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美杰
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慢性病患者的数量迅猛增长,预计到2020年,慢性病将成为人类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流受限不可逆性为重要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在我国,COPD造成的疾病负担远远大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主要与COPD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及我国卫生经济负担分布不均、COPD防控措施不到位有关.COPD的慢病管理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尚处于探索阶段,而国外在该领域已积累许多经验,现将其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以供相关领域工作人员借鉴.
作者:王瑶;潘旭东;王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乳腺癌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因此提高老年乳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显得越发重要.然而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缺乏规范性的临床数据,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乳腺癌治疗指南也没有70岁以上乳腺癌治疗的明确标准[1],有关老年乳腺癌分子亚型及临床表现的研究报道也较少.本研究就70岁以上老年乳腺癌的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不同分子亚型间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作者:何依珊;李孟圈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构建ABCE1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通过将载体转染入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研究ABCE1基因对小细胞肺癌增殖、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根据ABCE1的DNA序列设计3对SiRNA引物,构建携带红色荧光的重组质粒ABCE1-SiRNA-1、ABCE1-SiRNA-2、ABCE1-SiRNA-N.采用lipofect2000法将载体ABCE1-SiRNA-1、ABCE1-SiRNA-2、ABCE1-SiRNA-N转染入小细胞肺癌细胞中.转染48 h后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ABCE1蛋白表达.MTT法、Transwell小室、划痕实验检测NCI-H446细胞在转染前后的增殖能力、侵袭能力、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经酶切和DNA测序验证,证实ABCE1-Si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转染ABCE1-SiRNA后的小细胞肺癌细胞内可见红色荧光.在转染ABCE1-SiRNA-N的NCI-H446细胞中ABCE1基因呈高表达,而转染ABCE1-SiRNA-1、ABCE1-SiRNA-2的细胞呈低表达.MTT实验提示,转染ABCE1-SiRNA-1、ABCE1-SiRNA-2的小细胞肺癌细胞与转染ABCE1-SiRNA-N的同类细胞相比增殖能力受到明显抑制.Transwell实验发现转染ABCE1-SiRNA-1、ABCE1-SiRNA-2后的小细胞肺癌细胞穿膜细胞数较未转染和转染ABCE1-SiRNA-N组细胞明显减少.划痕实验显示转染ABCE1-SiRNA-1、ABCE1-SiRNA-2后的小细胞肺癌细胞迁移速度明显慢于转染ABCE1-SiRNA-N的细胞和对照组细胞.结论 成功构建了ABCE1基因SiRNA表达载体ABCE1-SiRNA.ABCE1基因SiRNA表达载体ABCE1-SiRNA-1、ABCE1-SiRNA-2转染人小细胞肺癌细胞后不仅可抑制ABCE1基因的表达,而且还能明显的抑制细胞生长,使其增殖能力下降,降低其侵袭、迁移能力.
作者:黄波;王晓东;郎贤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围绝经期妇女生殖激素水平与情绪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围绝经期妇女就诊患者84例,通过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进行情绪障碍的评估,根据患者评定结果分为正常组40例,抑郁组21例,焦虑组15例,抑郁+焦虑组8例.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结果 抑郁、抑郁+焦虑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焦虑组(P<0.05);焦虑、抑郁+焦虑组焦虑评分明显高于正常、抑郁组(P<0.05);正常、抑郁+焦虑组E2水平明显高于抑郁组,而低于焦虑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汉密尔顿抑郁、焦虑评分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生殖激素T与汉密尔顿抑郁评分存在正相关(R=5.736,P <0.05);E2与汉密尔顿抑郁存在负相关(R=-0.156,P<0.05);E2与汉密尔顿焦虑存在正相关(R=0.103,P <0.05).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和焦虑情绪障碍与生殖激素存在相关性.
