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哈蟆油对雌性衰老大鼠子宫组织p16和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

姚晖;康秀兰;彭荣芳;黄志恩;谢伟贤;梁磊

关键词:哈蟆油, 衰老, 子宫, D-半乳糖, p16, CyclinD1
摘要:目的 探讨哈蟆油(OR)对D-半乳糖所致雌性衰老大鼠子宫组织细胞增殖负性调控因子p16和正性调控因子cyclinD1蛋白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OR延缓雌性大鼠生殖器官衰老机制.方法 SPF级SD雌性青年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D-gal组)、维生素E(VE组)、哈蟆油高剂量组(OR-H组)、中剂量组(OR-M)、低剂量组(OR-L组),每组8只,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42 d,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另取雌性青年大鼠8只,同样部位每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组.第15天开始灌胃给药,给药时间28 d.给药结束后,免疫组化法检测衰老大鼠子宫组织p16和免疫印迹法检测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雌性衰老大鼠子宫组织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子宫组织p16阳性染色多为胞浆着色,见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胞浆、子宫间质腺体腺上皮细胞胞浆,外膜上皮也有表达,弥漫性、灶性分布均有.D-gal组p16阳性细胞积分与空白组比较升高(P<0.01).OR各剂量组与D-gal组相比,p16阳性细胞积分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免疫印迹法结果表明D-gal组子宫组织cyclinD1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OR-H、M、L组cyclin D1蛋白表达与D-gal组比较,表达均升高(P值均<0.01),OR-H组尤为明显.结论 应用OR可以减缓衰老子宫组织结构的损伤,改善衰老子宫萎缩和衰老程度,OR可降低雌性衰老大鼠子宫组织细胞增殖负性调控因子p16蛋白的高表达,同时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正性调控因子cyclinD1蛋白的表达,促进衰老雌性大鼠子宫细胞增殖.哈蟆油延缓雌性生殖器官衰老作用可能通过调控子宫p16-cyclinD1信号通路来促进有关增殖调控蛋白表达发挥延缓衰老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乙酰胆碱受体亚基在老年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患者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乙酰胆碱受体(AChR)亚基在老年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法检测24例老年胸腺切除患者的胸腺组织及肌肉组织AChR的5个亚基,并测量其灰度值,探讨AChR亚单位的表达.结果 胸腺瘤及胸腺中可以检测到AChR的5个各亚单位,且胸腺瘤与正常胸腺中AChR各亚单位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胸腺瘤中AChR各亚单位灰度值/内参灰度值均低于肌肉组织(P<0.05);MG肌肉AChR亚单位中除γ亚单位外,均高于正常肌肉亚单位(P<0.05);AChR-ε亚单位在A型与AB型胸腺瘤中完全表达,而在B型胸腺瘤中完全不表达;不同Osserman分型的胸腺瘤组织中AChR各亚单位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胸腺可能是MG自身免疫反应致敏的起始部位;胸腺瘤中成人型AChR样蛋白及胎儿型AChR样蛋白均较MG肋间肌及正常肋间肌低;MG患者肋间肌中成人型AChR为自身免疫的主要靶抗原;AChR-ε亚单位可能在A型与AB型胸腺瘤中特异表达.

    作者:陆天宇;王泳心;崔有斌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垂体腺瘤的微侵袭治疗

    目的 探讨老年垂体腺瘤患者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行经蝶手术治疗的老年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后,71.4%的头痛患者及70%视力改变的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1例患者围术期死亡.在随访的18例患者中,有14例行MRI检查未见肿瘤复发,1例术后泌乳素增高,口服溴隐亭治疗.术后均无严重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论 在充分的术前准备、精细的手术操作及良好的围术期管理情况下,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作为老年垂体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

