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都市老年人体质监测结果分析

杜喜望;韩海军;陈希宁;沈丽琴;龚海英

关键词:体质监测, 城乡
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老年人的体质特征及规律。方法在成都市及周边共10个区(县)随机抽取800名60~69岁老年人进行体质测试,分析成都市老年人形态、功能和素质指标的特点和城乡间的差异。结果成都市老年人的体质达标率为93.88%,比中国平均值高出7.48%;城、乡间老年人在身高、臀围、上臂及肩胛皮褶厚度、安静心率、收缩压、肺活量、坐位体前屈、握力、闭眼单脚站立等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市老年人的体质状况相对好于中国老年人。城镇老年人的体质状况要略好于乡村老年人,原因可能是城镇与乡村之间的生存环境、经济状况、生活水平以及健康意识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万珂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目的:探讨万珂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脑梗死体积的影响及其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万珂组各10只。脑缺血2 h再灌注即刻给予万珂0.2 mg/kg尾静脉注射,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在24 h时间点取材。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TTC染色测脑梗死体积。结果假手术组无脑梗死现象,生理盐水组及万珂组均可见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灶,且万珂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假手术组偶见凋亡细胞,万珂组与生理盐水组均可见大量凋亡细胞,但万珂组凋亡细胞有所减少( P<0.05)。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万珂可减轻细胞凋亡,缩小脑梗死体积,对缺血的脑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薛晶;李丽;李淞;戈亚平;牛晓立;付铁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阴囊水肿临床治疗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阴囊水肿的有效方法及安全性。方法采用两组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将80例老年阴囊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给予基础物理治疗,对照组口服呋塞米片20 mg,2次/d。治疗组采用口服呋塞米片20 mg,2次/d,加口服迈之灵300 mg,2次/d,共20 d。对比两组患者阴囊体积大小变化,阴囊溃疡愈合时间,疼痛与不适评分等。结果经过20 d治疗,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治疗组阴囊水肿程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阴囊溃疡愈合,疼痛与不适评分显著下降,生活质量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67.5%)( 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物理治疗、利尿药物均为治疗阴囊水肿的有效方法,迈之灵片与利尿剂同时使用有协同作用,能明显改善老年阴囊水肿患者的临床症状,消除水肿,促进阴囊溃疡创面的愈合,减轻疼痛及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良好,无副作用。

    作者:朱海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侵袭性真菌感染( IFI)的流行病学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有完整病历资料的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者78例,非IFI者386例,对其感染真菌进行分离检测,并记录相关指标。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结果78例非呼吸道 IFI 老年住院患者中共检测分离出真菌87株。其中尿中检测出29株(33.33%),为标本检出真菌排名首位。分离出假丝酵母菌84株(96.55%),为检出多的菌株。单因素分析提示,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 IFI危险因素有年龄、病程、住院时间、病原检测时间、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白蛋白数、体温>37.5℃、抗生素种类、使用激素、使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有创的检查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危险因素有年龄、病原菌检测时间、消化系统普通疾病和神经系统普通疾病,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保护因素有呼吸系统疾病( 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非呼吸道IFI主要为假丝酵母菌。早期诊治基础疾病、合理规范应用检查和治疗手段是预防老年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关键。

    作者:文朝;蔡成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CD105与人脑胶质瘤肿瘤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进展

    人脑胶质瘤是颅内原发性肿瘤中发病率高的肿瘤,生长迅速且呈恶性侵袭性发展,虽可采用手术切除、放化疗以及生物治疗等多方案对肿瘤进行干预,但肿瘤仍可在短时间内复发及远处转移,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至今仍是神经外科棘手的问题〔1〕。广泛间质微血管形成是胶质瘤生长的生物学基础,在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而近年来的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增殖标记物CD105与泛内皮细胞标记物如CD31、CD34、FⅧRAg等不同的是:CD105仅在处于增殖状态的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即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上强表达,而在正常组织的血管上无表达〔2,3〕。因此CD105可以作为人脑胶质瘤肿瘤血管生成中特异的标记物来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并结合其他的标记物及生长因子测定,共同判定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评估预后,为胶质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及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4〕。

