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君;高爱社;关怀敏;丁淑亚;赵君玫;陈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高脂血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心血管疾病,其发生机制是机体脂质代谢出现异常,导致血浆内脂质过高的一种病症,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积极有效的降脂、调脂是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手段,辛伐他汀(Simvastation,商品名舒降之,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是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一线降脂、调脂药物,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但目前临床上用药剂量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剂量所带来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尚需系统评价.本文通过观察两种剂量(10 mg/d或20 mg/d)辛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对比分析,为临床治疗老年高脂血症提供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2].
作者:冯美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科手术对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胸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试验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对照组).术后24、48 h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尺评价患者静息和咳嗽时疼痛评分,记录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在术前1d和术后第3、7天由同一实验者对患者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进行神经精神功能评定.结果 试验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在术后第3、7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明显差异;术后第7天较术后第3天POCD的发生明显减少,试验组两时间点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胸科非心脏手术可明显降低术后早期POCD的发生率.
作者:吴利东;邓福谋;朱晓红;陈霞;孙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生殖激素水平与情绪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围绝经期妇女就诊患者84例,通过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进行情绪障碍的评估,根据患者评定结果分为正常组40例,抑郁组21例,焦虑组15例,抑郁+焦虑组8例.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结果 抑郁、抑郁+焦虑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焦虑组(P<0.05);焦虑、抑郁+焦虑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正常、抑郁组(P<0.05);正常、抑郁+焦虑组E2水平明显高于抑郁组,而低于焦虑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汉密尔顿抑郁、焦虑评分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生殖激素T与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存在正相关(R=5.736,P <0.05);E2与汉密尔顿抑郁存在负相关(R=-0.156,P<0.05);E2与汉密尔顿焦虑存在正相关(R=0.103,P <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与生殖激素存在相关性.
作者:王善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由Brunsting等于1930年首先报告,是一种以皮肤破坏性溃疡为特征的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成人,其皮损形态有一定的特征[1],临床少见,但病情较严重,多与一些系统性疾患有关.因常合并其他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类风湿关节炎、骨髓瘤、白血病、慢性活动性肝炎及疱疹样皮炎等[2],而这些病大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故认为PG可能是一种免疫性疾病.本文报道我院PG合并肺部多发结节病例1例.
作者:郭健杏;刘畅;吕晓红;丁会;盛辉;华树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以植入起搏器患者及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部位起搏时心电图Tp-Te(T峰-末)间期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及无心脏病史者,测量心电图V2、V3、V4导联的Tp-Te间期,分别比较植入起搏器组与健康成人组、右室电极位于室间隔组与心尖组、单腔起搏器组与双腔起搏器组以及双心室起搏组与单腔右室起搏组心电图Tp-Te间期.结果 植入起搏器组较健康成人组Tp-Te间期明显延长(P<0.001),右室电极位于室间隔组与心尖组Tp-Te间期无显著差异(P>0.05),单腔右室起搏器组与双腔起搏器组Tp-Te间期无显著差异(P>0.05),双心室起搏组Tp-Te间期较单腔右室起搏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植入起搏器可能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Tp-Te间期不能作为起搏器右室电极固定位置以及单、双腔起搏器选择的参考因素,双心室起搏可提高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作者:刘金莎;刘振华;赵丽晶;于波;孙欢;张军智;闫明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吴茱萸碱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肿瘤模型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外周血常规的影响.方法 小鼠左后肢皮下接种S180.接种后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剂量10 ml/kg)、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剂量50 mg/kg)、吴茱萸碱组(给予吴茱萸碱,剂量50 mg/kg).每组小鼠10只.给药结束后,观察抑瘤率,检测血常规.结果 吴茱萸碱对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50 mg/kg吴茱萸碱可使抑瘤率达到43.6%左右.吴茱萸碱(剂量50 mg/kg)能升高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的白细胞(P<0 05),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不大.结论 吴茱萸碱对小鼠在体肿瘤S180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吴茱萸碱作为抗肿瘤药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吴茱萸碱能升高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可能是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立宏;蒋丽娜;石永威;张晓丽;孙黎;罗强;贾天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各因素的相关性及LP(a)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119例,其中单纯糖尿病患者36例(A组),糖尿病肾病(DN)患者83例(B组);正常对照组30例(NC组).检测各组患者LP(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进行单一因素方差分析.119例糖尿病患者组以LP(a)为因变量,与各检测指标作简单线性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并获得B组的适临界点(cutoff 值).结果 LP(a)水平在A组、B组升高明显(P<0.01).尿微量白蛋白(UMA)、GGT与LP(a)关系密切.LP(a) ROC曲线下面积为0.818,在适cutoff值为200 mg/L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4%、76.8%.结论 Lp(a)与T2DN密切相关;可以被视为该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有可能成为T2DN的一个早期预防和监测指标.
