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功能性前伸测试法的实用价值

曹玲;杨光

关键词:平衡能力, 功能性前伸测试法
摘要:功能性前伸测试法是通过测定受试者向前伸臂的能力来评定其平衡功能状况,由于功能性前伸距离与压力中心的大偏离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并且该方法简单易行,直接提供客观动态观察数据〔1〕,被认为有很好的应用价值。跌倒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日常活动及独立生活能力,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功能性前伸测试法是Duncan等〔1〕根据老年人易跌倒的现象而制定出评估人体平衡能力的测试方法。此测量法在国外广泛应用于评价老年人平衡能力及预测跌倒,而在我国此方法只用在临床各种疾病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的评定。本研究评述国外对老年人功能性前伸测试的应用研究,归纳和总结其测量方法、信效度、主要影响因素、预测性。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p-STAT3与缺氧诱导因子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的活化形式-p-STAT3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究p-STAT3和HIF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p-STAT3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在40例结肠癌组织中p-STAT3阳性表达率为92.5%,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为87.5%,两者呈正相关,p-STAT3和 HIF-1α的表达在结肠癌组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0.05)。结论 p-STAT3和HIF-1α的过度表达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p-STAT3可能通过HIF的转录共同促进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张晓芹;史迎莉;贾小云;李涛;王军;张红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左卡尼汀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心肌酶学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心肌酶学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患者确诊心衰后,实施对症支持处理,观察组联合应用左卡尼汀注射液,在连续使用左卡尼汀治疗14 d后,比较两组心肌酶学、血脂及超声心动图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室收缩末内径和左室舒张末内径较对照组缩小(P<0.05),而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及肌酸激酶同Ⅰ酶(CKM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应用左卡尼汀,能有效减低血脂水平,改善患者心肌酶学表现,延缓甚至逆转心室重构。

    作者:周慧敏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依达拉奉对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海马氧化应激及神经元再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对认知功能障碍小鼠海马氧化应激及神经元再生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 ICR 小鼠(25~30 g)并采用侧脑室内注射Aβ25~35法诱导认知功能障碍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ED低剂量( ED-L)组和高剂量( ED-H)组,其中ED-L组和ED-H组分别于侧脑室注射1 w后腹腔注射5 mg/kg和10 mg/kg ED(1次/d,连续4 w),模型组仅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同时选取10只同周龄ICR小鼠作对照(对照组)。采用Y型电迷宫法检测各组的学习和记忆成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海马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丙二醛( 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特异性荧光探针DHE染色分析活性氧自由基水平,DCX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学习次数、海马 MDA和活性氧自由基水平增加,记忆次数、BDNF水平和 SOD活性及海马神经元前体细胞的神经突起长度和密度降低(P<0.05);而ED处理后可改善以上由Aβ25~35诱导认知功能障碍导致的异常指标,ED-L组和ED-H组的以上指标均优于模型组(P<0.05),但仍与对照组有差异,ED-H组对Aβ25~35诱导的异常功能及指标水平的改善作用均强于ED-L组(P<0.05)。结论 ED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小鼠的学习和记忆功能,可能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及促进海马神经元再生来实现的。

    作者:孙健;李昱;贾舒;宋贵军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药浓度与免疫学指标的关系

    目的:分析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药浓度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2例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中毒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中毒组54例和重度中毒组38例,选择9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探讨两组血药浓度与 CD4+、CD95+、CD3+、CD3+/CD23+、CD8+、CD8+/CD28+、 CD8+/CD28-的关系。结果血药浓度重度中毒组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P<0.01),CD4+、CD95+、CD3+、CD3+/CD23+、CD8+、CD8+/CD28-活性明显低于轻中度中毒组(P<0.01);CD8+/CD28+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P<0.01)。结论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药浓度越高、中毒程度愈重,细胞免疫受损越严重。

    作者:杨伟红;彭广军;田少静;王新平;崔岚;邵玉薇;张晴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住院老年患者念珠菌感染的动态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在各地区临床医院,随着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激素等药物的应用,使真菌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并已成临床诊疗中相当突显的问题〔1〕。所以对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及其敏感与耐药性进行监测与统计,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减少其感染率、病死率尤为重要。本文对我院住院老年患者送检痰标本细菌培养中分离白色念珠菌进行分析。

    作者:马晓瑞;苏加峰;梁明辉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改良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的建立