    作者:杨世强;李蕴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老年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生存质量(QOL)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消化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老年患者100例进行一般资料及生存质量的横断面调查,应用中文IBgQ、SF-36、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IBD患者QOL的主要因素。结果100例老年IBD患者中溃疡性结肠炎( UC)者72例,克罗恩病( CD)者28例,其中两组参与研究入选者相比,人口学特征无显著差异;所有IBD患者的IBDQ总评分为148.85±26.31,肠道症状得分为48.85±8.69,全身症状得分为20.96±5.43,情感功能得分为54.46±10.29,社会功能得分为21.78±5.97,所有维度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UC 患者与 CD患者在各维度得分均比较接近,且都处于中等水平,两组患者的QOL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IB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QOL比较,结果显示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同文化程度、职业的IBD患者QOL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学历患者 SF-36的心理、社会领域的评分明显低于低学历患者( P<0.05);重型IBD患者在IBDQ和SF-36总分及其他各维度得分均低于轻型患者( P<0.05);积极应对、社会支持等得分与QOL得分呈正相关(P<0.05);焦虑、抑郁、消极应对得分与生存质量得分呈负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抑郁、焦虑、病情、文化程度、病期是影响IBD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论病情重的IBD患者的生存质量较低;焦虑、抑郁水平越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越低。 IBD患者主要在心理健康方面受到影响。

    作者:葛亮;林宾;田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GFPC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成分组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 MIRI)大鼠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只大鼠分为shame组、I/R组、PPC组、PPC+L组,建立大鼠MIRI模型,观察各组实验动物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测量血清 NO含量。结果与shame组比较,I/R组除红细胞沉降率外,其他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与I/R组比较,PPC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与 PPC 组比较,PPC+L组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与该组大鼠血清NO含量呈反比。结论当归四逆汤成分组合可明显降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值,改善大鼠的血液循环,其机制与调节NO的生成及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钱国强;丁晶晶;赵国平;赵影;杨铁骊;张卉;张小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态与生存质量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及生存质量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山东省高密市抽取5个乡镇的20个自然村,采用《农村老年人生活状态与生存质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身体功能( PF)、体格功能( RP)、身体疼痛( BP)、一般健康(GH)、活力(VP)、社会功能(SF)、情感作用(RE)及精神卫生(MH)等8个方面的得分分别为66.8、52.0、70.7、56.8、68.7、53.8、72.9、78.8,总得分为69.2;不同性别、原工作性质、子女情况、文化程度、年收入、患慢性病情况等因素对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均有影响。结论家庭、社会和政府应该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环境、经济收入、精神慰藉、医疗卫生条件及娱乐活动等,通过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王泽珣;杨帆;蒋玲玲;陈博;王玖;胡乃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本刊启事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及阿托伐他汀钙的干预作用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内脂素含量及生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变化及阿托伐他汀钙(立普妥)干预作用。方法单纯T2DM组64例和T2DM合并AMI组72例均给予立普妥;另选择72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测定给药前后血清内脂素含量及生化、HbA1c等指标。结果单纯T2DM组和T2DM合并AMI组血清内脂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其中T2DM合并AMI组血清内脂素、TG、FPG、HOMA-IR值明显高于单纯T2DM组,HDL-C低于单纯T2DM组(均P<0.05);血清内脂素和HOMA-IR是合并 AMI的危险因素。治疗6个月后单纯T2DM组与T2DM合并AMI组HOMA-IR与内脂素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P<0.01)。结论血清内脂素是 T2DM合并AMI的高危因素,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血清中内脂素含量,进而降低 HOMA-IR的含量,延缓疾病发展。

    作者:汪晓红;黎汝;李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肝段切除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结石的疗效

    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石症,我国成人发病率较高,约为16.1%。由于肝胆解剖结构的复杂性,常引起术后并发症及结石的残留〔1~3〕。因此,选择佳的手术方式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临床上常用的肝段切除和胆管切开取石术,对近年来我院临床上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症患者进行疗效对比。

    作者:谢曦;戚建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尼可地尔对老年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心脏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老年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老年年龄(65~85岁)NSTEMI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抗血小板+抗凝+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剂( ACEI)+他汀类+单硝酸异山梨酯〕,尼可地尔治疗组(抗血小板+抗凝+ACEI+他汀类+尼可地尔)各50例。通过监测不同时间的心电图、心肌酶、肌钙蛋白I( cTnI)、脑钠肽( BNP)、心脏彩超等指标评价尼可地尔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7、14 d心电图ST段恢复至基线常规组为27例、33例,尼可地尔组为40例、46例,两组差异虽不显著( P>0.05),但尼可地尔组有较好优势;两组肌酸激酶( CK)、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cTnI治疗后各时间段均逐步恢复至正常,但尼可地尔组cTnI在第7、14天时指标下降程度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尼可地尔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E/A升高,BNP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可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功能,对老年NSTEMI有明显心肌保护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邓翠云;董明慧;孙世博;吴易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及临床预后

