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照;刘芳;马虹
在由癌症引起的死亡病例中肺癌约占1/3.其中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1].患者确诊为NSCLC时约有60%~70%已属于晚期[2].晚期NSCLC已不适合手术治疗,其治疗现阶段多采用化疗作为其主要治疗方案[3].多个临床试验表明铂类与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晚期NSCLC较传统化疗方案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均有所提高,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提高其生活质量[4].目前临床多采用多西紫杉醇与铂类药物联合化疗3 w方案作为晚期NSCLC化疗的一线标准方案[5].本研究将评估采用多西紫杉醇加铂类2 w方案治疗NSCLC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侯秀珍;杨宏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PDCD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CD5在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 60例NSCLC组织中PDCD5的阳性表达率为25.0%,20例正常肺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的阳性表达率为3.7%,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为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CD5的阳性表达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1)及TNM分期(P<0.05)有关.PDCD5的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直径、病理分型、是否吸烟及有无胸膜转移无关(P>0.05).PDCD5在NSCLC中的表达与凋亡指数(AI)呈正相关(r=0.663,P=0.000).结论 PDCD5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检测PDCD5可能有助于NSCLC恶性程度、临床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作者:张婧雯;蒋军广;翟展艺;田蕊;刘瑞芬;杨超;孙曼;史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QT滞后现象是一种心室复极时程的特殊动态变化,运动期QT间期缩短滞后于RR间期缩短,恢复期QT间期延长滞后于RR间期延长[1].同一RR间期下,恢复期QT间期短于运动期是此现象的主要表现[2].QT滞后现象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老年冠心病平板运动负荷试验中QT间期动态变化规律及发生机制.
作者:张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血液透析患者多采用临时或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作为首选血管通路,但是导管感染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直接影响留置导管的使用[1].我院血液透析中心在加强血液透析导管管理的基础上,选用头孢噻肟钠联合阿奇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治疗导管感染,观察疗效.
作者:张晓玲;付善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构建高成模率和高稳定性的高血糖伴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方法 Wistar大鼠高脂高糖膳食4 w后,腹腔注射2次链脲佐菌素(STZ),进行间隔时间及注射剂量遴选实验.选用上述佳造模法进行药效学及模型稳定性实验*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二甲双胍治疗组,4 w后检测药物影响;模型对照组(1/2)再继续普食饲养8 w,判断模型稳定性.结果 2次STZ腹腔注射间隔时间2d组,成模率高(90%),注射剂量以25 mg/kg+ m2成模率高(100%).此法造模,所有大鼠禁食血糖、随机血糖均达糖尿病标准,且二甲双胍治疗有效;模型对照组无1例自愈.结论 高脂高糖4w+2次STZ腹腔注射(25 mg/kg+ m2,间隔2d)可成功制备高成模率和高稳定性的伴IR的糖尿病大鼠模型.
作者:林心君;王麒又;辛金钟;余文珍;王晓宁;施红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维生素C作为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具有防治坏血病的功效,故又名为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A).人们对AA的研究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早期主要集中于AA的抗氧化作用[1],近年来研究发现AA还可作为神经调质,参与多种神经元信息传递和电活动的调节[2],由此引起学者们对AA与脑功能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作用的关注.本文就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内AA的生理功能进行综述,分析其在疾病中的治疗意义,探讨其对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
作者:徐丹;刘晓莉;乔德才;康道峰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电子胃镜是诊治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由于其属于侵入性的操作,导致部分人群难以接受,甚至拒绝检查而延误病情[1].无痛胃镜经静脉给予适当的麻醉镇静剂,使受检者在舒适、无痛苦的条件下进行胃镜检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并发症[2-4].而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脏器功能低下,麻醉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及对并发症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莉;谭跃;黎振林;莫健莲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ela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干预.应用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琼脂糖电泳法观察凋亡细胞DNA Ladder现象;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Giemsa染色后可见阿司匹林组细胞体积缩小,凋亡小体形成,且随着浓度增加,凋亡率也增加;不同浓度阿司匹林作用Hela细胞48 h后,提取DNA电泳,可见明显的DNA裂解带;MTT结果显示,在1.0~10.0 mmol/L浓度区间内,随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阿司匹林对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增加.结论 阿司匹林在体外可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为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有关.
作者:王蓓;王晓;李建立;秦英;邢邯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疾病损伤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的结果,以左右心室和(或)双心室功能异常及它所造成的神经体液调节异常变化为特点,为各种心脏病的末期表现,伴有耐力、体力差、水肿、衰竭和寿命缩短.因其病人多伴有水肿、胸水、腹水等,故也属于水液潴留性疾病之一.
作者:张晓华;隋殿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多节段、多平面的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一直是血管外科治疗的难点及重点.外科手术和腔内介入技术是治疗下肢缺血的两种主要手段,但对于复杂的动脉病变,单纯应用外科手术或腔内治疗均不能达到满意效果,且因开放手术创伤大、风险高,一些高龄患者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对于病变广泛的动脉疾病,如果同时行外科手术及血管腔内治疗相比单一方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即杂交(hybrid)手术[1].本文观察分析杂交手术治疗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疗效.
