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及水肿的疗效

韩淑凯;王会青;韩凯云;刘建会;左丽卿;林国群;任占昌

关键词:补气化痰通络方, 表里两经并刺法,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疼痛, 水肿
摘要:目的 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疼痛和水肿的疗效.方法 9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照组40例采用康复疗法.观察疼痛、水肿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 w后,治疗组疼痛、水肿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药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优于康复疗法.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疏肝健脾、安神和胃法治疗功能性腹泻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

    目的 基于心胃相关理论探讨母子分离加直肠刺激法导致功能性腹泻的发病机制来探讨中药疏肝健脾、安神和胃法治疗腹泻的作用途径.方法 采用母子分离加直肠刺激法复制大鼠腹泻模型,并显微镜下观察腹泻模型大鼠肠黏膜是否出现器质性改变.给予疏肝健脾、安神和胃中药2 w后观察大鼠小肠推进率;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下丘脑、脑干以及肠黏膜的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及中药中药疏肝健脾、安神和胃法对其影响.结果 造模后大鼠小肠推进率较正常组明显增快(P<0.05).经中药疏肝健脾、安神和胃法治疗2 w后,大鼠小肠推进较模型组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相比,造模后大鼠脑干、下丘脑及肠黏膜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明显升高(P<0.05);给予疏肝健脾、安神和胃中药2w,治疗后大鼠脑干、下丘脑及肠黏膜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与腹泻模型组大鼠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与正常组及西药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腹泻模型大鼠脑干、下丘脑及肠黏膜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表达的升高提示其表达改变与腹泻的发病相关.中药疏肝健脾、安神和胃能降低腹泻大鼠脑干、下丘脑及肠黏膜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是与影响脑肠轴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路有关.

    作者:吴文江;陶双友;韩棉梅;梁嘉恺;罗琦;何丽英;周福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龄化趋势下中国城镇老年医疗保障的模式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社会成员的健康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老年人来说,医疗保健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首要需求,完善的医疗保障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城市是老年人口密集的地区,在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城镇化发展的形势下,城镇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障面临着挑战.本文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对城镇老年医疗保障的发展模式进行一些探讨.1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通常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超过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超过人口总数的7%,就称其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目前老龄化速度居全球首位.

    作者:滕海英;董刚;熊林平;马玉琴;马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流感患者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计数

    异型淋巴细胞简称异淋,是出现在外周血中的一种形态发生特异性改变、功能也随之发生变异的非典型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流行性感冒即流感的发作则源于流感病毒[1].流感病毒能诱导机体多种组织细胞凋亡,其中包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本文观察分析老年流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所占比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及协作医院2010年1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老年流感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32例,年龄59~ 82[平均(67.8±4.7)]岁;合并鼻窦炎8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脏病1例,过敏性鼻炎5例,心、肺功能不全2例,肾功能障碍1例.

    作者:刘莹;邓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三种脱敏牙膏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果比较

    目的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比较三种脱敏牙膏作用牙本质小管后的超微结构形态改变.方法 50颗第一前磨牙去除颊面颈部釉质和骨质暴露浅层牙本质,浸泡在人工唾液,随机分5组,第一组:正常牙本质;第二组:正常牙本质+普通含氟牙膏;第三组:正常牙本质+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第四组:正常牙本质+舒适达速效抗敏牙膏;第五组:正常牙本质+冷酸灵双重抗敏牙膏;第2,3,4和5组涂布牙膏3 min在0,8,24,36 h,AFM获取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实时图像.采用图像分析软件量化牙本质小管的封闭程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样本第3,4,5组牙本质小管封闭明显.三种脱敏牙膏组的牙本质小管面积和相对面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测试牙膏(高露洁,舒适达和冷酸灵)在体外模型能够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防止牙本质过敏.

