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大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的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预处理“失效”的关系

俞莹;刘新伟;王萍

关键词:心肌缺血预处理,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成年和老年大鼠内源性及心肌缺血预处理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差异,在与寿命相关的SIRT1蛋白水平揭示缺血预处理在老年大鼠中效果较成年大鼠差的可能原因.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成年和老年各30只,其中成年大鼠200~ 250 g,老年大鼠450~ 600 g(18月龄).两个年龄组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通过结扎及松开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在体大鼠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120 min监测血流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SIRT1活性;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IRT1蛋白mRNA;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SIRT1蛋白含量.结果 老年大鼠SIRT1蛋白基础水平较成年大鼠降低,SIRT1基础活性亦较成年大鼠下降(P<0.05).缺血预处理时老年大鼠SIRT1含量较成年大鼠显著降低,SIRT1活性显著降低(P<0.05).老年大鼠缺血预处理与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相比,SIRT1含量与活性均无显著改变(P<0.05).成年大鼠缺血预处理与成年大鼠缺血再灌注相比,SIRT1含量与活性均显著升高.结论 SIRT1含量及活性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是缺血预处理在老年大鼠中丧失保护作用的原因.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系统功能训练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临床上采取基础预防、机械预防和药物预防相结合的方法[1~3].在基础预防措施中,我科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制定了术后预防DVT的系统功能训练计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我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共152例患者在接受手术前被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72例,男35例,女37例,年龄62 ~86岁,平均(73.5±3.84)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头坏死4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2例,全髋关节置换50例;全麻48例,硬膜外麻醉24例.试验组80例,男37例,女43例,年龄60 ~86岁,平均(72.3±3.66)岁,其中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坏死52例;人工股骨头置换26例,全髋关节置换54例;全麻50例,硬膜外麻醉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手术类型、麻醉方式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作者:李霞;奚继明;孟翠巧;吕永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哈蟆油对雌性衰老大鼠子宫组织p16和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哈蟆油(OR)对D-半乳糖所致雌性衰老大鼠子宫组织细胞增殖负性调控因子p16和正性调控因子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OR延缓雌性大鼠生殖器官衰老机制.方法 SPF级SD雌性青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D-gal组)、维生素E(VE组)、哈蟆油高剂量组(OR-H组)、中剂量组(OR-M)、低剂量组(OR-L组),每组8只,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42 d,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另取雌性青年大鼠8只,同样部位每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组.第15天开始灌胃给药,给药时间28 d.给药结束后,免疫组化法检测衰老大鼠子宫组织p16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雌性衰老大鼠子宫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子宫组织p16阳性染色多为胞浆着色,见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胞浆、子宫间质腺体腺上皮细胞胞浆,外膜上皮也有表达,弥漫性、灶性分布均有.D-gal组p16阳性细胞积分与空白组比较升高(P<0.01).OR各剂量组与D-gal组相比,p16阳性细胞积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D-gal组子宫组织cyclinD1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OR-H、M、L组cyclin D1蛋白表达与D-gal组比较,表达均升高(P值均<0.01),OR-H组尤为明显.结论 应用OR可以减缓衰老子宫组织结构的损伤,改善衰老子宫萎缩和衰老程度,OR可降低雌性衰老大鼠子宫组织细胞增殖负性调控因子p16蛋白的高表达,同时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正性调控因子cyclinD1蛋白的表达,促进衰老雌性大鼠子宫细胞增殖.哈蟆油延缓雌性生殖器官衰老作用可能通过调控子宫p16-cyclinD1信号通路来促进有关增殖调控蛋白表达发挥延缓衰老作用.

    作者:姚晖;康秀兰;彭荣芳;黄志恩;谢伟贤;梁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YAP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YAP在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在51例食管癌患者中,应用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YAP在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YAP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1.4% (16/51),在正常食管组织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 (4/51)和11.8(6/51).食管癌组织中YAP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而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中YAP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食管癌YAP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而与食管癌低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 YAP在食管癌中的高表达状态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杨安帮;杨洋;刘东雷;刘飞飞;温丰标;赵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三焦针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三焦针法与常规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9例,采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焦组55例和常规组54例.三焦针法组取膻中、中脘、气海和双侧血海、足三里、外关为主,行三焦针法调治;常规组根据压痛点,循痛点及经脉取患侧穴,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两组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综合临床疗效评定以及治愈病例3个月后的随访观察.结果 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生活质量评分、综合疗效评价(均P <0.05),随访结果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三焦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常规组,是一种标本兼治的有效方法.

