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余意君;吴师伟
糖尿病( DM)是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需要及时进行处理。目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治疗是为有效的方式,但是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的检测期一般较长,给临床早期及时治疗带来不便。因此,初步抗生素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还是依靠医生的经验〔1〕。在本次调查研究中,笔者对糖尿病肾病( CN )合并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了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的分析,旨在为该类患者的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水逸;孔庆志;陈卫群;詹燏;卢忠心;王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和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接受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患者107例。采集术前及术后1、3、5、7 d的血样,检测血清中IL-6和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血清 IL-6与CRP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术后第1天血清 IL-6迅速升高达(38.50±16.4) ng/L,第3天为(36.72±17.5)ng/L,第5天迅速下降至(16.21±8.4)ng/L,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第3天CRP明显升高至(4.42±1.03)mg/dl,第5天持续升高至(4.62±1.00)mg/dl,第7天下降至(2.47±1.35)mg/dl,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血清IL-6变化更敏感,对术后炎症的发生早期反应较好,与CRP联合对炎症发生后期反应较好。
作者:杜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整体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提高老年人整体幸福度的策略。方法采用自编调查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银川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238位老人进行测查。结果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5.2%,银川市老年人整体幸福度得分为(35.57±10.00)分,接近高幸福水平;老年人幸福度在文化程度、曾从事职业、现在职业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上等无统计学差异;在性别、民族、确诊有无疾病、健谈与否、婚姻状况、月收入水平、性格、应对方式、与子女关系、感受支持程度、自我满意度及支持利用度等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提高老年人的月收入水平,满足老年人情感需要,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建立老年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
作者:史慧敏;任峥;张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哮咳喘颗粒的止咳、化痰作用在临床治疗中的评价。方法分别采用豚鼠枸橼酸钠喷雾法、气管段酚红法对哮咳喘颗粒的止咳、化痰作用进行实验研究。结果哮咳喘颗粒对豚鼠咳嗽潜伏期、5 min咳嗽次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显著差异( P<0.001);哮咳喘颗粒祛痰作用明显,对小鼠酚红排出量有明显的影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01)。结论哮咳喘颗粒具有明显止咳、化痰作用。
作者:耿志辉;李天舒;李晓辕;耿玮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芬太尼与5-氟尿嘧啶( FU)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 MCF-7)增殖与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药物作用24、48、72 h后噻唑蓝( MTT)法测定MCF-7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选取48 h,通过流式细胞技术( FCM)检测细胞周期情况。结果增殖抑制情况:芬太尼单独应用时,与未处理组相比,均引起平均增殖抑制率(IR)增加(P<0.05);三种浓度的芬太尼与5-FU联合应用作用48、72 h时,均具有协同作用(P<0.05);平均IR随着其中芬太尼浓度增加依次增加。细胞周期影响:单独应用芬太尼处理时,G0/G1期细胞比例随着芬太尼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0.05),S期比例依次降低(P<0.05),增殖指数(PI)亦依次降低。联合用药时,G0/G1期细胞比例随其中芬太尼浓度的增加依次增加(P<0.05), S期、G2/M期细胞、PI随芬太尼浓度的增加依次降低(P<0.05);三种浓度芬太尼与5-FU联合应用,在对 G2/M期细胞比例和 PI减少方面均具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芬太尼、5-FU及联合应用对MCF-7乳腺癌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两药联合应用,既抑制了 G0/G1期到 S期的转化,又抑制了S期向G2/M期的转化,可显示出协同作用。并且对增殖抑制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也与芬太尼的浓度有一定的剂量-时间依赖关系。
作者:王志学;雷燕;王利军;张晓侠;李汝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天王补心汤治疗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老年失眠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中药对照组36例、西药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接受“二二六时间针刺法”之针刺,并服用天王补心汤剂;中药对照组服用天王补心汤剂;西药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采用临床疗效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35/38),明显高于中药和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72.2%(26/36)和66.7%(24/36)(P<0.05)。治疗后三组PSQI均有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的降低程度优于中西药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刺结合天王补心汤治疗老年失眠症疗效显著。
作者:杨来福;和青松;王文彪;刘建武;郭学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高职护理专业护生毕业后进入养老机构的就业意愿。方法使用自制问卷对中国医科大学高职学院2010级三年制护生进行调查。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中的χ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就业意向分析:已经开设并学习过老年护理学的高年级高职护生( B组)愿意选择养老机构内就业的比例高于未开设老年护理学的低年级高职护生(A组)。结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对老年护理工作及事业的关注与热爱程度已大幅提升。
