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桔梗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肝病大鼠的干预作用

栾海艳;隋洪玉;张雪松;齐淑芳;欧芹;赵晓莲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肝病, 桔梗总皂苷
摘要:目的 研究桔梗总皂苷是否能改善2型糖尿病肝病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 采用脲尿佐菌素尾静脉注射加高脂高糖饮食法建立2型糖尿病肝病大鼠模型,然后通过给予桔梗总皂苷水溶液灌胃来观察其对血糖、血脂、肝功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等指标的影响,同时采用罗格列酮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结果 (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桔梗总皂苷组大鼠的空腹血糖含量显著降低(P<0.01),且已达正常标准,TG、TC、LDL含量显著降低(P<0.01),HDL含量显著增高(P<0.01).(2)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桔梗总皂苷组大鼠的GPT及GOT含量显著降低(P<0.01).(3)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桔梗总皂苷组大鼠的肝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桔梗总皂苷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肝病大鼠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和保护肝功能.桔梗总皂苷能明显减轻糖尿病大鼠的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山东省部分地区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选地区结防机构规定时段内登记的肺结核患者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248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75.4%,平均就诊延迟71.0d;老年患者男女性别之比为3.96,高于非老年患者组的1.91(P<0.01);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较非老年患者严重(P =0.001,OR =2.212);就诊延迟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痰检阳性率高于就诊未延迟组(P=0.004,OR=2.353);户籍人口、有咳嗽咳痰无咯血症状、患者来源是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象严重,尤其是有咳嗽咳痰无咯血症状、户籍人口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导致痰涂片阳性患者增多,对社会危害更大,采取措施降低老年患者就诊延迟对做好结核病控制工作十分必要.

    作者:李永文;王志萍;耿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联合他汀类与普罗布考抗动脉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以富含脂肪的斑块聚积在大动脉壁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变起始于动脉内膜中层的退变,先后有脂质和复合糖类聚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沉着.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是AS的继发病变.AS可累及全身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等.AS斑块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血脂调节药物,其次还具有稳定斑块、抗炎、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普罗布考为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它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抗AS,降低胆固醇合成和促进胆固醇分解的作用.将普罗布考与他汀类药物合用于可能会比单一用药抗动脉硬化作用更明显.本文对近期国内外关于普罗布考与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抗动脉硬化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朴美璇;孔俭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人体成分分析

    人体成分的分析方法有多种[1],如体重指数法(BMI)、皮褶厚度测量法、水下称重法、总体钾法、生物电阻抗法、双能X线吸收法(DXA)、空气置换体积描记法等.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人体体成分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了,根据人体成分含水量不同,对电的导电性不同,通过导入一定频率的电流,测量人体的电阻值可间接测量人体的组成成分.国外不少研究证实,该法能客观、准确地测定人体组成.根据此原理亦有多种人体体成分测量仪面市.本研究应用Biospace公司生产的Inbody720身体组成分析仪进行人体组成分析,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人体组成成分及体内水分情况.

    作者:张立娜;刘冰;袁晓洁;孙珉丹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治疗老年胰尾肿物10例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现今腹腔镜已被应用于胰腺外科手术,而胰腺本身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大功能,其位置在腹膜后,周围解剖关系复杂,胰腺与脾脏动、静脉及脾门关系密切,故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难度大、技术操作要求高、风险系数大,较难开展.然而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拥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等优点[1],使其对于老年人胰尾肿物能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我科从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对10例老年患者胰尾肿物行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宋巍;王蒙;张学春;张平;王广义;刘亚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疗效对比

    为了探讨合适的临床治疗措施,本文对我院收治的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分别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并对两种治疗措施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42例,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63~ 80[平均(75.22±4.58)]岁;受伤至就诊时间3 ~20 d;其中过伸性损伤26例,受伤机制不详8例,颈椎屈曲性损伤8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跌倒致伤14例,推拿按摩致伤2例,重物砸伤6例.患者在入选时均有四肢及躯干不同程度的疼痛、麻木、感觉障碍、四肢肌力减退、括约肌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按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标准均为不全损伤,B级18例,C级24例.

    作者:陈春;李江龙;刘继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ERCC1与RRM1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胰腺癌、癌旁组织、正常胰腺组织中DNA损伤修复蛋白ERCC1,RRM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手术切除胰腺癌及癌旁组织34例,正常胰腺组织20例,标本经常规石蜡包埋,采用SABC法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在胰腺癌组织中ERCC1高表达14例(4l.2%),RRM1高表达10例(29.4%),癌旁组高表达率分别为67.6%、52.9%,正常胰腺组织分别为70.0%、80.0%.两种基因的高表达率均低于癌旁组及正常胰腺组(P<0.05).在有无淋巴结、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因素中分析ERCC1及RRM1的高低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RCC1及RRM1基因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表达与否对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等无显著影响.

