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RK-1和Cylin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席丰;时志民;张素芬;杨华英;沈艳峰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 ERK-1, CylinD1, 免疫组化
摘要: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和CylinD1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ERK-1和CylinD1的表达情况。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K-1和CylinD1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表达率分别为58.33%和51.67%,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6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K-1和CylinD1蛋白在组织学分级G2、G3级及病理分期Ⅱ、Ⅲ~Ⅳ期的表达率分别高于G1级和I期(P<0.05),与肌层浸润程度有关(P<0.05),另外,ERK-1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类型无关(P>0.05),CylinD1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病理组织类型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ERK-1和CyclinD1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

    高血压发病率高,并且近年来发病年龄呈逐年低龄化的趋势〔1〕。临床上用于控制血压的药物有很多种,钙通道阻滞作为临床上的一线降压药物,降低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应用十分广泛。常用的传统药物剂型多为缓释片,可以在患者体内缓慢释放药效,但释放速率不稳定。近年,随着制药工艺的不断发展,控释片研制成功并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2〕。本文分别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高血压患者对比评价临床药物剂型的疗效。

    作者:杨劲松;郭春花;杨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在肩袖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大的关节,其主要是依靠肩关节周围肌肉形成的肩袖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肩袖肌腱退行性变引发的肩袖损伤的发病率逐渐升高〔1〕。以往在肩袖损伤的诊断方面,以MRI应用较多〔2〕,目前,高频超声因其具有实时动态、无创性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临床诊断肩袖损伤的常用方法〔3〕。同时,随着肩关节镜手术技术的完善和发展,已逐渐成为肩袖损伤诊断的金标准及治疗的首选,广泛应用于临床〔4〕。本研究应用高频超声对肩袖损伤进行诊断,并与肩关节镜镜下诊断行对比分析,旨在评价高频超声在肩袖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臧桐;王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烧伤病房老年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现况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获得性感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治疗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分离株逐渐增多,并在不同地区、国家播散,对临床控制医院感染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复杂,包括抗生素灭活酶或修饰酶的生成、外膜低渗透性、外膜孔蛋白缺失、生物膜形成和主动外排等〔1〕。产金属β-内酰胺酶( MBL)又称金属酶,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系列药物,离子螯合物乙二胺四乙酸( EDTA)、菲咯啉以及巯基化合物抑制酶的活性部分,但不被MBL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等所抑制。产金属酶是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主要的耐药机制,已成为目前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中的热点之一〔2〕。

    作者:张若文;王璐;姜焱硕;李凡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非透析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非透析慢性肾脏病( CKD)合并高血压的高龄患者难治性高血压( RH)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该院肾内科门诊就诊的非透析CKD合并高血压的高龄患者642例,其中RH患者156例,非RH患者486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 BMI)、血糖、血脂、血压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H的影响因素。结果 RH的患病率为24.30%,RH组糖尿病肾病%、BMI、血肌酐(Scr)、空腹葡萄糖(FPG)、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钠、24 h尿蛋白定量、降压药使用种类、超敏 C反应蛋白(CRP)显著高于非RH组(P<0.001),RH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非RH组(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肾病、BMI、eGFR、Hcy、24 h尿蛋白定量、CRP为RH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RH患者发病率较高,可引起 RH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其中独立高危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蒋阳;胡耀琪;唐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脯-甘氨酸环二肽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脯-甘氨酸环二肽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昆明种雌性健康小鼠,随机分为高(5 mg/kg)、中(2.5 mg/kg)、低剂量(1.5 mg/kg)及对照(生理盐水)4组,每组10只。每天以0.2 ml/10 g剂量灌胃1次,连续21 d。分别进行碳廓清、抗体生成细胞检测(PFC)、血清溶血素测定、NK细胞活性测定(LDH)等实验。结果碳廓清实验中,高、中剂量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38,P=0.006);抗体生成细胞检测高、低剂量组产生的溶血空斑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48,P=0.002);血清溶血素测定试验中 P值分别为0.00、0.001和0.004;NK细胞活性测定中高给药剂量组的P=0.019。结论脯-甘氨酸环二肽能在多方面发挥免疫促进的功能。

    作者:田颖;王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神经生长因子对木糖诱导白内障大鼠晶状体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研究正常状态下及木糖诱导的白内障大鼠晶状体中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存在、表达,来探讨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取晶状体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新洁尔灭消毒后放入试管中,空白对照组试管中加入无血清199培养基,模型组加入D-木糖,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NGF组加入外源性NGF。给予相应处理后,观察各组中晶状体的浑浊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24、48、72 h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中内源性NGF含量。结果裂隙灯下观察模型组24、48、72 h晶状体浑浊系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 NGF组24、48、72 h晶状体浑浊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空白对照组24、48、72 h NGF在晶状体中的含量微弱,模型组24、48、72 h NGF在晶状体中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随时间推移,NGF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其含量仍然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0.05)。结论 NGF具有减缓白内障发展的功能,白内障的发展变化过程与晶状体中NGF的减少有关。

