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派丽奥在老年根分叉病变综合治疗中的临床评价

李欣;雷胜男;何祥一

关键词:派丽奥, 根分叉病变, 碘甘油
摘要:根分叉病变(furcation involvement)是指牙周炎的病变波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发生于任何类型的牙周炎,以下颌第磨牙的患病率高,是老年人的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菌斑、牙合创伤及牙齿的解剖因素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1].根分叉病变随着牙周炎的发展,多根牙的根分叉区域将被累及,形成一类临床上较为特殊的牙周炎伴发病变[2].根分叉区可直接暴露于口腔,也可被牙周袋遮盖,常有牙周的炎症和溢脓,探诊易出血,还可发生急性牙周脓肿,可有自发性牙痛、敏感等症状.根分叉病变的临床综合治疗包括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调牙合、翻瓣手术治疗、根管治疗等[3].本组观察派丽奥与碘甘油局部上药治疗根分叉病变的疗效.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4例

    青光眼患者常表现为视线模糊,剧烈眼痛、眼球充血等[1].在急性发作期可随时导致失明,是致盲的主要疾病.青光眼可引起透明晶体混浊,诱发白内障.而白内障形成与发展期也可因虹膜前移、前房变浅、房角关闭、房水引流不畅导致青光眼[2].由此可知,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对于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十分重要.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我院2008年11月至2012年2月104例112眼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58眼),其中男26例(28眼),女28例(30眼),年龄45 ~ 77[平均(58.1±7.8)]岁,眼压33 ~57[平均(41.26±6.42)] mmHg;对照组50例(54眼),其中男24例(26眼),女26例(28眼),年龄43 ~78[平均(57.9±8.6)]岁,眼压32 ~56[平均(40.91±7.63)] mmHg.两组年龄,性别比例与眼压等因素基本一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视力下降与晶状体混浊.

    作者:马宇;刘意;王树林;郭娟;周利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临床应用前景

    2007年英国科学家Chamberlain等[1]在Stem Cell杂志上撰文指出:成体干细胞对人体自我修复和组织再生至关重要,成体干细胞的减少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对于人类理解衰老过程以及干细胞移植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近年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研究蓬勃发展的原因.目前,科学家致力于发现和制造一种无伦理学限制、无免疫排斥、对供受者无损害、取材方便、纯度高而又保持生物特性的干细胞,以满足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需要.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成体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近医学领域乃至整个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重点和前沿.

    作者:张平;张本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老年脂肪肝相关因素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中老年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中老年脂肪肝是发达国家第一位肝病,在中国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位肝病[1~3].本组资料通过对中老年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预防和控制中老年脂肪肝的发病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1.2 一般资料 选取2006~2010年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9648例;男5500例(57%),年龄40 ~ 88[平均(50.18±9.02)]岁;女4148例(43%),年龄40 ~ 85[平均(50.23±8.27)]岁.

    作者:崔杏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C5a及C5aR拮抗剂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类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1],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显著上升.AD典型的神经病理学标志包括神经元和突触的损伤,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沉淀(Aβ)大量聚集形成的老年斑(SP)[2,3],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s),神经胶质增生[4],和某些补体蛋白以及这些蛋白聚合物的上调[5],以及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认知障碍,主要的是记忆力的减退,以及行为和个性的改变,并随着病理进程逐渐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至在疾病晚期阶段的病人可能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终导致死亡[6].AD正严重威胁着全世界范围内超过2千万老年人的生命[7].

