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修银;胡俊;肖伟伟;唐明生;陆召军
目的:比较口服降糖药控制欠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体重变化。方法将56例口服降糖药控制欠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28例。两组均保持原有的口服降糖药方案不变,A组给予睡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治疗,B组给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3个月。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但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治疗后体重增加较A组多(P<0.05);两组之间的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降糖药控制欠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加用地特胰岛素或甘精胰岛素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均较低;相比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减少体重增加更具优势。
作者:黄文森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选肝癌MHCC97H细胞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并初步探讨CD133+细胞亚群的干细胞特性。方法用磁珠分选技术分选MHCC97H细胞株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CD133的表达,用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比较其体内成瘤能力,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干细胞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分选前后 MHCC97H 细胞中 CD133表达分别为(1.09±0.43)vs(86.65±6.49)%(P<0.01)。与CD133-亚群相比,CD133+亚群的体外增殖能力较强,成瘤能力高,高表达干细胞相关基因蛋白(P<0.05,P<0.01)。结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的CD133+细胞亚群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CD133是人肝癌MHCC97H细胞株的肿瘤干细胞的表型之一。
作者:易善永;南克俊;张丽娟;柯洋;姜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 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3年该院治疗的297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单纯高血压患者173例,观察组为合并高UA血症高血压患者124例。比较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研究高血压患者中 UA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以多支、双支病变多见,Gensini积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高血压患者血清UA及Gensini积分均随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增加而显著上升( P<0.05);合并冠脉病变297例高血压患者血清 UA与冠脉病变 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723,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中UA的监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及冠心病的防治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左国兴;郑柳颖;杜新平;王宽;王东;胡圣;贾晓刚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采用红细胞包蔽吗啡技术( RBC-M)镇痛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动力学。方法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50例依据术后镇痛方式分为观察组:RBC-M 法;对照组:单纯吗啡,每组25例。结果观察组给药后4、8、12及24 h 4个时间点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镇痛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28.00% vs 20.00%;χ2=0.439,P=0.508)。观察组给药后2、5及15 min 3个时间点上血药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01);观察组给药后1、4、12及24 h 4个时间点上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药物分布半衰期显著高于对照组〔(0.092±0.012)h vs (0.066±0.022)h;t=5.188,P<0.001〕;观察组药物消除半衰期显著长于对照组〔(6.761±0.949)h vs(4.872±0.355)h;t=9.322,P<0.001〕。结论与单次吗啡注射相比,红细胞包蔽吗啡用于术后镇痛具有镇痛效果稳定、药物消除半衰期长等优势。
作者:高科;何振洲;王化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癌症对患者的身体和情绪产生巨大影响,而如何看待和应对癌症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1〕。癌症患者心理适应问卷被用来评估癌症患者的认知和行为反应,官锐园等〔2〕施测并修订了癌症患者心理适应问卷,癌症患者的心理适应状况与抑郁、焦虑、自尊状况相关。本研究了解癌症患者心理适应状况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作者:王丽;蔡明伟;林芳;祝朝富;袁有才;杜驰;陈理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继而发生缺血、缺氧而导致软化坏死。由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变部位复杂,病损程度不一,病后表现也有所不同,对疾病治疗的效果影响较大。随着CT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缺血性脑卒中能实现快速诊断和准确定位,并为早期溶栓治疗创造了条件。
作者:赵均峰;张宪坤;李闯;潘德旺;李志国;孙正伟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徐州市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徐州市农村老年人761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精神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进行测评。结果徐州市农村老年人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4%;SCL-90各因子分与常模相比,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抑郁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因子均显著增高( 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受尊重程度、看病是否方便、躯体健康状况、是否能承担日常医疗费用、睡眠质量、对子女照顾的满意程度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有影响。结论家庭、社会、政府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高修银;胡俊;肖伟伟;唐明生;陆召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可不同程度地加重心肌损伤〔1〕。麻醉、手术创伤及疼痛是加重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氟比洛芬酯为新型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目前已应用于术后镇痛及癌痛治疗〔2,3〕。但是将其应用在老年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的效果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老年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心肌的影响。
