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静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一旦出现嵌顿,因嵌顿的肠管坏死、穿创,可导致急性腹膜炎,甚至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1].腹股沟疝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修补,修补方式和技术各有千秋.本研究对比观察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
作者:周琳;周毕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中心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06例,对其的染色体核型及基因突变进行研究.结果 106例患者中异常核型52例,检出率为49.06%.t(15;17)及t(8;21)预后良好核型的发生率分别为13.21% (14/106)与5.66% (6/106);预后不良的复杂核型及单体型核型的检出率分别为9.43% (10/106)及4.72% (5/106).染色体预后分层:良好组、中危组、高危组所占比例分别为18.87% (20/106)、70.75% (75/106)与10.83% (11/106).高危组预后较差.共21例患者行分子学检测,NPM1、FLT3-ITD及c-kit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3.81%、14.29%及4.76%,NPM1、FLT3-1TD突变者均为正常核型,c-kit突变只见于t(8;21)患者.结论 老年患者预后良好核型低,预后不良核型则高.老年患者预后较差,高危组患者预后更差.
作者:范秀丽;迟宝荣;苏龙;杨雷;姜艳;董怡;刘子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手术前后红细胞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行改良等离子辅助下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的50例老年患者为治疗组,健康体检老年自愿者50例为对照组,记录治疗组术前术后6个月血液中RBC、HGB、HCT、AHI和夜间LSa02的变化.结果 术前检查老年轻中度OSAHS患者RBC、HGB、HCT分别为(5.5 ±0.8)×1012/L、(172.4±15.8) g/L、(58.5±6.3)%,老年重度OSAHS患者RBC、HGB、HCT分别为(6.7±1.2)×1012/L、(197.2±18.6)g/L、(72.6士8.9)%,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老年轻中度和重度OSAHS患者RBC、HGB、HCT均低于术前(P<0.05);术前治疗组老年重度OSAHS患者EPO为(1.76±0.54) ng/ml,高于轻中度组(1.21 ±0.43)和对照组(1.12士0.35)ng/ml(P <0.05),术后老年重度OSAHS患者EPO比术前有所降低(P<0.05),术前治疗组老年重度和轻中度OSAHS患者ANP高于对照组,但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老年重度和轻中度OSAHS患者的变化均不大,无统计学差(P>0.05);术后老年轻中度OSAHS患者AHI、夜间LSa02为(8.5±3.8)次/h、(88.2±12.7)%,老年重度OSAHS患者AHI、夜间LSa02为(13.4±3.9)次/h、(82.9±11.5)%,AHI均低于术前,夜间LSaO2均高于术前(P<0.05).结论 改良等离子辅助下的悬雍垂腭咽成型术对治疗老年OSAHS患者有较好疗效,且能够有效降低老年OSAHS患者RBC、HGB、HCT.
作者:李利民;尚小领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情景式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患者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术前到手术室专用的情景式模拟手术间访视,对照组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到病房进行传统的常规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开始前收缩压和心率状况、焦虑和抑郁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 情景式术前访视应用到乳腺癌患者手术中,通过手术室情景式模拟手术间对患者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术前访视,使患者身临其境,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能够减少患者术前生理应激反应,增强自我效能,配合手术.
作者:韩光;常颖;刘素杰;李万锋;刘春艳;孙鹏宇;谷莉;李司琪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糖耐量异常(IGT)或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选取32例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为DM组,40例IGT合并冠心病患者为IGT组以及82例单纯冠心病患者为NGT组,比较三组患者一般情况,血糖血脂代谢水平,冠脉血管病变数量以及影像学评分.结果 DM组与IGT组发病年龄显著低于NGT组(p<0.05),DM组与IGT组存在不同水平的糖、脂代谢紊乱,且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均高于IGT患者.DM合并冠心病患者冠脉血管累及支数较多且狭窄较为严重,IGT次之,NGT一般累及单支血管,且狭窄程度较轻.随访1年期间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DM组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 <0.05),IGT组高于NGT组(P<0.05).结论 DM或IGT患者管脉病变较单纯冠心病患者更复杂,严重,对这类患者的代谢紊乱应积极进行治疗,包括控制血糖,降低胰岛素抵抗等.