    目的:研究一种简便、稳定、可靠的构建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的方法。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弹力蛋白酶( Elas-tase)组、CaCl2组、CaCl2+Elastase组、生理盐水组、正常组,每组10只。五组大鼠分别于术中进行不同处理,术后14 d观察各组大鼠的存活率,计算腹主动脉的直径扩张率,取腹主动脉组织进行 HE 染色,维多利亚蓝弹力纤维染色以及平滑肌凋亡实验。结果 Elastase组、CaCl2组、CaCl2+Elastase组、生理盐水组、正常组大鼠的术后存活率分别为:80%,100%,70%,100%,100%;腹主动脉的直径扩张率分别为:220.3%,100%,220.3%,112.3%,100%;HE染色:Elastase组、CaCl2组、CaCl2+Elastase组的各层结构分界不明显,动脉壁破坏明显,其中CaCl2组和 CaCl2+Elastase组炎症细胞浸润增多;维多利亚蓝弹力纤维染色:Elastase组和CaCl2+Elastase组主动脉壁结构紊乱,中膜弹力纤维减少或消失,胶原纤维增多。平滑肌凋亡实验:Elastase组和CaCl2+Elastase组中凋亡小粒明显增多。结论注入20 U Elastase并用浸润有CaCl2溶液的纱布包绕腹主动脉所制作的大鼠腹主动脉瘤模型,较为符合人腹主动脉瘤的病理改变。

    作者:武亚丽;童雪影;郑红波;周洪莲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胸椎结核的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选择67例老年胸椎结核患者,对比患者行I期后路椎管减压、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n=34)及I期后路内固定再行Ⅱ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B组,n=33)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后凸角和术后Frankle分级等的变化。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150±21)vs (210±29) min,P<0.01〕;A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B组〔(400.6±56.2) vs (510.5±71.6)ml,P<0.01〕;A组平均住院时间比B组显著减少〔(20.2±2.8) vs (26.8±3.7)d,P<0.05〕。各组后凸角度数术后均比术前明显下降(均P<0.01),两组后凸角和术后Frankle分级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两组术后后突畸形矫正率及影像学未见明显异常。结论Ⅰ期后路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椎结核有确切疗效;与分期前后路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等优势,可作为老年胸椎结核的一种治疗选择。

    作者:王明贵;饶锐强;王海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癌组织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3h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G-蛋白耦联受体5表达特征

    目的: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癌组织中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4e、3h和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 G-蛋白耦联受体(LGR)5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1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组织蜡块及临床资料为研究组,经病理证实为正常乳腺小叶和导管上皮组织85例为对照组,选择EIF4e、3h和LGR5的多克隆性抗体,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种蛋白的表达。结果研究组EIF4e、3h和LGR5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EIF4e、3h和LGR5表达与肿瘤大径、脉管浸润、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 Ki67的表达均具有相关性,EIF4e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研究组EIF4e和3h、EIF3h和LGR5表达正相关。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术后组织中EIF4e、3h和LGR5高表达且具有协同作用,三者参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术后联合检测EIF4e、3h和LGR5的表达可能对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作者:范平明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后采用红细胞包蔽吗啡镇痛的疗效及药物动力学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采用红细胞包蔽吗啡技术( RBC-M)镇痛的临床疗效及药物动力学。方法全麻下腹部手术患者50例依据术后镇痛方式分为观察组:RBC-M 法;对照组:单纯吗啡,每组25例。结果观察组给药后4、8、12及24 h 4个时间点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镇痛药物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28.00% vs 20.00%;χ2=0.439,P=0.508)。观察组给药后2、5及15 min 3个时间点上血药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01);观察组给药后1、4、12及24 h 4个时间点上血药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药物分布半衰期显著高于对照组〔(0.092±0.012)h vs (0.066±0.022)h;t=5.188,P<0.001〕;观察组药物消除半衰期显著长于对照组〔(6.761±0.949)h vs(4.872±0.355)h;t=9.322,P<0.001〕。结论与单次吗啡注射相比,红细胞包蔽吗啡用于术后镇痛具有镇痛效果稳定、药物消除半衰期长等优势。

