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忠;邱方芳;毛国旭;钱玉蓉;巫祥兰
脑卒中患者死亡占因疾病死亡人数的10%〔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 )能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神经元存活〔2〕;可保持神经细胞的钙离子稳态〔3〕;抑制自由基的产生〔4〕;保护神经细胞免受酸性代谢产物及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损伤〔5〕;阻止脑细胞凋亡〔6〕。此外,还有学者发现BDNF能在脑缺血的“半暗带”内延缓脑神经的死亡〔7,8〕。有学者发现脑白质通过分泌BDNF促进脑缺血后脑细胞的恢复〔9〕。
作者:李婛;邹东华;雷斌;季兴 刊期: 2014年第13期
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急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发作的一个主要原因,不同的人群之间其患病率不同〔1〕。据报道,中国的发病率较高〔2〕。严重的颅内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预后较差〔3〕。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发作的人群,即使服用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其狭窄程度及患病率也会增加〔3〕。研究表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植入球囊式支架成形术后患者复发率下降〔4〕,但这些操作常常伴随较高的并发症〔5〕。 Wingspan支架系统采用自膨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初步结果表明,它是安全和有效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均非常低〔6,7〕。本组研究介绍了Wingspan 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初步经验和初步结果。
作者:张爱荣;逄锦峰;宁显宾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糖尿病(DM)肾病(DN)患者肾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D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0月1日至2012年3月1日于该院内分泌科治疗并具有明确诊断及临床分期的6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依据实验目的分为DM组和DN 组,后者又分为DN Ⅲ期组和DN Ⅳ期组,其中DM 组22例,DN 组46例( DN Ⅲ期组24例,DN Ⅳ期组22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双侧肾脏冠状位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弥散梯度因子(b 值)为(0,600 s/mm2)和(0,1000 s/mm2)。对 DM 组及 DN 组患者肾脏表面弥散系数(ADC)值进行 ANOVA 分析,明确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b 值为600 s/mm2时,DN Ⅳ期组肾脏 ADC值与DM 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NⅢ期组肾脏 ADC 值分别与DM组、DN Ⅳ期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 b值为1000 s/mm2时,DN Ⅲ期组肾脏 ADC值与D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N Ⅳ期组肾脏ADC值与DM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N Ⅲ期组肾脏 ADC 值与DN Ⅳ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用高b值DMI能发现早期DN的肾功能损害,所测量的ADC值与DN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作者:纪红;张孟超;王春美;杨杰;刘云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七氟烷和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与丙泊酚组,依托咪酯等静脉快速麻醉诱导后,七氟烷组给予持续吸入七氟烷麻醉维持,丙泊酚组持续静脉给予丙泊酚麻醉维持。分别于术前、术后6、24、72 h及术后7 d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抑郁自我评分量表(SDS)评分及韦氏量表神经精神功能测定,记录评分结果。同时于术前、术后10 min及术后24 h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清 S100β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七氟烷组患者术后24、72 h认知功能障碍( POCD)的发生率均低于丙泊酚组,MMSE评分均高于丙泊酚组患者,七氟烷组患者术后24 h S100β蛋白水平低于丙泊酚组患者(均 P<0.05)。结论七氟烷与丙泊酚均可影响老年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的认知功能,与丙泊酚相比,七氟烷麻醉后POCD的发生率较低,恢复较快,MMSE评分及韦氏量表评分结果均优于丙泊酚组患者。
作者:唐超君;徐世元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评价心脏再同步治疗( CRT)对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及死亡模式的影响。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ENTREN 及其下属各临床注册试验数据中心、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官方网站、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1年12月,纳入中外文CRT治疗心力衰竭随机对照试验( RCTs)。