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建树;赵毅;代红梅;刘韦兵;贾玉庆;孙大辉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由硫代乙酰胺(TAA)所致肝损伤的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5组,正常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模型组用生理盐水灌胃,TAA(300 mg/kg)腹腔注射连续3次,间隔24h,GBE组(50、100、200 mg/kg)用GBE生理盐水灌胃,TAA(300 mg/kg)腹腔注射连续3次,间隔24 h.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谷草氨酸转移酶(AST)、谷丙氨酸转移酶(ALT)的水平,并用RT-PCR和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各组肝脏HDAC2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清中谷丙氨酸转移酶(ALT)、谷草氨酸转移酶(AST)水平明显升高,肝组织中HDAC2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下调;而GBE组与模型组相比,血清中ALT、AST水平明显降低,肝组织中HDAC2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上调.结论 GBE可通过HDAC2抑制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从而对肝脏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王树芳;徐海英;李萌;康静;李永海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CE-MRI)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相关性.方法 DCE-MRI参数S及SI%,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巨噬细胞(CD68).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参数S及SI%与斑块内巨噬细胞相关性.结果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S及SI%与斑块内巨噬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0.452,P <0.05;r =0.461,P<0.05).结论 通过测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参数S及SI%评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反应程度,S及SI%值较大者,斑块内炎性反应明显,斑块具有易损性.
作者:刘铁军;曲晓峰;刘书峰;刘亚洁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老年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279例,其中临床确诊为CHD患者228例,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分,按评分结果CHD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LP(a),进行one-way ANOVA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HD组HDL-C、ApoA1较非CHD组显著降低,而TC和LDL-C显著增加,随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升高,TC水平升高而HDL-C水平降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DL-C与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而TC与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HDL-C异常与老年CHD患者的关系密切,可作为老年CH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英姿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一,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胸部不适或者是间歇性胸痛[1].其日常频繁发作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还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突然猝死[2].为此,本组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4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何志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大面积脑梗死发生后可引起短暂的血液高凝状态以及进展的纤溶亢进状态,当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时常有血液黏稠、血流减缓的情况,此阶段易引发血栓,导致脑组织微循环障碍,而纤溶亢进则可能导致继发性出血.所以学者认为大面积脑梗死后的凝血紊乱可以加重病情和影响患者预后[1].笔者观察死于脑挫裂伤大部分患者,其共同点是凝血功能均高度异常;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死亡率大约占80%,而无DIG者只有12%.
作者:霍永生;许守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随着冠心病冠脉介入治疗的普及与发展,也推动了介入器材长足进步、更新与发展,提高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成功率与安全性.就球囊导管而言,也从早期的固定导丝球囊,发展到OTW(Over-the-wire)球囊、快速交换球囊等,并产生了一些特定功能的球囊导管,成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必备器械,本文将常用球囊的性能、分类及适用范围作一阐述.
作者:黄丙森;万兴方;赵利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国内外对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在目前尚无统一定义,大部分学者认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专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仍频繁复发、激素依赖和激素抵抗的肾病综合征[1].频繁复发是指短期内多次复发,即患者对皮质激素治疗有完全效应,但在6个月内有2次或1年内有3次以上复发.
作者:周慧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重度慢性牙周炎由于发病迟缓、治愈率较低,加之骨质疏松的影响,严重危害中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牙周炎侵犯牙周组织影响牙槽骨的吸收并形成牙周袋,造成成年人部分和老年人全口牙体缺失症状发生.一些学者提出[1,2],牙齿脱落及松动状况可能与全身骨量减少有关,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确切的关系尚未定论.本研究对骨质疏松患者及骨密度正常者进行牙周检查,讨论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必要的相关性.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乳腺癌是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病理类型预后也不相同.乳腺导管内癌是指乳腺导管内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但尚未突破基底膜.2003年WHO认为其不典型增生发展到浸润性癌之间的中间状态,将其定义为癌前病变[1].但不经治疗的情况下约有53%的导管内癌发展为浸润性癌[2].因此,针对导管内癌的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李春艳;侯国芳;张晟;张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杜仲种粕对衰老模型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连续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350mgkg-1d-1)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同时用杜仲种粕(300 mg·kg-1·d-1)灌胃,6 w后检测各组血清、肝脏组织与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MDA)的含量. 结果 杜仲种粕可以提高血清、肝脏组织与脑组织中SOD、CAT活力,降低血清、肝脏组织与脑组织中的MDA含量,与衰老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 杜仲种粕可以提高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袁带秀;刘英伯;王长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婚姻、家庭、居住环境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影响,为促进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在中国20省(市)按城乡分层随机抽查45 ~ 57岁的妇女1 102例,采用流调用抑郁量表(CES-D)和自行设计的相关因素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发生与家庭社会支持、伴侣健康状况、伴侣有否工作、婚姻质量、婚姻状况、居住自然环境、居住情况、与子女和邻居关系有相关性(P<0.05).对围绝经期抑郁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由大到小的因素为婚姻质量、家庭社会支持、子女关系、伴侣健康状况、婚姻状况、伴侣工作与否、邻里关系、居住环境、居住情况.结论 婚姻、家庭、环境因素影响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的发生,促进婚姻家庭和谐可以降低抑郁的发生.
