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娇;陈立;王武钢
偏瘫是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后遗症,早期表现为肌张力下降,随着病症的进一步发展,可出现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状态,会大幅降低患者与家属的生活质量,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1,2〕。本文旨在探讨针刺足三阳经穴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痉挛的治疗效果。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诊治的老年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患者126例,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下肢肌力达2级以上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张力增高,排除患有其他心肺疾病、肝肾疾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疾病的患者。根据针刺方案将患者分为三组,42例针刺足阳明经穴为阳明组,年龄41~76〔平均(70.3±4.1)〕岁,病程2~11 w,平均(5.7±2.3)w,痉挛指数8~14分,平均(10.2±1.7)分,其中脑梗死28例,脑出血14例。42例针刺足少阳经穴为少阳组,年龄40~77〔平均(69.8±5.0)〕岁,病程2~12 w,平均(5.8±1.9)w,痉挛指数7~14分,平均(10.5±1.3)分,其中脑梗死29例,脑出血13例。42例针刺足太阳经穴为太阳组,年龄40~75〔平均(70.6±3.8)〕岁,病程3~12 w,平均(5.6±2.0)w,痉挛指数8~13分,平均(10.4±1.6)分,其中脑梗死30例,脑出血12例。三组患者年龄、病程、痉挛指数、病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廖兴富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随着我国民族医药卫生事业的崛起,使得我们更加注重对民族医药疗效、优势及特色的研究与开发,以便更好的发挥民族医药的优势,使这种宝贵的文化及医疗体制继续传承发展下去,在维护人类健康事业的领域中发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下面的文章,笔者将从中国传统医学里的回、蒙、藏、苗等民族医药对缺血性脑系疾病的认识、诊治、用药特色、用药规律及优势做以比较总结,以便今后在临床应用上更好的发挥民族医药独到的优势。
作者:李娟;刘敬霞;刘洋;刘会贤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越桔原花青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胶质瘤细胞株SHG-44生长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脑胶质瘤 SHG-44细胞,加入5%基础培养液和越桔原花青素(浓度分别为5、10、20、40μg/L)含药血清培养24、48、72 h,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 MTT法)检测药物作用后SHG-44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越桔原花青素均可以抑制 SHG-44胶质瘤细胞的生长。10、20、40μg/L越桔原花青素浓度组在作用24、48、72 h时,细胞的生长均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而5μg/L浓度越桔原花青素浓度组在作用细胞72 h时,细胞的生长亦明显受到抑制,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越桔原花青素可以抑制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生长,为其开发为抗脑肿瘤新药提供初步理论依据。
作者:钟越;齐玲;杨宁江;任旷;杨淑艳;赵东海;刘晓阳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在围麻醉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控制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该院进行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5例。其中右美托咪啶组采用0.4μg/kg 静脉泵注(10 min 注完);咪唑仑组采用静脉滴注咪达唑仑2 mg;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静注。观察记录三组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和心率,并比较三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收缩压下降,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基本不变;咪达唑仑组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收缩压和心率基本不变;对照组收缩压和心率升高(均 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不相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麻醉期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控制血压,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有助于患者更加平稳地度过围麻醉期,值得推广。
作者:杨云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对一氧化碳( CO)中毒后心肌损害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于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CO中毒合并心肌损害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通过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CO中毒合并心肌损害患者肌酸磷酸激酶(CK)、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是观察组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CO中毒合并心肌损害患者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中ST-T改变与心率异常少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CO中毒后并发的心肌损害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于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恢复心功能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尤莉;刘志宁 刊期: 2014年第18期
