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尿胱抑素C在评价高尿酸血症患者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李艳霞;李晴;李布艳;谢志明;刘琳;高彩霞

关键词:高尿酸血症, 肾小管功能早期损害, 尿胱抑素C, 尿β2-微球蛋白
摘要: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逐年升高〔1〕,并有低龄化趋势。高尿酸血症肾损害是由血中过高的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髓质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变性、萎缩、纤维化所致,它是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使其生活质量下降、丧失劳动能力和病死的主要环节。因此对尿酸性肾病更早期的诊断和早期干预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环节。本文探讨尿胱抑素( Cys-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血肌酐( Scr)指标在高尿酸血症患者早期肾小管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老年人室间隔厚度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岭回归分析

    目的:揭示我国中老年人室间隔厚度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71个市县3996例健康中老年人室间隔厚度参考值,应用SPSS19.0软件对其与17项地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选取相关性显著的7项地理指标进行岭回归分析,使用克里格插值法探索我国中老年人室间隔参考值的空间趋势分布。结果我国中老年人室间隔厚度参考值与其中7项地理因素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线性回归方程为:?=10.91-0.01651X1+0.0003800X3-0.001090X9+0.01266X10-0.04100X14-0.004100X15+0.01830X16±1.55,并从空间趋势分布图得出我国中老年人室间隔厚度参考值的分布规律大致上从东往西逐渐升高。结论若知道中国某地区的地理要素,可通过上述模型估算该地区中老年人室间隔厚度参考值。

    作者:岑敏仪;葛淼;王聪霞;路春爱;何进伟;杨绍芳;许金辉;姜吉琳;张雯;刘新蕾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日常运动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记忆障碍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表现为低氧和(或)高二氧化碳〔1〕。长期患有COPD的患者脑皮质会出现慢性缺血缺氧,会引起海马回神经递质紊乱和神经元丢失,此障碍足以影响到患者认知过程,如注意、记忆、学习等与大脑相关功能区域和结构部位〔2〕。 COPD患者肺康复的核心是运动锻炼,运动能力的增强能够促进机体摄氧或氧弥散能力增强及二氧化碳呼出能力提高〔3〕。本研究主要探讨日常运动锻炼对COPD老年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

    作者:杜艳英;陈长香;冯芳;张新平;刘玉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染色体12 p13上的rs12425791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染色体12 p13上的rs12425791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166例汉族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对rs12425791进行基因分型,并同时检测患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水平。结果不同rs12425791基因型或等位基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TC、TG、LDL、HDL 水平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或等位基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TC、TG、LDL、HDL异常率上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未发现rs12425791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脂代谢相关联。

    作者:古联;宋旭津;谢娟娟;陈清;严雁;苏莉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五鹤续断多糖对大鼠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

    目的:探讨五鹤续断多糖防治大鼠糖尿病肾病(DN)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模型组、苯那普利组和五鹤续断多糖组。复制DN大鼠模型,实验第8周统一处死大鼠,测定大鼠肾重/体重、血糖( BS)、血脂及肾功能。结果五鹤续断多糖能显著降低肾重/体重、血糖( BS)、血脂及改善肾功能。结论五鹤续断多糖具有防治DN的作用。

    作者:王振富;钟灵;杨付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两种尿道吊带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延迟可吸收吊带手术与永久非吸收吊带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由于压力性尿失禁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老年女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采用延迟可吸收吊带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永久非吸收吊带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残余尿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 IIQ-7评分和UDI-6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延迟可吸收吊带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可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张迅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Orem护理模式对下肢动脉闭塞症介入治疗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已成为世界上非外伤性致残率高的疾病〔1〕。腔内介入治疗已成为ASO的主要治疗手段,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优势〔2〕。而遵医行为在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观察奥瑞姆( Orem )护理模式对 ASO 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作者:田素红;李燕;周士琦;陈雪梅;董丽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 VCI)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作为治疗组,以普通针刺组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VCI的疗效。共治疗VCI 60例,通督调神针刺组治疗30例,普通针刺组治疗30例,以3MS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观察指标;同时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在3MS量表的积分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通督调神针刺法对患者认知能力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优于普通针刺方法。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的积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的 ADL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ADL总积分不明显(P>0.05),表明通督调神针刺法对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与普通针刺组作用无明显差异。两组均能显著升高SOD值和降低NO值(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表明通督调神针刺组在清除患者自由基和调节脑血流量方面较普通针刺组更具有疗效。