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个RCT,包括8521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CRT显著降低心功能Ⅰ/Ⅱ级心衰全因死亡率22%(RR=0.78,95%CI 0.65~0.93,P=0.006),显著降低心功能Ⅲ/Ⅳ级心衰全因死亡率20%(RR=0.80,95%CI 0.70~0.91,P=0.0005);平均随访时间<1年,CRT不降低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RR=0.73,95%CI 0.52~1.02,P=0.06);平均随访时间≥1年, CRT 显著降低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21%(RR=0.79,95%CI 0.71~0.88,P<0.0001);CRT 显著降低心衰患者因心衰恶化死亡率39%(RR=0.61,95%CI 0.47~0.80,P=0.0003),不降低心衰患者心脏猝死风险(RR=1.07,95%CI 0.79~1.44,P=0.68);与单纯药物治疗比较,CRT显著降低心衰全因死亡率26%(RR=0.74,95%CI 0.64~0.86,P=0.0001),与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相比,CRT 联合 ICD 显著降低心衰全因死亡率18%(RR=0.82,95%CI 0.72~0.95,P=0.006)。结论 CRT显著降低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因心衰恶化死亡,但不降低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猝死风险且其降低全因死亡与植入时间长短密切相关;CRT联合ICD较单独应用ICD有更多的临床获益。
作者:涂荣会;安维维;钟国强;伍伟锋;彭荣琳;何艳;黎庆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自然引流方式对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该院符合研究标准的98例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术后采取的不同引流方式将患者分为自然引流组(50例)与低负压引流组(4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隐性和显性失血量、平均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血肿厚度及术后4、8、12个月的髋关节评分( Harris评分)等情况。结果自然引流组术后48 h引流量、显性失血量与输血量(132.57±11.31) ml、(162.88±10.34) ml、(328.14±25.61) ml 均显著少于低负压引流组(368.62±15.62) ml、(384.27±16.49)ml、(893.45±46.21)ml,但其术后48 h隐性失血量(291.34±9.24)ml显著多于低负压引流组(164.79±10.37)ml(均 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血肿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部患者均获12个月的随访,术后随访时间越长,两组Harris评分逐渐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术后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显著,表现为术后4、8、12个月 Harri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切口裂开、切口内血肿形成、血栓形成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自然引流患者失血、输血情况明显优于术后低负压引流患者,且两种引流方式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相近,提示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自然引流对术后失血具有预防价值。
作者:樊柳龙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固本养肺活血方对老年慢阻肺( 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11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常规治疗患者57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加用固本养肺活血方治疗患者57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改变情况和综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肺动脉压均显著降低,6 min 步行距离显著增加。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肺动脉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固本养肺活血方可明显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病症和心肺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萍利;江程澄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硬肿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少见皮肤病,临床上以颈后部、背部皮肤肿胀、硬韧为特点,部分患者合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作者:徐作佼;郑华;郑大为;李冬梅;于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动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04例,分为两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rt-PA动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对照组单纯使用丁苯酞,随访9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量表( NIHSS)评分和生活活动能力量表( ADL)评分,并统计两组治疗安全性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 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P<0.05),治疗后30、90 d,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0、90 d,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再发脑出血和再发脑梗死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恶变或死亡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PA动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且早期溶栓治疗后,能减少再发出血和再发梗死比例,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戚纪胜;符玲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例1:女,60岁,因“右下腹部胀痛1年半,加重1个月”于2014年1~7月入院。该患绝经后期女性,闭经10年。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部持续性胀痛,于我院门诊行盆腔MRI 提示:盆腔积液;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提示:腹水内可见较多的红细胞、淋巴细胞、间皮细胞、少量粒细胞,未见到恶性细胞。引出腹水后,腹胀症状有所好转。近1个月来,自觉症状明显加重,妇科彩超提示:盆腹腔占位、积液,遂入院治疗。