    作者:周丽;周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心理干预联合人参健脾丸序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肠激惹综合征(IBS)是消化内科的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出现没有原因的腹部疼痛或不适,并且伴有排便紊乱[1].其临床特点包括间歇或持续发作的腹泻、腹痛及大便形状的变化,并且无特异的形态学改变[2].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较好的治疗IBS.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是一种全新概念的胃肠道动力调节药,具有双向调节功效.人参健脾丸具有和胃止泻和健脾益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因脾胃虚弱所致的脘闷嘈杂、腹痛便溏、饮食不化等[3].本研究旨在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心理干预联合人参健脾丸序贯治疗腹泻型IBS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佟博;王谦;张海玲;张杰;蒋晓忠;张艳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南阳市城乡40岁以上汉族人群高血压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目的 了解南阳市城乡40岁以上汉族人群高血压分布,探讨13项调查指标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多层次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南阳市40岁以上汉族人群体质资料,测量血压、体重、腹围、脂肪含量、体质指数(BMI)等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符合条件1670人中,高血压患者740人(城市290人,农村450人),高血压人群腰臂比(WHR)男性为(0.89±0.07)%,女性为(0.85±0.12)%;城市高血压人群身体脂肪率为(29.9±6.8)%、内脏脂肪率为(10.4±4.4)%;农村为(27.2±7.3)%、(8.9±3.7)%.单因素分析,变量年龄、家族史、内脏脂肪率、BMI、WHR的OR值分别为1.10、1.54、3.00、5.47、6.25;多因素分析,变量年龄、BMI、WHR的OR值分别为1.92、4.46、7.01.结论 南阳城乡汉族40岁以上汉族人群,年龄、家族史、内脏脂肪率、BMI、WHR均是高血压的单因素,年龄、BMI、WHR是高血压的多因素.年龄、性别(男性)、吸烟、饮酒、文化教育程度、腹型肥胖、腹围、BMI分型、WHR、身体脂肪含量及分布、高血压家族史均可以影响高血压发生.

    作者:徐国昌;范迎;杨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评价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疗效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评价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1年3~9月因胸闷、喘息、咳嗽就诊于该院门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并完成随访的42例患者进行研究.患者确诊后嘱其规律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250).分别在规律治疗后的1、3、6个月复诊并行肺功能(FEV1/FVC、FEV1/预计值)及FeNO测定.同时以10名健康志愿老年人为对照组,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规律吸入治疗1个月后,复查肺功能及FeNO均较前好转,FEV1/FVC(%)达66.87±2.45,FEV1/预计值(%)达76.51 ±2.48,FeNO (ppb)达21.59±1.79.规律治疗3个月后,患者上述指标较前改善明显,FEV1/FVC(%)达70.44±2.13,FEV1/预计值(%)达80.10±1.89,FeNO(ppb)达19.87±1.33.其中有8名患者肺功能达到正常,但仍有哮喘症状发作(均比治疗前症状减轻)且FeNO值仍高于正常,嘱其继续吸入治疗,余患继续上述治疗.治疗6个月后所有上述指标达正常,FEV1/FVC(%)达74.86±2.01,FEV1/预计值(%)达84.48±1.24,FeNO (ppb)达17.15 ±0.59.所有患者肺功能及FeNO均达到正常,且无明显哮喘症状发作.结论 FeNO测定比肺功能检测能更好地映应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作者:王艳杰;李晓辕;靳英丽;刘超英;彭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细胞线粒体复合物活性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细胞线粒体复合物活性的改变,探讨电针治疗对黑质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期揭示电针治疗PD的机制.方法 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采用鱼藤酮颈背部皮下注射法制备模型,按行为学评分标准记分;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目;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复合物Ⅰ ~Ⅳ的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治疗组行为学异常明显改善(P<0.05).电针治疗组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模型组的线粒体复合物Ⅰ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电针治疗组的线粒体复合物I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各组线粒体复合物Ⅱ、Ⅲ、Ⅳ无显著差异.结论 粒体复合物Ⅰ功能障碍在PD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可能是针刺治疗作用的靶点之一.

