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谢利德;王红伟;于全鑫;苗光新
新疆乌鲁木齐市(乌市)近3年老年人增加了7.51万人,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的一倍.目前65岁以上老人达16.4万人,其中空巢老人占31.52%,预计到2015年,乌鲁木齐市老年人口将超过40万人[1].因此乌市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作者:王彦茹;代亚丽;江月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通过彩色超声多普勒对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进行测量,并对血糖、血脂、血压、BMI等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并记录统计.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超过1 mm的患者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收缩压、舒张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mm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空腹血糖水平、BMI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收缩压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重视对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血糖以及血压的管理.
作者:杨辉;冯跃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食管癌、贲门癌多发生于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男性发病率一般高于女性[1].在我国发病年龄以50~70岁多见,死亡率极高[2].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非常关键.目前,手术是治疗食管癌、贲门癌的有效手段,而对手术治疗存在禁忌或者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采用放射治疗、抗癌药物化疗等方法.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食管癌、贲门癌老年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就手术治疗方法进行评价.
作者:程宏忠;王平;彭浩;彭俊;熊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受体(AChR)亚基在老年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24例老年胸腺切除患者的胸腺组织及肌肉组织AChR的5个亚基,并测量其灰度值,探讨AChR亚单位的表达.结果 胸腺瘤及胸腺中可以检测到AChR的5个各亚单位,且胸腺瘤与正常胸腺中AChR各亚单位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胸腺瘤中AChR各亚单位灰度值/内参灰度值均低于肌肉组织(P<0.05);MG肌肉AChR亚单位中除γ亚单位外,均高于正常肌肉亚单位(P<0.05);AChR-ε亚单位在A型与AB型胸腺瘤中完全表达,而在B型胸腺瘤中完全不表达;不同Osserman分型的胸腺瘤组织中AChR各亚单位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胸腺可能是MG自身免疫反应致敏的起始部位;胸腺瘤中成人型AChR样蛋白及胎儿型AChR样蛋白均较MG肋间肌及正常肋间肌低;MG患者肋间肌中成人型AChR为自身免疫的主要靶抗原;AChR-ε亚单位可能在A型与AB型胸腺瘤中特异表达.
作者:陆天宇;王泳心;崔有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Ezrin和Moesin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良性病变肺组织、60例肺癌组织标本中Ezrin和Moesin的表达.结果 正常肺组织中Ezrin、Moesin均无阳性表达.肺癌组织中Ezrin阳性表达率68.3%;Moesin阳性表达率为71.7%.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zrin和Moesin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Ezrin和Moesin阳性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Ezrin和Moesin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Ezrin和Moesin在非小细胞肺癌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表达具有正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判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曹琳;肖其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CD69、IL-2及IL-6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妇女及45例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IL-2及IL-6的水平.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L-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L-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高于术前水平,血清IL-2水平高于术前,血清IL-6水平低于术前(P<0.05).结论 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前免疫功能较低,术后免疫功能明显提高,表明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对预后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李晓勇;李建;樊华;张筱东;刘宇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是指由于慢性气道阻塞引起通气功能障碍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是老年常见疾病,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1].本研究对127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了综合护理干预的分组研究,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作者:张素文;马露娜;黄静;孙博华;董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口腔扁平苔藓(OLP)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口腔黏膜病,其临床及病理表现有角质化现象.大量研究表明OL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角质化病变直接发生于基底层角质细胞.角质细胞含有多种细胞角蛋白(CK),CK是上皮细胞主要结构蛋白和分化的标志产物,在细胞内外信息传导、基因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OLP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在OLP的细胞介导的免疫发病机制上,已找到一些抗原如热休克蛋白能促进T淋巴细胞移到病损区,而对CK在OLP中的表达及是否为T淋巴细胞的靶抗原未行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帮助阐述OLP的细胞介导的免疫发病机制,为诊断和预后判定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张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冠心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在老年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是引起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严重者引起心肌梗死,并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脏性猝死[2].有典型心绞痛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依靠发作时心电图(ECG)ST-T的改变诊断并不困难[3],但是因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不能及时记录到ECG的变化,常规ECG容易漏诊.12导联动态心电仪是一种可以长时间无间断记录和收集资料分析患者心脏电生理活动的检测仪器,已成为临床心血管疾患无创性检查的重要电子仪器[4].本文通过收集常规ECG与动态ECG在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的资料,对比分析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史松;王艳红;易金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作为常见的社区感染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尤其对老年人更造成致命性打击.本研究对老年CAP住院患者的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及病毒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对象359例老年CAP住院患者来源于我院呼吸内科病房,符合CAP诊断标准[1],且排除近2 w内曾住院治疗本次住院不能排除院内获得性感染者及病历资料不完整者.其中2001年10月至2004年6月201例,男114例,女87例,年龄60 ~90[平均(71.37±15.12)]岁.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158例,男89例,女69例,年龄60 ~ 92[平均(72.36±16.11)]岁.
