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硫异烟胺治疗老年复治肺结核的肝脏毒性及应对措施

张天晓

关键词:丙硫异烟胺, 复治肺结核, 肝脏毒性
摘要:老年结核病患者机体各个器官功能减退,同时生理调节能力随之降低,机体血容量减少,尤其是肝脏作为静脉血大的储存器官,随着血流量的减少,将出现肝药酶活性的降低,药物的清除率下降,导致药物代谢周期的延长,甚至出现正常剂量治疗药物后药物蓄积而发生毒性反应〔1〕。老年结核患者,服药时间长,肝脏对抗结核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出现药物在肝脏内的蓄积,加之患者长期的营养不良而合并的低蛋白血症,其血浆蛋白的减少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使游离的药物活性成分浓度显著升高,药物治疗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本研究主要探讨丙硫异烟胺治疗老年复治肺结核后肝脏毒性及其应对措施。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近年住院治疗的心肌梗死病人137例。均开展常规治疗,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血脂指标水平高于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ATPIII,2001)冠心病二级预防标准的72例作为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余65例低于上述标准作为对照组,开展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治疗后4 w的血脂指标,并对预后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非降脂对照组治疗4 w 后,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5.23±1.20)mmol/L、(1.94±0.48)mmol/L及(3.22±0.47)mmol/L,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均P<0.05)。急性心肌梗死非降脂治疗观察组4 w后 TC、TG及 LDL-C分别为(4.92±1.02)mmol/L、(1.45±0.33)mmol/L及(2.89±0.29)mmol/L,与入院时比较明显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死亡、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比例分别为4.2%、2.8%、6.9%及8.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早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心肌梗死发病后的治疗有潜在优势,早应用可早获益,高危病人尤其适合。

    作者:单伟超;赵洁;郭金锐;巨名飞;李舒承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一体式取石碎石网篮在内镜下胆道取石患者中的应用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及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安全性高的优点,故已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其中大多数胆石症患者可行ERCP术治疗,避免了传统外科手术创伤大、残石率和并发症高等缺点。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难取性结石,采取单纯胆道镜下取石网篮取石往往难以成功,多需先进行碎石治疗,本研究观察取石网篮直接破碎结石后用取石网篮分块取出的效果。

    作者:张剑青;刘鹏飞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初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和特点

    目的:探讨紧急血运重建治疗初次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IRA)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 RA)的发生时间和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初次患急性STEMI入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开通IRA的326例患者,男216例,女110例,年龄37~81〔平均(61.7±9.2)〕岁。从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为(3.0~7.5)h。观察球囊扩张开通 IRA并出现前向血流 TIMI 2级或2级以上时到出现RA的时间、RA发生率、RA的类型和持续时间;RA与 IRA的关系。结果326例 STEMI患者直接 PCI 成功达100%,其中272例(83.4%)发生了RA。 IRA血管开通到RA出现的时间为5~69 s,平均(21.8±13.9) s ;持续时间30 s~12 min,平均(5.6±4.7)min;右冠脉IRA者159例中156例发生RA(98.1%);前降支(LAD)为IRA 112例,发生 RA 72例(64.3%);左回旋支(LCX)为 IRA 55例,发生 RA 44例(80.0%)。RCA和LCX为IRA 214例,发生缓慢型RA为93.5%;LAD为IRA 112例中,发生快速型RA 72例(64.3%)。结论对于无侧支循环的STEMI直接PCI 开通IRA后发生RA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其总的发生率为83.4%。 IRA为RCA和LCX者的RA主要是缓慢性心律失常,IRA为LAD者主要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作者:王哲颖;丁玉瑛;孙剑锋;王锐;刘同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肝癌MHCC97 H细胞中CD133+和CD133-亚群分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目的:分选肝癌MHCC97H细胞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并初步探讨CD133+细胞亚群的干细胞特性。方法用磁珠分选技术分选MHCC97H细胞株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CD133的表达,用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比较其体内成瘤能力,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干细胞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分选前后 MHCC97H 细胞中 CD133表达分别为(1.09±0.43)vs(86.65±6.49)%(P<0.01)。与CD133-亚群相比,CD133+亚群的体外增殖能力较强,成瘤能力高,高表达干细胞相关基因蛋白(P<0.05,P<0.01)。结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的CD133+细胞亚群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CD133是人肝癌MHCC97H细胞株的肿瘤干细胞的表型之一。

