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micRNA-21表达及与人乳头瘤病毒的关系

高冬梅;李小文;张媛媛;朱明玥;马斌林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 Micro RNAs, 人乳头瘤病毒
摘要: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Ⅰ~Ⅲ级和子宫颈癌组织中 miRNA-2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子宫颈癌中 miRNA-21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INⅠ~Ⅲ级病变组织中 miRNA-21的表达情况,并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 miRNA-21与HPV感染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iRNA-2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CINⅢ级、Ⅰ和Ⅱ级病变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8.19±1.965,.19±1.75,3.78±0.81。在HPV 16阳性和阴性病变中 miRNA-21表达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4.62±0.74 vs 3.57±0.70,P=0.014)。结论 miRNA-21在子宫颈癌前病变以及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高危型HPV16感染相关联,因此,miRNA-21可被作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期筛查及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之一。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丙硫异烟胺治疗老年复治肺结核的肝脏毒性及应对措施

    老年结核病患者机体各个器官功能减退,同时生理调节能力随之降低,机体血容量减少,尤其是肝脏作为静脉血大的储存器官,随着血流量的减少,将出现肝药酶活性的降低,药物的清除率下降,导致药物代谢周期的延长,甚至出现正常剂量治疗药物后药物蓄积而发生毒性反应〔1〕。老年结核患者,服药时间长,肝脏对抗结核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出现药物在肝脏内的蓄积,加之患者长期的营养不良而合并的低蛋白血症,其血浆蛋白的减少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使游离的药物活性成分浓度显著升高,药物治疗后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增高〔2〕。本研究主要探讨丙硫异烟胺治疗老年复治肺结核后肝脏毒性及其应对措施。

    作者:张天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氟比洛芬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镇痛及心肌的影响

    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可不同程度地加重心肌损伤〔1〕。麻醉、手术创伤及疼痛是加重心肌损伤的主要原因。氟比洛芬酯为新型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目前已应用于术后镇痛及癌痛治疗〔2,3〕。但是将其应用在老年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的效果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老年冠心病病人行非心脏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对心肌的影响。

    作者:陈慧;王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miRNA197表达及临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是肺癌常见的类型,早期即发生转移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研究发现多种microRNA( mi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凋亡、分化和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近研究发现miRNA197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本文研究NSCLC组织中miRNA197的表达及相关性。

    作者:董扬扬;张海云;庄奕煌;许荣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农村地区脑卒中后患者抑郁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当前农村地区脑卒中后抑郁( PSD)患者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从莒县20个乡镇各随机抽取10个村,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每个村中所有脑卒中患者共650例。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经济情况、家庭关系、社会心理因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病灶侧性及病灶性质等可能导致PSD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采用多模式诊断方法对脑卒中患者进行 PSD的评定。结果PSD发生率为60.2%。经单因素分析与 PSD 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如下:性别、病程、家庭关系、社会心理、经济状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神经功能缺损。经非条件逐步 Logistic 回归筛选出 PSD 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性别( OR=3.261)、家庭关系( OR=1.632)、社会心理因素( OR=1.234)、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OR=1.690)、神经功能缺损( OR=3.049);病程、经济状况与PSD无关。结论农村地区PSD的影响因素有其特殊性,应针对导致PSD的影响因素,找到防治重点,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以预防和减少PSD的发生。

    作者:葛均江;徐平;宋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伴重度贫血1例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HHT)是一种血管壁结构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该病以皮肤、黏膜等多部位毛细血管扩张性病变及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我科曾收治1例重度贫血伴鼻衄的HHT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间断性鼻衄7年余,加重1 w入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鼻衄,量约50 ml,易止,出血间隔时间约7d。3年前鼻出血症状加重,出血间隔时间缩短为1~3 d,量约70 ml,未特殊治疗。1 w前鼻出血不止入我院耳鼻喉科行鼻填塞,因严重贫血转入我科。病程中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胀,大小便正常。家族史:其母亲、姐姐、妹妹、儿子及外甥均有不同程度鼻衄史。查体:血压110/50 mmHg,极重度贫血貌,舌部及双手指可见散在毛细血管扩张,色紫红,周边界限清楚,不高于皮肤,压之可褪色。鼻腔内可见血痂,各鼻窦区无压痛。口唇苍白,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辅助检查:血红蛋白含量27 g/L,红细胞计数1.64×1012/L,平均红细胞体积60.7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16.1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265.0 g/L,网织红细胞1.87%,白细胞总数3.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5×109/L,血小板计数153.0×109/L。贫血3项检查:铁蛋白4.00 ng/ml (11.0~306.8 ng/ml)。凝血功能正常。耳鼻喉科内窥镜检查报道,鼻中隔右侧黎氏区血管扩张,双下甲前端附血痂,鼻中隔左侧黎氏区黏膜糜烂,可见活动性出血,双鼻腔及鼻咽部黏膜苍白,未见新生物。根据患者长期反复鼻衄,多处毛细血管扩张及阳性家族史,该患可明确诊断为HHT、缺铁性贫血。入院后给予输注红细胞悬液、止血、补充造血原料等对症治疗,患者鼻衄及贫血症状改善后出院。