作者:陈慧;王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老年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13例老年SI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上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血清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情况。结果两组接受治疗后,血清MDA的浓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减小,而T-SOD浓度、NIHSS评分随治疗时间推移而增加。入院当天,两组血清MDA、血清T-SOD浓度、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入院治疗后第3、7、14天,研究组血清MDA〔(6.7±5.2)mol/ml、(5.4±3.4)mol/ml、(4.9±3.3)mol/ml〕显著低于对照组〔(7.7±4.6)mol/ml、(7.2±4.2)mol/ml、(6.9±4.4)mol/ml〕(均P<0.05);研究组在入院治疗后第3、7、14天时的血清 T-SOD〔分别为(80.7±10.5)nU/ml 、(85.9±13.6)nU/ml、(95.8±11.1)nU/ml〕显著低于对照组〔(72.6±14.9)nU/ml、(74.8±20.2)nU/ml、(80.1±13.2)nU/ml〕(均 P<0.05);入院治疗后第7、14天,研究组NIHSS〔(6.5±2.6)分、(5.2±3.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8±2.2)分、(6.9±2.3)分〕(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防止内皮损伤等途径帮助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吕燕华;曹亦宾;郭红梅;庄严;王海英;王素洁;刘静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 DCE-MRI)定量分析早期预测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可行性。方法收集经穿刺证实的女性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5例,均予4~6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后分别行DCE-MRI检查。根据化疗后同一病灶穿刺病理结果有无癌灶浸润将所有患者分为缓解组和非缓解组。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e)、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的差异。分析 DCE-MRI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疗效判定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化疗前两组患者的 DCE-MRI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P>0.05)。化疗4个周期后DCE-MRI缓解组的Ktrans及Kep变化值大于非缓解组〔(1.60±0.25) vs (1.80±0.20)/min;(3.01±0.96) vs (2.87±0.88)/min〕,而Ve变化值小于非缓解组〔(0.62±0.14) vs (0.67±0.10)/min〕(P<0.05)。 DCE-MRI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疗效判定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0%、85.7%、70.6%、78.9%。结论 DCE-MRI定量分析对早期预测乳腺癌患者NAC疗效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姜金杰;席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 CPB)下室间隔缺损( VSD)修补手术的 VSD老年患者血气、水电解质、血液等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方法比较80例VSD患者CPB过程中不同的时间点包括转机后5 min(T1)、升主动脉开放30 min(T2)的血液指标包括二氧化碳分压(PCO2)、二氧化碳总量(TCO2)、血糖(GLu)、乳酸(La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pH、Ca2+、K+、Na+等的改变。结果 T2时pH高于T1时(t=2.079,P=0.039),而PCO2低于T1时(t=1.952,P=0.042),T2时Hct显著低于T1时(t=3.446,P<0.01),而 Glu 显著高于 T1时(t=5.207,P<0.01);T2时 Ca2+(t=7.589,P<0.01)、K+(t=19.61,P<0.01)水平均显著高于T1时。结论 CPB下行VSD修补术的老年室间隔缺损患者需实时监测血气、血糖和电解质变化。
作者:王开标;刘德欣;李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紧急血运重建治疗初次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IRA)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 RA)的发生时间和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初次患急性STEMI入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开通IRA的326例患者,男216例,女110例,年龄37~81〔平均(61.7±9.2)〕岁。从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为(3.0~7.5)h。观察球囊扩张开通 IRA并出现前向血流 TIMI 2级或2级以上时到出现RA的时间、RA发生率、RA的类型和持续时间;RA与 IRA的关系。结果326例 STEMI患者直接 PCI 成功达100%,其中272例(83.4%)发生了RA。 IRA血管开通到RA出现的时间为5~69 s,平均(21.8±13.9) s ;持续时间30 s~12 min,平均(5.6±4.7)min;右冠脉IRA者159例中156例发生RA(98.1%);前降支(LAD)为IRA 112例,发生 RA 72例(64.3%);左回旋支(LCX)为 IRA 55例,发生 RA 44例(80.0%)。RCA和LCX为IRA 214例,发生缓慢型RA为93.5%;LAD为IRA 112例中,发生快速型RA 72例(64.3%)。结论对于无侧支循环的STEMI直接PCI 开通IRA后发生RA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其总的发生率为83.4%。 IRA为RCA和LCX者的RA主要是缓慢性心律失常,IRA为LAD者主要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作者:王哲颖;丁玉瑛;孙剑锋;王锐;刘同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伤害发生率和死亡潜在寿命损失率高,后遗伤残多,且因急救、康复及早死和残疾而花费巨额费用,造成的社会负担和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任何一种传染病或慢性非传染病〔1~3〕。本文旨在了解兰州市老年伤害的特点及影响老年伤害转归的因素。
作者:靳利梅;白亚娜;胡晓斌;赵迟;孙仙;周巧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四期动态增强技术评价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前哨淋巴结的位置、数量、大小和性质。方法选择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四期动态增强扫描,绘制时间密度曲线从而评估淋巴结的性质。结果转移性肿大的淋巴结强化峰值出现的时间约为注入造影剂后3 min;炎性淋巴结肿大峰值出现的时间约为1 min;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无明确强化峰值出现。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四期动态增强技术能准确评价头颈部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的状态,此方法安全无创,为临床医生术前评估和放射野的确定提供依据。