作者:王善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弹性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在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中的应用,建立冠心病发病率的预测模型.方法 利用青海海西州地区2003~2009年登记的冠心病发病率时间序列资料,以双曲正切S型函数为传输函数、隐层节点为4与11的三层BP神经网络,建立两种冠心病发病率的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结果 建立的ANN2预测模型简单易行,预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0.005 547,预测精度高.结论 BP人工神经网络可以用于冠心病发病率的预测.
作者:胡先宁;马亮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滋肾活血中药活血降糖胶囊联合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血压正常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活血降糖胶囊组、活血降糖胶囊加厄贝沙坦联合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控制饮食、锻炼、降糖等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活血降糖胶囊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活血降糖胶囊,联合治疗组在活血降糖胶囊组的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药-厄贝沙坦,治疗12 w后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 c)、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活血降糖胶囊组、联合治疗组在降低患者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降低血脂、稳定血糖及肾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及临床症状方面均好于治疗前(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改善情况不明显,而联合治疗组则明显优于单用活血降糖胶囊组(P<0.05).结论 滋肾活血法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尿及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稳定肾功能,发挥肾保护作用,且与厄贝沙坦合用有协同作用.
作者:邓顺有;范萍;张征;陈小燕;谭愈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缺血心肌在恢复血流灌注后,反而加重损伤,会导致超微结构、心功能、代谢和心肌电生理等方面的一系列损伤[1,2].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表示[3]:到2020年急性冠状动脉梗阻性疾病将会成为世界上人类致死的主要原因.在临床工作中,无论是在内科用药治疗还是介入或搭桥手术中,冠状动脉再通后都直接面临着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如何早期诊断与预防在临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者:余帆;徐彤彤;吕祥威;覃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替米沙坦属于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拮抗剂(ARB),在AngⅡ1型受体(AT1R)水平同时阻断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及非经典途径产生的AngⅡ的作用,降压效果更好,对其他激素无影响,清除半衰期为24 h,降压疗效较持久[1].另外,替米沙坦分子结构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相似,能部分激动PPARγ,是少有的可同时激动PPARγ又阻断AT1 R的药物,在降压的同时还可预防糖尿病、改善糖代谢紊乱,因而替米沙坦是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抗高血压药物.
作者:黄鹤宇;付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吴茱萸碱对小鼠肉瘤S180细胞肿瘤模型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外周血常规的影响.方法 小鼠左后肢皮下接种S180.接种后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剂量10 ml/kg)、阳性对照组(给予环磷酰胺,剂量50 mg/kg)、吴茱萸碱组(给予吴茱萸碱,剂量50 mg/kg).每组小鼠10只.给药结束后,观察抑瘤率,检测血常规.结果 吴茱萸碱对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50 mg/kg吴茱萸碱可使抑瘤率达到43.6%左右.吴茱萸碱(剂量50 mg/kg)能升高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的白细胞(P<0 05),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影响不大.结论 吴茱萸碱对小鼠在体肿瘤S180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吴茱萸碱作为抗肿瘤药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吴茱萸碱能升高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可能是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李立宏;蒋丽娜;石永威;张晓丽;孙黎;罗强;贾天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假性延髓麻痹(PBP)又称假性球麻痹,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或伴有强笑强哭等的一系列病症[1].脑卒中后部分患者可能因PBP发生吞咽困难,进而影响营养摄入,有的甚至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对愈后造成很大的影响[2].PBP是临床治疗的难点.我科采用四步针刺法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PBP,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吴远华;朱广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一氧化氮(N0)是通过激活内皮型NO合酶(eNOS)进行调节的,是对内皮细胞中胞浆钙离子浓度增加反应的产物;钙离子与钙调节蛋白结合以后激活eNOS.实验已经证明钙离子中载体A23187可以导致内皮细胞钙离子浓度的增加,随后血管平滑肌细胞钙离子浓度减少[1].有趣的是,这些效应在高血压鼠的肾动脉比正常血压鼠肾动脉要低.在几种心血管疾病中,如高血压发现内皮功能失调可以导致NO缺失.NO已经作为血管舒张药物用于促进血管舒张治疗.这是因为通过激活可溶型鸟氨酸活化酶(sGC),NO可以保持血管张力,从而调节血流与血管压力[2].
