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致孔透皮给药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20例

史丽璞;刘志队;魏艳林

关键词:电致孔法透皮给药, 纤维肌痛综合征, 正清风痛宁
摘要:原发性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是一种非关节性的软组织风湿病,主要表现为广泛对称的肌肉骨骼疼痛、僵硬,伴有失眠、心理障碍.劳累、应激、失眠和天气的变化会加重病情.目前,阿米替林是治疗FMS的主要药物,但疗效不理想,且副作用较多.本研究观察电致孔法透皮给正清风痛宁加用阿米替林,探讨治疗FMS的理想方案.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FMS患者40例.治疗组男2例,女18例,平均年龄(51.5±11.9)岁,病程(6.9±6.5)年;对照组男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5±12.2)岁,病程(7.0±6.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现况

    老年住院患者由于器官功能减退,机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1].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控制老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措施.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近3年(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共5159例,年龄60~93[平均(75.3±2.5)]岁,男女比例1.3:1,住院时间3~107 d.1.2 方法对于我院近3年的老年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感染发生率、感染例次率,分析感染部位构成、感染危险因素以及感染病原菌构成情况.

    作者:刘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以及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效果.方法 选取80例ACS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测定血脂、血管炎症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血脂指标改变不明显;观察组血脂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均较治疗前降低,但观察组的改变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6个月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改善ACS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反应,长期使用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李斌;张奇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细胞线粒体复合物活性的影响

    目的 通过检测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黑质细胞线粒体复合物活性的改变,探讨电针治疗对黑质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以期揭示电针治疗PD的机制.方法 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组、溶剂对照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采用鱼藤酮颈背部皮下注射法制备模型,按行为学评分标准记分;治疗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数目;同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线粒体复合物Ⅰ ~Ⅳ的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治疗组行为学异常明显改善(P<0.05).电针治疗组黑质TH阳性神经元数目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模型组的线粒体复合物Ⅰ的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电针治疗组的线粒体复合物I的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各组线粒体复合物Ⅱ、Ⅲ、Ⅳ无显著差异.结论 粒体复合物Ⅰ功能障碍在PD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可能是针刺治疗作用的靶点之一.

    作者:王彦春;王培峻;马骏;许永海;梁少荣;何方;周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化速率评估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价值

    目的 研究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化速率(FERHDL)与冠心病的发生及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FERHDL与脂蛋白代谢及其亚类颗粒大小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70例研究对象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进行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FERHDL与脂蛋白及其亚类,分析FERHDL与冠心病及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组FERHDL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t=8.235,P=0.012);冠心病组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亚组中FERHDL、甘油三酯(TG)呈升高趋势,FERHDL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高(FERHDL:F=2.902,P=0.025;TG:F=3.956,P=0.046).FERHDL与TG、LDLb-C呈正相关(TG:r =0.645,P=0.008;LDLb-C:r =0.742,P=0.001),FER-HDL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2-C,HDL3-C呈负相关(HDL-C:r=-0.709,P=0.003:HDL2-C:r=-0.778,P=0.004;HDL3-C:r=-0.197,P=0.031).结论 FERHDL与冠心病及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与脂蛋白的颗粒大小有关,是一项反映脂蛋白代谢及其亚类颗粒大小分布情况的综合指标.

    作者:许振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胃切除术式对术后并发胆结石的影响

    文献报道,胃切除术后并发胆结石的发生率高达10% ~47%[1],这种高发状态已引起广大外科医师的重视.本文收集行胃切除术的病例186例,术后1~5年行B超检查随访,胃切除术后发生胆结石55例(29.6%).本文拟探讨胃切除术式对术后并发胆结石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访对象为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在本院行胃切除手术,且术前均行B超或CT检查明确无胆道疾病,术中也未发胆结石的患者186例,其中男139例,女47例,平均年龄60.8岁.所有患者术中未联合其他脏器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其他手术并发症.1.2 方法嘱所有患者术后每半年~1年或有腹痛症状时,空腹行腹部B超检查,随访5年,以了解胆结石的发病情况,并按胃切除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分析.186例患者中,行毕Ⅰ式切除39例,毕Ⅱ式切除52例,近端胃大部切除61例,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4例.各组之间年龄、性别等方面无差别,具可比性.

    作者:满忠然;刘亚辉;王英超;刘凯;王广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山东省茌平县老年人白内障患病率及危险因素

    目的 调查茌平县老年人白内障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茌平县老年人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在排除禁忌的情况下,散瞳检查白内障.白内障诊断结合视力、晶体、病史情况,分型采用Taylor HR的标准.调查程序包括问卷调查、视力及眼部检查.结果 入选老年人394例,358例参与了体检,应答率90.86%.茌平县老年人白内障总患病率为31.84%.女性白内障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越大患病率显著提高.年龄与患病率的密切程度,用Pearson列联系数衡量为0.31.糖尿病、长期日光照射史、青光眼、近视是白内障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各危险因素对白内障患病类型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茌平县老年人白内障患病率与国内其他平原地区患病率相当,防止暴露于相关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白内障.