    作者:张传辉;邸鑫;祁啸;李小丰;金鑫;沈卫章;李景贺;贾姣源;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α2巨球蛋白在老年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α2巨球蛋白(α2MG)在老年肺结核患者外周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60岁以上住院肺结核患者34例在抗结核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并收集18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血浆中α2MG和 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并检测血沉时间。结果老年结合患者外周血中α2MG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老年人(P<0.01),α2MG浓度为1.61 mg/L,可作为诊断老年肺结核的切点(cut-off)值,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3%和77.8%。经规律抗结核治疗后老年肺结核患者的血浆α2MG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其表达与血浆CRP水平和血沉呈负相关。结论患肺结核后老年人外周血中α2MG表达上调,并可作为诊断和检测结合治疗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吕若君;杨颖;白晓雪;宋晓杰;李丹;华树成;谷月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35例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约占所有股骨干骨折的1%~9%〔1,2〕。青壮年多见,常见于车祸和高处坠落伤。近年来车祸数量逐年增加,车祸导致高能量损伤增多,该类型骨折增多。由于暴力大,受伤机制较为复杂,合并伤较重,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因该类型骨折手术方式多样,内固定选择多样,现在也无明确的治疗方法得到普遍认可〔3〕。本文拟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

    作者:马健超;陈皓;赵贺;戴琎;黄岚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老年肺结核患者负性情绪化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该校第一附属医院2008~2012年收治的老年肺结核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4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性心理干预,疗程为4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采用症状自评尿量(SCL-90)及MOS健康问卷(SF-36)问卷对干预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进评定分析。结果两组干预后SAS及SDS 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SCL-90各因子评分无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观察组心理干预治疗前后差异显著( P<0.05)。 SF-36干预结束后观察组各项目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实施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健芬;王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1β+3953基因多态性

    研究表明炎症介质如白细胞介素( IL)-1、肿瘤坏死因子( TNF)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慢性心力衰竭( CHF)与炎症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1〕。 IL-1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反应调节因子,与慢性炎症的活跃性有着密切的关系〔2〕。 IL-1基因簇定位于2q13,包括IL-1α、IL-1β、IL-1受体拮抗物,IL-1的基因多态性与许多炎症反应性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3,4〕。 IL-1β+3953位点位于IL-1β基因第五外显子区,存在1个C到T的替换,本研究观察IL-1β+3953基因多态性与CHF发病的相关性。

    作者:李克研;李今朝;屈宝泽;李宁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初次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和特点

    目的:探讨紧急血运重建治疗初次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 IRA)后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 RA)的发生时间和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初次患急性STEMI入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直接PCI)开通IRA的326例患者,男216例,女110例,年龄37~81〔平均(61.7±9.2)〕岁。从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为(3.0~7.5)h。观察球囊扩张开通 IRA并出现前向血流 TIMI 2级或2级以上时到出现RA的时间、RA发生率、RA的类型和持续时间;RA与 IRA的关系。结果326例 STEMI患者直接 PCI 成功达100%,其中272例(83.4%)发生了RA。 IRA血管开通到RA出现的时间为5~69 s,平均(21.8±13.9) s ;持续时间30 s~12 min,平均(5.6±4.7)min;右冠脉IRA者159例中156例发生RA(98.1%);前降支(LAD)为IRA 112例,发生 RA 72例(64.3%);左回旋支(LCX)为 IRA 55例,发生 RA 44例(80.0%)。RCA和LCX为IRA 214例,发生缓慢型RA为93.5%;LAD为IRA 112例中,发生快速型RA 72例(64.3%)。结论对于无侧支循环的STEMI直接PCI 开通IRA后发生RA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其总的发生率为83.4%。 IRA为RCA和LCX者的RA主要是缓慢性心律失常,IRA为LAD者主要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

    作者:王哲颖;丁玉瑛;孙剑锋;王锐;刘同库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汉族与藏族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及生存质量状况

    目的:了解不同民族间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PSSS)和生存质量简明量表(SF-8)对309名汉族和201名藏族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藏族农村老年人在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和家庭外支持3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汉族( P<0.01)。而汉族与藏族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在8个分维度及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2个综合维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8个分维度和2个综合维度的评分呈正相关(r=0.088~0.225,P<0.05)。结论社会支持状况对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支持作用,改善社会支持状况对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代双娅;王晓晓;邓艳姣;扎西卓玛;旦增卓玛;张红艳;阿孜古丽·买提玉素甫;黄俭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康复治疗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应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 COPD急性期的治疗以药物为主,缓解期主要通过肺康复治疗联合药物治疗以延缓病情、减轻症状,但药物治疗有其适应证与禁忌证,且不良反应、副作用常见,因而康复治疗在COPD稳定期的作用尤为重要〔2,3〕。临床上采用的治疗方法很多,现将近年来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的康复治疗手段作一综述。

    作者:杜舒婷;丁连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长期太极拳锻炼老年人身体成分和体质特征