作者:李友梅;曲志萍;孙咏梅;朱传金;黄仙萍;逄曙光;李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在心脏外科技术逐渐发展下,高龄已不再是手术禁忌证之一.但老年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常因患者基础脏器功能差,手术风险居高不下[1].现选择我院130例临床资料,探讨在卵巢癌晚期患者中行先期化疗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截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共130例患者,按年龄分为实验组(年龄≥70岁)及观察组(年龄<70岁)各65例.两组患者除年龄外其余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邹本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糖尿病脑缺血实验动物的脑损伤及AB的表达水平.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糖尿病(DM)模型,通过短暂性双侧颈总动脉夹闭(CCAO)手术在糖尿病模型上建立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内神经元丢失、神经胶质细胞活化及痴呆相关蛋白Aβ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糖尿病加剧脑梗死导致的神经元丢失、胶质细胞活化及Aβ表达的增高;给予NBP治疗有效抑制糖尿病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元丢失、胶质细胞活化及Aβ表达.结论 糖尿病加剧了脑缺血后实验动物的脑损伤及痴呆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NBP治疗能成为一种防治脑缺血损伤及脑卒中后痴呆的新途径.
作者:张婷;王红梅;李强;孙晓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于入院诊断明确后给予抗感染、扩容、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若符合血液净化治疗指征,则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或连续性静脉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前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皮下注射rhEPO,10 000 U/次,3次/w,连用4w.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55.00%,总有效率92.50%,均优于对照组的42.50%和77.50%(P<0.05).治疗前,两组的BUN、Scr、GFR、尿蛋白排泄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3例(7.50%)出现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5.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肾损伤中应用rhEPO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较好,建议临床推广.
作者:陈媛媛;尹友生;韦家智;覃源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坎地沙坦西酯片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谷峰比值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100例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给予坎地沙坦西酯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T/P比值、血压变异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4 w和12w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 w和12w后收缩压T/P比值分别为89.5%和90.6%,舒张压T/P比值分别为92.5%和91.7%;观察组治疗后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坎地沙坦西酯片和盐酸贝那普利均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但坎地沙坦西酯片在改善谷峰比值及血压变异性方面有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梅;李霞;罗荔;窦媛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老年患者常因伴有心功能不全等多种合并症状使得一些常用药物在某些情况下不能使用,且老年人容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风暴,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远远高于青壮年[1].目前常用于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多为小剂量胺碘酮维持治疗,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国外文献报道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心律失常效果非常好,且不良反应很小,对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风暴疗效较好[2].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联合应用胺碘酮和艾司洛尔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王丽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Derlin-1也称为内质网相关降解蛋白1.编码Derlin-1蛋白及其DNA分子序列结构在各种生物种间高度保守,从传统模式生物(线虫,酵母)到哺乳动物(小鼠,大鼠,狗)及人类,都存在与Derlin-1同源的一些基因.在人类中,Derlin-1有2个同系物,Derlin-2和Derlin-3.Derlin-1分子主要分布于细胞内质网中,由4个跨膜区域组成,它的氨基端与羧基端均存在于胞液中,而且与多种蛋白分子发生相互作用[1,2].