    作者:高科;何振洲;王化加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伴重度贫血1例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HHT)是一种血管壁结构发育异常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该病以皮肤、黏膜等多部位毛细血管扩张性病变及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我科曾收治1例重度贫血伴鼻衄的HHT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间断性鼻衄7年余,加重1 w入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鼻衄,量约50 ml,易止,出血间隔时间约7d。3年前鼻出血症状加重,出血间隔时间缩短为1~3 d,量约70 ml,未特殊治疗。1 w前鼻出血不止入我院耳鼻喉科行鼻填塞,因严重贫血转入我科。病程中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胀,大小便正常。家族史:其母亲、姐姐、妹妹、儿子及外甥均有不同程度鼻衄史。查体:血压110/50 mmHg,极重度贫血貌,舌部及双手指可见散在毛细血管扩张,色紫红,周边界限清楚,不高于皮肤,压之可褪色。鼻腔内可见血痂,各鼻窦区无压痛。口唇苍白,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轻度水肿。辅助检查:血红蛋白含量27 g/L,红细胞计数1.64×1012/L,平均红细胞体积60.7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16.1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265.0 g/L,网织红细胞1.87%,白细胞总数3.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5×109/L,血小板计数153.0×109/L。贫血3项检查:铁蛋白4.00 ng/ml (11.0~306.8 ng/ml)。凝血功能正常。耳鼻喉科内窥镜检查报道,鼻中隔右侧黎氏区血管扩张,双下甲前端附血痂,鼻中隔左侧黎氏区黏膜糜烂,可见活动性出血,双鼻腔及鼻咽部黏膜苍白,未见新生物。根据患者长期反复鼻衄,多处毛细血管扩张及阳性家族史,该患可明确诊断为HHT、缺铁性贫血。入院后给予输注红细胞悬液、止血、补充造血原料等对症治疗,患者鼻衄及贫血症状改善后出院。

    作者:张传辉;邸鑫;祁啸;李小丰;金鑫;沈卫章;李景贺;贾姣源;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综合治疗膀胱癌患者210例

    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年生存率美国为84.0%,西欧仅有46.0%〔1〕。诊断水平与治疗措施是导致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本文回顾性分析膀胱癌患者的资料。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随机挑选病例和随访较完整的膀胱癌患者210例,男130例、女80例。年龄39~81(平均54)岁。病理分期中TaN0M070例、T1N0M074例、T2 N0 M042例、T3 N0 M017例、T3 N1 M17例。病理组织学分类尿路上皮癌199例(94.7%)、腺细胞癌6例、鳞状细胞癌5例。有尿路感染者29例(13.8%)、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者34例、其中伴肺心病8例、高血压49例。

    作者:程文;徐锋;张征宇;葛京平;马宏青;魏武;周文泉;位志峰;徐晓峰;高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micRNA-21表达及与人乳头瘤病毒的关系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Ⅰ~Ⅲ级和子宫颈癌组织中 miRNA-2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子宫颈癌中 miRNA-21与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INⅠ~Ⅲ级病变组织中 miRNA-21的表达情况,并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 miRNA-21与HPV感染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miRNA-2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CINⅢ级、Ⅰ和Ⅱ级病变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8.19±1.965,.19±1.75,3.78±0.81。在HPV 16阳性和阴性病变中 miRNA-21表达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4.62±0.74 vs 3.57±0.70,P=0.014)。结论 miRNA-21在子宫颈癌前病变以及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高危型HPV16感染相关联,因此,miRNA-21可被作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期筛查及早期诊断的分子指标之一。

    作者:高冬梅;李小文;张媛媛;朱明玥;马斌林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下老年患者乳酸钠林格液液体动力学比较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老年患者乳酸钠林格液液体动力学的差别。方法择期手术病人89例,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I)-Ⅱ级老年病人,根据病情及手术所需均可选择硬膜外阻滞与全身麻醉的麻醉方法,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43例和全身麻醉组46例。通过检测血红蛋白水平采用Matlab 6.5软件包计算扩容后一级和二级容量动力参数,采用CHMT3002型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检测扩容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扩容前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心排量(CO)和心脏指数(CI)无显著差异(P>0.05),扩容前后的MAP、HR、CO和 CI无显著变化(P>0.05),与硬膜外阻滞组比,全身麻醉组扩容后MAP、HR、CO、CI和尿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一级容量动力学结果显示,与硬膜外阻滞组比,全身麻醉的靶容量(V)较低,清除率较低(均P<0.05),二级容量动力学结果显示,与硬膜外阻滞组比,全身麻醉的 V1、V2、K1和 Kt明显降低,尿量也较低( P<0.05)。结论与硬膜外阻滞麻醉比,全麻后血浆稀释度增加,组织中的液体保留率增大,有益于老年手术患者血容量替代扩充,辅助手术顺利进行。