    作者:柴文刚;王广义;谢淑丽;王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64-MDCT在急性胸痛三联征中的应用

    急性胸痛三联征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和肺栓塞,是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起病急,可危及生命,常需要快捷、准确的做出诊断.由于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及临床医生经验不足,漏诊率较高.64排螺旋CT(64-MDCT)的高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使一次扫描覆盖冠状动脉、主动脉、肺动脉并清晰重建其血管影像成为可能,可以对冠心病、主动脉夹层及肺动脉栓塞三种常见急性重症进行快速联合检查.本文采用64-MDCT对急性胸痛患者进行诊断,为快速准确有效的发现急性胸痛的病因及临床分类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金龙哲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残余肾功能(RRF)是指慢性肾衰竭患者到了终末期,肾脏仍然保留的部分肾功能.尽管这些残余的肾功能已经很少(少于正常功能的10%以下),甚至于不足以维持生命,但它对患者体内毒素和多余水分的清除,以及营养的维持和血压的控制仍有很大的作用[1].本文拟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RRF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78例,按RRF分为有RRF组48例和无RRF组30例,诊断标准主要参照文献[2].无RRF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8 ~70[平均(44.86±17.19)]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4.52±1.53)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11例,高血压肾病10例,糖尿病(DM)肾病5例,慢性肾盂肾炎3例,多囊肾1例.

    作者:李丽;郭晓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乳腺癌患者外科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变化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及生活质量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尤其是绝经期前后(我国50岁左右)妇女呈高发人群.虽然其手术方式不断改进,但早期诊断及治疗甚为关键,故乳腺癌肿瘤标志物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内皮素及其受体通过调节有丝分裂、细胞生存周期、血管重构、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侵袭转移等方式在不同的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乳腺肿瘤的转移侵袭中内皮素1(ET-1)表达增加.ET-1与受体A结合并与缺氧诱导因子(HIF)协调分别促使肿瘤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7),面CCR7能诱导趋化现象和侵袭转移[1].因此,阻断ET-1生成,就可能阻断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ET-1在老年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手术前后的表达水平,以及ET-1表达浓度与乳腺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关系.

    作者:张大伟;秦优优;习勋;刘世浩;仲磊;单东力;闫朝岐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长期预后及影响因素

    目的 随访分析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接受胃镜及24 h食管pH监测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在初诊时及1年后分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为患者在初诊前3个月内和随访前3个月内的反流症状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并调查维持治疗情况.结果 ①老年组严重食管炎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6.5% Vs0.9%,P<0.05).②24h食管pH监测显示:老年组中pH<4大于5 min的次数明显多于非老年组(P<0.05),症状指数明显高于后者(P<0.05).③随访期间,老年组持续用药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P=0.002);以PPI为主要治疗的患者多于后者(P=0.04);其症状积分与24h食管pH监测的多项指标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患者更易出现严重食管黏膜损伤,其食管酸反流严重程度重,症状与病理性酸反流的相关性高;更需要长期维持药物治疗,且更需要较强的抑酸治疗.

    作者:齐颖;夏志伟;徐志洁;王琨;段丽萍;葛颖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中老年重症脑卒中的疗效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可行性.方法 将110例老年重症脑卒中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5例行综合疗法,研究组55例在综合疗法基础上联合神经节苷脂钠,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积分、生存质量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神经功能缺损及生存质量改变中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综合疗法联合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老年重症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建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所致,病情凶险,相比稳定型心绞痛,在急性期更易发展为心肌梗死和猝死[1],必须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目前已有很多研究证实马来酸桂哌齐特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肯定,但应用于老年患者目前国内尚少见报道.本文评价分析我院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荫浩;吴翔;陆齐;张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拉莫三嗪治疗中老年癫痫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多数老年性癫痫患者总觉得自己对于家庭,对于子女是一种累赘,不能再为家庭做任何事情,觉得生活是一种煎熬.因此,性格变得敏感、多疑[1~4],思想变得极端,常常会伴有悲观、抑郁等情绪[5],甚至会引起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本组针对我院收治的中老年癫痫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应用拉莫三嗪治疗,分析临床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我院收治的被确诊为癫痫合并抑郁症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7例.治疗组男19例,女18例;年龄52 ~ 81[平均(63.37±12.08)]岁.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53~ 82[平均(61.94±11.58)]岁.两组均无合并其他器官严重疾病,性别、年龄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作者:潘云志;刘宏斌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离散度及阵发性房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P波离散度(Pd)及阵发性房颤(PAF)的影响.方法 13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2例)和对照组(58例),两组基础用药相同,治疗组加用厄贝沙坦及盐酸胺碘酮治疗,观察12导联心电图Pd、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PAF变化.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NYHA心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②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Pd为(52.8±6.2)ms和(53.1±7.9)ms,治疗后为(37.6±4.4)ms和(48.3±6.0) ms,治疗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LVMI为(146.8±6.1)g/m2和(147.2±7.0)g/m2,均较治疗前的(158.6±8.7)g/m2和(157.5±8.3)g/m2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无差异(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AF平均发作次数(1.3±0.5)次/月和(2.7±1.1)次/月,均较治疗前的(4.3±1.6)次/月与(4.2±1.6)次/月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2例(2.8%)发生持续性房颤,较对照组[6例(10.3%)]低(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能降低CHF合并PAF患者的Pd,逆转左心室肥厚,有效预防房颤的发生和复发.