作者:楚秀明;张传琪;贾赞慧;赵淑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抑制人CA9基因后促进肾透明细胞癌(ccRCC)786-O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6万个培养的786-O细胞去血清培养8 h使细胞同步化,将慢病毒液体以1∶10000细胞数的比例加入到培养皿中,8 h更换含血清的培养基,培养72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法观察786-O细胞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印迹法检测786-O细胞Survivin 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慢病毒转染抑制CA9表达水平后,ccRCC786-O细胞系细胞活性降低(63±4)%,细胞凋亡增加(23.4±2)%,Western印迹法检测 Sur-vivin蛋白的表达降低(43.1±3)%。结论通过慢病毒转染抑制CA9的表达可以影响ccRCC 786-O 细胞活性,促进细胞凋亡,CA9可能是通过调控Survivin基因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作者:刘平;陈志宏;刘金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配合右美托咪啶在骨科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在该院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5 min 给予 SGB (1%利多卡因10 ml)和右美托咪啶(0.25μg· kg-1,15 ml),对照组仅给予右美托咪啶。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血压心率情况、不良反应及苏醒后5 min 时的疼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较短( t=2.277、2.723、2.651,P<0.05);两组患者拔管前血压差异不明显(P>0.05),但拔管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2.346、2.905、3.073, P<0.05),血压更趋稳定;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用词语等级量表评分法(VRS)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t=2.539,P<0.05)。结论 SGB能明显提高右美托咪啶在骨科全麻术中的镇静效果,且术后恢复快,创口疼痛小,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陈林;张智勇;赵蕊;李婷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汉族人脂联素基因SNP+276G/T、SNP+45T/G与代谢综合征(MS)和血浆脂联素(APN)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848例65~92岁汉族老年人,448例MS患者,健康人4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 NC 组),用 DNA 提取试剂盒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SNP+276G/T、SNP+45T/G基因型,并观察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该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差异。血浆APN水平用ELISA法测定。结果该人群SNP+276和SNP+45位点均检测出三种基因型GG、GT、TT。 SNP+276位点MS组 GG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NC组,TT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NC组(P均﹤0.05),两组T、G等位基因频率亦有显著差异(P﹤0.05)。 SNP+45位点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MS组血浆APN水平显著低于NC组(P﹤0.05),女性血浆APN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5)。 SNP+45位点中TT基因型的APN水平显著低于非TT基因型(P﹤0.05)。结论 APN基因+276G/T多态性可能是汉族人 MS的易感因素,而 APN基因+45T/G多态性可能与MS无关;高血浆APN水平可能是MS发病的一个保护性因素;SNP+45T/G可能与脂联素水平相关。
作者:黄凤珍;刘军;庞栋;卜培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有效评估的血脂指标。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由于疑似CHD在该院心内科住院接受冠状动脉照影的患者152例,依据冠状动脉照影结果分为CHD组、非CHD组,CHD组患者进一步依据冠脉病变程度和冠脉病变血管数进行分组,对比各患者各项血脂指标。结果按冠脉病变程度分组研究显示,非 CHD组与轻度病变组之间各项血脂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HD组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余指标均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病变程度与低密度脂蛋白(LDL-C)/HDL-C、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之间呈正相关(P<0.05);同HDL-C之间呈负相关(P<0.01)。按冠脉病变血管数分组研究显示,HDL随着病变血管范围扩大而下降,多支病变组低于单支组和非 CHD 组,两支病变组低于单支组和非 CHD 组( P<0.05);病变血管范围与LDL-C/HDL-C、AIP、载脂蛋白(Apo)A/ApoB之间呈正相关(P<0.05);同 HDL-C 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水平 HDL-C 在预防老年 CHD的发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ApoA/ApoB水平可能是评估冠状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AIP和 LDL-C/HDL-C值可更加准确地显示老年CHD患者脂类代谢水平。