    作者:刘庆兰;卢悦淳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18和-23的表达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老年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sTRAIL)、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sVCAM)-1、白细胞介素( IL)-18和IL-23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确诊为乙型肝炎的老年患者165例为观察组,体检证实为健康的老年人90例为对照组,均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sTRAIL、sVCAM-1和IL-18、-23表达。结果观察组sTRAIL、sVCAM-1和 IL-18、-2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TRAIL、sVCAM-1和IL-18、-23表达与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观察组sTRAIL和sVCAM1-、IL-18和-23表达均正相关。结论乙型肝炎老年患者血清sTRAIL、sVCAM-1、IL-18和-23高表达可促进疾病发生及进展,四者对判断病情有一定价值。

    作者:杜梅英;姚敏;魏小斌;巫翠云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78例

    骨髓增殖性肿瘤( MPN)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骨髓表现为一系或多系骨髓细胞增殖异常。2008年WHO分类标准将其分为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高嗜酸粒细胞综合征、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PV)、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T)、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PMF)等。本文将我院住院部收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为MPN诊断及治疗提供思路和依据。

    作者:祁啸;邸鑫;张传辉;王颖;金鑫;李小丰;贾姣源;李景贺;赵岩;金立方;王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静滴唑来膦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7例,在C型臂引导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静滴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前、术后及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DI)评估活动能力,并对骨折椎体高度及Cobb角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严重临床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29个月,平均19.6个月。 VAS 评分由术前的8.21±1.29,下降至术后2.12±1.08(P<0.05);ODI 评分由术前的74.17±12.20降至术后的24.58±6.10(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能有效维持。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91±0.33)cm恢复到术后的(2.12±0.28)cm(P<0.05);椎体中部高度由术前的(1.62±0.37)cm 恢复到术后的(1.92±0.41)cm (P<0.05);Cobb角由术前的(20.35±7.56)°改善为术后的(13.88±6.67)°(P<0.05)。随访时椎体高度及Cobb角未见明显丢失,未发现邻近椎体及其他椎体再次发生骨折。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法简单,安全性高,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可有效预防再骨折的发生。

    作者:李立平;李元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汉族与藏族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及生存质量状况

    目的:了解不同民族间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生存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 PSSS)和生存质量简明量表(SF-8)对309名汉族和201名藏族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藏族农村老年人在社会支持总分、家庭支持和家庭外支持3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汉族( P<0.01)。而汉族与藏族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在8个分维度及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2个综合维度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与生存质量8个分维度和2个综合维度的评分呈正相关(r=0.088~0.225,P<0.05)。结论社会支持状况对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支持作用,改善社会支持状况对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积极意义。

    作者:代双娅;王晓晓;邓艳姣;扎西卓玛;旦增卓玛;张红艳;阿孜古丽·买提玉素甫;黄俭强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离退休人员特殊群体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

    目的:探讨离退休人员特殊群体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以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为工具对216名离退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在年龄、受教育程度、特殊类别方面的特点相似,不同性别、婚姻状况的被试在心理健康总分上无显著性差异,而对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显著;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相关性显著。结论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特殊群体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空巢、高龄类群体心理状况优于孤寡、瘫痪癌症、痴呆精神类群体;社会支持是改善特殊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者:周跚跚;李锋;刘艳;许荷;彭祥平;任鸣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去骨瓣减压联合血肿腔置管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丘脑出血

    丘脑出血临床上比较常见,占高血压脑出血的10%~15%。由于丘脑解剖及功能的特殊性,出血后死亡率及致残率极高。老年患者由于神经功能可塑性差,且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死亡率及致残率更高。目前对于丘脑出血无规范的治疗方案,手术适应证及术式的选择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如何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一直是神经外科探讨的热点。本文对26例重型内侧型老年丘脑出血患者尝试去骨瓣减压联合血肿腔置管引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徐明;楚洪波;杜超;李朝晖 刊期: 2014年第15期

  • 老年人心源性胸腔积液的诊治进展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而且部分患者以胸腔积液为首发症状。随着人口老龄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增多,老年人心源性胸腔积液的发生呈增多趋势,且易被误诊、误治。若不能做出迅速、正确的诊断,患者将要面临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增加经济负担,延误佳治疗时机。

    作者:籍欣欣;付军;李敬霞;卜丽梅;金曼 刊期: 2014年第1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