    由于高龄缺血性脑卒中( IS)患者常常合并其他疾病、较少使用溶栓药物,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及脑对缺血应激反应能力差等问题,因此高龄患者IS的预防及治疗面临着较多的问题〔1〕。本研究旨在发现85岁以上IS患者与年龄相对低的患者之间危险因素、病因、临床表现、神经缺损严重度、主要并发症、功能残疾程度及死亡率的不同。

    作者:赵久晗;商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吞咽障碍者营养与生活质量的现状

    目的:探讨老年吞咽障碍者营养和生活质量的现状。方法对6所养护机构中60岁及以上老年吞咽障碍者进行膳食调查,利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SF)和生活质量指数分析其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现状。结果303例老年吞咽障碍者中营养不良者122例(40.3%),117例(38.6%)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吞咽功能越差营养状况越差。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除锰、镁、磷、维生素E、烟酸、脂肪、钠外均低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推荐量。膳食结构中粮谷类、蔬菜、豆和乳类及制品类明显低于推荐量。老年吞咽障碍者生活质量指数低,平均分值为4.83±2.43。与营养状况呈正相关(r=0.668,P=0.000)。结论老年吞咽障碍者的营养状况差,营养不良和潜在营养不良风险者比例高;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不足,膳食结构不合理;生活质量低下,并随着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下降而下降。

    作者:韩维嘉;孙建琴;谢华;易青;霍成;李臻;华莉;郭红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龄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性分析

    高龄老年人基础疾病多,脏器功能老化,长期卧床,侵入性操作多,营养状况欠佳,免疫力低下,院内感染发生率居高不降,致病菌呈现定植特点〔1〕,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染性发生变化,耐药菌呈上升趋势〔2〕。2010年卫生部对全国125所医院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细菌监测发现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74.5%),革兰阳性菌感染占25.5%〔3〕。本文拟了解高龄老年人(≥80岁)的院内细菌感染及耐药特点。

    作者:郑锦辉;郑晓华;孙国权;刘丽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DCD5与P53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血清中 PDCD5及 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肺疾病患者20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患者血清中 PDCD5及 P53蛋白的表达。结果男性患者血清 PDCD5蛋白平均值为(131.18±110.12)ng/ml,女性患者血清PDCD5蛋白平均值为(296.78±243.9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40,P<0.05)。按肺部良性及恶性病变,分为肺癌未化疗组、肺部良性病变组,肺癌未化疗组患者血清 PDCD5蛋白平均值为(168.22±146.42) ng/ml,肺部良性病变组 PDCD5蛋白平均值为(255.67±194.84)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31,P<0.05);肺癌未化疗患者血清P53蛋白平均值为(349.07±426.34)ng/ml,肺部良性病变组患者血清P53蛋白平均值为(919.73±902.0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1,P<0.05)。将肺癌患者分为吸烟组、不吸烟组,肺鳞癌、肺腺癌组,肺癌化疗前患者、肺癌化疗后患者,肺癌I~Ⅱ期患者、肺癌Ⅲ~Ⅳ期患者,肺癌远处淋巴结转移患者、肺癌远处淋巴结未转移患者,血清 PD-CD5、P53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中PDCD5蛋白可能与抑制肺癌细胞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与性别有关。NSCLC患者血清中PDCD5与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吸烟、肺癌的病理类型、化学治疗与否可能无关,并可能成为 NSCLC治疗的新的方向。

    作者:李海燕;刘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和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接受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患者107例。采集术前及术后1、3、5、7 d的血样,检测血清中IL-6和CRP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血清 IL-6与CRP水平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术后第1天血清 IL-6迅速升高达(38.50±16.4) ng/L,第3天为(36.72±17.5)ng/L,第5天迅速下降至(16.21±8.4)ng/L,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第3天CRP明显升高至(4.42±1.03)mg/dl,第5天持续升高至(4.62±1.00)mg/dl,第7天下降至(2.47±1.35)mg/dl,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血清IL-6变化更敏感,对术后炎症的发生早期反应较好,与CRP联合对炎症发生后期反应较好。

