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军;张春宏
目的 观察和比较多索茶碱和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多索茶碱组(治疗组)和氨茶碱组(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FEV1和FEV1%预计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肺功能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索茶碱治疗COPD安全有效,较氨茶碱不良反应少.
作者:孙勇;王利民;银春;欧阳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TB-SA)抗体检测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1例肺外结核病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蛋白抗体检测,并对各种肺外结核病引流物标本进行AFB涂片和培养检查.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菌阳肺外结核病敏感度为87.5%(7/8),诊断菌阴肺外结核的敏感度为63.5%(40/63),诊断肺外结核总体敏感度为66.2%(47/71),特异度为97.5%(39/40).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肺外结核病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外结核病较为理想的免疫学方法之一.
作者:陈子芳;劳海黎;王建;陈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脑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可能的原因.方法 分析29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可能的原因分组分析.结果 年龄、饮水试验、意识状态、气管插管、慢性肺病、留置胃管组间差异显著,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饮水呛咳、意识障碍、气管插管、慢性肺病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意识障碍、饮水呛咳、高龄、气管插管、慢性肺病是脑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梅;郭明升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特布他林雾化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13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成特布他林组(41例)、布地奈德组(38例)和联合用药组(53例),分别予以特布他林雾化剂、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雾化剂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联合用药组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纯用药组,联合用药组的通气功能改善更好,且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用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用药组(P<0.05),单纯用药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布他林雾化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波;黄开明;黄文洁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我院老年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0例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VAP患者共分离224株菌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共153株(68.3%),革兰氏阳性54株(24.1%),真菌17株(7.6%).革兰氏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24.18%)、鲍曼不动杆菌(18.95%)、肺炎克雷伯杆菌(17.65%)、大肠埃希菌(11.76%)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62.96%)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多(64.7%).病原菌普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多粘菌素B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结论 我院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耐药性普遍严重.
作者:杜煦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本地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菌种分布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痰培养标本菌株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结果 G-杆菌分离425株(54.1%),以铜绿假单胞菌(22.1%)、鲍曼不动杆菌(17.5%)为主,G+球菌分离361株(45.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1.4%)、肺炎链球菌(10.1%)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分离103株(6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检出8株(38.1%),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ESBLs)19株(41.3%);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ESBLs)12株(1.6%);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对G-杆菌有较好敏感性;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磷霉素对G+球菌有较好敏感性.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研究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霓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诊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阿莫西林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盐酸氨溴索+阿莫西林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肺功能、血气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气喘、咳嗽、咳痰等症状积分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EV1%等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PaCO2等血气分析值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水平.
作者:洪克付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选择全肺切除术,其中左侧全肺切除19例,右侧全肺切除17例,术前及术后应用抗结核药物.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肺结核转阴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肺功能情况.结果 临床治愈35例,治愈率97.22%.术前痰培养阳性36例,术后痰培养阴性34例,转阴率为94.44%.术后患者肺功能逐渐改善,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FEV1、MVV水平均逐渐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肺切除在选择性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国强;韦鸣;廖勇;唐中明;黄喜峰;刘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临床少见,占所有肺部肿瘤的0.04%~1%[1].临床上易误诊为其他肺肿瘤,本文报告1例IMT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作者:高福平;魏谨;马平;孙琼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近4年收治的130例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60岁、性别为男性、住院天数≥15天、合并基础疾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109/L、低蛋白血症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当病人出现中度以上发热、血氧饱和度降低时要高度警惕可能合并肺部感染.血CRP、PCT升高可作为肺部感染的炎症预测指标.革兰氏阴性杆菌(67.23%)是肺部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存在多药耐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结论 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应加强预防,要重视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要国华;彭玉娜;谭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抗痨药物有诸多不良反应,其中RFP常见的有:如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过敏反应以皮疹多见[1];发生急性肾损害的临床较少,国内外至今报道几百例,多见于大剂量间歇治疗.该院还属第一例.
作者:朱薇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早期诊断,误诊等问题.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324例,就临床特点化疗效果早期诊断,鞘内注药,误诊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早期患者占26.5%,中期占53.7%.平均33天.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疼,恶心,呕吐.本组病例均给于合理抗结核药治疗,其中有86例鞘内注药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结论 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合理标准化用药可提高疗效.重危患者可鞘内注药,疗效甚高.
作者:周晓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检测在鉴别急性呼吸困难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61例,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31例(A组),肺源性呼吸困难30例(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C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上述三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同时测定A、B两组入院时的左室射血分数(EF),比较三组患者血浆BNP的差别及BNP与EF之间的关系.结果 A、B、C三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分别为387.9±274.3;61.1±40.5和47.5±36.4,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01);A组患者血浆BNP与EF之间存在负相关(P<0.001).结论 血浆BNP在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水平度与心衰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判断心衰的重要指标.
作者:李斌;胡立禄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合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改变幅度更大(P<0.05).结论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可以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
作者:凌琳;张永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诊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73例患儿采用维生素C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为对照组,73例患儿采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为观察组,疗程7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病症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湿罗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7.3%)明显高于对照组(84.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高于对照组(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临床病症的消失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红军;张春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鱼腥草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72例急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86例)采用鱼腥草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n=86例)采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4.9%)(P<0.05);观察组喉镜检测示治疗总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82.6%)(P<0.05);观察组患者咽部疼痛、发热和咽部充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鱼腥草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各种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宏林;李兆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 我院的老年CAP组的临床资料、基础疾病、生物学等各项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电解质紊乱可能为老年CAP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CAP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以上危险因素可以为正确判断病情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黎汝;汪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各细胞因子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血气指标.方法 选取30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作为观察组,35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对照组I组,35例肺气肿患者作为对照组II组,均给予积极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10水平及PaO2、SaO2低于其他两组患者,CRP水平高于其他两组患者;结论 CPFE患者各炎性因子及血气指标变化显著,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这些指标,预测预后并指导防治.
作者:薛玲玲;贾亮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 (the stable bronchiectasis patients)气道炎症及下气道细菌定植(lower airway bacterial colonization,LABC)与BODE指数评分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50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门诊患者,采用痰诱导方法留取深部痰液,痰液行超敏感C反应蛋白(hs-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检测,并行细菌定量培养.将其分为LABC阳性组和LABC阴性组.评定两组患者的BODE指数.结果 LABC阳性组痰液中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LABC阴性组(P<0.05).LABC阳性组的BODE指数评分高于LABC阴性组.痰液中的hs-CRP水平与BODE指数评分成正相关.结论 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存在气道炎症与LABC有关,与LABC相关的气道炎症可能是导致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
作者:翁婷;高蔚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法(IOS)对COPD、支气管哮喘(哮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2例受试者(其中AECOPD 4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36例,以及健康者26例)完成脉冲振荡法检查、肺通气功能(PFT).比较三组间肺通气功能参数、脉冲振荡的全呼吸相阻抗以及吸气-呼气相阻抗的差别.结果 (1)肺通气功能结果:COPD组、哮喘组均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pred、FEV1/FVC、PEF%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哮喘组代表中心气道阻力的指标R20高于COPD组(P<0.01).(3)COPD组、哮喘组、健康组吸气-呼气相阻抗比较:仅COPD组的呼气相R5-20大于吸气相R5-20、呼气相X5小于吸气相X5(P值分别为0.041、0.017).另外COPD组的吸气-呼气相的R5-20变化值(ΔR5-20)、X5变化值(ΔX5)大于哮喘组(均P<0.01).结论 脉冲振荡法有助于支气管哮喘与AECOPD的鉴别诊断.
作者:刘长智;郑晓滨;陈超琳;邬伟明;黄瑾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