    作者:刘宏伟;孟岩;张剑;姜伟;王玉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分析

    大多数慢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常伴随一系列并发症,其中低钠血症是常见并发症,加重心力衰竭及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重度低钠血症常揭示预后不良〔1〕。本研究探讨低钠血症对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邵云飞;郑良荣;李明;吴晓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胱抑素C、血脂、血糖和肾功能联合检测在高血压血管性疾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研究显示〔1~6〕,胱抑素( Cys )-C在肾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炎及肿瘤患者血液中的水平表达增高,而肾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多是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研究高血压时期的Cys-c的水平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及早期诊疗都有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Cys-C、血脂、血糖和肾功能指标联合检测在高血压血管性疾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作者:刘亚普;张新梅;王美玲;吴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据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将115例CHF患者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n=47)和非恶性心律失常组(n=68),均行RDW、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分析两组RDW及NT-pro BNP差异。结果恶性心律失常组RDW及NT-proBNP水平均高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 P<0.01),以RDW≥15.3%且NT-proB-NP≥3250 pg/L为截点,预测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7%、90%、76%、71%。结论 RDW水平升高与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相关,联合NT-pro BNP对CHF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学远;田政球;程文林;杜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减压钉-棒内固定术效果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可能与慢性损伤退变、炎症及代谢等因素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的肌力减退,胸髓受损节段平面以下感觉减弱或消失且可伴有浅反射减弱,锥体束征及括约肌功能障碍等〔1〕。近年来胸椎黄韧带骨化的减压方法主要包括“揭盖法”和“蚕食法”。“揭盖法”对胸脊髓的干扰更小,因此可能降低脊髓再损伤的发生率,然而并无确凿证据表明前者的手术效果更优于后者。本研究分析后路减压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疗效。

    作者:安贵峰;刘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热感按摩搽剂的定性鉴别及临床应用

    风湿痹痛和跌打损伤是临床的常见疾病,中医认为风湿痹痛的致病原因主要是风、寒、湿,跌打损伤后遗症也可以演变为此类病症。痹证的主要症状是关节肌肉的疼痛和麻木。关于此类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和途径较多,但是这些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较大。热感按摩搽剂是我院康复科的经验方,具有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功效,配合推拿按摩,在按摩的过程中产生一种热效应,加速血液循环,止痛效果更好。本文介绍热感按摩搽剂的制备及其治疗临床风寒湿型腰肌劳损病例的疗效。

    作者:单爱云;陈蕾;崔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参数的比较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计划在靶区剂量学及正常危及器官保护的差异。方法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4例左侧乳腺癌,6例右侧乳腺癌)均给予50 Gy/25 f放疗,每例均设计调强计划(IMRT)和常规计划(CRT)。比较两者在靶区剂量分布(PTV剂量体积及均匀性指数)和正常危及器官受量(肺脏、对侧乳腺和心脏)差异。结果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计划中PTV,其中的 V95%和 V107%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调强放疗中V110%和 V115%低于常规放疗,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调强放疗的均匀性指数明显优于常规放疗(P<0.001)。在肺脏受量上,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计划在V10、V20、V30和V4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对侧乳腺受量大值,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计划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剂量体积V5和V30两者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调强放疗较常规放疗计划靶区分布更优,均匀性更高,且能够明显降低肺脏和对侧乳腺受照量。

    作者:刘敏;董丽华;王辉东;宋宇哲;刘百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微生物多糖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技术策略

    多糖广泛分布于高等植物、地衣、海藻、动物和微生物中,具有提高免疫力、降血糖、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生物活性,针对一些常见的老年性急慢性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由于微生物具有繁殖能力强、周期短、成本低、易控制的特点,所以普遍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多糖,其产量及质量稳步提高,性价比也优于动植物来源的多糖。目前,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多糖已作为胶凝剂、成膜剂、保鲜剂、乳化剂等添加剂,广泛应用于老年保健食品,还有一些微生物胞外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受到青睐。

