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天才;孙瑜;杨一帆
目的 探讨老年人长期照护人员资格准入和工作内容,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经过文献回顾和调研,拟定专家咨询问卷,应用Delphi法对全国21名专家进行咨询.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确定长期照护从业人员准入资格,包括:年龄、文化程度、认证培训;工作内容主要有七大类:卫生清洁,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安全保护,服药,家政辅助,社区暂托.结论长期照护人员的准入资格和工作内容的确定,为从业队伍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王玉环;黄方超;侯蔚蔚;冯亚楠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桡骨远端低能量骨折对患者生活质量的短期影响.方法 160例病人组和169例对照组,年龄分别为(67±lo)和(66±9)岁,采用改良健康调查(MHAQ)和SF-36评定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和综合生活质量(GQOL)评价.结果 1年后,病人组HRQOL与骨折前比较无差异,桡骨远端骨折病人和对照组均出现GQOL降低(P <0.001).桡骨远端骨折对1年后不良HRQOL或GQOL无预测作用,低BMI(B=-0.20,P=0.019)对前臂功能不良有预测意义,低教育水平(B=1.37,P=0.017)对更坏的身体健康有预测意义.结论 桡骨远端低能量骨折对HRQOL和GQOL恶化无预测作用.
作者:尹海龙;赵正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腋窝清扫手术对早期老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 收集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300例70岁以上早期老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长期生存率,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300例老年乳腺癌,根据前哨淋巴结阳性决定是否行腋窝清扫分为两组,两组治疗的患者在中位随访时间和疾病进展的风险相似,却有降低术后生活质量的风险.结论 老年乳腺癌具有独特的临床和病理特点,需要综合考虑,不应以淋巴结及临床分期作为乳腺癌手术中放弃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依据.
作者:王顺涛;宋海平;李雪芹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初两年的心理调整情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2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并与69例当地身体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原始数据收集分别在糖尿病诊断后2w、3、6、12、24个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患者诊断第2周、第3个月、第6个月糖尿病组总症状、阳性项目、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及SAS(P<0.01)及SDS(P <0.05)评分升高;诊断第12个月糖尿病组总症状、阳性项目、抑郁、焦虑、恐惧评分高于对照组;诊断第24个月糖尿病组总症状、阳性项目、躯体化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糖尿病组诊断第24个月与诊断第2周比较躯体化评分降低;糖尿病组诊断第24个月与诊断第2周比较,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及SAS及SDS评分降低.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第1年内主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患病第2年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问题消失,出现躯体化异常,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1年内进行的心理干预应该主要解决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等问题,诊断第1~2年应该主要解决躯体化问题.
作者:梁春光;刘涛;张会君;仝慧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眼表损伤修复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患者97例,共计112眼,其随机分为两组.56眼采用典必殊滴眼液(4次/d,疗程2w)为对照组;56眼采用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4次/d,疗程2w)为观察组.于术后1、7、14、30 d分别行角膜染色评分、泪眼分泌量试验、泪膜破裂试验,比较两组患眼的修复时间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1d,观察组角膜染色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泪眼分泌量试验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30 d,观察组角膜染色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泪眼分泌量试验长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7、14、30 d,观察组泪膜破裂试验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上皮修复时间、切口修复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干涩感、灼烧感、异物感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重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眼表损伤具有积极的修复作用,可以明显缩短修复时间,改善泪膜稳定性,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于春红;王彬;高洁;卢爱东;梁仲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本研究对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老年静止性脑梗死(SCI)患者进行CT检查,进行影像学分类,并对危险因素与无症状脑梗死(ACI)患者进行对比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SCI患者62例(SCI组),入选的患者临床上无明确卒中病史,而影像学检查发现梗死病灶[1];其中男41例,女21例;年龄60 ~82[平均(70.21±8.0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42例,糖尿病26例,高脂血症26例,心脏病31例,吸烟38例,酗酒15例;按照影像学检查将SCI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42例,非腔隙性脑梗死15例,分水岭梗死5例.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SCI老年患者50例(非SCI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60 ~80[平均(71.02±8.1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1例,糖尿病5例,高脂血症12例,心脏病14例,吸烟20例,酗酒14例.