清中 CK、LDH及MDA的浓度也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在这五个时间点上的J点位移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 CK和 LDH的浓度也明显下降(P<0.05),在MDA这个指标上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大鼠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后,心电图发生明显变化,血清中CK、LDH及MDA浓度明显升高,本实验所用的炙甘草汤加减方能明显缓解急性心肌缺血对大鼠造成的影响。
作者:王智;徐瑞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大多数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常伴随一系列并发症,其中低钠血症是常见并发症,加重心力衰竭及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重度低钠血症常揭示预后不良〔1〕。本研究探讨低钠血症对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邵云飞;郑良荣;李明;吴晓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患者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疗效与血IgE水平的关系。方法将176例 AECOPD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抗生素、吸氧治疗,激素吸入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吸入布地奈德2 mg,2次/d,治疗1 w,治疗前后行肺功能、血气分析检查并比较两组的血IgE水平;此外,激素吸入组在治疗前按疾病程度分为Ⅰ级(27例)、Ⅱ级(31例)、Ⅲ级(30例)。将AECOPD组患者按照临床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分为改善组54例及无明显缓解组34例,比较不同分级及预后患者的血 IgE 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 IgE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内部比较IgE值均降低(均P<0.01),治疗后吸入组的血IgE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t=9.933,P<0.01);三组治疗前的血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85,P=0.792),治疗后三组的血IgE水平下降(P<0.01),三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5, P>0.05);吸入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组血IgE水平低于无明显改善组(t=19.795,P<0.01)。结论 AECOPD患者血IgE水平升高,吸入糖皮质激素可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肺功能,降低血IgE水平,但血IgE水平的高低与AECOPD病情的严重程度不成正比。
作者:皇甫秋强;宋延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血管性痴呆( VD)是老年期痴呆常见类型〔1〕,存活期明显低于老年性痴呆( AD )病人。本研究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源”药线灸疗法治疗轻中度VD患者的疗效。
作者:罗本华;于建春;吴跃强;薛丽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必净(XBJ)对内毒素血症(ETM)大鼠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及心肌 Toll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8周龄的雄性SD大鼠30只并采用阴茎背静脉注射脂多糖( LPS)诱导 ETM 大鼠模型。将 ETM 大鼠随机分为 LPS 组:LPS+XBJ 组和 LPS+地塞米松(DEX)组(n=10),LPS+XBJ组和LPS+DEX组在注射LPS的同时分别给予XBJ 5 ml/kg和DEX 5 mg/kg。选取同期的10只正常大鼠作对照,仅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3 h后断头取血并取心肌于液氮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浆炎症因子( TNF-α、CRP和 IL-6)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AngⅡ水平;采用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TLR-4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的血浆炎症因子及心肌组织AngⅡ、TLR-4 mRNA和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除血浆CRP外,XBJ处理可降低LPS诱导的其余指标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的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血浆TNF-α和IL-6外,LPS+XBJ组的其余指标均高于 LPS+DEX组。结论血必净可抑制 ETM 大鼠的炎症反应及AngⅡ,同时可降低TLR-4表达,对ETM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叶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高血压发病率高,并且近年来发病年龄呈逐年低龄化的趋势〔1〕。临床上用于控制血压的药物有很多种,钙通道阻滞作为临床上的一线降压药物,降低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常用的传统药物剂型多为缓释片,可以在患者体内缓慢释放药效,但释放速率不稳定。近年,随着制药工艺的不断发展,控释片研制成功并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2〕。本文分别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患者对比评价临床药物剂型的疗效。
作者:杨劲松;郭春花;杨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肠毒素A( SEA)对人宫颈癌细胞株( Hela)细胞生长、增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条件下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周期进程的变化及凋亡率,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 Hela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单纯热疗组、单纯SEA组及SEA联合热疗组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8.4%、26.4%及46.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增多,S期细胞减少,G2/M1期细胞相对增多,且细胞凋亡率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SEA 联合热疗能显著提高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抑制G1期细胞向S期细胞的转化进程,诱导Hela细胞凋亡及亚细胞结构改变。