    作者:易善永;南克俊;张丽娟;柯洋;姜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离退休人员特殊群体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

    目的:探讨离退休人员特殊群体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以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对216名离退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特殊类别方面的特点相似,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被试在心理健康总分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显著;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性显著。结论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特殊群体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空巢、高龄类群体心理状况优于孤寡、瘫痪癌症、痴呆精神类群体;社会支持是改善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周跚跚;李锋;刘艳;许荷;彭祥平;任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华法林与阿司匹林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分配一过性脑缺血或脑卒中具有血管造影检查证实颅内大动脉狭窄50%~99%的病人给予华法林或阿司匹林,主要终点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脑出血或血管原因引起的死亡。结果285例病人随机分组,平均随访时间2年,两组的不良事件包括死亡(阿司匹林组4.5%,华法林组9.7%,危险比0.46;95%CI 0.23~0.90,P=0.02),大出血(分别为3.2%和8.3%,危险比0.39;95%CI 0.18~0.84,P=0.01),心肌梗死或猝死(分别为2.9%和7.3%,危险比0.40;95%CI 0.18~0.91;P=0.02)。血管原因死亡率分别为3.2%和5.9%(P=0.16),非血管原因死亡率分别为1.1%和3.8%(P=0.05)。主要终点分别为22.1%和21.8%(危险比1.04;95%CI 0.73~1.48;P=0.83)。结论华法林具有显著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并不比阿司匹林好,因此对于颅内动脉狭窄病人可优先选用阿司匹林。

    作者:直强;孙筱倩;赵正焱;赵施竹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p16INK4A蛋白及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p16 INK4A蛋白的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率。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来该院就诊,并在妇产科门诊行宫颈活检和宫颈手术的患者122例,其中慢性宫颈炎22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28例、CIN Ⅱ20例、CIN Ⅲ29例,宫颈鳞癌23例。对其宫颈标本进行HPV DNA检测及p16 INK4A蛋白的检测。结果 p16 INK4A蛋白在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 Ⅱ、CIN Ⅲ、宫颈鳞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0、46.43%、75%、82.86%、91.3%。随着宫颈病变的程度加重,p16INK4A蛋白的表达率逐渐上升,各级别宫颈病变中 p16INK4A蛋白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PV 感染率在慢性宫颈炎、CIN Ⅰ、CIN Ⅱ、CIN Ⅲ及宫颈鳞癌中分别为22.73%、39.29%、55%、55.17%、73.91%,随着宫颈病变的程度加重,HPV的感染率也越来越高。并且各级别宫颈病变之间 HPV 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并且宫颈病变HPV感染中以HPV16型为常见,HPV的感染与p16INK4A蛋白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在宫颈病变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与HPV感染率相关,若联合二者进行检测,对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有重要意义。

    作者:傅小一;张子雯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中小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的利用及需求

    “未富先老”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1〕。老年人作为社区居民中弱势群体,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及需求是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对老年人服务内容并未统一,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小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利用及需求。

    作者:王生锋;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住院老年患者念珠菌感染的动态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在各地区临床医院,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激素等药物的应用,使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已成临床诊疗中相当突显的问题〔1〕。所以对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及其敏感与耐药性进行监测与统计,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减少其感染率、病死率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住院老年患者送检痰标本细菌培养中分离白色念珠菌进行分析。

    作者:马晓瑞;苏加峰;梁明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不同液体治疗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目标导向性液体治疗( GDFT)与传统经典常规液体治疗方案在胃肠道手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老年胃肠道疾病手术治疗患者70例根据液体治疗的方案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 GDFT)和对照组(经典液体治疗)各35例。比较两组术中晶体、胶体用量、尿量、术中出血量及不同时刻血流学参数〔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代谢指标〔包括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氧摄取率(ERO2)〕。结果观察组晶体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3.761,P<0.01),而胶体入量(t=6.574,P<0.01)、尿量(t=13.14,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麻醉室监测建立时(T1)、诱导后即刻(T2)、手术结束(T4)的 MAP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而手术开始1 h(T3)时观察组MA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797,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HR在T1、T2、T3、T4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T3时两组 Lac、ScvO2、ERO2均无统计学差异,T4时观察组Lac明显低于对照组(t=12.03,P<0.01),而ScvO2(t=6.684,P<0.01)、ERO2(t=5.435,P<0.0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胃肠道手术老年患者GDFT能够更好地维持微循环灌注状态,改善供氧状态。