    作者:司庆宗;安晓莉;赵望泓;刘斌;张宝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心理干预联合人参健脾丸序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

    肠激惹综合征(IBS)是消化内科的常见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出现没有原因的腹部疼痛或不适,并且伴有排便紊乱[1].其临床特点包括间歇或持续发作的腹泻、腹痛及大便形状的变化,并且无特异的形态学改变[2].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较好的治疗IBS.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是一种全新概念的胃肠道动力调节药,具有双向调节功效.人参健脾丸具有和胃止泻和健脾益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因脾胃虚弱所致的脘闷嘈杂、腹痛便溏、饮食不化等[3].本研究旨在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心理干预联合人参健脾丸序贯治疗腹泻型IBS的疗效,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佟博;王谦;张海玲;张杰;蒋晓忠;张艳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双切口联合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4例

    青光眼患者常表现为视线模糊,剧烈眼痛、眼球充血等[1].在急性发作期可随时导致失明,是致盲的主要疾病.青光眼可引起透明晶体混浊,诱发白内障.而白内障形成与发展期也可因虹膜前移、前房变浅、房角关闭、房水引流不畅导致青光眼[2].由此可知,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对于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十分重要.1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我院2008年11月至2012年2月104例112眼合并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58眼),其中男26例(28眼),女28例(30眼),年龄45 ~ 77[平均(58.1±7.8)]岁,眼压33 ~57[平均(41.26±6.42)] mmHg;对照组50例(54眼),其中男24例(26眼),女26例(28眼),年龄43 ~78[平均(57.9±8.6)]岁,眼压32 ~56[平均(40.91±7.63)] mmHg.两组年龄,性别比例与眼压等因素基本一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视力下降与晶状体混浊.

    作者:马宇;刘意;王树林;郭娟;周利晓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器械吻合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可行性

    目前,超低位直肠癌的治疗已经由单纯的根治性治疗转变为根治性治疗及功能保留[1].尽管吻合器已被广泛应用,但由于有些直肠癌在盆腔位置较深,在狭小的骨盆腔很难安全可靠地全切肿瘤,为解决这个难题,我院采用了吻合器法和免吻合器法两种术式,探讨其治疗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

    作者:白宾;秦双;李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0例

    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是一种非关节性的软组织风湿病,主要表现为广泛对称的肌肉骨骼疼痛、僵硬,伴有失眠、心理障碍.劳累、应激、失眠和天气的变化会加重病情.目前,阿米替林是治疗FMS的主要药物,但疗效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多.本研究观察电致孔法透皮给正清风痛宁加用阿米替林,探讨治疗FMS的理想方案.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FMS患者40例.治疗组男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1.5±11.9)岁,病程(6.9±6.5)年;对照组男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5±12.2)岁,病程(7.0±6.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作者:史丽璞;刘志队;魏艳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Florida牙周探针在中老年慢性牙周炎患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牙周探针是目前牙周检查和诊断的重要工具之一,主要用于牙周病的诊断、牙周炎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估.Florida电子压力敏感牙周探针系统(以下简称Florida探针)可对牙周病患者实施风险评估,其目的是为了让患者认识他们所面临的风险因素,以及这些风险因素将如何影响牙周病治疗效果.我们应用Florida探针软件对不同年龄段中老年人牙周炎患者实施牙周风险评估,并比较各年龄段中老年人牙周风险因素的差异,明确各种风险因素在牙周病的发病、进展、诊断、治疗和维护中的影响,以及各种风险因素是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大.

    作者:王雷;李红艳;林崇韬;边立新;李艳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低氧诱导因子-1α与骨质疏松

    1992年,Semenza等[1]首先发现低氧诱导因子(HIF),它作为组织细胞低氧状态下调节氧稳态的核转录因子,在低氧信号转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IF包括三种亚型(HIF-1,HIF-2和HIF-3),哺乳动物对低氧的适应性反应主要表达为HIF-1.HIF-1是由HIF-1α和HIF-1β两个亚基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其活性主要由HIF-1α亚基决定,HIF-1α对氧的依耐性较强,仅在缺氧条件下存在.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属于氧感应细胞[2],低氧是参与调控骨改建(重建)/骨转换的因素之一,由此推测HIF-1α对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可能起了一定的调控作用.

