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铁;赵晓伟;田坚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在食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产生的凋亡作用.方法 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RAIL利用脂质体瞬时转染人食管癌细胞EC9706,并设立转染空载体组和未转染组作为阴性对照;48 h后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其在食管癌细胞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重组质粒24、48 h后对食管癌细胞产生的凋亡效应;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DNA3.1(+)-TRAIL中TRAIL基因能大量表达且对食管癌EC9706细胞产生凋亡效应,并能显著抑制耐药基因SIRT1的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论 TRAIL可抑制食管癌细胞中SIRT1基因表达.
作者:武娟;曹琼;王洁琼;金戈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莲子心在高血压患者中的抗动脉硬化作用.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4例分为两组,其中西药组(厄贝沙坦150 mg/d)共32例,联合用药组(厄贝沙坦150 mg/d+莲子心2 g/d)32例,常规检测血压、心率、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生化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并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值,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3个月后及6个月后复测各个指标.结果 西药组与入组时比较,治疗6月后的颈动脉IMT明显下降(均P<0.05),联合用药组:与入组时比较,治疗3个月的IMT、MMP-9,治疗6个月的颈动脉IMT、ba-PWV、IL-6、hs-CRP、MMP-9均明显下降(均P<0.05);与西药组同期比较治疗3个月后莲子心组颈动脉IMT、hs-CRP、MMP-9较西药组均显著下降,治疗6个月的颈动脉IMT、ba-PWV、IL-6、hs-CRP、MMP-9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加用莲子心干预治疗能够降低颈动脉IMT、ba-PWV等指标,具有抗动脉硬化作用,这些作用可能与其对炎症因子及MMP-9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有关.
作者:高枫;苏伟;龚少愚;陆纪元;周春刚;陆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肩关节脱位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但肩关节后脱位在临床上却极为少见,合并骨折更为少见,常由高能量损伤如车祸、高处坠落,也可见于癫痫发作、电休克治疗过程中[1],由于临床查体及个人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其漏诊、误诊率较高.笔者接诊1例肩关节后脱位并肱骨头骨折患者,结合相关文献及总结经验,对其分类及诊疗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卢建树;赵毅;代红梅;刘韦兵;贾玉庆;孙大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神经心理学指标、事件相关电位P300测定,系统评价往事回忆,现实定向和再激发的3R疗法对延缓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型研究设计,选择AD患者34例,进行神经心理学指标(MMSE、ADAS-cog、FAQ、N PI)、P300的基线评定,然后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3R疗法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在开始实施训练后的第3个月、第6个月时,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各项指标的评定与分析.结果 3R治疗组生活能力显著提高(P<0.01);社会活动能力提高(P<0.05);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加(P<0.01).结论 3R疗法能有效提高AD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延缓认知功能减退.
作者:何丽婵;邓婉清;何锐;张素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脑出血后脑水肿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关系.方法 4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模型,随机分为脑出血模型组、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造模后6h、12h、24 h、3d、5d、7d、14 d七个时间点取脑组织测定含水量,免疫组化检测MMP-2、MMP-9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在12h、24 h、3d、5d、7d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MMP-9表达在12h、24 h、3d、5d、7d时间点高于对照组(P <0.05);MMP-2自24 h开始表达,7d达高峰,14d仍有较高表达,在对照组无表达,模型组脑组织的重量变化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与MMP-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MMP-9的表达与脑水肿相关,MMP-2的表达与神经损伤修复相关.
作者:王同新;赵竹玲;王善军;韩良波;闫瑞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根据WHO的统计显示,老年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70%的患者疼痛是主要的临床症状,30%的患者存在难以忍受的疼痛[1],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也对癌症化疗后的老年患者康复造成不利影响.目前老年癌痛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在抗肿瘤治疗基础上加药物三阶梯止痛法、生物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等.尽管如此,经过常规治疗,仍有36% ~ 50%的老年癌症患者忍受的疼痛程度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2,3].另一方面,癌痛使老年患者住院治疗的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加重了社会和国家的负担.针灸治疗以经络穴位理论为据,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可缓解癌痛,避免了西药治疗的弊端,具有方法简便、易于操作、经济适用、疗效显著等特点,现综述如下.
作者:崔贤镒;沈雪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及其与情感症状的关系.方法 对33例老年期抑郁患者发作期(抑郁组)、缓解期(缓解组)及3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比较抑郁患者和对照组,缓解期患者与对照组,以及患者发作期与缓解期的认知功能.结果 老年期抑郁患者MoCA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注意、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语言、延迟记忆四个分量表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2,P=0.02,P=0.04);缓解期的老年期抑郁患者MoCA评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15),但执行功能和延迟记忆评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2,P=0.04);老年期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缓解后,MoCA评分有明显改善(P=0.02).结论 老年期抑郁患者发病期有广泛的认知功能受损,抑郁症状缓解后,认知功能可部分恢复,但并非完全可逆.
作者:刘敏;张惠实;李红丽;杨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早期发现和干预血管病变,评估危险因素,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上游防治具有重要意义[1-3].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不仅可以提供24 h的平均血压,而且还可以了解这段时间内血压的变化情况.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即为血压变异性(BPV).通常用动态血压标准差(SD)与变异系数(CV)动态血压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SD/mean)来表示血压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发生的变异性[4].本实验探讨动态BPV与冠心病关系,为临床预防冠心病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孙淑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0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认知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血压变化及SCL-90评分.结果 干预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与干预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对照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虽略有下降,但与干预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及偏执等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效的认知干预能改善负性心理情绪,使血压趋于平稳状态.