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签订知情同意书.SCI组与非SCI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作者:曹洋;王春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旨在探讨Smad4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80例食管癌组织中Smad4和MMP-2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侵袭、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同时分析食管鳞癌中Smad4与MMP-2的相关性.结果 Smad4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P<0.01);食管癌组织中Smad4的表达缺失及MMP-2蛋白高表达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Smad4和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Smad4蛋白表达缺失和MMP-2蛋白过表达在食管癌的发展及侵袭转移中具有重要作用,Smad4蛋白和MMP-2蛋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食管癌中Smad4蛋白和MMP-2蛋白的表达,比单一检测一种蛋白对评估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更具有意义,也为临床治疗食管癌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作者:韩聚强;杨江霞;傅天;李杰茹;李志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出发,选择革命老区邛崃市孔明乡抽样调查,详细分析了留守老人的家庭支持系统、社区支持系统、国家组织支持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留守老人是人口转型、经济发展、代际关系变化等诸因素合力的结果,需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支持网络,才能保证这部分老年人能幸福地安度晚年.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出现大量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而留守老人是其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群体,也是新农村建设中亟需关注的弱势群体.随着留守老人年龄的增长,个人自理能力日趋下降,其对社会支持的需求就更为强烈.社会支持又可以分为非正式支持和正式支持两种[1].对于留守人员的正式支持,已有大量的相关研究.而非正式支持方面的研究,则屈指可数,无论是数量上还是深度上都显得有些薄弱.本文选取邛崃市孔明乡这个革命老区留守老人相对较多的乡,进行留守老人的非正式收回支持的个案调查.在2010年8月选取留守老人124名,其中,男性46人,女性58人,在当地大学生村官的支持下,填写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20份.选择非留守老人44人,其中男性1 8人,女性26人,收回有效问卷40份.
作者:吴仁明;谢卫;高继国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HIV)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血清CD4+T淋巴细胞计数、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含量与血红蛋白(HB)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5例HIV/AIDS、18例HIV/AIDS合并HBV感染患者,在治疗前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TGF-β1含量及HB.结果 HIV/AIDS组及HIV/AIDS合并HBV组CD4+T细胞与HB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P<0.05),与TGF-β1存在负相关性(P<0.05);TGF-β1与HB存在负相关性(P<0.05),两组之间上述检测指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AIDS合并HBV感染促使CD4+T细胞计数下降明显,TGF-β1增高,贫血进一步加重,三者之间存在相关性,对贫血的鉴别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肖寒;高敬敬;张利霞;罗永燕;刘尹正泽;邵婕;孙成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脑卒中是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水平,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探讨早期针刺结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我科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不同处理措施及疗效的对比分析,并进行随访.
作者:万学文;赵树华;薛钧来;刘明晖;曲庆阳;赵赫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心力衰竭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尽管目前对于心衰的治疗手段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其临床预后仍然较差,当患者因心衰住院后,则在以后的3个月内约25%的患者再入院或死亡.如何在早期准确评价患者心功能状态以及发现影响心衰预后的危险因素,及早对心衰患者给予正确的干预措施,这对于改善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血清胱抑素C (Cys C)是近些年发现的评价肾功能的理想标志物,对肾小球滤过率(GFR)早期轻微改变的检测较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更为敏感[1].近年来国内外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发现高水平Cys C浓度增加冠心病的全因病死率、心血管事件及CHF的发生率,而这种风险不能完全被Scr、BUN所预测[2].Cys C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作者:于明;杨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主要发病原因是小气道慢性炎症,且患者发病的同时通出现有气道的高反应性的症状[1],肺功能呈进行减退.全球COPD权威机构(GOLD)的研究表明,患者使用舒利迭结合其他药物经过三个疗程的治疗之后,其整体的肺部状况好转、急性加重的次数剧减,同时肺功能等均有较大改善.本文旨在考察长效β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方案对COPD轻、中度患者的改善作用.
作者:李洁;金乐萍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危重患者应激状态时血糖、胰岛素水平、C-肽、TNF-α与病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急危重患者(除外既往糖尿病病史)90例,按照APACHEⅡ评分系统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评分,并分为三组(≤10分组,11~20分组,≥21分组),分别于入院时在开通静脉前抽取静脉血检测即时血糖值、C-肽水平、胰岛素水平、TNF-α,并根据胰岛素与血糖计算出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 APACHEⅡ分组中危重程度越高的患者其血糖越偏高,C-肽及胰岛素水平、TNF-α亦相应增高,但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提示存在明显的应激期胰岛素抵抗现象.结论 急危重患者病情越重,血糖、C-肽及胰岛素水平、TNF-α越高,但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提示存在应激期胰岛素抵抗现象.