    作者:杨军雄;张建平;于建春;韩景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大黄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黄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组和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组.大黄组和PHGF组于造模前3d分别每天灌服大黄水煎液和皮下注射PHGF 1 ml/100 mg,正常组和模型组每天灌服0.9%氯化钠注射液1 ml/100 mg.采用D-氨基半乳糖(D-GalN)/内毒素脂多糖(LPS)腹腔注射制备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造模8h后开腹取大鼠肝组织作病理检查,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应用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Fas、FasL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D-GαlN和LPS可引起严重的急性肝坏死并有广泛的肝细胞凋亡,伴Fas、FasL和caspaSe-3在肝细胞中强烈表达,大黄能减轻肝组织损伤,并可降低肝细胞凋亡及Fas、FasL和caspase-3表达(P均<0.05).结论 大黄可抑制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肝细胞Fas、FasL和caspase-3表达有关.

    作者:陈向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灸量隔姜灸对高脂血症大鼠施灸局部Cx43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隔姜灸不同灸量(艾炷大,小7 ×9 mm,重50 mg,以3壮、6壮、9壮施灸于“神阙”穴,连续治疗3日)对局部效应与整体效应影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建立急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隔姜灸3壮、6壮、9壮3种灸量刺激对大鼠施灸局部神阙穴皮肤间隙连接蛋白43(Cx43)表达的影响及与施灸温度、局部蛋白变性、血脂调节的相关性.结果 隔姜灸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施灸局部Cx4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隔姜灸各治疗组对神阙穴局部Cx43表达的影响存在隔姜灸9壮>6壮>3壮的趋势.结论 不同灸量隔姜灸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与血脂调节、穴位局部温度变化、穴位局部蛋白质变性具有较为一致的相关性.

    作者:王建珠;王耀帅;王玲玲;徐斌;顾一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FAD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癌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 探讨FAD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并探讨其与NSCLC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5例肺癌组织及23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FADD的表达,TUNEL法检测NSCLC中癌细胞凋亡.结果 55例NSCLC组织中FADD表达的阳性率为83%,23例正常肺组织中FADD表达的阳性率为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中FADD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s =0.483,P=0.000),与肿瘤的TNM分期呈负相关(rs=-0.404,P=0.002).NSCLC中FADD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均P<0.01).与肿瘤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肿块大小、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胸腔积液无关.所选36例NSCLC中均检测到癌细胞的凋亡,FADD蛋白中等阳性、强阳性的NSCLC中癌细胞凋亡程度较高,而阴性表达的NSCLC中凋亡程度较低.结论 FADD表达异常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FADD表达水平与NSCLC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作者:杨超;蒋军广;翟建霞;张婧雯;刘瑞芬;孙曼;史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sCD163与2型糖尿病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单核巨噬细胞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42例T2DM患者,其中T2DM伴背景性视网膜病变者20例(BDR组)、T2DM无视网膜病变者22例(NDR组).另外选择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查眼底、检测sCD16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肌酐(Cr)、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和尿微量白蛋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 BDR组、NDR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血清SBP、FPG、2hPG、HbA1c、HOMA-IR、sCD163、hsCRP、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R组与NDR组相比较:病程、血清SBP、FPG、2hPG、HbA1c、sCD163、hsCRP、UA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年龄、BMI、DBP、Cr、TC、TG、LDL-C、HDL-C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sCD163水平与T2DM患者背景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T2DM患者背景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和随访的指标.

    作者:邵红;马彦;韩艳;赵巧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及IL-6、IL-8、IL-17、IL-23的变化

    目的 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患者血浆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细胞因子IL-6、IL-8、IL-17、IL-23的变化,探讨糖尿病可能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 将12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定义为A组,体检的123例健康老年人定义为B组,对比两组血浆中MBL、IL-6、IL-8、IL-17、IL-23的含量变化.结果 两组MBL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IL-6、IL-23含量显著高于B组(P<0.05);A组IL-8含量略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IL-17的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1);A组IL-23的含量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IL-6、IL-17、IL-23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而IL-8的升高不明显,这些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关,MBL含量低下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王春霞;刘阁玲;王秋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现况

    新疆乌鲁木齐市(乌市)近3年老年人增加了7.51万人,超过了全国平均增长水平的一倍.目前65岁以上老人达16.4万人,其中空巢老人占31.52%,预计到2015年,乌鲁木齐市老年人口将超过40万人[1].因此乌市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作者:王彦茹;代亚丽;江月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

    老年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对自我保护的意识较为缺乏,使得其生活质量严重受到影响[1].为了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2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予以有效的综合干预,疗效满意.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成都市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登记的2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0例,女90例;年龄61~87岁,平均(70.02 ±6.17)岁;病史1~ 34年,平均(13.1±8.5)年.入选者均符和WHO/ISH(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联盟)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均为社区常住人口或暂住成都市3年以上人口;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智力障碍、精神疾病及严重并发症者.