    作者:张红兵;胡云霞;赵士豪;狄柯坪;韩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巩膜扩张术治疗兔老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的:探讨巩膜扩张术治疗老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对选择健康有色家兔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实验组,正常组6只进行正常值测定,实验组随机分为3组,第1组行标准巩膜扩张术( SRP),第2组行水平前睫状巩膜切开术( ACS),第3组行放射前睫状巩膜切开术( ACS),测定术前,术后1 d、1 w、1个月的屈光度、调节幅度及巩膜扩张程度,术后1个月进行术区巩膜的病理检查。结果手术前后实验各组屈光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缩瞳前与缩瞳后的屈光度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术后的不同时期内,各组的屈光度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组的调节幅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1)。实验各组术后的巩膜扩张程度与调节幅度变化均无明显的线性关系。结论SRP和ACS均使兔眼向近视方向发展的趋势;本实验中的3种手术方法均能显著提高兔眼的调节幅度;SRP中可以用硅胶替代PMMA作为巩膜扩张带;ACS采用水平状切口较放射状切口术后调节力的提高更明显、更稳定,因此水平前睫状巩膜切开术可以替代经典的ACS。

    作者:徐志刚;刘远光;牛耘丽;王冬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CT图像计分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18和C反应蛋白表达的关系

    创伤性颅脑损伤可以引起继发性脑损伤,目前认为损伤过程中产生的炎性相关因子是继发性损伤中的重要因素〔1,2〕。颅脑损伤时可以产生多种炎性相关因子〔3〕,如白细胞介素( IL)-12、-18和C反应蛋白( CRP)等,此时可以引起炎性为主的级联反应,加重脑水肿和神经元的损伤作用〔4〕。老年患者常伴有退行性病变和慢性疾病,本文观察老年颅脑损伤患者CT图像评分与血清中IL-12、-18和CRP的表达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

    作者:史春雷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TASCⅡC、D 型LEAOD完全闭塞病变腔内治疗的疗效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老年主-髂动脉闭塞(TASC)ⅡC、D 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完全闭塞病变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腔内治疗的27条患肢(21例患者)老年下肢TASCⅡC、D 型LEAOD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8.9%(24/27),其中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3条,PTA联合支架植入术(PTAS)治疗21条,共置入支架57枚。手术成功病例平均随访8.75个月(6~18个月),术后3个月足背动脉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9±0.14上升至0.8±0.19(P<0.01);胫后动脉 ABI 由术前的0.45±0.12上升至0.90±0.10(P<0.01)。术后6个月动脉通.率83.3%(20/24),保肢率95.8%(23/24)。结论对于老年TASCⅡC、D 型LEAOD完全闭塞病变,血管腔内治疗安全有效,创伤小,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乌晶波;方乐;王田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MMP-2、MMP-9含量表达与喉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2、MMP-9含量变化与喉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68例喉癌患者血清中MMP-2、MMP-9的含量与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喉癌转移组、喉癌非转移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而且,MMP-2、MMP-9含量表达与喉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 MMP-2、MMP-9可能与喉癌侵袭转移有关,动态检测可作为喉癌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的客观指标。

    作者:吴庆莲;舒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唑来膦酸预防老年乳腺癌患者阿那曲唑所致骨质疏松的疗效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老龄化,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乳腺癌已跃居女性肿瘤死亡原因的首位〔1〕,严重威胁了女性的健康,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虽然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死亡率却有所下降,这主要得益于早期主诊断及有效的综合治疗,其中对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第3代内分泌治疗药物( AI )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提高生存期〔2〕。然而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性骨量丢失,故长期应用第3代AI势必进一步加重骨量丢失,增加关节痛、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发生率〔3,4〕。第3代双磷酸盐-唑来膦酸与内分泌药物联合应用不但具有协同抗肿瘤效应〔5〕,同时还可以显著治疗内分泌治疗药物引起的骨量丢失〔6〕。本文观察了4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在接受阿那曲唑治疗中同期应用唑来膦酸预防骨质疏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昕航;党雪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院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自编问卷收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资料,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 MUNSH)、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 PSQI)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总分为(33.59±4.28)分,正性因子分为(23.64±4.62)分,负性因子分为(9.14±3.28)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与家人关系、伴侣健康状况、主观支持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B=5,13,7,23,5,37,均P<0.001),并发症种类多、PSQI总分、SAS标准分和SDS标准分与老年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β=-6.57,-2.27,-4.41,-5.90,均P<0.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主观幸福感以正性情感和体验为主,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作者:何皖;杨艳;庞逸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药学服务干预对疗效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药学服务干预对社区家庭病床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疗效的影响。方法调查分析对社区家庭病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制定用药指导、优用药方案、进行健康生活教育等药学性服务干预之前与之后的健康生活情况、用药的依从性和血压的控制效果。结果进行干预之后,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相比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5),进行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明显优于之前(χ2=125.262, P<0.05),患者向药师咨询的次数显著提高(χ2=51.849,P<0.05),病人不良的生活习惯有了显著改善(P<0.05)。结论社区家庭病床老年的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疗效通过药学服务干预有了显著提高,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得到改善,其对社区高血压的有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秀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