作者:王晓鹏;张玉玲;蔡学善;文彬彬;邢彩虹;刘影;张凤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给糖尿病患者造成致残甚至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被破坏的疾病,属于下肢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共同结果,临床以足溃疡为常见,溃疡常会累及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等[2].糖尿病足患者临床治疗较为困难,预后较差.本研究对D-二聚体和白蛋白的临床检测进行研究,旨在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早期临床诊断.
作者:李鸿燕;侯明辉;张耀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在体外对人CD4+T淋巴细胞miRNA-21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12例健康志愿者的新鲜外周血,免疫磁珠分选出CD4+T淋巴细胞,分为空白组、PHA+(0、1、5、10 μmol/L)阿托伐他汀组,体外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及培养基上清液,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21及PDCD4mRNA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PDCD4蛋白表达,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液TNF-α及IL-10浓度.结果 ①与空白组比较:PHA刺激后,CD4+T淋巴细胞miRNA-21 、PDCD4 mRNA、PDCD4蛋白表达及上清液TNF-α浓度均升高(均P<0.05).②与PHA+0μmol/L他汀组比较:加入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后,CD4+T淋巴细胞miRNA-21相对表达量和上清液IL-10浓度增加(P<0.05),而PDCD4蛋白表达和上清液TNF-α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促进PHA刺激的人CD4+T淋巴细胞miRNA-21的表达增加,从而抑制靶蛋白PDCD4,促进抗炎因子IL-10分泌和抑制促炎因子TNF-α.
作者:刘洋;李浪;周游;王江友;苏强;孙羽涵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由于创伤和救治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并发各种感染,其中下呼吸道感染就是极其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老年昏迷患者更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人工气道的建立以及呼吸机的应用是保证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呼吸平稳的重要抢救措施,但同时也使颅脑外伤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升高[2];而感染可加重颅脑损伤以及导致颅脑的继发损伤,严重影响了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的预后.本文就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老年颅脑外伤所致昏迷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防治下呼吸道感染和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作者:赵红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40例),联合应用依那普利和氯沙坦为治疗组,单独应用氯沙坦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变化.结果 两组血压经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压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平均UAER分别由(108.39±28.62) μg/min、(111.78±30.46)μg/min降至(72.66±27.94) μg/min、(89.24±26.51) μg/min(均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t=13.326,P =0.000),两组间失眠、头晕、干咳的例数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早应用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改善DN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早期肾损害疗效显著.
作者:张玲;牛建生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低剂量雷帕霉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超微结构及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n=7),糖尿病组(D组,n=7),雷帕霉素治疗组(R组,n=8).造模后第5周起R组大鼠给予雷帕霉素1 mg/kg/d灌胃,C组和D组给予等体积的羧甲基纤维素溶液灌胃.12 w末,观察各组大鼠血糖、24h尿蛋白量、体重校正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足细胞的超微结构;并通过免疫组化、RT-PCR检测nephrin的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至12 w末,与C组相比,D组大鼠血糖、Ccr、24 h尿蛋白量增加(P<0.01),nephrin蛋白及其mRNA表达下调(P<0.01);R组Ccr及24 h尿蛋白量较D组降低(P<0.01),nephrin蛋白及其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 低剂量雷帕霉素可能通过上调nephrin表达改善足细胞超微结构,从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邹琦;郑祥雄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有机磷农药属有机磷酸酯类化合物,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在体内与胆碱酯酶(CHE)结合形成较为稳定的磷化胆碱酶,而失去分解乙酰胆碱(Ach)的能力,造成Ach在体内大量蓄积,导致胆碱能神经与部分靶神经过度兴奋,继而转入抑制,出现一系列毒蕈碱样、烟碱样及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等症状和体征[1,2].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基层医疗机构急诊常见病症之一,如抢救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患者可迅速死亡[3].本文就在急诊科对AOPP患者快速、彻底清除体内残留毒物,及早、正确、适量地使用阿托品和复能剂,并配合周密详尽的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作者:詹海鸥;徐彩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肝硬化、肝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我国HBV病毒携带者达1.2亿[1],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是HBV病毒感染的常规检测方法,前S1抗原(PreS1)、HBV-DNA定量也是近年推广较快的反映HBV病毒复制情况的标志物,本文旨在研究HBV感染患者血清PreS1、谷丙转氨酶(ALT)及HBV-DNA之间关系.
作者:李军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