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琴;张莉芸;王勇;杨锴
肝癌具有发病率高、病情隐匿、预后凶险等临床特征.经大量研究证实,某些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或抑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等有着紧密的联系.现对近年来有关肝癌信号转导通路的文献进行回顾,就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具有病情隐匿、预后凶险等临床特征.肝癌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肝癌的发病年龄也在不断提前,未经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10个月.肝癌的发生、发展是肝癌细胞无限制增殖与凋亡减少的结果,其中,肝癌的信号转导通路扮演着重要角色.近些年来,虽然肝癌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肝癌侵袭、转移的机制目前还尚不完全清楚.随着对肝癌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肝癌细胞内部的某些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或抑制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等有着紧密的联系.
作者:徐同磊;谢淑丽;王广义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测定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探讨老年AMI人群胰岛素抵抗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冠脉造影治疗前AMI患者42例,分别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外周血IGF-1和vWF浓度.根据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IGF-1、vWF浓度与HOMA-IR的相关性.结果 IGF-1与HOMA-IR呈负相关(P<0.05);vWF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AMI患者中胰岛素抵抗者血管内皮保护和修复功能减弱,损伤程度加重.
作者:徐敏;魏芳晶;阴淑莹;张晓云;王翠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老年术后常见问题,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1].近年来麻醉药物的使用以及术后疼痛是否对老年术后认知功能存在影响,引起广泛关注[2].酮咯酸氨丁三醇是第一个非类固醇抗炎药,具有解热、抗炎和高度镇痛作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对老年术后认知功能是否有影响未见报道.本研究观察术前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行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越;孙德峰;崔长雷;周春燕;金立民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临床表现为瘫痪、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在导致脑梗死的诸多因素中,其中高血脂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发生脑梗死的重要因素[1].多项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并非单纯是一个脂类沉积的过程,系统性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开始和发展各个阶段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本文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和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
作者:李英姿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是肾结石特别是肾铸型结石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相对于开放手术,其创伤减小.但经皮肾镜取石术对于肾铸型结石的治疗,仍可能出现术后肾出血、尿源性败血症等潜在的风险[1],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临床疗效需进一步探讨.笔者对2002年2月至2011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或开放手术治疗肾铸型结石的87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崔崎;韩玲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部分冠心病患者发病时并不出现典型的心前区疼痛,而且有的患者其心电图也没有异常表现,因此,非典型冠心病常常会被误诊或漏诊[1].本文对我院58例非典型冠心病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对其诊断价值给予初步评价.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58例非典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21例,女37例,年龄39~72岁,平均57.5岁.临床表现:非典型心绞痛19例,胃肠型11例,中枢神经型9例,休克型7例,心衰型6例,心律失常型4例,放射型2例.
作者:吴霞英;吴建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病死率、残疾率很高,随着近年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已大幅下降,残疾率却日益升高,约有9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肢体偏瘫是常见的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75%[1,2].本研究拟探讨早期综合康复在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中的作用.
作者:何逸康;夏扬;张新颜 刊期: 2013年第07期
随着人们生活行为,饮食结构及人口老龄化的改变,糖尿病(DM)的发病率与日剧增,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统计,2000年全球有DM患者约1.51亿,而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5亿人患DM,DM是DM肾病(DN)重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一旦产生,其肾脏损害不可逆进展,比例约占40%~50%[1,2],是欧美国家导致肾脏尿毒症期重要原因之一,其病理上表现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生,引起肾小球纤维化、硬化,引起肾小球高滤过及蛋白尿,也称为DN肾小球硬化症.其发病机制仍未阐明,目前,关于DN的氧化应激学说倍受关注,有DM动物模型显示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通过降低硫氧还蛋白活性是血管氧化损伤的一个重要机制[3],调节两者的活性有可能成为新的药理靶点.
作者:方晓琳;郭蔚莹;刘青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情景式术前访视对乳腺癌患者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术前到手术室专用的情景式模拟手术间访视,对照组由手术室巡回护士到病房进行传统的常规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开始前收缩压和心率状况、焦虑和抑郁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焦虑和抑郁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 情景式术前访视应用到乳腺癌患者手术中,通过手术室情景式模拟手术间对患者进行个体化、针对性术前访视,使患者身临其境,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能够减少患者术前生理应激反应,增强自我效能,配合手术.
作者:韩光;常颖;刘素杰;李万锋;刘春艳;孙鹏宇;谷莉;李司琪 刊期: 2013年第07期
康复依从性高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较好,生活质量较好[1].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时有医护人员的监督,锻炼和服药的依从性总体来说较为满意,但康复训练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出院后由于缺乏康复知识和技能,许多患者回到家中后康复依从性较差,大多错过佳的康复时机,影响治疗效果.因此,采取必要的手段提高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十分重要.
作者:张春慧;陈静;张振香;刘腊梅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肺为主要受累部位,以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有害气体及粉尘的接触为主要致病因素,老年人多见.肺癌(lung cancer,L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工业化及现代化的不断加速,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增加.研究表明COPD患者较无通气功能障碍者更易患肺癌[1],COPD与肺癌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二者临床上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早期临床症状相似,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导致预后不良,本文就COPD合并肺癌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预后作一综述.