作者:尹德馨;李叶舟;孙大军;韩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目前发病率以及病死率都持续增高的疾病之一[1].COPD患者以老年人为主,临床上多伴发肺部感染,需要反复住院治疗.文献报道导致COPD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是下呼吸道病原菌的感染[2].副流感嗜血杆菌是人类呼吸道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中分离率有上升趋势,可能是致病菌之一[3].本研究旨在了解副流感嗜血杆菌在COPD患者痰液中的分离率以及耐药性.
作者:张桂玉;刘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与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患者采用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30例患者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内固定组和置换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特点.结果 ①置换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而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②置换组内科相关并发症,固定物松动率以及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显著低于内固定组(P<0.05).③术后随访12~33个月,末次随访时置换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内固定组(P<0.05).结论 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小,但术后功能恢复有限,对于预期寿命较长、全身状况较好的骨质疏松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可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
作者:吴国志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身体抵抗力急剧下降,容易并发肺部感染等疾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比例占医院感染的40%以上,病情凶猛,病程长,致死率极高[1,2].由于普通抗生素耐药性高、有效率低,本研究对所有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对比观察其疗效.
作者:范丽霞;杨会彬;韩颖;杨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波立维)联用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入院的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的AMI患者200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溶栓治疗,治疗组于溶栓治疗后应用波立维和辛伐他汀及给予抗凝、抗心肌缺血、利尿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溶栓后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好转出院后连续随访2年,对比两组心梗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心肌梗死再发率、死亡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波立维联用辛伐他汀可以降低AMI再发率及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易远明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胃肠道疾病,可见便秘和腹痛等症状.该病没有特异性的形态学变化或者是生化异常明显,故该病的诊断较为困难,往往容易误诊漏诊.IBS是一种功能性疾病,多与内脏的高敏感性有关,目前对于该疾病的具体机制认识尚不明确,其临床治疗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1-4].本研究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中医辨证治疗IBS患者,观察临床疗效.
作者:王谦;朱雁兵;佟博;张杰;张艳敏;王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主要照顾者压力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POMS、SOC等量表,从①压力源-患者情况,②照顾者的压力应对资源,③照顾者对压力的认知等项目进行调查,以POMS的6个情绪特征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照顾者中出现紧张-不安、抑郁-沮丧、愤怒-敌意、疲乏-迟钝、迷惑-混乱、精力-活力情绪特征者的比例依次为29.9%、40.2%、34.1%、30.6%、49.1%、28.7%;照顾男性、有职业、血糖值高、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有三大并发症的患者是影响照顾者压力情绪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照顾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老年患者是照顾者出现抑郁-沮丧、疲乏-迟钝、迷惑-混乱负面情绪的共同影响因素,而SOC对6种压力情绪均有影响.结论 医护人员应对照顾者提供针对性指导援助及社会家庭支持,缓解其负面情绪;开展能提高照顾者SOC的研究.
作者:刘琼玲;李雪洁;吴伊茄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腋窝清扫手术对早期老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300例70岁以上早期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长期生存率,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300例老年乳腺癌,根据前哨淋巴结阳性决定是否行腋窝清扫分为两组,两组治疗的患者在中位随访时间和疾病进展的风险相似,却有降低术后生活质量的风险.结论 老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需要综合考虑,不应以淋巴结及临床分期作为乳腺癌手术中放弃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依据.
作者:王顺涛;宋海平;李雪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疆汉族人群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新疆汉族82例正常个体和42例冠心病患者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结果 新疆汉族正常个体及冠心病患者的eNOS基因G894T多态性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布分别为0.84、0.12、0.04和0.76、0.14、0.10,G和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0.90、0.10和0.83、0.17,冠心病患者有GT基因型频率下降,TT基因型频率升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x2=1.532 8,P>0.05).结论 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可能与新疆汉族冠心病有关.
作者:江雪萍;徐艳萍;杨忠伟;肖白;冯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给糖尿病患者造成致残甚至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被破坏的疾病,属于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共同结果,临床以足溃疡为常见,溃疡常会累及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等[2].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预后较差.本研究对D-二聚体和白蛋白的临床检测进行研究,旨在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
作者:李鸿燕;侯明辉;张耀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旨在探讨Smad4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80例食管癌组织中Smad4和MMP-2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侵袭、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同时分析食管鳞癌中Smad4与MMP-2的相关性.结果 Smad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食管癌组织中Smad4的表达缺失及MMP-2蛋白高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Smad4和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Smad4蛋白表达缺失和MMP-2蛋白过表达在食管癌的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Smad4蛋白和MMP-2蛋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食管癌中Smad4蛋白和MMP-2蛋白的表达,比单一检测一种蛋白对评估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更具有意义,也为临床治疗食管癌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韩聚强;杨江霞;傅天;李杰茹;李志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