    作者:陈浩;赵丛海;柴子佳;孙利波;高宇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5例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紧急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包括急诊介入治疗及溶栓疗法.虽然近年来经皮介入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溶栓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治疗中的应用有所减少,但是溶栓具有快速、简便、经济、易操作的特点,仍然是再灌注治疗的重要方法.我院自2010年4月起采用瑞替普酶(r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曹茂荣;庄秋红;孙大炜;董鹏飞;孙志宏;赵凌怡;张春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改良COPE和弹簧切割活检针用于老年胸腔积液患者胸膜活检的比较

    老年胸腔积液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及生理退化状态等特点,很容易使胸腔积液被漏诊、误诊,或由于检查方法的潜在风险而放弃诊治.作为胸腔积液诊断方法之一的胸膜活检,由于创伤小,花费少及可重复性等优点,常被用来判断胸腔积液的性质,临床应用较广泛.传统多应用钩针进行,近年来采用切割针报道渐多.本文中分别运用改良的Cope活检针和弹簧切割活检针对老年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膜活检,比较两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潘金兵;侯宇虹;钱皓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的疗效对比

    急性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慢性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短时间内急性发作可致气道痉挛,呼吸困难或窒息,在临床上属于危急重症[1].老年人哮喘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呼气延长、发作性喘息、胸闷及胸部紧缩,尤其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2].由于老年人的特殊性,所以尽快缓解患者的症状、缩短发作时间是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关键.本文对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老年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作者:钱秀芬;袁明宇;卞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乙醛脱氢酶2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乙醛脱氢酶2(ALDH2)是线粒体内一种重要的蛋白酶,ALDH2是乙醇代谢的关键酶,可以代谢4一羟基壬烯醛,具有抗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抑制细胞凋亡、催化硝酸甘油产生外源性一氧化氮(N0)的作用,参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作者:潘强强;高琴;王洪巨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心肌缺血总负荷达标者与健康老人室性早搏发生部位的临床对比

    老年心肌缺血病人缺血总负荷(total ischemia burden,TIB)达标者常伴发室性早搏.根据室性早搏在心室起源的解剖部位不同将室性早搏分为不同部位.根据宽大畸形QRS波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的形态可对室性早搏起源部位准确定位.关于老年心肌缺血患者TIB达标者、健康老年体检者室性早搏发生部位的差异,目前鲜见文献报道.本文就老年TIB达标者室性早搏发生部位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张振香;吕聪敏;李莉;徐燕茹;林蓓蕾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TNF-α和IL-23的表达及意义

    脑卒中后抑郁症轻者表现为悲伤、睡眠障碍、精神活动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虑过多、兴趣下降、失望、易激动等.重者还有紧张、早醒、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思维缓慢、幻觉和幻想、绝望及自杀等[1].近年来研究显示脑卒中抑郁患者免疫因子发生明显改变[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23(IL-23)是重要的炎症急性期反应因子,不仅对炎性反应有促进作用,还对免疫功能及神经损伤有重要的介导作用.有研究认为TNF-α和IL-23参与了抑郁的发生发展[3,4],但是TNF-α和IL-23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特点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观察脑卒中后抑郁老年患者血清中TNF-α和IL-23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临床价值.

    作者:孙晶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通过彩色超声多普勒对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进行测量,并对血糖、血脂、血压、BMI等相关指标进行监测并记录统计.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超过1 mm的患者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收缩压、舒张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mm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空腹血糖水平、BMI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收缩压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当重视对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血糖以及血压的管理.

    作者:杨辉;冯跃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延迟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远期疗效

    目的 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远期疗效.方法 563例STEMI患者分为直接PCI组157例、延迟PCI组124例、溶栓组131例和药物治疗组151例.平均随访(45±27)个月,观察心脏不良事件、心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变化.结果 延迟PCI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3.8±9.7)d,显著少于溶栓组(20.7 ±9.1)d和药物组(19.8±8.9)d(P<0.05);与直接PCI组相近(P>0.05).延迟PCI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少于溶栓和药物组(P<0.05).随访期间,延迟PCI组心力衰竭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溶栓组和药物组(P<0.05);延迟PCI组LVEF显著高于非PCI组(P<0.05);延迟PCI组的LAD和LVDd均显著小于非PCI组.延迟PCI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回缩率(0.376±0.129)显著大于药物组(0.173±0.098) (P <0.05),而与直接PCI组(0.384±0.167)和溶栓组(0.289±0.181)相似.结论 延迟PCI能缩短STEMI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心脏事件发生率,改善左室功能和使心肌梗死面积缩小及改善预后.但其效果不如直接PC1.