    作者:赵奕;许能贵;孙健;徐振华;邸富荣;黄康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15-脱氧前列素2抑制MG63细胞活性并诱导其凋亡的机制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PPAR)γ的内源性配体15-脱氧前列素2(15d-PGJ2)对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增殖活性的影响及诱导其凋亡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人骨肉瘤细胞MG63,分别用终浓度为0.1、1、5、10和50μmol/L15d-PGJ2处理,对照组不给予药物,四甲基偶氮唑蓝( MTT)法测定药物作用24 h、48 h、72 h及96 h细胞增殖的变化;流式细胞术( FCM)结合AnnexinV/PI双染色观察终浓度5μmol/L和20μmol/L15d-PGJ2作用48 h和72 h MG63细胞周期变化及诱导细胞凋亡和坏死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终浓度20μmol/L 15d-PGJ2处理48 h对MG63细胞中PPARγmRNA的表达影响;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终浓度20μmol/L15d-PGJ2作用48 h,MG63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53和Bax/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MTT结果显示:①各浓度15 d-PGJ2作用24 h、48 h、72 h及96 h,对MG63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48 h达到佳抑制效果。48 h、72 h及96 h抑制率两两比较均无差异( P>0.05),且50μmol/L对细胞的抑制率几乎达100%;②在各时间点,各浓度组间比较均有差异( P=0.000),在0.1~50μmol/L浓度组区间,相同时间点的抑制率有随浓度升高而递增的趋势。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各细胞周期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加药组G0/G1期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S和G2/M期相应减少,且细胞凋亡率增高,表明加药组可使细胞G0/G1期阻滞且诱导细胞凋亡;RT-PCR检测PPARγmRNA的表达,并同时逆转录稳定的内参片段β-actin,以二者的面积灰度值比值作为该mRNA的相对表达量,20μmol/L 15d-PGJ2作用48 h,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2.06±0.35)与对照组(0.94±0.23)比较有差异(P<0.05);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药物干预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 Bax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而 p53和 bcl-2表达下降(P<0.05)。结论①PPARγ激动剂15d-PGJ2能明显抑制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生长,引起细胞G1期阻滞并诱导细胞凋亡。②15d-PGJ2可能通过增加PPARγmRNA表达,上调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Bax及下调p53和bcl-2表达而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全碧波;张善锋;李月白;李晓坤;李啸然;李洁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急救方法前移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左心衰竭( AHF)主要风险集中在发病早期,因此发病后能否给予早期处理是决定患者是否致残、致死的关键〔1〕。院前急救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急救过程和患者的预后〔2〕。在院前系统急救的整个过程中,涉及治疗、搬运、衔接、沟通等多方面内容。本文拟分析急救方法前移对AHF患者的作用。

    作者:李敬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老年人根面龋的病因及预防方法

    根面龋是导致失牙的主要病因之一。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1〕显示,全国65~74岁老年人患龋率为98.4%,根龋患病率为63.6%。本文探讨根面龋的病因及预防方法。

    作者:赵红征;马民;赵兵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良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和相关性及其在腮腺多形性腺瘤细胞增殖活性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1例人腮腺多形性腺瘤组织和29例正常腮腺组织中PCNA和 VEGF的表达。结果 VEGF、PCNA在正常腮腺组织与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组中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良性组与恶性组间比较VEGF有显著差异(P<0.05),PC-NA则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VEGF阳性表达病例中PCNA的表达随VEGF表达强度的升高而升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正常腮腺组织比较,VEGF及PCNA在良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中均呈高表达,恶性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良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相比 VEGF及 PCNA的阳性表达率更高。结论 VEGF和PCNA的表达可以作为腮腺判断腮腺多形性腺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杨重恒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浙江省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我国养老机构发展格局逐渐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对象公众化、方式多样化和队伍专业化等基本特点,2013年我国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已超过22张。在老龄化持续加速、社会养老服务需求骤增的新形势下,机构服务总量不足仍是当前阶段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头号顽疾。大力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介入养老服务业,是目前主要的政策思路。浙江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水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自2000年以来,该省民办养老机构实现了倍数级增长,总量从87个增加到878个,该省民办养老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也具有先发性和典型性等特点,本文归纳和总结该省在这一领域的问题和经验。

    作者:马庆堃;魏彦彦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肝癌患者微创治疗前后血清AFP、SF、DCP水平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微创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血清铁蛋白(SF)和γ-羧基凝血酶原(DCP)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收录了43例HCC患者,其中包括射频消融(RFA)治疗的患者24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的患者19例,分别于术前2 d及术后7 d测定血清AFP、SF和DCP的值,用酶联免疫法检测DCP的值,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检测SF、AFP的值。将患者治疗前血清 AFP、SF和DCP的值作为基线,以变化50%作为分组标准,分为术后AFP、SF和DCP的值下降超过50%组( A1、B1和C1组),术后AFP、SF和DCP的值升高及降低变化在50%范围以内组( A2、B2和C2组),分别比较A1和A2、B1和B2、C1和C2之间的总生存时间( OS)。结果43例患者中,有22例术后血清AFP值下降超过50%,25例术后血清SF值下降超过50%,25例术后血清DCP值下降超过50%。平均随访(20.26±6.50)个月, A1组 OS明显长于A2组(P<0.05);C1组明显长于C2组(P<0.05);B1组和B2组的OS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CC 患者微创治疗前后血清 AFP和DCP水平的变化对判断HCC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临床参考价值。作为影响HCC患者术后的因素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巍;温春阳;王爱平;董岚;陈倩;王瑶;孙亚臣;郝锐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分级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记忆障碍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可导致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1〕,进而引起呼吸、循环、肝肾及中枢神经系统等受损,严重者可引起肺性脑病,表现为头疼,记忆力减退。长期缺氧可以引起氧自由基产生、神经元损害、炎性反应及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等脑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认知功能障碍〔2〕。记忆功能是认知功能的敏感指标,本研究分析缺氧状况对老年COPD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状况。