作者:穆晓云;吴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老年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消化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老年患者100例进行一般资料及生存质量的横断面调查,应用中文IBgQ、SF-36、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IBD患者QOL的主要因素。结果100例老年IBD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 UC)者72例,克罗恩病( CD)者28例,其中两组参与研究入选者相比,人口学特征无显著差异;所有IBD患者的IBDQ总评分为148.85±26.31,肠道症状得分为48.85±8.69,全身症状得分为20.96±5.43,情感功能得分为54.46±10.29,社会功能得分为21.78±5.97,所有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UC 患者与 CD患者在各维度得分均比较接近,且都处于中等水平,两组患者的QOL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IB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QOL比较,结果显示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的IBD患者QOL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学历患者 SF-36的心理、社会领域的评分明显低于低学历患者( P<0.05);重型IBD患者在IBDQ和SF-36总分及其他各维度得分均低于轻型患者( P<0.05);积极应对、社会支持等得分与QOL得分呈正相关(P<0.05);焦虑、抑郁、消极应对得分与生存质量得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焦虑、病情、文化程度、病期是影响IBD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论病情重的IBD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焦虑、抑郁水平越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越低。 IBD患者主要在心理健康方面受到影响。
作者:葛亮;林宾;田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管状吻合器的应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已显著降低。但随之而来的术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传统全胃代食管术后有60%~80%的患者发生胃、食管反流的主观症状〔1〕。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不断探索一种能同时减少吻合口狭窄及术后反流的吻合方法,而管状胃、食管侧侧吻合在减少上述两种并发症方面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2〕。本文拟探讨食管癌切除术中减少吻合口狭窄及反流的新方法。
作者:董新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老年患者病种多而复杂,病程长,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中儿女工作、生活压力大,忽略了对老年人的照顾〔1〕,陪护现象日益明显。陪护率的控制与“以患者为中心”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对老年科病房的陪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陪护管理在老年科病房的重要性及对策。1陪护现象1.1老年患者特点①生理特点: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速度加快,出现生理性衰老,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及跌倒、压力性溃疡、坠床等安全危险〔2〕,对陪护的需求大。②心理特点:老年人的心理变化是指心理能力和心理特征的改变,包括感知觉、智力和人格特征等〔2〕,常有烦躁不安、孤独寂寞、自暴自弃、极度恐慌、固执猜忌、依赖他人的心理特点〔3〕。由于家庭及社会环境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老年期的心理变化伴随生理功能的减退而呈弧线老化,使某些心理功能出现下降、衰退,而另一些心理功能仍趋于稳定,甚至产生新的适应代偿功能,家庭是老年人的传统支持来源〔4〕,需要更多社会、家庭的呵护〔5〕。
作者:刘捷;赵庆华;肖明朝;刘丽萍;任洪艳;肖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阿维A 对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细胞( DCs)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 DCs。不同浓度阿维A(1 nmol/L和10 nmol/L)作用DCs 12 h,对照组只加培养基,流式细胞术(FCM)检测 DCs中 CD83及CD86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IL)-12表达水平。结果体外成功培养出 DCs,FCM 检测到1、10 nmol/L 阿维 A 作用 DCs 12 h 后, CD83表达率分别为(56.65±7.09)%、(63.82±5.81)%,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43.55±4.32)%〕(P<0.05);CD86表达率分别为(65.43±1.79)%、(73.73±2.10)%,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52.96±1.10)%〕(P<0.05)。 ELISA检测到1、10 nmol/L阿维A作用DCs 12 h后,DCs分泌到细胞培养液中的IL-12表达水平分别为(51.377±4.527)、(60.659±4.973)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9.927±2.809)pg/ml〕(P<0.05)。结论阿维A可提高正常人外周血DCs表面标志CD83、CD86的表达率及细胞因子IL-12的分泌量,增强正常人外周血DCs的抗原提呈能力并可促进DCs向成熟方向分化,从而起到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作者:刘丽娟;张国强;温洁新;于亮;宣晓梅;李英涛;李艳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糖皮质激素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84例 AECOPD 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布地奈德组及低剂量布地奈德组各42例。两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用不同剂量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氧分压( PaO2)、二氧化碳分压( PaCO2)、FEV1%及FEV1/FVC,同时注意观察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评分、 PaO2及Pa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评分及 PaCO2均降低, PaO2均升高(t=-30.654,15.913,13.873, P<0.05);治疗后,两组 FEV1%及 FEV1/FVC 均改善,其中大剂量组肺功能改善显著(t=2.721,6.374, P<0.05)。结论大剂量布地奈德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联合雾化吸入能够显著改善AE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并且安全有效。
作者:杨泽辉;陈晓东;张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石症,我国成人发病率较高,约为16.1%。由于肝胆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常引起术后并发症及结石的残留〔1~3〕。因此,选择佳的手术方式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临床上常用的肝段切除和胆管切开取石术,对近年来我院临床上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症患者进行疗效对比。