作者:李琳;刘晨;王红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及探讨中国长春地区农村中老年人生活习惯的变化对血糖的影响,为预防血糖升高所带来的各种疾病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临床血液检查获得研究对象基础调查资料,之后每年相同时间进行随访调查,并与基础调查比较,获得研究对象3~5年内生活习惯的变化和各项体检指标变化情况的资料.数据管理与录入采用Excel2007和Epidata3.0录入软件,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程度之间血糖人·年升高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生活习惯中,坚持做运动或运动量增加的人群比其他人群血糖人·年升高率明显的低(P<0.05).体格检查和临床血液检查中,增肥人群和收缩压升高人群的血糖人·年升高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P<0.05).Cox逐步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收缩压升高组和增肥组的血糖人·年升高率高于无变化组(P<0.05),运动增强组的血糖人·年升高率明显低于一直不做运动组(P<0.05).结论 在3~5年内,显著影响血糖的危险因素是收缩压和肥胖,而运动是血糖升高的保护因素.
作者:金雄渊;高迎;刘艳斌;曹宁;王春华;李忠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舒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强麻醉性镇痛药物,是阿片受体激动剂,由于起效快、镇痛作用强,常作为麻醉诱导、麻醉镇痛及麻醉维持、手术镇痛的药物使用[1,2].腹腔镜手术为微创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手术创伤小的特点,在近年来在妇科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3].靶控输注(TCI)技术是将药物按一定浓度进行输注,使血流动力学维持在稳定水平,因此也常作为临床麻醉用药方式使用[4].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妇科腹腔镜手术老年患者给予TCI舒芬太尼,观察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作者:刘晓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肾结核多在成年人发生,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数据表明,约75%的病例发生在20 ~ 40岁之间,但儿童和老年亦可发生,且老年患者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本研究以海口市某老年病医院收治的肾结核患者诊疗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李光杰;金水晶;吴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Urantide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及腹腔注射VD3损伤动脉内膜的方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氟伐他汀组、Urantide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壁内IL-6的表达水平,以Introduction to Image-Proplus 6.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尾加压素Ⅱ组、氟伐他汀组、Urantide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IL-6的浓度.结果 在胸主动脉内膜及中膜斑块内,模型组IL-6阳性颗粒较对照组微量表达,Urantide各实验组及氟伐他汀均可增加IL-6的表达;Urantide各浓度组对VSMC培养上清中IL-6的表达均有下调趋势.结论 IL-6在体内和体外的实验结果并不相一致,体内实验表现为抗炎症性,Urantide对其表达无下调作用;而体外实验其表现为致炎性,Urantide对IL-6表达有下调作用.
作者:赵娟;谢利德;王红伟;于全鑫;苗光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脑卒中后抑郁症轻者表现为悲伤、睡眠障碍、精神活动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多、兴趣下降、失望、易激动等.重者还有紧张、早醒、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思维缓慢、幻觉和幻想、绝望及自杀等[1].近年来研究显示脑卒中抑郁患者免疫因子发生明显改变[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3(IL-23)是重要的炎症急性期反应因子,不仅对炎性反应有促进作用,还对免疫功能及神经损伤有重要的介导作用.有研究认为TNF-α和IL-23参与了抑郁的发生发展[3,4],但是TNF-α和IL-23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点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观察脑卒中后抑郁老年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23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临床价值.