脑梗死为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发病快,病程较长,致残率较高〔1〕。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如运动、语言、感觉、步态、平衡等会有不同程度损失,而且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异常等症状,容易发生梗死性痴呆〔2〕。对于脑梗死后痴呆患者临床上主要以康复治疗为主。近年来,已有研究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 Hcy )是独立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发生脑梗死后痴呆的可能致病因素之一〔3〕。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患者认知能力和血浆Hcy水平的变化来探讨电针联合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痴呆患者的疗效。
作者:张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顺铂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细胞毒药物,也是导致恶心呕吐作用强的药物。每次用药量超过30 mg/m2,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0%〔1〕。近年来,随着格拉司琼等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剂的大量应用,使患者的恶心、呕吐反应有所控制。甲氧氯普胺是常用的止吐药物,格拉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地塞米松用于预防含顺铂方案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疗效优于单用格拉司琼〔2〕。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院普通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直肠癌术后的第1、2次化疗患者72例,年龄62~79岁。选择标准:Karnofsky评分≥70,预计生存期≥4个月。无心、肝、肾、血液学检查异常,并排除颅内压增高、精神疾病、肠梗阻或其他顽固性呕吐疾病。观察组男21例,女15例,平均年龄68岁;其中高分化腺癌9例,中分化腺癌24例,低分化腺癌3例;Dukes分期B期14例,C期22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7.3岁;其中高分化腺癌11例,中分化腺癌20例,低分化腺癌5例;Dukes分期B期17例,C期19例。全部患者均为择期手术患者,行Dixon 手术,术后第3周开始化疗,选用5 d 疗法〔3〕,5d为1个疗程,休息3w后再次行第2次化疗。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作者:聂忠江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心律失常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入院的4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基础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律失常和左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40例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35例显示有效,其中15例(37.5%)有2级以上心功能改善,19例(47.5%)1级以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可达85%。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显示,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舒张末期内径减小,且B型钠肽明显下降。血清内钠钾水平正常,减轻了心室负荷,心律失常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基础药物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律失常,降低B型脑钠肽。
作者:陈永衡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急危重症〔1〕。早期再灌注、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是ACS治疗的重要策略。近年来对ACS的干预和治疗有了很大进展,相关指南推陈出新,其治疗效果和预后有所改善,但是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我们需要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探讨。1冠心病早期干预2012欧洲心脏病学会(ESC)STEMI指南〔2〕和2013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STEM指南〔3〕推荐从首次接诊到再灌注策略实施之间的时间( First Medical Contact-Device,FMC-Device)不超过90 min(ACCF/AHA)或60 min( ESC)。近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显示缩短FMC-De-vice时间(从2005-2006年的平均83 min到2008-2009年是平均67 min)并未减少住院死亡率〔4〕。这项研究提示FMC-Device时间只是心肌缺血总时间的一小部分,心肌缺血的总时间是从出现临床症状到完成再灌注这一整个过程。只单纯减少FMC-Device时间,而不缩短心肌缺血的总时间,对患者的预后也是没有意义的。 Puymirat等〔5〕的研究认为ACS死亡率的降低主要归因于,缩短从症状发生到首次接诊的时间、充分进行再灌注治疗和使用指南推荐的药物治疗,并未包括FMC-Device时间。近的研究显示,在心肌坏死不可逆转前将STEMI患者直接送至具备实行PCI条件的较远医院(而不是送到不能行PCI的就近医院),虽然延长了FMC-Device时间,但显著缩短了再灌注时间〔6〕、降低了死亡率〔7〕。对ACS早期干预中,注意及时识别临床症状以缩短从症状发生到首次接诊时间,而不仅仅是减少FMC-Device时间,对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杨超君;杨俊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肺结核抗痨过程中发生类赫反应( PR)的频率、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列队研究。结果符合条件的1310例肺结核患者抗痨后76例发生PR(5.8%),发生PR的时间是抗痨后(40±28)d。发热和咳嗽是PR的常见症状。76例PR患者中误诊为耐药结核24例,肺炎32例和肺癌6例。发生PR的危险因素是:体重指数低、低白蛋白血症、初始血淋巴细胞数低和发生PR时淋巴细胞数较大增加( P均<0.05)。结论在肺结核患者抗痨中出现PR是常见现象,且易误诊;低蛋白血症、低体重指数、初始淋巴细胞数量较低以及初始与抗痨后淋巴细胞数的变化量较大的肺结核患者更易发生PR,这有助于区别是PR发生,或是肺炎或耐药而导致抗痨治疗失败。