    目的:分析长期太极拳锻炼老年人身体成分和体质的特征。方法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老年人部分)》的方法和标准,对101例60~69岁的老年太极拳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体质和身体成分进行测试,并同同年龄组老年人体质和身体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老年太极拳社会体育指导员身体脂肪含量( F%)、腰臀比( WHR)、体质指数( BMI)低于同年龄组普通老年人,去脂肪软体重和去脂肪体重高于同年龄组普通老年人;而肺活量、坐位体前屈、闭眼单脚站立时间高于中国同龄老年人的均值,选择反应时低于中国均值;体质综合评分为优秀。结论长期习练太极拳能够提高老年人的呼吸功能、柔韧性、躯体平衡能力以及神经肌肉系统的反应能力,习练太极拳是改善老年人体质非常有效的运动方式。

    作者:马爱英;石峰;武桂新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农村地区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满意度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满意度。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郊区3个县203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不同医疗费用支出的老年人2 w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性别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体检情况存在显著差异。(3)定期的慢性病筛查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有积极影响。(4)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是否参加医疗保险是老年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1)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积极探索符合老年人特点的医疗服务模式。(2)利用多种形式加强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3)慢性病管理是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点。(4)农村老年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作者:王蕾;崔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甘露醇辅助抗生素治疗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甘露醇辅助抗生素治疗脑出血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5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在抗生素使用30 min内,即给予甘露醇快速滴注,对照组甘露醇经脉滴注时间为试验组时间窗外,与抗生素应用时间无明确要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统计治疗后第3、7、14天的体温和意识水平。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92.6%,对照组为70.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在治疗第7、14天体温明显降低,意识障碍明显缓解,均显著好于第3天,且3个时间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 P<0.05或P<0.01)。结论应用甘露醇辅助抗生素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疗效满意,该方法不会增加低神经毒性抗生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作者:冯旭;关宁;霍晓川;李晨光;张振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水通道蛋白1和4在大鼠挫伤肺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AQP)1和4在老年大鼠挫伤后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通过自由落体模型制作老年鼠肺挫伤模型,分别于伤后1,3和6 h处死,取右侧肺上叶组织测水含量,RT-PCR法测量AQP1和4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蛋白AQP1和4的表达水平。结果伤后老年大鼠的肺组织水含量比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AQP1和4的mRNA和蛋白表达在术后逐渐升高,术后6 h有显著差异(P<0.05), AQP-1的蛋白表达量亦明显升高( P<0.05)。结论 AQP1和4在挫伤后的肺组织中表达升高,靶向调节二者的表达可能对于肺挫伤后肺水肿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相华;洪文娟;洪志鹏;周菊;祝艳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78例

    骨髓增殖性肿瘤( MPN)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骨髓表现为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增殖异常。2008年WHO分类标准将其分为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PMF)等。本文将我院住院部收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MPN诊断及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

    作者:祁啸;邸鑫;张传辉;王颖;金鑫;李小丰;贾姣源;李景贺;赵岩;金立方;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MRI动态增强定量分析早期预测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可行性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 DCE-MRI)定量分析早期预测乳腺癌患者NAC疗效的可行性。方法收集经穿刺证实的女性浸润性导管癌患者55例,均予4~6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后分别行DCE-MRI检查。根据化疗后同一病灶穿刺病理结果有无癌灶浸润将所有患者分为缓解组和非缓解组。比较化疗前后两组患者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e)、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的差异。分析 DCE-MRI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疗效判定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化疗前两组患者的 DCE-MRI参数无统计学差异( P>0.05)。化疗4个周期后DCE-MRI缓解组的Ktrans及Kep变化值大于非缓解组〔(1.60±0.25) vs (1.80±0.20)/min;(3.01±0.96) vs (2.87±0.88)/min〕,而Ve变化值小于非缓解组〔(0.62±0.14) vs (0.67±0.10)/min〕(P<0.05)。 DCE-MRI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疗效判定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0%、85.7%、70.6%、78.9%。结论 DCE-MRI定量分析对早期预测乳腺癌患者NAC疗效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姜金杰;席芊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人心源性胸腔积液的诊治进展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而且部分患者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增多,老年人心源性胸腔积液的发生呈增多趋势,且易被误诊、误治。若不能做出迅速、正确的诊断,患者将要面临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增加经济负担,延误佳治疗时机。

    作者:籍欣欣;付军;李敬霞;卜丽梅;金曼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人功能性前伸测试法的实用价值

    功能性前伸测试法是通过测定受试者向前伸臂的能力来评定其平衡功能状况,由于功能性前伸距离与压力中心的大偏离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该方法简单易行,直接提供客观动态观察数据〔1〕,被认为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跌倒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功能性前伸测试法是Duncan等〔1〕根据老年人易跌倒的现象而制定出评估人体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此测量法在国外广泛应用于评价老年人平衡能力及预测跌倒,而在我国此方法只用在临床各种疾病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的评定。本研究评述国外对老年人功能性前伸测试的应用研究,归纳和总结其测量方法、信效度、主要影响因素、预测性。

    作者:曹玲;杨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