    作者:王彦春;王培峻;马骏;许永海;梁少荣;何方;周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氯化锶和亚甲基二膦酸盐联合外照射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研究氯化锶和99m TC-亚甲基二膦酸盐(云克)联合外照射治疗骨转移癌的应用价值,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患者提供一种止痛时间长,低毒及有效控制病灶发展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91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用氯化锶+云克联合外照射治疗,B组单纯氯化锶治疗,C组单纯直线加速器外照射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氯化锶和云克联合外照射治疗骨转移癌的30例,止痛疗效达93.33%,病灶缩小50%以上.结论 应用氯化锶和云克联合外照射治疗骨转移癌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止痛效果,减少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陶衍能;宁四海;韦令欣;吴枫;王占宇;沈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CIK细胞疗法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CIK细胞疗法对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2012年收治的肝癌术后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措施的同时联合应用CIK细胞免疫方法进行临床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液中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及Thl/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后患者外周血液中CD3+、CD4+、NK细胞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采用CIK细胞免疫治疗能有效提高肝癌患者免疫功能.

    作者:李蕊;方艳秋;杨丹;谭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男性血浆黏度与地理环境的因子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血浆黏度与地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收集了中国181个单位测定的8 976例健康老年男性血浆黏度值,运用因子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与地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发现老年男性血浆黏度与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相关关系,运用SPSS17.0软件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一个回归方程:Y=1.736+0.000156X1-0.00000910X2-0.00117X3-0.00149X4-0.0000275X5-0.0000461X6-0.0306X7±0.994,Y是老年男性血浆黏度(map·s),X1是海拔高度(m)、X2是年日照时数(h)、X3是年平均气温(℃),X4是年平均相对湿度(%)、X5是年降水量(mm)、X6是气温年较差(℃)、X7是年平均风速(m/s),0.994是剩余标准差.计算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拟合程度较高.结论 如果知道了某地的地理要素值,就可以利用回归方程估算出中国任何地方的老年男性血浆黏度参考值.

    作者:周文华;葛淼;井静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大肠腺癌患者术后组织中CEACAM6和MMP-2的表达及对预后的意义

    大肠腺癌病变进展时常伴有明显的生物学行为的改变.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家族是一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家族黏附分子[1].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6(CEACAM6)作为癌胚抗原的亚型,对肿瘤的进展有重要促进作用,也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2].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是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重要成员,也称明胶酶A,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作用强,对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有重要作用[3].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老年人大肠腺癌组织中CEACAM6和MMP-2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临床价值及对预后的判断意义.

    作者:李华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不同类型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血液透析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4组,低通量醋酸纤维素膜组(CA-LF),高通量醋酸纤维素膜组(CA-HF),低通量聚砜膜组(PS-LF),高通量聚砜膜组(PS-HF),分别测定各组治疗前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后的血清白蛋白(Alb)、肌酐(Scr)及肱三头肌皮褶(TSF)、上臂中部肌肉周径(MAMC)、体质量指数(BMI)、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1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结果 治疗开始前,各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比例、血清白蛋白、血肌酐、IL-6、hsCRP及IL-1O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IL-10在PS-HF组及PS-LF组透析后与透析前比较上升,尤以PS-HF组上升明显,但各组透析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LB水平均上升,在CA-HF组和PS-HF组上升明显(P<0.05),尤以PS-HF组为明显(P<0.01);血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尤以PS-HF组为明显(P<0.01);各组TSF、MAMC、BM1均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与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能有效清除微炎症细胞因子,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作者:齐永辉;刘树军;李光伟;张秋颖;孙晶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康复理念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对其影响较大,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手术的效果,且对其预后及康复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促进胃肠道功能的尽快恢复是临床中的研究重点之一[1,2],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对预后有较大影响[3],故认为对于患者这些方面的干预十分必要.本文主要探讨康复理念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进行胃肠道手术治疗的7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37例和观察组(康复理念指导干预组)37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60~ 84岁,平均(69.6±4.3)岁,疾病种类:结直肠癌21例,胃癌16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5例,开放性手术1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例,高中和中专9例,初中和小学24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60 ~ 85岁,平均(69.8±4.2)岁,疾病种类:结直肠癌22例,胃癌15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5例,开放性手术1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例,高中和中专8例,初中和小学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手术方式及文化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 >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于桂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迟发性脑积水的临床对比