    作者:蔡婧;郭常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FOXA1的作用机制及作为乳腺癌预后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而且与自身的雌激素水平密切相关.雌激素作用于雌激素受体(ER)从而调控的基因表达,是乳腺癌研究的重点.老年人由于雌激素分泌水平的改变以及其他机体功能的减退,是乳腺癌的高发人群.在发达国家,50%以上的乳腺癌患者是65岁以上的老年妇女[1].叉头盒蛋白Al(FOXAl)是叉头盒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既有ERα辅助激活因子的功能,又有辅助阻遏因子的功能[2~4],在乳腺、肝脏、胰腺、膀胱、前列腺、结肠和肺中均有表达,与包括乳腺癌在内的许多癌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5~8].本文综述了FOXA1的作用机制及其作为乳腺癌预后生物标志的研究进展.

    作者:卢微;刘雅文;程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66例初治A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的EPCs,其中老年AL组28例,非老年AL组38例.以10例良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1)老年AL患者骨髓EPCs绝对计数较外周血明显增高(P<0.001),相对计数较外周血无明显差异(P>0.05).(2)老年AL患者、非老年A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EPC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老年AL组骨髓及外周血中EPCs水平较非老年AL组降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3)老年AL患者外周血EPCs绝对计数与白细胞计数(r=0.815,P=0.027)、β2-微球蛋白(r1=0.709,P=0.043)、LDH(r2=0.827,P=0.026)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AL患者EPCs水平明显增高,EPCs可能与老年AL发病相关.

    作者:尹列芬;耿丛丛;朱萍;申政磊;沈秀芬;佟力;杨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Ⅱ型胶原α1链和激活T细胞核因子1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目的 探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中Ⅱ型胶原d1链(Col2α1)和激活T细胞核因子1(NFAT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6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软骨组织样本,采用RT-PCR法检测Col2α1和NFAT1的mRNA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样本中两指标的蛋白水平;分析不同病理参数的Col2α1和NFAT1的mRNA和蛋白水平.并选取同期的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对照.结果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Col2 α1和NFAT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高于股骨颈骨折患者,除NFAT1的mRNA水平(P<0.05),其余均为P<0.01;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两指标的mRNA和蛋白水平在年龄、类型、病程、关节炎严重性指数评分(ISOA)、K-L放射线分级及严重程度上有差异(P<0.05或P<0.01),且在性别和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中Col2α1和NFAT1的表达水平上调,且在多数病理参数分布上有差异,提示两者在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退变中起作用,可用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制订.

    作者:芦北极;王贵清;刘春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成骨细胞与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共聚物的体外相容性

    目的 探讨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的成骨细胞与3-羟基丁酸/3-羟基己酸共聚物(PHBHHx)支架材料的体外相容性,进一步验证PHBHHx材料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将SD大鼠BMSCs诱导的成骨细胞与PHBHHx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材料的复合情况,用MTT法检测材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成骨细胞在PHBHHx支架材料表面及孔隙中能较好地黏附和增殖.结论 PHBHHx与成骨细胞有良好的体外相容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作者:马敏先;周祥文;王永;王梅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曲妥珠单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高表达胃癌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我国胃癌发病率较高,同时,因为胃镜检查尚未列入常规体检项目,导致早期诊断率较低,大部分患者发现即为中、晚期,现行的治疗方法如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并不能显著增加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其死亡率依然较高[1].按TNM分期,大约1/3的胃癌患者在确诊时为Ⅰ期或Ⅱ期,1/4的患者为Ⅲ期,约40%为Ⅳ期[2].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其预后与分期明显相关.相关研究显示: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Ⅰ期为82.9%,Ⅱ期为62.8%,Ⅲ期为17.8%,Ⅳ期为3.3%[3].目前胃癌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相关治疗.随着胃癌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因被认知,并且针对于Her-2的分子靶向药物逐渐被研发,化疗联合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可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4,5].

