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发性肺癌合并自发性气胸7例临床分析

麦转英;阮旭东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 自发性气胸, 延误诊治,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易误诊, 治疗, 基础, 病例, 病变
摘要:肺癌合并自发性气胸较少见,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0.65~1.13%[1,2],气胸可发生于肺癌确诊之前,也可发生于其后,易误诊为单纯气胸,致忽略基础病变而延误诊治.为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现报告7例如下.
临床肺科杂志相关文献
  • 流式细胞检测细胞胸腔积液中总数和白细胞介素-16的意义

    目的 联合细胞技术检测恶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细胞总数和白细胞介素16(IL-16)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6例为结核性胸腔积液(PE)和32例为恶性积液患者的胸水中的细胞总数和IL16的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的IL16水平.结果 恶性PE中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结核性PE(P<0.05),而结核性PE中巨噬细胞和间皮细胞明显高于恶性PE(P<0.05).胸腔积液中的IL-16在结核性PE中、高恶性PE(P=0.036),而外周血中的IL-16水平,结核性PE高于癌性PE(P=0.089).结论 恶性和结核性PE中细胞类型和IL-16表现出明显差别呈相关性,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

    作者:孙学智;郑春兰;朱琦;曾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舒利迭吸入治疗AECOPD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利迭粉吸入剂(丙酸氟替卡松500 μg/沙美特罗50 μg)治疗AE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4例住院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利迭吸入,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血气、糖化血红蛋白(HbA1c)、8 AM空腹血糖(8AM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的变化.结果 两组FEV1/FVC、FEV1%预计值、PaO2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FEV1%预计值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CO2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bA1c、8AMFBG及2 h PG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利迭粉吸入是治疗AECOPD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罗光伟;毛先明;万军;黄小龙;杨硕;毛莉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型H1N1流感社区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甲型H1N1流感是由A/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人群普遍易感[1].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本文选择2011年1~3月对襄阳市樊城区万户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的留观发热病人和辖区居民两类人员进行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家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 总结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CT表现,并对其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35例确诊EBTB的胸部CT表现.结果 EBTB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内壁不规则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受累范围较长,常与肺内结核并存.CT易误诊为支气管肺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炎等疾病.结论 EBTB的CT表现不典型,应加强临床认识、重视CT薄层扫描.

    作者:刘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可予宁预防初治继发型肺结核肝损害

    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药物肝损害是较常见的一种副作用,而在抗结核短程化疗方案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更多,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治疗,也是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的常见原因.为了找到迅速恢复肝功能,保证肺结核病人顺利完成疗程的有效药物,我们对102例正在治疗初治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应用可予宁和护肝片来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晓曼;李华;王立春;邹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对肺腺癌GPC5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意义

    目的 研究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对肺腺癌细胞GPC5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线预测GPC5启动子区域CpG岛的分布,合成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引物,甲基化酶特异性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嘧啶核苷(5-AZA)处理肺腺癌细胞系A549、SPC-A1及永生化支气管上皮细胞HBE,检测处理前后GPC5表达的变化.同时用MSP方法检测肺腺癌组织标本中GPC5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情况,以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 GPC5在正常的支气管上皮中不表达,而在肺腺癌细胞系中均有明显表达.5-AZA处理后,GPC5在A549及SPC-A1中的表达均上调,提示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参与了GPC5基因表达的调节.但肺腺癌组织标本中GPC5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呈现低甲基化状态,提示这种低甲基化状态参与了肺腺癌细胞中GPC5表达的上调.结论 GPC5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参与了其表达的调控,可能是导致肺腺癌中GPC5上调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李燕;苗立云;肖永龙;蔡后荣;张德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围术期护理配合.方法 总结对37例肺泡蛋白沉积症93次全肺灌洗治疗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 术中并发低氧32例次,术毕25例次更换气管导管机械通气支持4 h~24 h,术后呼吸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围术期护理配合对治疗成败至关重要.

    作者:孙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IL-9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呼吸炎症性疾病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即先天性免疫应答(又名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又名特异性免疫应答),两者协调作用保护宿主免受病原体侵害,而辅助性T细胞是两者相互联接的桥梁.白细胞介素-9(IL-9)是由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早由Uyttenhove等从活化的小鼠Th细胞系TUC2.15培养上清中分离得到,由于其在多个辅助性T细胞亚群都有表达及其与呼吸炎症性疾病的紧密联系而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IL-9 的结构、细胞来源、免疫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呼吸炎症性疾病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轩伟霞;张建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入住RICU患者下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性监测

    呼吸重症监护病区(RICU)主要收治各种病因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创操作的开展,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肠内营养,加上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故各种机会菌感染易发生,而下呼吸道是常见的感染部位.目前ICU的感染细菌构成比及耐药性在不断发生变化[1],给临床诊疗、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带来了不少难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变得尤其重要.