作者:彭艳;胡瑞成;戴爱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ABCE1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通过将载体转染入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研究ABCE1基因对小细胞肺癌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根据ABCE1的DNA序列设计3对SiRNA引物,构建携带红色荧光的重组质粒ABCE1-SiRNA-1、ABCE1-SiRNA-2、ABCE1-SiRNA-N.采用lipofect2000法将载体ABCE1-SiRNA-1、ABCE1-SiRNA-2、ABCE1-SiRNA-N转染入小细胞肺癌细胞中.转染48 h后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ABCE1蛋白表达.MTT法、Transwell小室、划痕实验检测NCI-H446细胞在转染前后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经酶切和DNA测序验证,证实ABCE1-Si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ABCE1-SiRNA后的小细胞肺癌细胞内可见红色荧光.在转染ABCE1-SiRNA-N的NCI-H446细胞中ABCE1基因呈高表达,而转染ABCE1-SiRNA-1、ABCE1-SiRNA-2的细胞呈低表达.MTT实验提示,转染ABCE1-SiRNA-1、ABCE1-SiRNA-2的小细胞肺癌细胞与转染ABCE1-SiRNA-N的同类细胞相比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Transwell实验发现转染ABCE1-SiRNA-1、ABCE1-SiRNA-2后的小细胞肺癌细胞穿膜细胞数较未转染和转染ABCE1-SiRNA-N组细胞明显减少.划痕实验显示转染ABCE1-SiRNA-1、ABCE1-SiRNA-2后的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速度明显慢于转染ABCE1-SiRNA-N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结论 成功构建了ABCE1基因SiRNA表达载体ABCE1-SiRNA.ABCE1基因SiRNA表达载体ABCE1-SiRNA-1、ABCE1-SiRNA-2转染人小细胞肺癌细胞后不仅可抑制ABCE1基因的表达,而且还能明显的抑制细胞生长,使其增殖能力下降,降低其侵袭、迁移能力.
作者:黄波;王晓东;郎贤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慢性铝过负荷大鼠外周组织的金属离子含量变化.方法 SD大鼠灌胃给予葡萄糖酸铝(A13+ 200 mg/kg),连续20 w,每周连续5d,1次/d,建立大鼠慢性铝过负荷模型.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检测心、肝、脾、肺、肾组织与血浆中,铝、锰、铁、锌、铜金属离子含量.结果 慢性铝过负荷致铝离子在大鼠心、肝、脾、肺、肾中含量明显增加,而在血浆中无明显变化;锰离子在大鼠肝、脾组织中含量明显增加,而在肺、肾组织与血浆中明显下降;铁离子在大鼠心、肝、脾、肾组织中含量明显增加,而在肺与血浆中含量明显下降;锌离子在大鼠心、脾、肾组织中含量明显增加,而在肝、肺组织与血清中明显下降;铜离子在大鼠肝、脾组织中含量明显增加,而在肺、肾组织与血清中明显下降.结论 慢性铝过负荷可致大鼠外周组织锰、铁、锌、铜等金属离子异常变化,但是其相应组织毒性及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作者:郭远新;何琴;余丽娟;雷文娟;王健峰;胡馨月;杨俊卿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耳穴贴压法对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分为耳穴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充分透析、睡眠卫生教育,耳穴干预组进行耳穴贴压治疗.选取耳部神门、心、交感、内分泌、皮质下五个穴位,治疗1个月后统计疗效,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作为评定睡眠的量化指标.结果 耳穴干预组患者PSQI总分、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等成分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显著(均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无差异(P>0.05);耳穴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疗效比较,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成分差异显著(P<0.05).耳穴干预组干预前后催眠药物的评分虽无显著差异,但22例服用催眠药的患者在耳穴干预后服药剂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耳穴贴压对血液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较好,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