作者:胡良安;傅玉;罗永艾;黄习臣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β-catenin表达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8例食管鳞癌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状态,特异性淋巴管内皮标记物Podoplanin检测癌及正常黏膜组织的淋巴管密度( LVD),分析β-catenin异位表达和LVD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并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正常食管黏膜β-catenin均表达于细胞膜,而食管癌鳞组织中β-cate-nin主要呈细胞质/细胞核的异位表达,表达率为82.4%(56/68),且β-catenin 的异位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7.275,P=0.007)和外膜浸润(χ2=6.236,P=0.013)明显相关。②食管鳞癌组织中的LVD显著高于正常组织(t=2.946,P=0.002),淋巴结转移组的LVD也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7.521,P=0.001)。③β-catenin异位表达的食管鳞癌组织与β-catenin 仅表达于细胞膜的 LVD比较差异显著(t=2.926,P=0.008)。结论β-catenin异位表达可能是诱导食管癌淋巴管生成的重要原因。
作者:李秀娟;李明霞;刘军超;金春亭;范婕;李玉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为4%~25%,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20~50岁,约50%的男性会遭遇前列腺炎的影响〔1〕。该病的发病原因、病理改变以及临床症状复杂,且会对男性的性功能以及生育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2〕。当前,慢性前列腺炎诊疗虽然具有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是其临床效果却不理想,尤其是对前列腺液细菌培养阴性以及尿常规检查正常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不理想。本研究主要采用前列腺注药配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老年慢性前列腺炎,观察临床效果。
作者:周晓皮;徐和平;杨应国;喻兰;熊国根;黄之前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浆血尿酸(UA)、白细胞介素(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73例PD患者为PD组,另选取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浆UA、IL-2、IL-6及TNF-α水平,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 PD组UA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低于健康组(P<0.01);IL-2、IL-6、TNF-α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 PD患者 UA、IL-2、IL-6、TNF-α水平及MoC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1);UA、IL-6、TNF-α水平与 MoCA 评分有相关关系(r=0.63、0.47、0.48,均 P<0.05),IL-2与MoCA评分无相关关系(r=0.43,P=0.059)。结论 PD患者UA低表达及IL-6、TNF-α高表达与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关系,可通过检测这些指标以预测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
作者:蔡江萍;李国前;洪全龙;魏晓兰;黄丹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 OP )常见的并发症。 OP性椎体压缩骨折( OVCF)可导致椎体后凸畸形,慢性后背痛,继而引起呼吸功能下降,消化不良,甚至丧失自理能力,精神性格改变等,从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已成为患者、家属及临床医生所面临的严重问题。现就OVCF临床治疗新进展做一综述。1保守治疗如果患者脊柱稳定性良好,系单个椎体或多个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椎体压缩不超过1/3,未伴发神经系统损伤,可采用仰卧位卧平板床,骨折处可垫枕(10~15 cm )使脊柱后伸展。静卧5~8 d,疼痛症状减轻后开始腰背肌锻炼,2~3个月后在腰围保护下下床活动。在骨折治疗的同时,需重视OP的治疗。目前,抗OP药物主要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矿化物、骨形成促进剂三大类。
作者:张玉忠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观察知母总皂苷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PC12细胞,实验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知母低剂量组、知母中剂量组、知母高剂量组、西药组。20μmol/L Aβ25~35作用PC12细胞48 h,诱导其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Bax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 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 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和模型组比较,知母总皂苷能显著降低Aβ25~35诱导的凋亡(P<0.05),能显著性降低凋亡基因Bax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知母总皂苷能降低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率,其机制可能是降Ba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柳春;王艳杰;王艳;赵丹玉;冯晓帆;宋少江;李刚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痴呆(A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测定住院老年AD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以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患者进行评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2 w的心理干预后,评价患者生活能力、焦虑、抑郁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在干预后明显好转,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而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