    作者:刘泽锋;徐越超;芦晋;王大广;于金海;何亮;所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声造影指导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指导下结合淋巴结内注射亚甲蓝定位进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可行性及SLN转移与非转移时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方法 选择30例经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于近肿瘤侧乳晕区皮内及皮下注射造影剂,观察SLN的超声造影增强情况,记录SLN的大小、个数、淋巴门、纵横比、增强时间及增强模式.超声引导下亚甲蓝注入SLN内,对其定位.手术取出标记的SLN送病理检查,并根据结果分为SLN转移组和SLN非转移组.结果 30例乳腺癌患者术前超声造影成功检出SLN者27例,共检出51个SLN,检出率为90%.术后病理证实,阳性SLN 21个(转移组),阴性SLN 30个(非转移组).转移组和非转移组,在淋巴门是否消失、纵横比、增强时间及增强模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淋巴门、纵横比和增强模式,是鉴别SLN转移与非转移的声像图特征.结论 超声造影可以清楚显示检测到的淋巴管与SLN.超声造影联合亚甲蓝定位,不仅有助于术中顺利找到SLN,提高检出率,而且根据SLN的声像图特征能够初步判断其是否转移.超声造影与病理双把关,将减少SLN的假阴性率.超声造影联合亚甲蓝定位指导SLN活检,定位准确,方法简练,成本低,效果好,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于志强;李志旺;韦伟;孙德胜;韩彬;刘晓岭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三种手术科室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目的 调查三种手术科室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2006~ 2012年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分娩人群及腹股沟疝、阑尾炎病人的乙肝标志物检查结果及人口学资料.x2检验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是否存在性别或年龄差异.结果 总体HBsAg阳性率为4.14%,分娩组、腹股沟疝组、阑尾炎组HBsAg阳性率分别为4.42%、3.14%和3.82%.男、女HBs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4.37% vs4.09%,P=0.742);高年龄组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年龄组(5.45% vs 3.06%,P<0.01).结论 乙肝疫苗普及使年轻人群HBV感染率下降,分娩人群HBV感染率仍较高,应加强乙肝母婴传播的阻断,以防止新的HBV感染.

    作者:隋明巍;吴瑞红;牛俊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康复理念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

    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对其影响较大,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手术的效果,且对其预后及康复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促进胃肠道功能的尽快恢复是临床中的研究重点之一[1,2],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对预后有较大影响[3],故认为对于患者这些方面的干预十分必要.本文主要探讨康复理念对老年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治疗依从性及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进行胃肠道手术治疗的7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37例和观察组(康复理念指导干预组)37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60~ 84岁,平均(69.6±4.3)岁,疾病种类:结直肠癌21例,胃癌16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5例,开放性手术1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例,高中和中专9例,初中和小学24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60 ~ 85岁,平均(69.8±4.2)岁,疾病种类:结直肠癌22例,胃癌15例;其中腹腔镜手术25例,开放性手术12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例,高中和中专8例,初中和小学2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手术方式及文化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 >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于桂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环内酯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2],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在工业国家成人发病率大约在5% ~15%[1].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COPD是引起死亡的第6大病因[2~5],并且是前十大死因当中患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增高的唯一疾病[6~9],由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第3大死亡原因,并造成很大的社会经济负担[10].本文拟对大环内酯类治疗COPD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梅华;钟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Lactuside B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和纹状体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高翅果菊提取物Lactuside B (LB)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海马和纹状体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8只/组)即模型组、假手术组、阳性对照组、LB高剂量、中剂量和低剂量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2h再灌注24h和72 h动物模型、各组在相应时间点处死一半动物,以RT-PCR技术分别检测大鼠海马和纹状体不同时间段NGF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NGFmRNA在海马和纹状体表达明显增多,再灌注72 h海马和纹状样NGF mRNA表达显著下降;在海马,用药后LB各剂量组NGF mRNA表达增多,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中、低剂量组有显著差异(P<0.01),且中、低剂量组用药72 h时NGF mRNA表达较多,与用药24 h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纹状体,LB各剂量组NGF mRNA表达同样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其低、中、高剂量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LB用药72 h时中、低剂量组NGF mRNA表达更多,与用药24h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LB对大鼠海马和纹状体的NGF基因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LB能够上调二部位的NGF mRNA有关.

    作者:詹合琴;李生莹;李平法;闫福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