作者:孟繁娟;刘贤英;祁盛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检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 EBC)中炎症因子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 COPD 急性期患者、COPD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的EBC标本各43例,并行常规肺功能、酶联免疫分析法( ELISA)检测EBC 中白细胞介素( IL)-4、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8-异前列腺素(8-iso-PG)及白三烯B4(LTB4)的水平。结果 COPD急性期患者 EBC中 IL-6、IL-8、8-iso-PG及 LTB4均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P<0.05),而IL-4、TNF-α则未发现有差别;COPD缓解期患者IL-6、8-iso-PG及 LTB4高于正常对照(P<0.05),而 IL-4、IL-8、TNF-α则未发现有差别。相关分析发现EBC检测物中只有IL-8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 FEV1/FVC)呈负相关,LTB4与FEV1呈负相关。结论不同程度患者EBC中炎症反应不同,监测呼吸道炎症因子可采用EBC检测方法。
作者:张旭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是老年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COPD位死因第4位,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到第3位。因此,研究COPD的发病机制对COPD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参与COPD慢性气道炎症过程,维生素D缺乏导致呼吸道感染增加,降低肺功能,与COPD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2〕。维生素D与 COPD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维生素D与COPD的关系及其对COPD发病机制的影响加以综述,为探讨COPD的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马晓峰;刘晓菊;曾晓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IBT)联合苯磺酸氯地平(AB)治疗老年糖尿病(DM)合并高血压(HT)伴高尿酸血症(HUA)患者对血压以及UA水平的影响。方法2010年5月至2013年7月该科收治DM合并HT伴HUA患者123例。随机分成三组,IBT组给予 IBT治疗;AB组给予 AB治疗;联合组给予IBT+AB治疗。在治疗前后测量病患血压及血清UA含量。结果联合组治疗之后收缩压( SBP)及舒张压( DBP)水平较治疗前、IBT组和AB组治疗后的水平更低(均P<0.05)。联合组治疗后的水平较治疗前以及AB组更低,而IBT组治疗后水平较治疗前以及AB组治疗后亦更低(均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92.68%(38/41),较IBT组的75.61%(31/41)及AB组的73.17%(30/41)显著升高(均P<0.05)。三组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BT联合AB治疗老年DM合并HT伴HUA病患,疗效显著,且IBT不仅可降压还可降低病患血液中UA水平,从而保护肾功能。
作者:陈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和抗生素对乳腺炎模型大鼠急性期蛋白的影响。方法采用给产后72 h SD大鼠乳腺内注射内毒素的方法制备乳腺炎模型,分别给予乳腺内抗生素注射或BMSCs注射方法治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液中的急性时相蛋白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8、IL-2、IL-6及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结果注射内毒素24 h后所有乳房肿胀、局部温度升高小鼠的TNF-α、IL-6、IL-1β、IL-8、CRP均上升明显(P<0.05),对照组的各炎性细胞因子在观察期间均逐渐下降。使用抗生素与 BMSCs后d1~d7 TNF-α、IL-8均比d0低且TNF-α低于对照组(均P<0.05),使用BMSCs的CRP持续低于对照组(P<0.05),BMSCs组明d5、d7的IL-6显高于对照组(P<0.05)。 BMSCs组的IL-1βd1、d3、d5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同日抗生素组对比,IL-8与CRP在d5、d7均低于抗生素组(均P<0.05)。结论使用抗生素和BMSCs均能对急性乳腺炎大鼠的炎性因子水平起到降低作用,但是其作用的效果不同。
作者:王波;张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BI-RADS-US诊断标准与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接受活检或手术治疗的90例女性患者的110个乳腺肿块。应用BI-RADS-US诊断标准( A组)与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 B组)对肿块性质分别进行诊断,比较诊断结果。结果 A组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为90.4%(47/52),特异性为81.0%(47/58),准确性为85.4%(94/110);B组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94.2%(49/52),特异性为87.9%(51/58),准确性为90.9%(100/110)。110个肿块中,BI-RADS-US诊断标准正确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数为94个,误判16个,SR测定正确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数100个,误判10个,行配对设计χ2检验后发现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P<0.05)。结论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进行判断,可弥补BI-RADS-US误判率低的缺点,诊断准确性相对较高。
作者:范会文;黄盱宁;吴少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干湿质量法检测脑含水量;ELISA法检测核转录因子( NF)-κB、干扰素( IFN)-γ含量水平;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尼氏染色、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神经功能评分、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②吡格列酮组较模型组NF-κB、IFN-γ含量水平显著降低(P<0.05),并且模型、吡格列酮两组中二者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③与模型组比较,吡格列酮组凋亡细胞明显降低而健存神经元显著增多(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细胞水肿、形态学改变及抗神经细胞凋亡途径,对神经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作者:余智;廖小明;唐永刚;齐立;孙军;刘开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