作者:吴秀清;钟志聪;周敏;邹川;童小珍;林启展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连云港地区正常老年人群血清清蛋白的参考范围及其分布.方法 对连云港地区60岁以上无严重疾病的老年人进行体检,4 242名符合条件者被纳入研究,通过溴甲酚紫法检测血清清蛋白值,并按年龄、性别分组分析比较.采用95% CI确定参考范围.结果 4 242名60岁以上老年人男女总体清蛋白值呈偏态分布(Z =3.312,P=0.000),中位数为37.7 g/L,采用偏态分布双侧95% CI确定参考范围为:31.5~45.8g/L.60~、65~、70~、75~、80~、85~、90岁以上组双侧95% CI参考范围分别为:男性为34.5~46.9 g/L、33.4 ~45.9 g/L、33.2~46.2g/L、33.0 ~44.6 g/L、30.9 ~45.4 g/L、31.1 ~42.9 g/L、25.6~42.9 g/L;女性为35.7~47.1 g/L、34.8~45.7 g/L、34.4 ~45.8 g/L、33.7 ~ 45.4 g/L、30.9~44.2 g/L、29.7 ~41.9 g/L、25.7 ~42.3 g/L.60 ~ 79岁的老年人,女性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均有P<0.05).85 ~89岁组男性清蛋白水平高于女性(P<0.05),80~ 84岁组及90岁以上组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蛋白在男性组、女性组及总体组分析中,均与年龄呈负相关,回归系数有显著意义(均P<0.05).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年龄每增加1岁,清蛋白值减少0.183 g/L.清蛋白随增龄下降程度女性(0.218g/L)高于男性(0.155 g/L).结论 正常老年人血清清蛋白参考范围是31.5~45.8g/L,血清清蛋白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且与年龄呈负相关.在临床应用时应按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选用合适的参考范围.
作者:田昌荣;申潇竹;温江涛;刘青;聂毛晓;徐保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三种常用的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中大脑氧饱和度(rSO2)的影响.方法 接受选择性经尿道前列腺切!手术的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全身吸入麻醉(GA组,n=30),椎管内麻醉(SA组,n=28)或SA与咪达唑仑镇静同时使用(SA +S组,n=29).结果 92.9% SA组和所有SA+S组(100%)的患者rSO2低于基础水平,而GA组为33.3%.SA+S组中(31.0%)rSO2比基础水平低50%以上的患者高于GA组(0%)或SA组(3.6%).在手术过程中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比椎管内麻醉患者rSO2更高.除麻醉后5和10 min以外,三试验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相似.GA组患者术中Sp02高于两个椎管内麻醉组.结论 椎管内麻醉比全身麻醉更易引起rSO2下降;结合使用咪达唑仑镇静会加重这种现象.在治疗高风险老年患者时应考虑麻醉剂对大脑的影响.
作者:黎环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介素(IL)-1β和IL-1受体拮抗剂(IL-1Ra)的影响,.方法 选取3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丹参酮ⅡA组和对照组,检测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1β、IL-1 Ra并计算IL-1 β/IL-1 Ra比值.结果 两组患者IL-1β水平在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IL-1Ra水平在丹参酮ⅡA组明显升高(P<0.05),在对照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L-1β/IL-1 Ra比值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丹参酮ⅡA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丹参酮ⅡA治疗COPD患者的抗炎症效应不是通过抑制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直接起作用的,而是通过升高抗炎症细胞因子IL-1 Ra的含量间接发挥作用.
作者:刘霞;田景伦;何书经;康定理;郑权;漆自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因此提高老年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显得越发重要.然而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缺乏规范性的临床数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治疗指南也没有70岁以上乳腺癌治疗的明确标准[1],有关老年乳腺癌分子亚型及临床表现的研究报道也较少.本研究就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的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分子亚型间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作者:何依珊;李孟圈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