    作者:刘同库;徐丽华;孙凤;廖旭东;吴淑杰;丁福祥;顾明;朱艳彬;曹帮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评价辛伐他汀治疗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

    目的 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成像(DCE-MRI)在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和高脂喂养组,每组15只.均给予高脂饮食,喂养16w后,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在高脂饲料中加用辛伐他汀喂养至第20周.测定DCE-MRI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参数.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斑块内巨噬细胞、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结果 两组高脂喂养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明显升高,第8、16周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第20周高脂喂养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高脂喂养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CD31、CD68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15只实验兔共检出36处强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强扫描均可见强化;高脂喂养组15只实验兔共检出40处强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强扫描均可见强化.高脂喂养+药物治疗组首过时相斜率S、斑块大强化率Smax、斑块峰值信号强度强化后120 s信号强度下降率Soutflow均低于高脂喂养组.结论 DCE-MRI参数S、Soutflow、Smax可以作为一种评价药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的量化指标.

    作者:刘铁军;曲晓峰;宫艳玲;刘书峰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大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1的变化及其与心肌缺血预处理“失效”的关系

    目的 通过观察成年和老年大鼠内源性及心肌缺血预处理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的差异,在与寿命相关的SIRT1蛋白水平揭示缺血预处理在老年大鼠中效果较成年大鼠差的可能原因.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成年和老年各30只,其中成年大鼠200~ 250 g,老年大鼠450~ 600 g(18月龄).两个年龄组分别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n=10),假手术(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通过结扎及松开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在体大鼠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120 min监测血流动力学;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SIRT1活性;RT-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SIRT1蛋白mRNA;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SIRT1蛋白含量.结果 老年大鼠SIRT1蛋白基础水平较成年大鼠降低,SIRT1基础活性亦较成年大鼠下降(P<0.05).缺血预处理时老年大鼠SIRT1含量较成年大鼠显著降低,SIRT1活性显著降低(P<0.05).老年大鼠缺血预处理与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相比,SIRT1含量与活性均无显著改变(P<0.05).成年大鼠缺血预处理与成年大鼠缺血再灌注相比,SIRT1含量与活性均显著升高.结论 SIRT1含量及活性随年龄增加而降低是缺血预处理在老年大鼠中丧失保护作用的原因.

    作者:俞莹;刘新伟;王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创伤后急性肾衰竭62例临床多因素分析

    急性肾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它可以使体内产生代谢产物积聚及水电解质、酸碱失衡,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突出的表现为尿量减少,然而尿量并不是判断有无急性肾衰竭的唯一指标,尤其在创伤后患者常常出现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为了更好地诊断、治疗创伤后的肾衰竭,本文总结分析住院治疗创伤患者临床特征.

    作者:白彝华;杨敏;蒋红樱;廖云娟;曾怡;何振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黄斑变性的患病情况

    老年黄斑变性又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一种视网膜黄斑区的退行性病变.AMD分为湿性AMD与干性AMD,患者如存在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和盘状纤维化即为湿性AMD,如为软性玻璃膜疣、色素异常和地图样萎缩为干性AMD[1,2].AMD是导致发达地区及国家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3],在我国各地报道的发病率各不相同[4~8].本文对我院体检的60岁以上老年人AMD发病情况进行调查,旨在探讨本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AMD患病情况,以期能为本地开展防盲治盲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曹翠萍;王菡;任广运;刘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糖尿病病因的行为生物学分析

    我国临床病例资料显示,糖尿病病发率递增速度已达到0.1%[1].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因素等有关,积极的防治工作也主要针对上述病因展开.临床研究表明,个体行为与疾病有特定联系[2].笔者分析个体行为特征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旨在给予高危人群一定的心理干预指导,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行为生物学依据.