作者:何琴;张莉芸;王勇;杨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胱抑素C(Cys-C)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分泌性蛋白质,与肾小球滤过率密切相关,是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一个理想指标[1].近些年来对其研究发现,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组织蛋白酶等相互作用,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及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2].本文旨在观察中老年人Cys-C和Hcy与急性心肌梗死病变的相关性.
作者:王金行;刘青鹏;刘柏新;周立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血清钠是维持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的重要因素,低钠血症(Hyponatremia,HN)定义为血清钠低于135 mmol/L[1],此时机体内总钠量可以增多、正常或减低.HN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发病率较高,占住院患者15%~30%[2].国外学者在一项历时2年多对300 000例住院患者的血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血钠< 136 mmol/L者占34%[3].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轻者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严重HN可使病程复杂化,影响疗效并显著增加死亡率[4-6].因此,正确认识HN并给予及时干预在临床上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主要就HN的病因学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潘信;王桂侠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分别采用中等剂量和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4、8、12 w后关节炎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基线;研究组患者在治疗8、12 w后关节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12 w后,两组患者对自身的关节炎评分均较基线明显改善;医生对两组患者的关节炎评分均较基线明显改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自身评估及医生评估结果在相同时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自身评估疗效及医生评估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 w后,对照组中有6例(10.91%)患者出现碱性磷酸酶水平异常;而研究组未出现此类情况(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初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佳,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武艳梅;沈健;张雨;张雨涵;戚雪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对左归丸含药血清干预MC3I3-E1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鼠含药血清,选用p38特异阻滞剂SB203580,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SB203580组、左归丸组、左归丸加SB203580组、倍美力组、倍美力加SB203580组.孵育48 h后,采用P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采用Westem印迹法分析ALP蛋白表达水平;孵育7d,采用改良钙钴染色法检测ALP活性;孵育14d,采用茜素红染色法测定矿化沉积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左归丸组显著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分化,明显上调ALP蛋白表达水平(P<0.01);与左归丸组比较,左归丸加SB203580组显著抑制左归丸含药血清对MC3T3-E1成骨细胞的分化的促进作用,明显下调ALP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 左归丸含药血清可能部分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干预MC3T3-E1成骨细胞分化.
作者:刘立萍;任艳玲;李然;王智民;赵金茹;蒿长英;宋囡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病理学基础和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易损性无疑是引发缺血性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脑卒中是导致老年人永久性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甚至致死首要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65岁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阳性率达78.7%,颈总动脉动脉内-内膜厚度(IMT)异常者达50.5%,说明老年人群中颈动脉IMT增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很高,增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而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与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所以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无创性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微血管的存在和发展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价是有重大意义的.
作者:乔锋利;袁建军;陈雪英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重症患者常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且并发症多,预后差.由于溶栓时间窗和其他溶栓禁忌证的限制,临床可行溶栓治疗的患者较少.而纳洛酮作为一种人工合成的竞争性阿片受体拮抗剂,早在1981年就被报道静脉注射后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1].近几年研究报道,早期应用纳洛酮对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促进意识恢复有较好的疗效,但对其应用剂量国内外尚有争议[2,3].本研究就采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樊清波;张慧峰;李玮;李敏;秦秉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氧、缺血所致,病情凶险,在急性期极易发展为心肌梗死和猝死….本文就我院采用卡维地洛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
作者:卢宁;李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由于化疗的长期性、疾病的严重性,容易使患者产生心理上的抑郁情绪,不配合治疗,导致疾病恶化,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2].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等,它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心理状态与躯体疾病的病程和预后有明显关系,研究患者的心理,创造条件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处于佳的生理、心理状态,对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3].本研究旨在了解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找出预防和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状况的有效措施,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鄢薇;卢宏达;王纯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双源CT(DSCT)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估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结果,探讨DSCT评估冠状动脉ISR的能力.方法 106例同期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及选择性CAG检查的患者,以CAG结果为标准,分析比较DSCT诊断ISR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支架所在管腔狭窄大于50%被认为ISR.结果 173枚支架中,除17枚支架不能评价外,其余156枚支架DSCT全部显影良好.DSCT显示有ISR的支架33枚,CAG证实存在ISR的支架38枚,DSCT显示111枚支架内通畅,CAG证实支架内通畅118枚.DSCT诊断ISR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8%和94.1%,阳性预测值82.5%,阴性预测值95.7%,一致率为92.3%.DSCT对直径≥3.0 mm支架的再狭窄检出的阳性预测值、特异性、敏感性优于直径<3.0 mm支架.结论 (1)DSCT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位置、支架腔内情况及支架远近端血管.(2)支架内径是影响支架腔内图像显示的重要原因.(3)DSCT在评估ISR方面,基本取代CAG作为大直径支架(支架直径>3mm)通畅情况的评估方式,作为无创评估ISR的手段之一.