    作者:秦辉;黄捷晖;蒯守刚;钟亚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特耐)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行肺大疱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用药与麻醉维持用药均相同,观察组术前15 min静注特耐40 mg,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2 ml.术后15 min、1 h、2 h、4 h、8 h、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2例(6.6%)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10.0%)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应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多,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杨永斌;李莉艳;高景;刘晓光;鲍云波;耿恩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胸水和血清ADA、TB-Ab-IgG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探讨

    目的 探讨胸水/血清腺苷脱氨酶(ADA)、结核抗体(TB-Ab-IgG)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和酶连续监测法对234例胸腔积液进行胸水/血清ADA和TB-Ab-Ig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74例其胸水、血清中TB-Ab-IgG的阳性率分别为62.0%和70.1%,特异性分别为93.1%(56/60)和86.6%(52/60).ADA活性在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中分别为(59.58±29.85)U/L和(15.31±7.36)U/L(P<0.01).以P-ADA>40 U/L做为诊断结核的临界值,其敏感性为79.3%,特异性为86.4%;以P-ADA/S-ADA>1为临界值,其敏感性为97.7%,特异性为95.5%.结论 胸水和血清ADA、TB-Ab-IgG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与非结核性胸膜炎上具有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杨晓梅;钟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保护性肺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护性肺通气对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研究组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的改变.结果 研究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系统总顺应性(Cr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系统总阻力(Rr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机械通气模式对比,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患者的Ppeak、Pmean,PETCO2、Crs显著提高,Rrs显著降低.

    作者:金修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127例.其中右肺上叶19例,右肺中叶12例,右肺下叶17例,右肺中下叶7例,左肺上叶44例,左肺下叶28例;对9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并同期施行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疗效可靠、技术可行,安全、微创、恢复迅速,适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和需要施行肺叶切除的良性肺部疾病,但需要娴熟的内镜下处理血管和清扫淋巴结等关键技术.

    作者:陈宽冰;石文君;宣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胸腔置管引流及博莱霉素与白介素Ⅱ腔内给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 应用胸腔置管引流联合局部给药的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予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待胸水放尽后胸腔内注入药物.A组注入博莱霉素1 mg/kg+生理盐水40 ml与白介素Ⅱ200万u+生理盐水40 ml,B组注入博莱霉素1 mg/kg+生理盐水40 ml,C组注入白介素Ⅱ200万u+生理盐水40 ml.每周注药1次,至少2~3周.结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63.2%、61.1%.副反应相似.结论 胸腔置管引流并给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方法安全、易行、简便,不良反应小,博莱霉素与白介素Ⅱ联用能有效预防恶性胸腔积液再发生,对缓解病情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葛艳;杨志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乳腺癌术后放疗致肺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的肺损伤.方法 对10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患者行分析.结果 10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22例,与年龄、肺部照射体积、照射剂量、联合化疗和肺部基础疾病有关.结论 乳腺癌术后放疗的老年患者随着照射体积和剂量增加、联合化疗和伴有肺部基础疾病会增加放射性的肺损伤.

    作者:宋永浩;夏炎春;周诚忠;夏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96例老年性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的临床.方法 对我院的9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从临床症状、体征、合并症、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临床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肺结核患者以肺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为主;合并症多,以肺部疾患、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胸部X片肺部病灶广泛、类型多样,以浸润型为主,易误诊.结论 提高对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要考虑综合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余佳平;黎志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56份结核杆菌涂片与培养的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涂片与培养的结果,结核杆菌培养对诊断结核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萋尼氏抗酸染色镜检和改良罗氏(L-J)培养.结果 痰涂片阳性率为26.78%,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为30.35%.结论 结核杆菌培养敏感性优于涂片法.

    作者:李艳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62例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胸腔闭式引流注药组64例,常规穿刺组62例,对两组患者胸水引流量、胸膜肥厚及穿刺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引流注药组胸水引流量多,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胸膜肥厚及穿刺不良反应少,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胸穿组.

    作者:许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家庭氧疗对COPD缓解期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COPD缓解期患者在家中进行氧疗对疾病缓解的作用.方法 选择缓解期COPD患者50例出院时教会他们使用氧气瓶或制氧机及氧疗方法.出院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配合氧疗呼吸操训练.结果 经一年干预50例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血气指标明显提高.结论 长期家庭氧疗每天>15 h,配合呼吸操训练可明显改变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提高心肺功能、减少住院次数.

    作者:罗卜华;金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建立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HRCA)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检测平台.方法 对60例肺结核病人,38例非结核对照组和20例健康人的痰标本进行检测;同时对鸟分枝杆菌等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以评价该平台的特异性.结果 HRCA对H37Rv IS6110基因的检测灵敏度达到740 aM,检测H37Rv菌悬液的灵敏度为200 cfu/ml.鸟分枝杆菌等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60例肺结核病人检测灵敏度(73.33%,44/60)与定量PCR相近(78.33%,47/60),显著高于涂片法(41.67%,2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是一种简单实用,结果可靠和具有较强临床应用前景的结核菌检测技术.

    作者:郭艳玲;刘洋;姜广路;时广利;宋长兴;傅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