作者:马素慧;窦娜;李丹;邱忠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研究[1]证明年龄对身体功能的影响力被夸大了,老年人可以通过改变生活形态或行为修正方式避免发生身体功能障碍.现将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如下.1老年人身体功能1.1 身体功能身体功能指的是个体达成基本功能的表现,这些基本功能包含日常活动能力、移动能力等完成日常生活所需要执行的任务[2].
作者:李艳玲;张瑞丽;杜小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细胞和患者血清中p53、p1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口腔科手术切除及活检标本65例,其中口腔扁平苔藓21例,口腔白斑22例,慢性盘状红斑狼疮22例.结果 p53蛋白在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口腔白斑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口腔扁平苔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16蛋白在口腔扁平苔藓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口腔白斑/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NA在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口腔白斑中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口腔扁平苔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使p53蛋白过度表达、p16蛋白表达缺失和PCNA的过度表达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相关性,为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刘圆月;侯菊花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B超检查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该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73例老年白内障患者进行B超检查,分析B超检查对老年白内障的诊断价值.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前后采用B超检查方法,测量患者眼轴长度与屈光度,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73例老年白内障患者经B超检查患眼均有晶体增厚,晶体厚度4.1~5.4 mm,厚5.9 mm.超声显示晶体内存在点状光点与长短不一的条索状、斑片状强回声.5例(6.85%)患者轴距增宽,3例(4.11%)患者视网膜脱离,l例(1.37%)患者晶体位置异常,1例(1.37%)患者玻璃体内出血.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后采用B超和接触式A超测量眼轴与屈光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眼科B超检查对诊断老年白内障与评价老年白内障患者手术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王乐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系统评价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VIP、CNKI、万方、CBMdisc,收集以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干预措施治疗DPN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8个RCT,包括2 381例DPN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改善DPN症状及体征的总有效率优于B族维生素等西药,三组比较结果显示RR(95% CI)分别为[1.42(1.17,1.72),P=0.000 4]、[1.33(1.19,1.48),P<0.000 01]及[3.96(3.01,5.20),P<0.000 01],对DPN腓总感觉、腓总运动、正中感觉、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亦优于西药组.缺乏对黄芪桂枝五物汤不良反应及长期副作用的报告.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DPN的疗效优于B族维生素等西药,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存在较大的偏倚风险,不能评价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使其对DPN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受到限制.
作者:顾静;车敏;李海龙;吴红彦;张秋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不同剂量厄贝沙坦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将133例CHF患者(男80例,女53例)随机分为四组,按剂量从小至大排序,给予不同剂量厄贝沙坦维持治疗10w.治疗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室短轴缩短分数(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B型钠尿肽(BNP)、肌酐(Cr)水平的变化.结果 四组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心功能指标.随着剂量逐渐增高其疗效明显,但达到较高剂量组后总有效率无差别.患者LVEF、CI、FS随着剂量增加而提高(P<0.05),但较高剂量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Dd、BNP降低明显(P<0.05).然而,Cr水平升高也更显著(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适当剂量厄贝沙坦能有效治疗CHF,抑制心肌重构,改善患者预后.随着厄贝沙坦剂量的增大,在一定范围内各项指标可明显改善,但剂量继续加大则效果不再显著提高,故不应盲目加大厄贝沙坦剂量,否则易导致副作用的增加及Cr的升高.
作者:李晨昊;吴金义;张蕾;张超;郭功亮 刊期: 2013年第04期
OCT是一种继冠脉造影、血管内超声(IVUS)后评价血管内病变程度的又一新技术.其原理是将光学相干技术与激光扫描共焦技术相结合,利用波长为1 300 nm左右的近红外线光波作为光源,通过分光器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样本光束和参照光束,采用距离相同的参照光束与样本光束反射波相遇后产生的光学相干现象,经计算机处理成信号后得到相应图像,用光波反射时间和光波延迟时间测量距离,光波强度代表深度,从而获得组织图像.
作者:原野;王智慧;王丽珊;王向荣;李亚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老年患者并发胃肠神经病变(DGN)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66例糖尿病(DM)患者分为DGN组32例,无DGN组(NDGN) 34例,随机选取50例同期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3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部分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 DM患者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且高Hey血症患者比例高,差异显著(Hcy∶DGN∶t =5.122,P=0.020;NDGN∶t=5.247,P =0.018.Hhcy发生率:DGN:x2=7.646,P=0.006;NDGN:x2=8.480,P=0.004).DGN组和NDGN组患者的血浆Hcy水平无差别(P>0.05).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年龄、DM病程是与T2DM合并DGN相关的危险因素(年龄:P=0.006,OR =6.673;DM病程:P=0.031,OR=4.909).结论 对高龄、病程长的DM患者应加强胃肠道DAN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李铁;赵晓伟;田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认知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血压变化及SCL-90评分.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干预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照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虽略有下降,但与干预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及偏执等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认知干预能改善负性心理情绪,使血压趋于平稳状态.
作者:杨翔宇;高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HIF-1α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0例结直肠癌患者组织标本中HIF-1α、HK-Ⅱ、VEGF的表达情况,并将检测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IF-1α、HK-Ⅱ、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HIF-1 α、HK-Ⅱ、VEGF与结直肠癌的分期、分化程度有关,在分期晚、分化程度差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且HIF-1α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HK-Ⅱ、VEGF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HK-Ⅱ、VEGF的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HIF-1α的表达率呈正相关.结论 HIF-1α表达可以提示结直肠癌的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且HIF-1可能诱导HK-Ⅱ及VEGF表达,对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预后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肖慧杰;申震;张凯;姜洋;刘铜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