作者:黄猛珣;王联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运动平板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疑诊7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运动平板试验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间隔时间为7~21 d.以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对运动平板试验与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流行病学真实性、预测值和ROC曲线下面积的评价.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出阳性53例(70.67%),阴性22例(29.33%).运动平板试验灵敏度94.34%,特异度59.09%,约登指数0.543,阳性预测值84.75%,阴性预测值81.25%,ROC曲线下面积0.767,均明显高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论 运动平板试验诊断老年冠心病的真实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均优于动态心电图,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进一步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提供合理筛选.
作者:侯艳杰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二苯乙烯苷对大鼠海马神经元L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方法 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海马神经元钙通道电流.结果 ①细胞外给予2.0和6.0μnol/L二苯乙烯苷对正常的高电压激活钙通道电流的抑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细胞外给予1 μnol/L的Aβ后再分别给予2.0和6.0μmol/L二苯乙烯苷,显示L型钙电流/电压(Ⅰ-V)曲线逐渐上移,但对钙离子的抑制作用与Aβ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苯乙烯苷对大鼠海马神经元L型钙离子通道可能不具有影响.
作者:朱秋双;任春清;包利泽;赵锦程;刘蕾;白雪;杨玉;刘明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结核性脑膜炎呈慢性或亚急性进展,早期主要表现为头痛、低热、食欲不振、乏力、人格改变、精神异常等,晚期可出现昏迷、意识障碍、脑神经麻痹、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升高、震颤等.老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常伴发其他疾病,且临床表现不明显,故有时会出现误漏诊情况[1].为及早诊断老年结核性脑膜炎,降低误漏诊率,本文对我院诊治并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的结核性脑膜炎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莫国毅;张月华;吴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股骨转子部骨折是临床常见于老年人的一种骨折类型,约占全身骨折的1.4%,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加剧,这类骨折的发生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1].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多数学者提倡早期手术治疗;对于其骨折的固定方法,主要分为髓外系统和髓骨系统.但是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部粉碎性骨折,临床上多采用髓内固定[2].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对40例老年股骨转子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常三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血栓前体蛋白(TPP)动态监测冠脉搭桥(CABG)术后血栓病变程度,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支持.方法 33例行CABG病例组患者在手术前、术后1、3、7d及20例对照者准确采集静脉血标本4.7ml,用日本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5项参数: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Sysmex公司配套试剂;应用日本Sysmex CA-550凝血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bg),Siemens公司配套试剂;血栓前体蛋白(TPP)及D-二聚体(D-dimer)用ELISA方法测定,Adlitteram Diagnostic labo-ratories Inc产品.结果 术前病例组患者D-dimer及TPP明显升高;与其他参数相比,术后TPP与PLT的变化趋势一致,变化幅度大,在术后第7天持续升高至新水平;术后各期TPP与D-dimer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TPP、D-dimer是血栓病变的危险因子,并通过ROC曲线显示TPP对诊断CABG术后血栓病变有较高的价值;用COX回归分析9例重新人院不良事件各指标,TPP对术后不良事件无预示作用,术后ld的MPV和术后3d的PDW成为患者不良事件的预示指标.结论 TPP是CABG术后血栓病变的危险因素,TPP在诊断CABG术后各阶段血栓形成,血栓发展趋势及指导临床用药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军锋;王雪艳;贾克刚;刘运德;邱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68例患者分为CHD组与非CHD组.测定两组患者的右侧踝臂PWV(R-baPWV)、左侧踝臂PWV(L-baPWV)、右侧ABI(R-ABI)和左侧ABI(L-ABI).比较分析两组的基本资料,对比两组ABI及baPWV异常程度.结果 CHD组的年龄、性别构成、吸烟、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等与非CH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CHD组相比,CHD组ABI明显降低,且与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baPWV及ABI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应积极开展高危人群baPWV及ABI检测,对于早干预、延缓或阻止冠心病的进一步发展、预防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作者:戴青原;汤亚明;胡家丽;赵昭;郭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