作者:孙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对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收集其术前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6水平,随访3年以上,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未复发组与术后复发组,以5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TNF-α和IL-6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同种恶性肿瘤患者中未复发组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术后复发组.结论 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可能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有关.血清TNF-α和IL-6水平测定可作为辅助临床观察和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李俊杰;宋维舒;王顺官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隔姜灸不同灸量(艾炷大,小7 ×9 mm,重50 mg,以3壮、6壮、9壮施灸于“神阙”穴,连续治疗3日)对局部效应与整体效应影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急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隔姜灸3壮、6壮、9壮3种灸量刺激对大鼠施灸局部神阙穴皮肤间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及与施灸温度、局部蛋白变性、血脂调节的相关性.结果 隔姜灸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施灸局部Cx4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隔姜灸各治疗组对神阙穴局部Cx43表达的影响存在隔姜灸9壮>6壮>3壮的趋势.结论 不同灸量隔姜灸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与血脂调节、穴位局部温度变化、穴位局部蛋白质变性具有较为一致的相关性.
作者:王建珠;王耀帅;王玲玲;徐斌;顾一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姬松茸配伍1,6-二磷酸果糖(FDP)抗疲劳作用及机制,寻找佳配伍剂量,为研发姬松茸配伍FDP抗疲劳口服制剂提供动物实验依据.方法 试验采用不同剂量姬松茸和FDP及其配伍剂量灌胃小鼠,通过对力竭游泳时间、血乳酸含量、肝糖原含量、SOD活力、乳酸脱氢酶活力的测定,观察姬松茸及其配伍FDP抗疲劳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抗疲劳机制.结果 姬松茸10 g/kg、FDP 200 mg/kg剂量组效果显著.析因分析得出在配伍剂量下姬松茸与FDP存在交互关系,配伍剂量组强于单剂量组,更强于对照组.结论 姬松茸与FDP配伍可显著增强乳酸脱氢酶活力,减少无氧运动后乳酸的堆积,提高机体对抗疲劳的能力;显著提高运动后小鼠肝糖原水平,增加有氧运动糖分供给;配伍还能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加快清除自由基,增强保护组织细胞生物膜作用,延缓疲劳发生.姬松茸与FDP配伍抗疲劳作用显著.
作者:邹晓丽;李在军;李天贺;刘洋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乙醛脱氢酶2(ALDH2)是线粒体内一种重要的蛋白酶,ALDH2是乙醇代谢的关键酶,可以代谢4一羟基壬烯醛,具有抗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催化硝酸甘油产生外源性一氧化氮(N0)的作用,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作者:潘强强;高琴;王洪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侧脑室注射L-α-aminoadipic acid(L-AAA)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变及电针的治疗效应.方法 将4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组(侧注NS组)、侧脑室注射L-AAA组(侧注LAAA组)、针刺组、利鲁唑灌胃组(药物组),每组9只;观察侧脑室注射L-AAA后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及电针、药物对侧脑室注射L-AAA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的改善作用.结果 侧脑室注射L-AAA后大鼠出现体重下降、新环境抑制饮食时间延长、糖水消耗率下降和运动量减少等类抑郁症状,与空白组及侧注NS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电针、药物治疗后大鼠的类抑郁症状明显减轻,与侧注射LAAA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空白组、侧注NS组).结论 侧脑室注射LAAA后可以诱发大鼠的类抑郁症状,而电针可以明显改善此类症状,且疗效与利鲁唑相似.据此推测电针抗抑郁的机制可能与促进星形胶质细胞修复有关.
作者:孙健;姜硕;刘健华;符文彬;蒋丽;黄彬;肖遥;李富铭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