作者:于翔;李珍;王海亮;周及彤;张维;魏健;徐永强;刘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临床治疗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预后多不理想,通过合理手段进行干预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时间.蒽环类抗肿瘤药品为目前治疗乳腺癌佳选择,但相对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导致一线治疗失败.目前铂类联合二线抗肿瘤药紫杉醇和诺维本对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本文观察一线化疗失败的老年乳腺癌复发转移患者进行二线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周毅;周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脊髓及脊神经节细胞神经肽Y(NPY)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丝胶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用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模型组和丝胶治疗组(n=12).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坐骨神经对应的脊髓节段(L4-6)和脊神经节神经细胞NPY蛋白的表达.结果 NPY蛋白免疫阳性产物为棕褐色,呈颗粒状,主要分布于脊髓前角细胞和脊神经节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以胞浆为主.模型组大鼠脊髓前角细胞和脊神经节细胞NPY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丝胶治疗组大鼠脊髓前角细胞和脊神经节细胞NPY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糖尿病模型大鼠脊髓前角细胞和脊神经节细胞NPY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丝胶可通过下调NPY蛋白的表达,保护糖尿病坐骨神经相关神经元胞体.
作者:李强;李山山;张艳;钟美蓉;陈志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血脂异常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脂肪组织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能量储库,而且还是体内大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组织可分泌脂联素、瘦素、抵抗素、TNF-α、IL-6、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等众多的脂肪细胞因子及蛋白,其中许多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内脏脂肪组织增加已被公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和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而心外膜脂肪(EAT)作为沉积在心脏周围特别是围绕在冠状动脉周围的内脏脂肪近年来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其与冠心病相关.
作者:秦秀娇;闫百灵;赵慧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术前调强适形放疗(IMRT)计划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3DCRT)在直肠癌患者照射剂量上的潜在优势.方法 采用RTOG指南对本院10例直肠癌患者术前治疗制定照射区,比较IMRT计划、3FBB计划、3DCRT计划的优缺点.患者均诊断为T3直肠癌,1例患者淋巴结阴性,9例患者淋巴结阳性.所有患者计划照射总剂量为45 Gy.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对IMRT和3DCRT计划的优缺点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IMRT计划在计划靶区体积、剂量均一性和适形方面较3DCRT计划有优势.与3DCRT计划比较,IMRT可以减少小肠(小肠平均剂量:IMRT 18.6Gy,3DCRT25.2Gy,P=0.005)、膀胱(IMRT V40 Gy:58.6%,3DCRT 75.4%,P=0.005)、骨盆(IMRT V40 Gy:47.0%,3DCRT 56.9%;P =0.005)和股骨头(IMRT V40 Gy:3.4%,3DCRT 9.1%,P =0.005)的照射剂量,可以改善急性毒性照射剂量(小肠IMRT V15 Gy:138-CC,3DCRT 157-CC,P=0.005)照射小肠的体积.IMRT治疗照射区显著大于3FBB区,但不会给邻近危及器官带来不可治愈的副作用.结论 在治疗直肠癌时,IMRT计划比3DCRT计划在靶区覆盖范围、均质性和适形性中有优势,同时IMRT可以降低对邻近危及器官的毒性.不管治疗区多大,采用IMRT和腹板固定术治疗都可以改善临床疗效毒性比.
作者:张利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分析针刺放血法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海马齿状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免疫阳性细胞及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以蔗糖水实验及旷野实验(OFT)、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定量PCR (Realtime-PCR)法分别检测大鼠行为、海马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及其BDNF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评分显著下降(P<0.01),海马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及其BDNF mRNA呈低度表达,实验组则均所改善.结论 针刺放血法抗抑郁治疗的效果确切,可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海马齿状回SDF-1免疫阳性细胞促使其海马苔藓纤维轴突的出芽,调控BDNF的表达,激活脑内信号转导通路实现.