    作者:周洪伟;周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安普贴在治疗脑卒中患者院前带入压疮中的效果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脑卒中患者由于瘫痪肢体感受冷、热、潮湿等刺激的能力下降,加上长期卧床或活动减少,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减慢,降低了皮肤组织对压力的耐受性,因此脑卒中瘫痪患者极易发生压疮.对于居家脑卒中患者,由于家庭护理不当,发生压疮的概率更高[2].

    作者:单岩;孙会;张振香;王爱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龄化趋势下中国城镇老年医疗保障的模式

    医疗保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社会成员的健康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老年人来说,医疗保健成为他们晚年生活的首要需求,完善的医疗保障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城市是老年人口密集的地区,在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以及城镇化发展的形势下,城镇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障面临着挑战.本文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对城镇老年医疗保障的发展模式进行一些探讨.1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通常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超过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超过人口总数的7%,就称其为老龄化国家或地区.1999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目前老龄化速度居全球首位.

    作者:滕海英;董刚;熊林平;马玉琴;马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脑卒中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与支持治疗

    脑卒中患者的营养障碍很普遍,而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可加重原发疾病,增加并发症,影响结局.一项多国参与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9%,营养不足患者的死亡率为37%,提示脑卒中患者合并营养不足是导致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1];北京地区一项753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参加的研究显示,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4.2%和21.2%,其中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仅14.4%接受了营养支持治疗;在无营养风险患者中有2.2%接受了营养支持治疗,表明目前神经内科医生对脑卒中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应用方面尚存在一定不合理性[2].为此,本文综述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作者:闫斌;王磊;杨秀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窄谱中波UVB治疗老年慢性湿疹的疗效

    慢性湿疹是老年人常见的皮肤病之一,可反复多年,瘙痒剧烈,给老年人造成了很大困扰.但目前,治疗慢性湿疹仍缺乏满意的方法,常规治疗主要有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系统给予钙剂、维生素C、复方甘草酸苷、免疫抑制剂等.但老年人因为本身可能有基础疾病,并且往往湿疹的患病时间又较长,所以单纯依赖常规治疗来治疗慢性湿疹具有很大局限.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较好[1~3],本文采用NB-UVB治疗老年慢性湿疹患者,观察临床疗效.

    作者:王瑞;王菲菲;杨俊亚;曹鸿玮;郑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中药抵当汤对小鼠结肠癌脾移植肝转移模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医经典活血化瘀方剂抵当汤对小鼠结肠癌脾移植肝转移模型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 复制小鼠结肠癌脾移植肝转移模型,测定瘤重、肝重和抑瘤率,取瘤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 动物接种瘤细胞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肿瘤转移情况,其中以病理对照组转移为严重,与抵当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正常对照组组PCNA表达阴性,病理对照组的PCNA阳性率以三级多,而抵当汤组的PCNA阳性率主要在一级.抵当汤组的三级阳性率较病理对照组明显为低(P<0.01).结论 抵当汤对小鼠结肠癌脾移植肝转移模型增殖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杨运高;华何与;陈先明;王学良;王程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下肢手术术后硬膜外镇痛中的疗效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出现,老年患者进行下肢骨科手术也逐渐增多,而对手术镇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手术疼痛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应激反应,若不有效抑制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代谢紊乱,影响患者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之间的双向调节,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1].术后镇痛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疼痛,还可有效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维持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2,3].本研究观察右美托咪定(DEX)在老年下肢手术术后硬膜外麻醉镇痛中的效果,探讨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古兵虹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A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66例初治A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中的EPCs,其中老年AL组28例,非老年AL组38例.以10例良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1)老年AL患者骨髓EPCs绝对计数较外周血明显增高(P<0.001),相对计数较外周血无明显差异(P>0.05).(2)老年AL患者、非老年A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EPC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老年AL组骨髓及外周血中EPCs水平较非老年AL组降低,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3)老年AL患者外周血EPCs绝对计数与白细胞计数(r=0.815,P=0.027)、β2-微球蛋白(r1=0.709,P=0.043)、LDH(r2=0.827,P=0.026)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AL患者EPCs水平明显增高,EPCs可能与老年AL发病相关.

    作者:尹列芬;耿丛丛;朱萍;申政磊;沈秀芬;佟力;杨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测定阿托伐他汀治疗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水平,脑循环动力学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NFDS、mRS、血液流变学水平、R、Zc、Wv、DR及CP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ADL、Vmean及Qmean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和同期对照组(均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且用药安全.