    作者:张新平;刘玉洁;温丽雅;冯芳;陈长香;李淑杏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高龄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 MAU)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EDF)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高龄EH患者80例,根据MAU分为四组:MAU 0~50 mg/L 18例为A组;MAU 51~100 mg/L 20例为B组;MAU 101~150 mg/L 22例为C组;MAU>150 mg/L 20例为D组,比较各组间EDF、颈总动脉的内膜中层厚度( IMT)及斑块数目差异,分析 MAU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四组EDF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4.11,P<0.05),随 MAU增高,EDF逐步降低,MAU与 EDF呈负相关(r=-0.584,P<0.05);四组颈总动脉的IMT、斑块数量比较差异显著(F=1.22,2.35,P<0.05),随MAU增高,颈总动脉IMT逐步增高,斑块数量逐步增多,MAU与颈总动脉IMT及斑块数量呈正相关(r=0.612,0.551,P<0.05)。结论 MAU与血管EDF呈负相关,随MAU增高,EDF逐步降低,与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随MAU增高,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剧。

    作者:洪长江;林朴卿;张园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解毒通络保肾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

    糖尿病( DM)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25%~40%的DM患者终将发展成DM肾病( DN )。 DN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多数终末期慢性肾脏疾病患者需要血液透析和肾移植。

    作者:陈锐;聂海洋;陈锦英;朴春丽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不同剂量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在老年肿瘤患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变化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表阿霉素,EPI)在老年肿瘤患者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方法30例老年肿瘤患者分两组接收包含常规剂量(60 mg/m2)或高剂量(120 mg/m2)EPI的联合化疗,每组15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采用3 P87程序对血药浓度数据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和药物动力学参数计算,同时评估化疗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静脉应用 EPI的消除符合三室模型,高剂量组患者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6例,总有效率为53.3%;常规剂量组患者CR 0例,PR 3例,总有效率为20%,两组 EPI化疗耐受性均较好。结论 EPI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符合三室模型特征,具有个体差异大,消除缓慢等特点,高剂量与常规剂量相比,药代动力学主要参数没有明显变化,但是具有提高疗效的趋势。

    作者:孙培;周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太极拳和快步走锻炼对老年人静态平衡功能的改善效果

    目的:探讨太极拳和快步走锻炼改善老年人静态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在该市公园内随机选取122名老年人,根据是否进行日常锻炼及主要锻炼方式分为太极拳组41人,健步走组43人,无锻炼组38人。采用平衡测试及训练系统对研究对象静态平衡功能进行测试,对比三组老年人6种不同姿势(A:双脚睁眼站立,B:双脚闭眼站立,C:单足左脚睁眼站立,D:单足左脚团眼站立,E:单独右脚睁眼站立,F:单足右脚闭眼站立)下的静态平衡能力。结果太极拳组A~F姿势下重心动摇轨迹长明显低于无锻炼组,健步走组 B、D姿势下重心动摇轨迹长明显低于无锻炼组;太极拳组A、D、E、F姿势下重心动摇轨迹长均明显低于无锻炼组。太极拳组和健步走组B~F姿势下重心包罗面积均明显低于无锻炼组;太极拳组D姿势下重心包罗面积明显低于无锻炼组。太极拳组C~F姿势下重心X方向动摇轨迹长明显低于无锻炼组,健步走组 E、F姿势下明显低于无锻炼组;太极拳组C~F姿势下重心X方向动摇轨迹长均明显低于无锻炼组。太极拳组和健步走组D~F姿势下重心Y方向动摇轨迹长明显低于无锻炼组;太极拳组A、B、C、F姿势下重心Y方向动摇轨迹长均明显低于无锻炼组。结论太极拳锻炼和健步走锻炼均能有效缓解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下降,同时太极拳作用明显优于健步走。

    作者:王华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栓通联合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NIHSS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NIHSS)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水煎服补阳还五汤,两组治疗4 w,观察两组1、2、3、4 w的NIHSS及4 w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治疗组为92.0%,两组差异显著(χ2=9.15,P<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1 w的NIHSS评分均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2、3、4 w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P<0.05);治疗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4 w后,两组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补阳还五汤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的缺失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谭向红 刊期: 2014年第23期

  • 血清Hcy及UA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的关系

    动脉粥样型硬化有较多的危险因素。但近年国内外逐渐转而研究同型半胱氨酸( Hcy )与动脉粥样型硬化的关系,亦取得了一定成就〔1〕。研究〔2〕证实,Hcy浓度水平上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国外有个别文献提及血清尿酸( UA)水平的上升和颈动脉内膜的增厚有一定联系〔3〕,但对于Hcy、UA水平和动脉粥样型硬化及狭窄的关系研究较少,为对其加以分析,本文做出相应的研究,并从中得到了一些结论。

    作者:刘睦胜 刊期: 2014年第2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