    作者:杨翔宇;高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创伤后急性肾衰竭62例临床多因素分析

    急性肾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它可以使体内产生代谢产物积聚及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突出的表现为尿量减少,然而尿量并不是判断有无急性肾衰竭的唯一指标,尤其在创伤后患者常常出现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为了更好地诊断、治疗创伤后的肾衰竭,本文总结分析住院治疗创伤患者临床特征.

    作者:白彝华;杨敏;蒋红樱;廖云娟;曾怡;何振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垂体腺瘤的微侵袭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垂体腺瘤患者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行经蝶手术治疗的老年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71.4%的头痛患者及70%视力改变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者围术期死亡.在随访的18例患者中,有14例行MRI检查未见肿瘤复发,1例术后泌乳素增高,口服溴隐亭治疗.术后均无严重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论 在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及良好的围术期管理情况下,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作为老年垂体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陈浩;赵丛海;柴子佳;孙利波;高宇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改良COPE和弹簧切割活检针用于老年胸腔积液患者胸膜活检的比较

    老年胸腔积液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及生理退化状态等特点,很容易使胸腔积液被漏诊、误诊,或由于检查方法的潜在风险而放弃诊治.作为胸腔积液诊断方法之一的胸膜活检,由于创伤小,花费少及可重复性等优点,常被用来判断胸腔积液的性质,临床应用较广泛.传统多应用钩针进行,近年来采用切割针报道渐多.本文中分别运用改良的Cope活检针和弹簧切割活检针对老年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膜活检,比较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金兵;侯宇虹;钱皓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CD69、IL-2及IL-6水平的变化

    目的 探讨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CD69、IL-2及IL-6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正常妇女及45例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IL-2及IL-6的水平.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L-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L-6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乳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69表达的百分率高于术前水平,血清IL-2水平高于术前,血清IL-6水平低于术前(P<0.05).结论 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前免疫功能较低,术后免疫功能明显提高,表明手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对预后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作者:李晓勇;李建;樊华;张筱东;刘宇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氟达拉滨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与其他难治性肿瘤相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极易产生耐药,化疗后的并发症较多,缓解率较低,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极易导致死亡[1].有效控制慢性期病情进展是延长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生存期的重要措施.氟达拉滨是一种嘌呤类似物,已用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且可获得更高的缓解率,目前已用作治疗该病的一线药物[2],当其与环磷酰胺联用时可提高疗效[3].本文采用该联合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收到较好的效果.

    作者:陆翔;揭旭日;王小超;陈诗强;熊明月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Smad4与原发性食管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食管鳞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形成是多因素作用、多基因变化和多阶段发展的过程.食管上皮的癌变是细胞分化异常、增殖过度与凋亡受阻的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对细胞的生成分化和生理病理过程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TGF-β-Smad4信号通路是肿瘤发生机制的重要通路,Smad4在TGF-β-Smad4信号通路处于中心枢纽地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开始研究Smad4与食管鳞癌的关系.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作者:韩聚强;李杰茹;杨江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针刺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针刺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1 w后观察疗效.结果 针刺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处理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能够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作者:崔延超;吴琼;周灿;胡晓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黄斑变性的患病情况

    老年黄斑变性又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的退行性病变.AMD分为湿性AMD与干性AMD,患者如存在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盘状纤维化即为湿性AMD,如为软性玻璃膜疣、色素异常和地图样萎缩为干性AMD[1,2].AMD是导致发达地区及国家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3],在我国各地报道的发病率各不相同[4~8].本文对我院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AMD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旨在探讨本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AMD患病情况,以期能为本地开展防盲治盲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曹翠萍;王菡;任广运;刘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心肌缺血总负荷达标者与健康老人室性早搏发生部位的临床对比

    老年心肌缺血病人缺血总负荷(total ischemia burden,TIB)达标者常伴发室性早搏.根据室性早搏在心室起源的解剖部位不同将室性早搏分为不同部位.根据宽大畸形QRS波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的形态可对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准确定位.关于老年心肌缺血患者TIB达标者、健康老年体检者室性早搏发生部位的差异,目前鲜见文献报道.本文就老年TIB达标者室性早搏发生部位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张振香;吕聪敏;李莉;徐燕茹;林蓓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