作者:张义;王建云;李冬梅;张延旭;盖雪;贾锦文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67例老年胸椎结核患者,对比患者行I期后路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n=34)及I期后路内固定再行Ⅱ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B组,n=33)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后凸角和术后Frankle分级等的变化。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150±21)vs (210±29) min,P<0.01〕;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400.6±56.2) vs (510.5±71.6)ml,P<0.01〕;A组平均住院时间比B组显著减少〔(20.2±2.8) vs (26.8±3.7)d,P<0.05〕。各组后凸角度数术后均比术前明显下降(均P<0.01),两组后凸角和术后Frankle分级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术后后突畸形矫正率及影像学未见明显异常。结论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有确切疗效;与分期前后路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等优势,可作为老年胸椎结核的一种治疗选择。
作者:王明贵;饶锐强;王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 DM)患者血清缺血修饰蛋白( IMA)、丙二醛( MDA)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为DM组(110例)和对照组(66例),行颈动脉彩超测定IMT,并对血清IMA、MDA进行检测。结果 DM 组患者IMT、IMA、MD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M患者血清IMA、MDA与IMT呈正相关(r=0.499,P<0.01;r=0.452,P<0.05)。结论对老年DM患者而言,血清IMA、MDA可能是更准确的DM微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指标。
作者:刘竟芳;陈哲;杨非柯;陈琛;何新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未富先老”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1〕。老年人作为社区居民中弱势群体,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及需求是影响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对老年人服务内容并未统一,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小城市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内容利用及需求。
作者:王生锋;齐玉梅 刊期: 2014年第15期
衰老是生物体在遗传因素和内外环境相互作用下出现进行性,不可逆的生理功能下降的生物学过程。早在75年前, McCay和他的同事首先发现热量限制的大鼠比自由饮食的大鼠寿命更长。尽管这一发现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对于促使寿限延长的分子机制一直扑朔迷离。初在酵母中发现的沉默信息调控因子2(Sir2),是一种NAD+依赖性去乙酰转移酶,在对于酵母寿限的调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后来,在通过热量限制延长酵母寿限方面,发现Sir2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这些发现推出了生物学中一个新的领域:对于Sir2以及其在哺乳动物中的同源蛋白--Sirtuins家族的研究。其中,SIRT1抗衰老作用经历了肯定,质疑,再到肯定的一个过程〔1~6〕;SIRT6则是Sirtuins家族具有抗衰老作用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家族成员〔7〕。
作者:阮清伟;马骋;陈洋;马永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氧化还原蛋白1(Prdx1)和Snail蛋白在老年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该院行手术切除的8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51例对应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 PV6000二步法分别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 Prdx1和Snail的表达情况,并根据染色结果分为高表达和低表达,分析两者表达分布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ER、PR及HER-2表达)的关系。同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两种蛋白的表达相关性。结果老年乳腺癌组织中Prdx1和Snail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9.4%(59/85)和75.3%(64/85),均高于癌旁组织的31.4%(16/51)和43.1%(22/51)(P<0.05);乳腺癌组织中 Prdx1和 Snail高表达率均与HER-2表达有关,而Prdx1也与分期、淋巴结转移、ER和PR表达有关,Snail仅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 Prdx1中分期为“Ⅲ+Ⅳ”者的高表达率较“Ⅰ+Ⅱ”者高(83.9% vs.61.1%, P=0.028),有淋巴结转移者较无转移者高(78.7% vs.57.9%, P=0.012),ER(76.9% vs.55.6%, P=0.017)、HER-2(88.2% vs.41.2%, P=0.017)阳性者均高于阴性者,PR阴性者较阳性者高(84.2% vs.57.4%,P=0.008)。 Snail中组织学分级为“Ⅲ”者的高表达率高于“Ⅰ+Ⅱ”者(89.3% vs.68.4%, P=0.036),HER-2阳性者较阴性者的高(86.3% vs.58.8%, P=0.004)。 Prdx1和 Snail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r=0.571, P=0.016)。结论老年乳腺癌中Prdx1和Snail高表达,两者呈正相关,提示其在乳腺癌的恶性发展中发挥作用,可能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靶点。
作者:熊伟;吴煌福;黄光越;陈华敏;吴晓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重,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发病率逐年增多。 OVCF可造成严重而持续的疼痛,使许多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增加。目前,在治疗OVCF方面上,经皮椎体成形术( PVP)已得到广泛应用〔1〕。在胸腰段椎体进行PVP,椎弓根入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双侧入路手术相比于单侧时,术者和患者暴露在射线下的时间更长,创伤更大,故单侧椎弓根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疗效好等优势,已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越来越多,但单侧椎弓根入路的疗效与安全性仍未达成共识〔2〕。本研究对我院骨质疏松胸腰椎单节OVGF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骨水泥灌注量、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
作者:李坚;陈其昕;张金喜;李敏皋 刊期: 2014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