    作者:禤彩霞;曹传伟;杨开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鼠原代前脂肪细胞及诱导分化方法的探讨

    目的 探寻大鼠原代培养前脂肪细胞及诱导分化的佳方法.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前脂肪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以分化培养基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成功培养大鼠前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24 h贴壁时为类圆形,3d后渐成梭形或多角梭形,6d左右进入指数增长期;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细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油红O染色可见细胞内出现红染颗粒.结论 成功建立高效原代培养前脂肪细胞及诱导分化的方法,为脂肪细胞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细胞模型.

    作者:陈思;陈梅晞;龙冠晗;周燕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三种脱敏牙膏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果比较

    目的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比较三种脱敏牙膏作用牙本质小管后的超微结构形态改变.方法 50颗第一前磨牙去除颊面颈部釉质和骨质暴露浅层牙本质,浸泡在人工唾液,随机分5组,第一组:正常牙本质;第二组:正常牙本质+普通含氟牙膏;第三组:正常牙本质+高露洁专效抗敏牙膏;第四组:正常牙本质+舒适达速效抗敏牙膏;第五组:正常牙本质+冷酸灵双重抗敏牙膏;第2,3,4和5组涂布牙膏3 min在0,8,24,36 h,AFM获取牙本质小管封闭情况实时图像.采用图像分析软件量化牙本质小管的封闭程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样本第3,4,5组牙本质小管封闭明显.三种脱敏牙膏组的牙本质小管面积和相对面积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测试牙膏(高露洁,舒适达和冷酸灵)在体外模型能够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防止牙本质过敏.

    作者:司庆宗;安晓莉;赵望泓;刘斌;张宝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心理干预对老年非浸润性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心理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非浸润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的83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心境状态剖图(POMS)为测量工具,于干预前、干预6 w后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变.采用疼痛数字评分法评定干预前后疼痛的变化.结果 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OMS评分无显著差别(P>0.05).心理干预6 w后实验组干预前后POM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均在5分以上,干预后实验组疼痛评分下降至(2.2±1.1)分,面对照组仅下降至(3.8±0.9)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时间为12 ~32个月,平均21.4个月,实验组复发率为37.5%,对照组为4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减轻膀胱内化疗药物灌注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简单、可行、有效的方法,同时可减轻膀胱灌注治疗过程中引起的疼痛.

    作者:管旌旌;刘敏;孟维妮;王晓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曲妥珠单抗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高表达胃癌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我国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目前我国胃癌发病率较高,同时,因为胃镜检查尚未列入常规体检项目,导致早期诊断率较低,大部分患者发现即为中、晚期,现行的治疗方法如根治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并不能显著增加进展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其死亡率依然较高[1].按TNM分期,大约1/3的胃癌患者在确诊时为Ⅰ期或Ⅱ期,1/4的患者为Ⅲ期,约40%为Ⅳ期[2].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其预后与分期明显相关.相关研究显示: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Ⅰ期为82.9%,Ⅱ期为62.8%,Ⅲ期为17.8%,Ⅳ期为3.3%[3].目前胃癌的治疗仍以手术治疗为主,同时术后辅以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相关治疗.随着胃癌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基因被认知,并且针对于Her-2的分子靶向药物逐渐被研发,化疗联合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可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途径[4,5].

    作者:刘泽锋;徐越超;芦晋;王大广;于金海;何亮;所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大环内酯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1,2],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在工业国家成人发病率大约在5% ~15%[1].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COPD是引起死亡的第6大病因[2~5],并且是前十大死因当中患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增高的唯一疾病[6~9],由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进行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预计到2020年,COPD将成为世界第3大死亡原因,并造成很大的社会经济负担[10].本文拟对大环内酯类治疗COPD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梅华;钟小宁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评价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疗效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评价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1年3~9月因胸闷、喘息、咳嗽就诊于该院门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并完成随访的42例患者进行研究.患者确诊后嘱其规律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50/250).分别在规律治疗后的1、3、6个月复诊并行肺功能(FEV1/FVC、FEV1/预计值)及FeNO测定.同时以10名健康志愿老年人为对照组,测定上述指标.结果 规律吸入治疗1个月后,复查肺功能及FeNO均较前好转,FEV1/FVC(%)达66.87±2.45,FEV1/预计值(%)达76.51 ±2.48,FeNO (ppb)达21.59±1.79.规律治疗3个月后,患者上述指标较前改善明显,FEV1/FVC(%)达70.44±2.13,FEV1/预计值(%)达80.10±1.89,FeNO(ppb)达19.87±1.33.其中有8名患者肺功能达到正常,但仍有哮喘症状发作(均比治疗前症状减轻)且FeNO值仍高于正常,嘱其继续吸入治疗,余患继续上述治疗.治疗6个月后所有上述指标达正常,FEV1/FVC(%)达74.86±2.01,FEV1/预计值(%)达84.48±1.24,FeNO (ppb)达17.15 ±0.59.所有患者肺功能及FeNO均达到正常,且无明显哮喘症状发作.结论 FeNO测定比肺功能检测能更好地映应老年人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作者:王艳杰;李晓辕;靳英丽;刘超英;彭丽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