作者:王敏红;莫丽亚;缪琪蕾;葛正中;吴永华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天南星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灌胃给予 S180荷瘤小鼠模型、高、中、低剂量(2 g· kg-1· d-1、1 g· kg-1· d-1和0.5 g· kg-1· d-1)的天南星多糖,考察其对小鼠移植瘤的抑制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天南星多糖对荷瘤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2)含量的影响。结果各给药组均可抑制小鼠S180移植瘤的生长,其中高剂量组抑瘤率为33.3%;同时,天南星多糖可提高荷瘤小鼠血清中TNF-α和IL-2水平。结论天南星多糖具有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机体免疫力有关。
作者:姜爽;李建睿;苑广信;李洪宇;杜培革 刊期: 2014年第18期
重楼属(Paridis L)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其系统分类尚无定论,一般将其划归延龄草科,百合目〔1〕,在世界范围内共有26个种,我国20种〔2〕,主要分布于横断山脉南段的四川、云南两省〔3〕。重楼为该属植物云南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 ( Franch.) Hand.-Mazz.〕和七叶一枝花〔P.polyphylla Smith var.chinensis ( Franch.) Hara〕的干燥根茎〔4〕。其味苦,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之功效,用于痈疮、癫疾、咽喉肿痛、毒蛇咬伤、跌打伤痛、凉风抽搐等症〔4,5〕。临床上常用作功能性子宫出血、神经性皮炎、外科炎症以及肿瘤等的治疗〔6〕。近年来,对于重楼化学成分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不断深入,现已从该属植物中分离鉴定了甾体皂苷、游离氨基酸、植物甾醇、植物蜕皮激素、黄酮等50多种化合物〔3〕。其中甾体皂苷为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消炎、抑菌、止血等多种生理活性,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癌症的防治〔7〕。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重楼皂苷及其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作者:王飞;杨宇;范丽梅;张曦文;付潆苇 刊期: 2014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和Foxp3水平在胃癌患者体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4月至2013年8月40例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患者,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Foxp3+T细胞的表达水平,对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与胃癌Foxp3+T细胞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胃癌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t=10.712,P=0.000);胃癌组织中的Foxp3+T细胞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20.046,P=0.000);胃癌 TNM 分期越高,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比和癌组织中的Foxp3+T细胞水平越高(P<0.0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外周血中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比和癌组织中的Foxp3+T细胞水平均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 P<0.05);胃癌分化程度越低,癌组织中的 Foxp3+T细胞水平越高(P<0.05)。胃癌外周血中的CD4+CD25+Foxp3+T细胞百分比与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和肿瘤直径无关(P>0.05);癌组织中的Foxp3+T细胞水平与肿瘤部位和肿瘤直径无关( P>0.05)。胃癌外周血中的 CD4+CD25+Foxp3+T 细胞百分比和癌组织中的 Foxp3+T 细胞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850,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和癌组织中的 Foxp3+T细胞水平均有增高,与胃癌分期、分化程度及是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对胃癌的预测和诊治具有较大的临床指导作用。
作者:卢芩;俞婷;张有珍;陈霞 刊期: 2014年第18期
在没有病毒和感染证据的情况下,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也会升高,而且其升高程度跟心衰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1〕。心肌重构和细胞凋亡与集体生物学活性分子的过度表达有密切关系,通常以细胞因子紊乱为主〔2〕。目前研究发现由激活的CD4+T淋巴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IL)-17,可诱导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这些细胞因子在造血、免疫、炎症的不同阶段发挥着多种功能,尤其在支气管哮喘、器官移植、狼疮性肾炎和肿瘤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4〕。本研究观察慢性心力衰竭( CHF )患者体内 IL-17、CRP、血BNP及其他指标变化。
作者:李华波;卢义琼 刊期: 2014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