    作者:杜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胱抑素C、IL-6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预后判定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 Cystatin) C、白介素( IL)-6水平变化及对远期预后的判定意义。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24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65岁组和<65岁组,比较组间临床资料、CystatinC和 IL-6水平的差异。对>65岁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分别按Cystatin C 和IL-6分组,比较临床事件差异。结果>65岁组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比例(66.1%vs 51.7%, P=0.012)和随访期平均Cystatin C水平(1.17±0.31 vs 1.03±0.33,P=0.034)均显著高于<65岁组。在>65岁患者,Cystatin C≥1.17 mg/L者,非致死性心肌梗(8.2% vs 4.0%,P=0.027)和再血管化(22.4% vs 18.7%, P=0.022)发生比例明显高于Cystatin C<1.17 mg/L组;IL-6≥2.92 mg/L者,死亡(4.4%vs 0.0%, P=0.008)、非致死性心肌梗(11.1% vs 0.25%,P=0.000)、再血管化(33.3%vs 12.7%, P=0.001)和再次心源性入院(44.4%vs 22.8%, P=0.001)发生比例明显高于IL-6<2.92 mg/L组。结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CystatinC、IL-6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临床事件的发生。

    作者:周俊;余意君;吴师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全口超声龈下刮治两次法治疗老年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全口超声龈下刮治两次法治疗老年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该院就诊的112例轻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取全口超声龈下刮治两次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区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方法治疗,分别对不同时期的出血指数(GBI)、探诊出血(BOP)阳性位点率、探诊深度(PD)及附着水平(AL)等指标进行评定,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时的GBI以及BOP阳性位点率相比于术前均明显减少;两组患者的PD及AL术后1、3个月相比于治疗前均逐渐降低(均P<0.05)。但GBI、BOP 阳性位点率、PD 及 AL 等指标在同一时期两组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分别为(56.48±6.74)分、(56.44±6.69)分,与各组治疗前的(42.18±7.22)分、(42.21±7.31)分相比均明显提高(均P<0.05);但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口超声龈下刮治两次法治疗老年轻中度慢性牙周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且具有方便、高效、治疗彻底的优势。

    作者:倪耀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甘草苷对一氧化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应用NO诱导PC12细胞制作细胞损伤模型,探讨甘草苷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甘草苷各剂量的PC12细胞用SNAP诱导48 h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LDH法测定细胞膜通透性,化学比色法测定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 MDA)含量,Annexin V-FITC/PI检测PC12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甘草苷可以使 PC12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细胞培养上清中 LDH 含量显著减少,SOD活性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并明显降低PC12细胞凋亡率。结论甘草苷对NO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孙国庆;罗正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鹅去氧胆酸对高果糖喂养大鼠肾脏脂质合成和分解代谢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高果糖喂养大鼠肾组织中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PPAR)-α及酰基辅酶A氧化酶( ACO)的变化,探讨其对脂质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影响并观察鹅去氧胆酸( CDCA)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8只大鼠分为对照组,高果糖组及CDCA组,每组16只,8、16 w时分批处死,检测各组大鼠的肾功能、空腹血糖( FPG)、血脂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UMA);检测大鼠肾皮质甘油三酯(TG)含量;SREBP-1c、SCD-1、 PPAR-α及 ACO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分析技术及Western印迹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果糖组大鼠左肾重/体重,血中TG和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水平明显升高,24 hUMA增加,肾组织中TG水平明显增高,且随时间延长而加重(P<0.05);SREBP-1c和SCD-1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且随时间延长其表达更多(P<0.01);PPAR-α和ACO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且随时间延长其表达更少(P<0.01)。 CDCA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果糖饮食喂养可导致大鼠高 TG血症、高VLDL血症、高尿酸血症和UMA水平增加,可引起大鼠肾皮质TG蓄积。高果糖促使肾组织脂质合成代谢增强,分解代谢减弱,进而导致肾脏损伤。 CDCA可下调SREBP-1c和SCD-1基因及蛋白表达,上调PPAR-α和ACO基因及蛋白表达,减少脂质合成,促进脂质分解,减轻肾损伤。

    作者:胡志娟;任路平;王超;李芳;董春霞;李刚;刘冰;宋光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