    目的 比较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迟发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 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同时伴有脑积水的老年患者140例按照入院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分别采用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平时用时、住院时间、症状缓解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造瘘组:手术平均用时(45.82±7.44) min,住院时间(13.53±3.55)d,症状缓解率为94.29%,复发率仅为8.57%,并发症发生率为2.86%;分流组:手术平均用时(82.94±11.46)min,住院时间(18.51±2.01)d,症状缓解率为84.29%,复发率为20.00%,并发症发生率为12.86%,出现1例因术后严重感染死亡患者.造瘘组和分流组在上述五项观察指标上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均比手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且造瘘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的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4个维度均显著高于分流组(P<0.05).结论 采用神经内镜经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迟发性脑积水的疗效优于脑室-腹腔分流术.

    作者:苏祖禄;苏海;张毅;陈浩;周昌龙;贺学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现况

    老年住院患者由于器官功能减退,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控制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近3年(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共5159例,年龄60~93[平均(75.3±2.5)]岁,男女比例1.3:1,住院时间3~107 d.1.2 方法对于我院近3年的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感染发生率、感染例次率,分析感染部位构成、感染危险因素以及感染病原菌构成情况.

    作者:刘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高血压脑出血发生率进一步增加,已位居老年人三大死亡原因之首[1].高血压丘脑出血是常见的脑出血类型,丘脑出血极易破入脑室,可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高颅压,加重脑的继发性损伤和不可逆的脑功能障碍,死亡率高达60%~90c%.2000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丘脑出血破入脑室48例,均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8例患者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60 ~ 74[平均(62±1.6)]岁.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标准:(1)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急性发病,经CT扫描证实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排除肿瘤卒中、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外伤.

    作者:甘鸿川;曹楚南;张欣;明悦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以及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ACS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定血脂、血管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血脂指标改变不明显;观察组血脂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的改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6个月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ACS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反应,长期使用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李斌;张奇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指导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指导下结合淋巴结内注射亚甲蓝定位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可行性及SLN转移与非转移时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方法 选择30例经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于近肿瘤侧乳晕区皮内及皮下注射造影剂,观察SLN的超声造影增强情况,记录SLN的大小、个数、淋巴门、纵横比、增强时间及增强模式.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注入SLN内,对其定位.手术取出标记的SLN送病理检查,并根据结果分为SLN转移组和SLN非转移组.结果 3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超声造影成功检出SLN者27例,共检出51个SLN,检出率为90%.术后病理证实,阳性SLN 21个(转移组),阴性SLN 30个(非转移组).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在淋巴门是否消失、纵横比、增强时间及增强模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淋巴门、纵横比和增强模式,是鉴别SLN转移与非转移的声像图特征.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清楚显示检测到的淋巴管与SLN.超声造影联合亚甲蓝定位,不仅有助于术中顺利找到SLN,提高检出率,而且根据SLN的声像图特征能够初步判断其是否转移.超声造影与病理双把关,将减少SLN的假阴性率.超声造影联合亚甲蓝定位指导SLN活检,定位准确,方法简练,成本低,效果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于志强;李志旺;韦伟;孙德胜;韩彬;刘晓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Lactuside B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和纹状体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翅果菊提取物Lactuside B (LB)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和纹状体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8只/组)即模型组、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LB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24h和72 h动物模型、各组在相应时间点处死一半动物,以RT-PCR技术分别检测大鼠海马和纹状体不同时间段N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NGFmRNA在海马和纹状体表达明显增多,再灌注72 h海马和纹状样NGF mRNA表达显著下降;在海马,用药后LB各剂量组NGF mRNA表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中、低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1),且中、低剂量组用药72 h时NGF mRNA表达较多,与用药24 h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纹状体,LB各剂量组NGF mRNA表达同样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其低、中、高剂量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LB用药72 h时中、低剂量组NGF mRNA表达更多,与用药24h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LB对大鼠海马和纹状体的NGF基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LB能够上调二部位的NGF mRNA有关.

    作者:詹合琴;李生莹;李平法;闫福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