作者:马恒宾;佟倜;王青光;赵英浩;张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是世界上第二大非传染性疾病,每年引起270多万人死亡,其病因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药物仍是目前治疗COPD的主要手段(主要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改善气流受限、缓解气促等对症治疗).笔者应用肺功能仪分析探讨噻托溴铵对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力玄;周佳莹;吴艳峰;辛秀琴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清内脏脂肪素(visfatin)的浓度及其rs61330082及rs2058539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 选择20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CAC的汉族病人,并分为3组,轻度钙化组(MCG),中重度钙化组(MSCG)及冠脉完全正常对照组(CCNCG).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visfatin水平,并采用标准化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LFP)的方法进行rs61330082/Mva I及rs2058539/HphI基因型的检测,比较各基因型检出率在上述人群中的差异.结果 MSCG患者的血清visfatin显著高于CCNCG(P <0.01).MSCG患者的血清visfatin水平显著高于MCG(P <0.01),MCG与CCNCG无显著差异(P>0.05).rs61330082位点3组间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rs2058539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血清visfatin浓度水平与CAC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rs61330082在山东地区汉族人群中存在遗传变异,T基因有心血管保护作用.位点rs2058539虽有遗传变异,但是与CAC病变无显著相关性.
作者:王涛;马晓静;李春梅;张兴华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近年来,老年疾患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合并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体质差,各种应激能力及免疫功能均减低,存在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单纯的抗感染治疗容易产生抗生素耐药及二重感染,影响治疗效果、延误治疗时间.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期间住院的90例呼吸道感染合并有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通过对照应用肠外营养的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昆;金志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治疗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124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62例)和呋塞米组(62例).联合治疗组予静脉持续泵人小剂量多巴胺(0.5~1 μg·kg-1.min-1)联合呋塞米(20~40 mg/d)静脉注射.呋塞米组仅静脉注射呋塞米(20~40 mg/d).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心功能改善情况、利尿剂抵抗、肾功能恶化、死亡以及血钾、血钠、血压、心率、体重下降、EF值和BNP水平.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住院天数平均为(5.75±1.3)d,显著短于呋塞米组[(8.12±1.1)d](P=0.025).联合治疗组出现利尿剂抵抗和肾功能恶化的患者均显著低于呋塞米组,体重下降、BNP均较对照下降明显(P<0.05),LVEF升高较对照组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无死亡患者,呋塞米组死亡1例(P>0.05).结论 早期应用小剂量多巴胺联合呋塞米对心功能Ⅲ~Ⅳ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独用呋塞米.
作者:都斌;姚雪艳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68例患者分为CHD组与非CHD组.测定两组患者的右侧踝臂PWV(R-baPWV)、左侧踝臂PWV(L-baPWV)、右侧ABI(R-ABI)和左侧ABI(L-ABI).比较分析两组的基本资料,对比两组ABI及baPWV异常程度.结果 CHD组的年龄、性别构成、吸烟、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等与非CHD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CHD组相比,CHD组ABI明显降低,且与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baPWV及ABI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应积极开展高危人群baPWV及ABI检测,对于早干预、延缓或阻止冠心病的进一步发展、预防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价值.
作者:戴青原;汤亚明;胡家丽;赵昭;郭涛 刊期: 2013年第07期
老年精神分裂患者年龄大,精神障碍病情长,常伴发慢性躯体疾病,病情退缩,懒散孤僻,受精神症状支配,对治疗、护理不合作,丧失自知力,病房的封闭式管理使活动空间受限,交叉感染机会增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影响等因素,这些都增加了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1].本文通过了解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以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作者:卓亚龙;许勤伟;刘向来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辅酶Q10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心衰大鼠氧化作用、心肌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被结扎并饲养6w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辅酶Q10+阿托伐他汀组,每组6只,灌胃给药5 w后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全心及左室肥厚指数(HW/BW,LVHW/BW)、非梗死区心肌解偶联蛋白2(UCP2)的水平.结果 联合应用辅酶Q10及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升高SOD活性,降低血清MDA的含量及心肌肥厚指数、下调UCP2的水平(P <0.05 ~0.001).结论 辅酶Q10联合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下调心肌梗死后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内UCP2的水平,降低心肌肥厚指数,改善心肌重构.
作者:赵东明;杨萍;杨杰;魏群 刊期: 2013年第07期
目的 应用血栓前体蛋白(TPP)动态监测冠脉搭桥(CABG)术后血栓病变程度,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支持.方法 33例行CABG病例组患者在手术前、术后1、3、7d及20例对照者准确采集静脉血标本4.7ml,用日本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5项参数: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Sysmex公司配套试剂;应用日本Sysmex CA-550凝血分析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bg),Siemens公司配套试剂;血栓前体蛋白(TPP)及D-二聚体(D-dimer)用ELISA方法测定,Adlitteram Diagnostic labo-ratories Inc产品.结果 术前病例组患者D-dimer及TPP明显升高;与其他参数相比,术后TPP与PLT的变化趋势一致,变化幅度大,在术后第7天持续升高至新水平;术后各期TPP与D-dimer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TPP、D-dimer是血栓病变的危险因子,并通过ROC曲线显示TPP对诊断CABG术后血栓病变有较高的价值;用COX回归分析9例重新人院不良事件各指标,TPP对术后不良事件无预示作用,术后ld的MPV和术后3d的PDW成为患者不良事件的预示指标.结论 TPP是CABG术后血栓病变的危险因素,TPP在诊断CABG术后各阶段血栓形成,血栓发展趋势及指导临床用药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军锋;王雪艳;贾克刚;刘运德;邱丽 刊期: 2013年第07期
急性肺动脉栓塞为临床常见心肺血管急症,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误诊、漏诊,致残率、致死率极高[1,2].我院采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2~71[平均(52.3±4.2)]岁.
作者:海翔;姚靖 刊期: 2013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