    作者:张建辉;李洋;肖纬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46例老年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比较

    肾结核多在成年人发生,据国家卫生部统计数据表明,约75%的病例发生在20 ~ 40岁之间,但儿童和老年亦可发生,且老年患者的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本研究以海口市某老年病医院收治的肾结核患者诊疗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进行比较.

    作者:李光杰;金水晶;吴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腹腔镜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胃段切除治疗老年胃溃疡的临床评价

    胃大部切除治疗胃溃疡,术后常发生一些并发症.本文就对需手术治疗的老年胃溃疡患者,在腹腔镜下采取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胃段切除治疗.评价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89例有慢性胃病史患者,男59例,女30例,年龄59 ~91[平均(68.4±7.9)]岁.均行术前胃镜检查及取材病理检查,溃疡大小为0.8 cm×0.9cm~3.5 cm×3.5cm;溃疡位于小弯侧胃窦部55例,胃体部大弯侧25例,胃底部9例.根据病灶行上消化道钡透、拍片,确定疾病的性质和解剖的位置,以决定术式.术前、术后均行基础胃酸、大胃酸(增量组织胺试验)、胃泌素水平测定.

    作者:陈松涛;李寿柏;牟正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尸头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至斜坡区手术入路的相关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尸头神经内镜下扩大入路至斜坡区的重要解剖结构;通过与显微镜下乙状窦前入路至斜坡区暴露部位和面积的大小进行比较,分析两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方法 将10具尸头(>60岁)先进行CT薄层扫面,然后在神经导航系统下精确定位于CCD中心,用穿刺针做好标记,并随机分成神经内镜和显微镜组,内镜组暴露分为鼻腔、斜坡以及硬膜阶段,观察每阶段解剖结构,硬膜阶段测量相应的数据;显微镜组暴露分为皮瓣、骨瓣、硬膜阶段,至硬膜阶段测量相应的数据,并与神经内镜组比较.结果 老年尸头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至斜坡区入路的重要解剖结构有鼻中隔、咽结节、蝶窦开口、翼管,暴露斜坡的部位是整个斜坡区及其周围,暴露面积是(486.09±62.30) mm2.显微镜下暴露斜坡的部位是一侧的中上斜坡及岩骨嵴,暴露面积是(431.06±40.30)mm2.结论 神经内镜下经鼻扩大入路至斜坡区的重要解剖结构是鼻中隔、咽结节、蝶窦开口、翼管,该手术入路对切除单纯斜坡区的肿瘤具有入路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手术风险与开颅手术相当,适用于老年斜坡区占位病变患者.

    作者:吴宣萱;张博;王世强;孙玉学;徐保锋;洪新雨;黄海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

    心绞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导致心肌急剧的、暂时供血供氧不足所造成的,病情严重者随时有生命危险[1].近年来冠心病患者呈逐步增加趋势,并伴有年轻化倾向[2].临床上有很多治疗该病的药物及方案.笔者通过将复方丹参滴丸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周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时期老年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不典型病原感染血清学临床评价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作为常见的社区感染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尤其对老年人更造成致命性打击.本研究对老年CAP住院患者的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及病毒感染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对象359例老年CAP住院患者来源于我院呼吸内科病房,符合CAP诊断标准[1],且排除近2 w内曾住院治疗本次住院不能排除院内获得性感染者及病历资料不完整者.其中2001年10月至2004年6月201例,男114例,女87例,年龄60 ~90[平均(71.37±15.12)]岁.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158例,男89例,女69例,年龄60 ~ 92[平均(72.36±16.11)]岁.

    作者:李琳;刘晨;王红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