    作者:赵强;方开云;程俊;王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抗衰老因子SIRT1和SIRT6抗衰老作用研究新进展

    衰老是生物体在遗传因素和内外环境相互作用下出现进行性,不可逆的生理功能下降的生物学过程。早在75年前, McCay和他的同事首先发现热量限制的大鼠比自由饮食的大鼠寿命更长。尽管这一发现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对于促使寿限延长的分子机制一直扑朔迷离。初在酵母中发现的沉默信息调控因子2(Sir2),是一种NAD+依赖性去乙酰转移酶,在对于酵母寿限的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后来,在通过热量限制延长酵母寿限方面,发现Sir2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发现推出了生物学中一个新的领域:对于Sir2以及其在哺乳动物中的同源蛋白--Sirtuins家族的研究。其中,SIRT1抗衰老作用经历了肯定,质疑,再到肯定的一个过程〔1~6〕;SIRT6则是Sirtuins家族具有抗衰老作用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家族成员〔7〕。

    作者:阮清伟;马骋;陈洋;马永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择该院全麻下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年龄61~7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250 ml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组)和对照组(500 ml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用微量静脉输液泵输注250 ml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和500 ml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输注速度参照用量用法,输注时间30 min。分别于输注前( T0)、0 min (T1)、30 min(T2)、输注完60 min(T3)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不同时点血糖、电解质和pH值。结果与 T0比较,观察组在 T1~T3时点血糖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在T1、T2时点血糖升高,T3时点血糖升高(均P<0.05)。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在T1、T2时点血糖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电解质和pH值在各时点分别行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可安全地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在不超过输液速度的前提下,输注量以250 ml为宜。

    作者:徐刚;高勐;冯艳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重组白细胞介素12抑制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的机制

    目的:观察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12(rmIL-12)对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的防治作用以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5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rmIL-12组20只、哮喘组20只和对照组5只,前两组又各自分为末次激发后1,2,4和8 d时间组,每组5只。以卵白蛋白( OVA)致敏和激发制哮喘模型,rmIL-12组在每次激发前30 min同时给予rmIL-12腹腔注射进行防治。随后处死小鼠, ELIS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和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一氧化氮(NO)和IgE浓度。 BALF沉淀行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分类计数。 HE 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鼠HE染色可见明显的气道炎症反应;rmIL-12组小鼠各个时间段的肺部炎症反应较哮喘组明显减轻。哮喘2 d组的细胞总数及EOS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rmIL-12组的上述指标较同时段的哮喘组降低,在1、2和4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2 d组TNF-α、NO、IgE水平较对照组升高,IL-10较对照组降低(P<0.05);rmIL-12组的上述指标较同时段的哮喘组相比,TNF-α、NO、IgE水平降低,IL-10水平升高,其中TNF-α和NO水平在1、2、4和8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在1、4和8 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gE在2 d和4 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2通过调整炎症相关因子,预防和控制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

    作者:王红阳;王袁;王宏丽;郝小惠;刘和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影响

    在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由于老年人各器官组织功能的减退,患者容易发生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而且随着心脏病理发生变化,心率变异性也随之发生变化〔1,2〕。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属强效麻醉性镇痛药,镇痛作用产生快,但持续时间较短,舒芬太尼为芬太尼的衍生物,舒芬太尼镇痛效果强于芬太尼约5倍,能有效抑制肾上腺素分泌及代谢和应激反应,增加迷走神经张力,阻断外部刺激的传入冲动,从而减轻心血管反应〔3〕。麻醉药能使机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尤其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会产生影响。本文对比分析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对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影响,为临床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应用阿片类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李前辉;张宜林;谢小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徐州市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目的:了解徐州市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徐州市农村老年人761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进行测评。结果徐州市农村老年人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4%;SCL-90各因子分与常模相比,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抑郁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因子均显著增高(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受尊重程度、看病是否方便、躯体健康状况、是否能承担日常医疗费用、睡眠质量、对子女照顾的满意程度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影响。结论家庭、社会、政府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高修银;胡俊;肖伟伟;唐明生;陆召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兰州市老年伤害患者的一般特征及转归结局

