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志华;梁俊华;吴冬云;王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具有潜在危险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以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国外报道OSAHS的患病率为2%~4%,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多种全身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内林其昌等[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推算人群中OSAHS患病率为4.78%.目前OSAHS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OSAHS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彭裕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医务人员和家庭成员联合督导管理模式对流动人口进行DOTS的执行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9年6月登记的40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成医护人员与家庭督导管理联合组、家庭成员督导组进行短程化疗效果观察.结果 联合组完成治疗200例,家庭组完成治疗193例,联合组完成治疗率(100%)高于家庭组(96.5%)(χ2=5.23,P=0.022).联合组间断用药比例(13.0%)低于家庭组(29.0%)(χ2=15.27,P<0.001).治疗转归中,联合组的成功治疗率,高于家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督导模式在病人管理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较家庭成员督导模式的效果显著.
作者:周杰;袁磊凌;钟倩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异丙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态肺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 2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和异丙托溴铵后,进行静态肺功能测定.结果 14例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值(FEV1/FVC)无明显的改变;深吸气量(IC)增加;12例吸入异丙托溴铵的患者,FEV1,FVC,FEV1/FVC无显著改变,呼气流速指标亦无显著改变但IC增加.结论 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
作者:吴浩;张海霞;颛孙永勋;李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结核病患者合并HIV /AIDS感染的发病情况和特征.方法 对成都市结防院14054例新入院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并按年度统计分析.结果 ①结核病合并HIV /AIDS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②发病群体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③肺结核合并HIV/AIDS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低;④肺结核合并HIV/AIDS患者胸部X线表现多不典型.结论 结核病合并HIV /AIDS患者发病率日益增高,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多器官、组织受累较多.
作者:杨铭;岳冀;李曦;周晓飞;何盛华;黄晓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结核性毁损肺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91~2010年58例结核性毁损肺行胸膜肺全切除术36例,全肺切除22例.结果 手术失血350~5500 ml,平均1200 ml,合并呼衰5例,无死亡病例,合并支气管胸膜瘘3例.结论 积极手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注意风险,防范手术并发症.
作者:吴纪峰;王晓彬;刘佳坤;苏月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方法 检测124例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组)患者、30例治疗后吸收好转期(治疗后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FIB和D-D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组)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升高,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后组血浆FI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D-D仍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变化与病情相关,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监测疗效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孙卫红;陈友轩;林镜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 A)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Napsin A在105例临床胸腔积液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napsin A在原发性肺癌患者胸水中的阳性率为79.2 (61/77),而在转移性肺癌患者和肺良性疾病患者的胸水中未见阳性表达,其检测原发性肺腺癌患者的胸水的灵敏度为85.3%,特异度为89.3%.结论 napsin A对原发性、转移性肺癌患者胸水中癌细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雷;贾晓民;赵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两种抗结核板式药对老年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强化期分别服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A1和A6,对两组患者强化期内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化疗方案调整情况及疗效(2月末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缩小或闭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组严重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8.3%、18.3%、16.7%,A6组分别为21.7%、15.0%、10.0%,化疗方案调整率A1组为55.0%,A6组为35.0%,其中严重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及化疗方案调整率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A1组2月末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缩小或闭合率分别为66.7%、81.5%、64.2%,A6组分别为59.0%、77.0%、60.9%,两组相比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抗结核板式组合药A1和A6治疗老年肺结核疗效相似,但服用A6的依从性优于A1.
作者:吴俊杰;郑强;赵洁;陈银松;周文一;赵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COPD缓解期患者在家中进行氧疗对疾病缓解的作用.方法 选择缓解期COPD患者50例出院时教会他们使用氧气瓶或制氧机及氧疗方法.出院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配合氧疗呼吸操训练.结果 经一年干预50例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血气指标明显提高.结论 长期家庭氧疗每天>15 h,配合呼吸操训练可明显改变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提高心肺功能、减少住院次数.
作者:罗卜华;金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原发型肺结核的CT表现,以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68例原发型肺结核患者进行CT扫描,所有病例皆经临床诊断证实.结果 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者 11例,单纯肺门增大者2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伴肺门增大者33例,合并肺内病灶21例,表现为典型的原发综合征者11例.结论 CT明显提高了原发型肺结核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谭刚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近年来,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结核病又呈现复燃的趋势.同时累及多脏器(多浆膜腔积液、脾脏、卵巢、子宫内膜)的病例非常少见,临床诊断困难.本文报道的是1例非常罕见的肺外结核,并不合并肺部病灶.一、资料与方法患者,女,48岁,从事勤杂工作.2011年06月02日因为消瘦,两月下降15公斤,轻度咳嗽伴活动后气喘就诊,门诊胸片提示:双侧大量胸腔积液.住院后,发现患者有午后低热,体温38.5℃,纳差.