作者:罗强;谢洪武;徐放明;陈日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护理干预对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并按照事先定义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应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评分方面的差异,以加权均数差(MD)为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MSE和ADL的合并效应量及95% CI分别为2.93(2.41,3.45),-1.50(-2.16,-0.84).结论 护理干预可增强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冰;马颖;陈任;秦侠;王晶晶;胡志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连云港地区正常老年人群血清清蛋白的参考范围及其分布.方法 对连云港地区60岁以上无严重疾病的老年人进行体检,4 242名符合条件者被纳入研究,通过溴甲酚紫法检测血清清蛋白值,并按年龄、性别分组分析比较.采用95% CI确定参考范围.结果 4 242名60岁以上老年人男女总体清蛋白值呈偏态分布(Z =3.312,P=0.000),中位数为37.7 g/L,采用偏态分布双侧95% CI确定参考范围为:31.5~45.8g/L.60~、65~、70~、75~、80~、85~、90岁以上组双侧95% CI参考范围分别为:男性为34.5~46.9 g/L、33.4 ~45.9 g/L、33.2~46.2g/L、33.0 ~44.6 g/L、30.9 ~45.4 g/L、31.1 ~42.9 g/L、25.6~42.9 g/L;女性为35.7~47.1 g/L、34.8~45.7 g/L、34.4 ~45.8 g/L、33.7 ~ 45.4 g/L、30.9~44.2 g/L、29.7 ~41.9 g/L、25.7 ~42.3 g/L.60 ~ 79岁的老年人,女性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男性(均有P<0.05).85 ~89岁组男性清蛋白水平高于女性(P<0.05),80~ 84岁组及90岁以上组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蛋白在男性组、女性组及总体组分析中,均与年龄呈负相关,回归系数有显著意义(均P<0.05).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年龄每增加1岁,清蛋白值减少0.183 g/L.清蛋白随增龄下降程度女性(0.218g/L)高于男性(0.155 g/L).结论 正常老年人血清清蛋白参考范围是31.5~45.8g/L,血清清蛋白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且与年龄呈负相关.在临床应用时应按不同年龄段及性别选用合适的参考范围.
作者:田昌荣;申潇竹;温江涛;刘青;聂毛晓;徐保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噻托溴铵干粉剂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和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140例COPD患者,噻托溴铵组使用噻托溴铵干粉剂,对照组使用氨茶碱片,总观察时间12w,治疗前后测定肺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痰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结果 治疗后徵托溴铵组深吸气量(OI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明显改善,分别增加了102、256、154 ml,TGF-β1阳性率为37.5%,对照组肺功能改善不明显,TGF-β1阳性率为65.0%.噻托溴铵组TGF-β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FEV1与TGF-β1阳性率呈负相关.结论 噻托溴铵能改善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气道重塑,FEV1与TGF-β1阳性率呈负相关.
作者:刘磊;刘彬;朱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40例,年龄40~ 65岁,体重50~ 80 kg,ASA Ⅰ~Ⅱ,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各20例.右美组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0.5 μg,/kg 10 min静脉泵注,随后0.4μg/(kg/h)维持至关胸;对照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使用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1 mg/kg、异丙酚2 mg/kg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持续吸入七氟烷维持AAI< 40,间断追加芬太尼及肌松药.记录术中基本生命体征、手术前后血糖及CPR值.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结束(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抽取静脉血,测定血CD3、CD4、CD8、NK含量,计算CD4/CD8比值及血浆IL-2、IL-10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血糖及CPR值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右美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CD3、CD4、CD4/CD8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但右美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小(P<0.05);对照组在T2、T3时刻CD3、CD4、CD4/CD8仍较术前降低明显,与右美组同时点比较降低明显(P<0.05).两组NK浓度在手术结束时均升高,右美组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右美组各时点IL-2、IL-10浓度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在T1、T2时点IL-2浓度降低,在T2、T3时点IL-10浓度升高,与右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全麻下行食管癌手术时,使用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手术创伤的应激反应,减轻术后免疫功能抑制.
作者:袁静;卢航青;郑康;景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