    伤害发生率和死亡潜在寿命损失率高,后遗伤残多,且因急救、康复及早死和残疾而花费巨额费用,造成的社会负担和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任何一种传染病或慢性非传染病〔1~3〕。本文旨在了解兰州市老年伤害的特点及影响老年伤害转归的因素。

    作者:靳利梅;白亚娜;胡晓斌;赵迟;孙仙;周巧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敦煌辅行诀大泻肾汤治疗大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讨敦煌辅行诀大泻肾汤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血液流变学、血浆内皮素(ET-1)、前列腺组织白细胞介素(IL)-2、IL-8、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5%消痔灵注射液注射入前列腺的方法复制大鼠模型。施药治疗后,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ET-1以及前列腺组织IL-2、IL-8、TNF-α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显著升高( P<0.01);前列腺湿重增加,前列腺指数降低(P<0.05);前列腺组织IL-2、IL-8、TNF-α、ET-1含量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大泻肾汤可以降低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P<0.05,P<0.01);降低前列腺组织IL-2、IL-8、TNF-α、ET-1含量(P<0.05,P<0.01);减少前列腺湿重,升高前列腺指数(P<0.05)。结论大泻肾汤通过减少前列腺湿重,升高前列腺指数、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前列腺的免疫功能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进前列腺炎康复。

    作者:朱向东;王燕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D1和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胃癌的系统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D1和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及万方数据库,全面检索有关D1和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胃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评价并交叉核对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1软件。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9篇,共计2446例胃癌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5年生存率(OR=0.87,95% CI:0.67,1.14)、淋巴瘘发生率(OR=1.60,95% CI:0.41~6.21)和腹腔脓肿发生率(OR=1.47,95% CI:0.55~3.93)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吻合口瘘发生率、胰瘘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和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OR(95% CI)分别为0.49(0.39,0.61),0.89(0.30,0.67),0.43(0.28,0.66),0.24(0.10,0.55),0.41(0.23,0.73)和0.40(0.29,0.63)。荷兰研究15年随访研究显示D2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远期生存率要高于D1淋巴结清扫术。结论与D1淋巴结清扫术相比,D2淋巴结清扫术的手术风险要高,且与围术期脾脏和胰体尾切除相关,但 D2术式可使患者远期生存受益。因此,保留脾脏的 D2淋巴结清扫术应推荐为胃癌手术的标准术式。

    作者:李育泉;陈燕;窠文博;魏茂强;姜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超声检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阻力指数值与术后组织畸胎癌衍生生长因子-1和SOX-2表达的关系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检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术前阻力指数( RI)值与术后组织中畸胎癌衍生生长因子( Cripto)-1和干细胞相关基因( SOX)-2的表达及关系。方法确诊为乳腺浸润性癌的患者113例手术前的超声资料,观察RI值,应用免疫组化对术后组织中Cripto-1和SOX-2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RI与Cripto-1和SOX-2表达的关系及在不同临床特征中的表达意义。结果乳腺浸润性癌患者术前 RI值明显升高,RI值与Cripto-1和SOX-2的表达呈正相关。不同RI值患者术后组织中Cripto-1和 SOX-2的表达差别显著( P<0.05)。 RI值、Cripto-1和 SOX-2表达均与肿瘤大直径、脉管浸润和Ki67表达相关。结论术前应用超声检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R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ripto-1和SOX-2的表达。 RI值可能对术前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一定帮助。

    作者:刘艳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人心源性胸腔积液的诊治进展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而且部分患者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增多,老年人心源性胸腔积液的发生呈增多趋势,且易被误诊、误治。若不能做出迅速、正确的诊断,患者将要面临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增加经济负担,延误佳治疗时机。

    作者:籍欣欣;付军;李敬霞;卜丽梅;金曼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