作者:刘志远;李玉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环孢素 A 对β淀粉样蛋白( Aβ)25~35诱导 PC12细胞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0.1、0.5、1.0μmol/L环孢素A(CsA)对 PC12细胞预处理24 h 后,给予20μmol/L 的 Aβ25~35继续培养24 h。采用 MTT 法检测细胞活力及代谢状态,Ho-echst33258/碘化丙啶( PI)双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自噬活性的变化。结果以20μmol/L Aβ25~35处理24 h可对 PC12细胞产生明显的损伤作用,细胞状态明显变差,部分细胞死亡;用0.5μmol/L环孢素A预处理24 h可以明显减轻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与仅以Aβ25~35处理组相比,CsA预处理组PC12细胞的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环孢素A可提高PC12细胞的自噬水平,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环孢素A能提高PC12细胞的自噬活性有关。
作者:强静;马芹颖;顾平;王彦永;王铭维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建立miR-886-5p表达抑制稳定宫颈癌SiHa细胞系。方法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向宫颈癌SiHa细胞中转染miR-886-5p表达抑制质粒及其对照质粒,48 h后加抗生素筛选,筛选4 w后消化阳性克隆并进行培养;qRT-PCR检测细胞转染效率。结果建立了宫颈癌 SiHa细胞中miR-886-5p表达抑制的稳定细胞系。结论稳定表达抑制miR-886-5p的SiHa细胞系的成功建立,为深入研究miR-886-5p在宫颈癌 SiHa细胞中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模型。
作者:王建新;马翠花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前对老年人脑膜瘤术后复发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人脑膜瘤切除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以寻找老年人高复发脑膜瘤的临床特点。
作者:魏胜程;王志刚;曲春城;滕良珠 刊期: 2014年第13期
比较洛伐他汀和降脂通络软胶囊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和肝功能的影响,并探讨是否对ABCA1蛋白表达有影响。方法8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洛伐他汀组(40例,20 mg 每晚1次)、降脂通络软胶囊组(40例,每次2粒,3次/d),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及单核细胞上ABCA1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洛伐他汀和降脂通络软胶囊组TC、TG、LDL-C 均显著降低,HDL-C 轻度升高。降脂通络软胶囊组治疗后GPT、GOT 有明显下降,GPT 较治疗前下降25.8%,GOT 显下降22.1%,治疗前6例GPT、GOT 升高的患者,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治疗后GPT、GOT 升高超过2倍者,洛伐他汀组有1例。治疗后洛伐他汀组ABCA1蛋白无明显变化,而降脂通络软胶囊组ABCA1蛋白显著升高。结论降脂通络软胶囊具有全面调脂及保肝作用,增加ABCA1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调脂的机制之一。
作者:苟连平;旷英华;刘长萍;雷蕾;朱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镇静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老年下肢手术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每组32例。高剂量组予右美托咪定0.6μg· kg-1· h-1,中剂量组予右美托咪定0.4μg· kg-1· h-1,低剂量组予右美托咪定0.2μg· kg-1· h-1。观察记录不同时间点的镇静程度,患者满意度以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30 min后,高、中、低剂量组OAA/S评分分别为(3.52±0.35)分、(4.02±0.40)分和(4.59±0.41)分,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中剂量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6.88%和90.63%,远远高于低剂量组的3.12%( P<0.05);高、中、低剂量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1.25%、12.50%和21.88%。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清醒镇静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0.4μg· kg-1· h-1的应用剂量可取得佳疗效。
作者:李娜;欧阳碧山;刘佳;林冠文;陈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葡萄糖酸钙(CG)联合应用极化液(PS)对心肺复苏(CPR)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从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接受CPR患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纯实施CPR以及血管活性类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CG联合应用PS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肌酸肌酶( CK)、CR同工酶( CK-MB)、碱性磷酸酶( AST)、乳酸脱氨酶( LDH)及肌钙蛋白Ⅰ( cTnⅠ)和血K+等指标水平变化以及复苏成功率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治疗后的CK、CK-MB、AST、LDH及cTnI和血K+等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均P<0.05)。实验组的CPR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复苏失败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通过采取CG联合应用PS应用于CPR,可有效降低酸中毒对心脏的影响,提高CPR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荐。
作者:薛乾隆;贺英;张霞;韩树池;陈艳梅;李琳琳;高继英 刊期: 2014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