    作者:闫秀莲;张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高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株,分别加入葡萄糖终浓度为5.5、10、20、30、40 mmol/L进行处理,于不同时间段(12、24、48、72 h)用MTT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培养48 h后条件培养基中Fn及ColⅣ的含量.结果 高糖作用12、24、48、72 h均能促进细胞的增殖,且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作用时间的延长促进作用增强.检测细胞上清液的Fn和ColⅣ.与对照组相比,30 mmol/L D-葡萄糖作用48 h后,Fn和ColⅣ表达增高.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对系膜细胞增殖作用具有量效及时效关系,我们选择30 mmol/L浓度的葡萄糖作用48 h为合适的细胞刺激条件.高浓度葡萄糖可促进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的产生,而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过度表达,可以直接导致细胞外基质的积聚,从而导致肾小球硬化的发生.

    作者:吕高虹;许惠琴;秦佩佩;刘斌;刘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

    目前他汀类药物(STs)广泛用于血脂异常及其他临床情况的治疗.STs在心脑和外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冠心病,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强调早期、充分、长期应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本文综述STs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1 不良反应1.1 被确认的不良反应1.1.1 肌肉相关不良反应 肌肉相关不良反应包括肌痛、肌炎、肌病、横纹肌溶解[1]及肌腱损害[2].肌病表现为肌肉疼痛或无力,不伴有肌酸肌酶(CK)升高.肌炎既有肌肉症状,又有CK轻度升高.肌病既有肌肉症状,又有CK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的5~10倍.横纹肌溶解是严重的肌病,除了肌肉症状及CK显著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10倍或≥1万IU/L)外,显著的特征是出现肌红蛋白血症和肌红蛋白尿,严重者因肾衰竭而死亡[1].2001年西立伐他汀因严重肌炎和致命性横纹肌溶解发生率较高而退出市场.

    作者:张弢;冯如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老年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唐山市近年来老年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现状与流行特点.方法 对2005~2011年唐山市各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的590例老年性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唐山市老年性病报告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590例老年性病患者中梅毒居首位(86.44%),其次是淋病(5.59%)和尖锐湿疣(4.92%).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60~69岁年龄组;离退人员发病数多,其次是农民和家务及待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73.39%.结论 性传播疾病有老龄化增多的趋势,应加强对老年人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倡安全性行为,努力控制性病在老年人中的传播和蔓延,降低老年性病的发病率.

    作者:高雯;何金奎;魏学前;刘淑芬;高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SHH信号通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在培养液中加入或不加SHH信号通路特异抑制剂Cyclopamine体外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然后用四唑蓝(MTT)比色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别计算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结果MTT结果显示,Cyclopamine对血管平滑肌的抑制具有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Cyclopamine使血管平滑肌增殖指数降低,凋亡指数升高.结论 SHH信号通路在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孙爱萍;程晓曙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VEGF121-DFF40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VEGF-DFF40基因并纯化融合蛋白,MTT法检测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用RT-PCR法扩增目的基因,两基因连接并在PET28a中表达,对产物进行SDS-PAGE电泳及Western印迹分析;体外培养HepG2细胞,HUVEC细胞,用MTT法检测4种浓度VEGF-DFF40融合蛋白及PBS的细胞毒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并纯化出高纯度的融合蛋白,MTT法融合蛋白对两种细胞的直接作用与PBS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此融合蛋白对两种细胞均有直接杀伤作用.结论 本研究成功获得了高纯度的VEGF121-DFF40融合蛋白,并初步证明其具有免疫学活性,为更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晶;梁小亮;黄连江;袁玉涛;孙红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脑梗死防治除了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之外,多项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有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抗炎[1,2]、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级及二级预防.本文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评价他汀类药物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 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我院经TCD检查颞窗透声良好的首发急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115例.根据实际服用阿托伐他汀的情况分为服药组61例和非服药组54例.

    作者:杨小霞;李国前;蔡俊颖;洪诸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