作者:杨翔宇;高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多功能性细胞因子,其主要作用为调控骨髓中红细胞的产生,促进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贫血.近年来的实验研究显示,EPO对非造血组织、器官具有保护功能,特别是肾脏.本文对近年来关于EPO非造血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王向托;高慧;杨立志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丘脑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丘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60岁以上未患卒中的对照组人群80例,大脑皮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韦氏智力量表和记忆量表的测试,比较测试结果.结果 丘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词汇测试、执行完成分类数、执行错误应答数、连线作业A、连线作业B、经历、定向、视觉再认、触觉记忆、联想学习、理解记忆及倒背和顺背等认知指标上与大脑皮层梗死组及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丘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时记忆损伤作明显,单纯右侧缺血性脑卒中则损伤较轻.结论 丘脑梗死更容易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而双侧丘脑在短时记忆功能中对患者的影响存在差异.
作者:宋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组病因未明确致命性的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皮质锥体细胞和锥体束的进展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既有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又有下运动神经元受损,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延髓麻痹与锥体束征.发病机制至今未明,随着对ALS疾病的研究深入,ALS运动神经元选择性损伤的发病机制可能有:Cu/Z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突变,谷氨酸毒性学说,线粒体功能障碍,免疫炎性反应,星形胶质细胞功能异常,TAR DNA结合蛋白43(TDP-43)和肉瘤融合蛋白(FUS)包涵体等.
作者:曾含漪;徐仁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靶向A型H1N1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研究其抑制病毒复制的效果.方法 设计并合成3对靶向A型H1N1流感病毒PA基因的siRNA,构建表达质粒pS-PA646、pS-PA841、pS-PA1537,分别转染MDCK细胞及鸡胚,并感染H1N1亚流感病毒,检测siRNA抑制流感病毒复制的效果.结果 设计的3对siRNA中,pS-PA1537可明显抑制A型H1N1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及鸡胚中的复制.结论 该研究为开发抗H1N1治疗制剂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洋;马程远;郭健杏;田明尧;金宁一;华树成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杜仲种粕对衰老模型小鼠体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连续颈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350mgkg-1d-1)建立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同时用杜仲种粕(300 mg·kg-1·d-1)灌胃,6 w后检测各组血清、肝脏组织与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过氧化氢酶(CAT)活力、丙二醛(MDA)的含量. 结果 杜仲种粕可以提高血清、肝脏组织与脑组织中SOD、CAT活力,降低血清、肝脏组织与脑组织中的MDA含量,与衰老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 杜仲种粕可以提高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作者:袁带秀;刘英伯;王长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系统评价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VIP、CNKI、万方、CBMdisc,收集以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为干预措施治疗DPN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8个RCT,包括2 381例DPN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改善DPN症状及体征的总有效率优于B族维生素等西药,三组比较结果显示RR(95% CI)分别为[1.42(1.17,1.72),P=0.000 4]、[1.33(1.19,1.48),P<0.000 01]及[3.96(3.01,5.20),P<0.000 01],对DPN腓总感觉、腓总运动、正中感觉、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亦优于西药组.缺乏对黄芪桂枝五物汤不良反应及长期副作用的报告.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对DPN的疗效优于B族维生素等西药,但由于纳入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存在较大的偏倚风险,不能评价黄芪桂枝五物汤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使其对DPN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受到限制.
作者:顾静;车敏;李海龙;吴红彦;张秋菊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女性绝经后雌激素的分泌明显减少,更易患骨质疏松,导致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既往老年患者椎体骨折后常采用保守治疗,病程长且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微创手术技术日趋完善,疗效确切,本文探讨其应用于绝经后女性椎体骨折的疗效.
作者:朱宇;陈清汉;马希峰;来秋山;张明生;张仲宁;邵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颌面部骨折时,由于其解剖特殊,结构不规则,骨质密度不均,各种腔道交杂,并与视、听、嗅及颅脑等重要脏器相邻,还与呼吸道、食道开口为伍,所以其救治有特殊的专业要求[1].既往对于全身状态良好的老年患者,如伴有颌面部开放性损伤,一般将颌面部软组织修复及颌面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同时进行.我们根据老年人身体机能及创伤后应激状态的改变特点,主张对于颌面骨折老年患者于一期单纯行颌面部软组织处理,术后1~2w行颌面部骨折复位手术治疗.
作者:段春巍;林泉;彭维海;刘超;张舵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一氧化碳中毒是包括我国在内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较常见的家庭生活意外中毒.同时,一氧化碳也是意外生活中毒当中致死人数多的毒物[1].患者因中毒等应激因素导致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出现负氮平衡,继而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功能降低、生命器官系统功能损害、继发感染.对于如何有效地进行一氧化碳中毒的基本治疗,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如何进行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早期的营养管理,目前只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而针对老年人重症一氧化碳中毒治疗中的营养管理问题,尚未在国内外的报道中出现.不可否认的是,在一氧化碳中毒治疗中,通过营养管理以达到有效地营养支持应是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
作者:秦国庆;金辉;杨玉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乳腺癌是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病理类型预后也不相同.乳腺导管内癌是指乳腺导管内上皮细胞的异常增生,但尚未突破基底膜.2003年WHO认为其不典型增生发展到浸润性癌之间的中间状态,将其定义为癌前病变[1].但不经治疗的情况下约有53%的导管内癌发展为浸润性癌[2].因此,针对导管内癌的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李春艳;侯国芳;张晟;张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ontin和KAI1蛋白的表达特征,探讨二者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别及相关性.方法 84例老年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作为观察组,以6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中pontin和KAI1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中pontin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KAI1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中pontin和KAI1的表达均与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及PCNA的表达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中pontin和KAI1的表达呈负相关性.结论 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ontin高表达,KAI1低表达,对肿瘤的进展有促进作用,pontin和KAI1在肿瘤中可能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的进展.
作者:张波 刊期: 201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