作者:陈丽;王新梅;陈卫花;张衍民;杜永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确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对照组用头孢呋辛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良好.
作者:雷震;左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肺复张手法(RM)对非心源性肺水肿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非心源性肺水肿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行RM,并维持合适水平的呼吸末正压(PEEP) 通气,分别观察患者肺复张前、复张后6 h和48 h的氧合指数(PaO2/FiO2)、经皮脉氧饱和度(SPO2)、肺顺应性、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以及肺复张中止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RM实施后,患者SPO2、PaO2/FiO2、均明显改善,肺顺应性明显增加(均P<0.01).HR、MAP、CVP无明显变化,血流动力学稳定,无CO2潴留(均P>0.05).结论 RM能改善非心源性肺水肿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状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中止指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对21例非心源性肺水肿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行RM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涉泱;冉景兵;林峰;周干;潘素节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伴免疫功能低下及营养不良,在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时血白细胞往往不高,缺乏敏感的实验室检查手段,诊断及抗菌治疗疗程常常依赖医生对患者临床症状变化的主观判断.国内外诸多文献将C 反应蛋白(CRP) 誉为炎症标志物,认为其可及时反应炎症的消长.本文通过分析50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 反应蛋(hs-CRP)变化特点,探讨hs-CRP在AECOPD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彭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对肺腺癌细胞GPC5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线预测GPC5启动子区域CpG岛的分布,合成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引物,甲基化酶特异性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嘧啶核苷(5-AZA)处理肺腺癌细胞系A549、SPC-A1及永生化支气管上皮细胞HBE,检测处理前后GPC5表达的变化.同时用MSP方法检测肺腺癌组织标本中GPC5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情况,以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 GPC5在正常的支气管上皮中不表达,而在肺腺癌细胞系中均有明显表达.5-AZA处理后,GPC5在A549及SPC-A1中的表达均上调,提示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参与了GPC5基因表达的调节.但肺腺癌组织标本中GPC5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呈现低甲基化状态,提示这种低甲基化状态参与了肺腺癌细胞中GPC5表达的上调.结论 GPC5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参与了其表达的调控,可能是导致肺腺癌中GPC5上调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李燕;苗立云;肖永龙;蔡后荣;张德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肺原发综合症占肺结核的10%左右,以儿童为多见[1].近年来由于儿童结核预防措施的普及、流动人口的增加以及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等人群,使原发型肺结核在成人显得易感性增加,更为常见.随着CT检查的普及,成人肺部原发病灶与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同时存在的状况经常可见,其影像表现与肺癌极其相似,很容易误诊.本文收集我院近10年来临床误诊为肺癌的成人肺原发综合症11例,重点分析临床资料,以期进一步提高成人肺原发综合症的认识.
作者:王国庆;章从金;王辉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胸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并行电视胸腔镜手术的86例罹患胸部肿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VATS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行全胸腔镜手术80例,术中转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本组患者中肺楔形切除32例,肺叶切除42例,纵隔肿瘤9例,胸膜活检加肺固定术3例.手术持续时间平均89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49 ml,均未输血,术后仅8例出现并发症,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 d.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胸部肿瘤时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一次性缝合材料配合完全性肺叶切除可达到开胸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但仍需继续积累相关手术经验.
作者:罗国军;张利;陈晓波;李卓东;石云;张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药物肝损害是较常见的一种副作用,而在抗结核短程化疗方案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更多,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治疗,也是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的常见原因.为了找到迅速恢复肝功能,保证肺结核病人顺利完成疗程的有效药物,我们对102例正在治疗初治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应用可予宁和护肝片来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晓曼;李华;王立春;邹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AECOPD患者诱导痰和血液中IL-8、IL-10的变化.方法 同步收集13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诱导痰和静脉血,检测IL-8、IL-10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观察各组缓解天数,比较不同治疗组IL-8 、IL-10变化水平.结果 AECOPD患者诱导痰上清液IL-8、IL-10浓度显著高于血清(P<0.001),治疗后组间诱导痰上清液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激素治疗的两组诱导痰IL-10浓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与血清的IL-10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好转组与非好转组治疗前血清IL-8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ECOPD患者气道局部炎症较全身炎症显著,血清IL-8有助于预后的评估.吸入激素可以有效提高气道局部IL-10水平,降低IL-8水平.
作者:朱峥;周奇兴;张云凤;邹盈;李敏;周春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螺旋CT扫描及病理证实的60例周围型肺癌,其中34例行增强CT扫描,对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周围型肺癌的主要CT征象有:结节状、肿块状、斑片状、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增强CT扫描周围型肺癌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值增幅约20~60 Hu,CT值增幅小于20 Hu则提示良性病变如结核球,CT值增幅大于60 Hu考虑炎性病变可能性大.结论 螺旋CT及增强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苏毅;王乐乐;倪傲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