作者:谢曦;戚建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OVCF)是由于骨质疏松引发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危害老年人群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影响老年健康的社会问题〔1,2〕。OVCF传统手术治疗方式由于创伤大、出血多、植入装置易松动,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和并发症,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凭借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小、操作简单、疗效较佳且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已成为OVCF治疗的首选方法〔3〕。本研究通过对我院采取PVP与PKP治疗OVCF患者效果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两种方法的优缺性。
作者:刘煊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水平对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肺癌患者血清 P53抗体、VEGF、TGF-β1水平。结果老年肺癌患者血清 P53抗体(17.84±8.73) ng/L、VEGF (416.7±162.8)ng/L、TGF-β1(68.74±17.91)ng/L水平分别比正常对照组(5.43±1.90)ng/L、(34.3±12.4)ng/L、(20.44±6.58)ng/L显著升高(均P<0.001)。老年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VEGF水平、TGF-β1水平与肿瘤大小、淋巴转移、远端转移、TNM分期有关。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血清P53抗体、VEGF、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P53抗体、VEGF、TGF-β1水平对肺癌的早期诊断、分期、治疗和预后可提供重要的临床依据。
作者:吴翠翠;张雪琦;马宏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农村中老年留守妇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效果。方法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南省三个大县40个自然村,运用自设问卷调查表对1200名46~60岁的目标人群进行1年的干预,并与基线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近90%农村中老年留守妇女的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水平。通过1年的AIDS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农村中老年留守妇女AIDS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的31.9%上升到76.1%(P<0.01);各单项AIDS非传染认知显著性提高:如与 AIDS 感染者共同进餐、蚊虫叮咬和共用泳池能否传染,分别由干预前的26.8%、28.8%和26.3%提高到干预后的73.9%、70.1%和75.6%(P<0.01);夫妻团聚期间安全套使用率由干预前的1.2%提高到干预后的18.5%,但仍有73.8%的人从不使用。结论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对提高农村中老年留守妇女AIDS认知水平行之有效。
作者:傅兰英;许锦秀;许彤;桂立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分析影响其功能锻炼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96例肺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为(27.9±9.3)分,总体水平较低。肺癌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评分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工作、是否与父母同住、是否与子女同住、长期居住地、体重指数、手术类型和手术时间( P<0.05)。结论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干预应考虑患者的疲乏、疼痛状态及其社会经济状况的差异等。
作者:邱萍萍;李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踝臂指数( ABI)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天津市咸水沽医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7月以诊断和(或)治疗为目的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3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组90例,单支病变组136例,双支病变组85例,三支病变组75例(左主干病变计入三支病变组),对比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轻度病变组和严重病变组的 ABI差异。结果轻度病变组和严重病变组ABI存在显著差异,而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ABI无明显差异。结论 ABI在严重冠心病和非严重冠心病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ABI≤0.9对三支病变有很好的预测价值。
作者:李英伟;吴振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蛋白原( FIB)、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就诊的13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100 mg+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 mg静脉滴注联合阿司匹林100 mg+常规治疗,2 w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检测FIB、hs-CRP,进行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治疗3 d内及治疗3个月后使用数字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颈内动脉,计算粥样硬化斑块的Crouse〔1〕积分及颈内动脉狭窄程度,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统计复发率。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65%、81.1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726,P=0.0167),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35% vs 23.18%,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0.314,P=0.0013);②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hs-CRP、FIB、IMT、斑块的Crouse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hs-CRP、FIB、IMT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奥扎格雷钠能够协同降低 hs-CRP、FIB水平,抑制血管炎症反应,稳定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不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有效。
作者:江显萍;陈建华;吴大鸿;熊劲;陆广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