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科军;罗居东
急性脑梗死(ACI)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表现轻微时容易导致患者忽略病情[1].ACI早期治疗,与出现脑水肿、脑出血时治疗,预后差异显著[2].因而ACI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3,4].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有较强的组织特异性,当细胞发生损伤、缺血、缺氧时,FABP从受损脑细胞中释放出,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其血清浓度,以反映脑细胞受损的情况[5].本研究评估FABP用于老年ACI早期诊断的可行性.
作者:李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脓毒症(Sepsis)是指有感染因素所致的全身反应综合征,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脓毒症、重度脓毒症、脓毒症休克[1].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状况较差,脓毒症往往可以引起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率可达35% ~ 70%[2].降钙素原(PCT)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炎症指标,本研究观察了PCT在急诊监护室老年脓毒症患者诊断、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宇明;刘泽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2月该院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482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将随访成功的448例纳入研究,按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复发分为复发组19例和未复发组429例,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发病部位、术中肺大泡分型、引流时间、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和是否联合胸膜固定术等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与体重、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和是否联合胸膜固定术具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身高、发病部位、术中肺大泡分型、引流时间和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不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与患者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和是否联合胸膜固定术具有独立相关性(P<0.05),与患者体重不具有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与患者体重、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和是否联合胸膜固定术密切相关,其中BMI小、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多以及未联合胸膜固定术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杭庆雨;孟涛;付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影响.方法 3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95例MS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口服,两组MS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计算AASI等指标.结果 经盐酸吡格列酮干预后,A组病例AASI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为期6个月的随访,A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例次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1).结论 MS患者AASI明显升高,经盐酸吡格列酮干预后,动脉粥样硬化得到改善,随着AASI的降低,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从而改善MS患者的预后.
作者:周明;叶子思;刘汉坤;黄正有;卢建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肺动脉高压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mPAP) ≥25 mmHg的一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1].肺动脉高压显著加重右心室后负荷,由于肺血管重塑引起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心肌重构、右心室肥大,后可能导致右心或全心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是很多疾病进展到一定阶段的病理生理表现[2].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合并肺动脉高压,使其心力衰竭与死亡风险大大增加[3].本文回顾性分析CKD患者的肺动脉压变化,分析CKD患者肺动脉压的变化并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
作者:石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凋亡是多细胞生物维持发展和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保证了细胞向正确的方向生长和分化,细胞的生长受到多种信号的严格调节,这些信号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调控细胞凋亡,即外在和内在途径[1].典型的外在信号通路是:细胞受到外在因素的刺激,启动细胞表面死亡受体,Fas配体和死亡受体通过细胞和细胞或者受体与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多蛋白复合体激活caspase8而诱导凋亡[2];内在信号通路即线粒体凋亡通路,是内部传感器的破坏和细胞应激下的物理化学改变引起Bax活化转运到线粒体外膜使外膜通透性改变继而释放细胞色素C,激活下游的caspase9而诱导凋亡[3].凋亡信号通路障碍可引起各种疾病,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等[1],Bcl-2家族蛋白是细胞凋亡的关键调节分子,线粒体是其调控内在凋亡途径的靶点[3],现就Bcl-2家族蛋白及其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的相互作用展开综述.
作者:许茸茸;李应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肺鳞癌多见于男性,其病变进展快,预后不良.手术治疗是重要方法,术后化疗有重要价值.肿瘤进展过程中,多种蛋白发生明显的改变,对肿瘤起重要促进作用[1].体内外研究表明由药物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增加是肺鳞癌耐药的主要机制,目前发现的药物转运蛋白主要是ABC转运蛋白家族的MRP1和BCRP,二者表达与肿瘤进展有明显的作用[2,3].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鳞癌中MRP1和BCRP的表达,探讨MRP1和BCRP表达及预后价值.
作者:郭艳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长期护理是指在一段时期内持续地为患有慢性病、处于伤残状态或者存在认知障碍而失去自理能力的个体所提供的服务[1].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成为全球性问题,由家庭承担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和费用责任的传统模式受到严重冲击.2002年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通过的《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提出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家庭成员在家庭内照顾老年人的能力,向日益增多的年老体弱者提供长期支持和服务[2].此前,一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已经将建立稳定、持续发展的长期护理保障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目标,并各自探索出基于国情的政府介入老年长期护理的实践模式,这为我国作出合理公共政策选择提供了一定借鉴.
作者:高翠;张晓;杜巍;张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宫颈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的首位[1].以往多采用体外照射结合近距离腔内后装治疗中晚期宫颈癌,但临床疗效一般,且近期和远期放射性毒副反应比较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2].近年来,临床上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中晚期肿瘤,不仅可提高射线集中照射肿瘤组织的准确性,而且在三维方向上使放射剂量与靶区保持一致,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轻的毒副反应[3,4].本文分析采用3DCRT加后装放疗联合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老年宫颈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黄升武;邓柑雀;李玉梅;黄广优;陈坚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各种感染或非感染因素作用于机体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全身高代谢状态和多种炎性介质的失控释放,终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指具有不可逆气流受阻特征的疾病状态,通常是进行性发展,并伴有气道对毒性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的疾病.反复感染是加重气道炎症的主要原因之一.COPD急性加重时约80%患者达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标准[2].本研究通过检测COPD并SIRS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探讨COPD并SIRS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志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1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骨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全身麻醉组(n=57)和硬膜外麻醉组(n=59),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同时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认知功能.结果 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结束12、24 h的MMSE分值分别为25.1 ±0.4和26.3±0.4,与麻醉诱导前(29.5±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结束12、24 h的MMSE分值分别为25.6±0.5和27.2 ±0.4,与麻醉诱导前(29.3±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后24 h的MMSE评分较硬膜外麻醉组下降(P<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苏醒后24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8.1%和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科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术后1d内均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且全身麻醉的影响更明显.
作者:蔡伟华;张良清;李志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糖尿病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病因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1].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或相对不足,目前,2型糖尿病多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治疗[2,3].本研究主要探讨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作者:董敬坚;甘利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A、C、E水平与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1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维生素A、C、E水平,利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尿酸与血清维生素A、C、E水平的关系.结果 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维生素A水平高于对照组,但维生素C、E水平低于对照组.高尿酸血症患者维生素C、E缺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清维生素C、E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高尿酸血症的的发生.
作者:马玲;王莉;周勇;姚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脐带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检测脐带间质干细胞活力、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成骨诱导后组织化学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表达.结果 GSH浓度低于0.15 mg/ml时可促进脐带间质干细胞的增殖,高于此浓度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加大而逐步增强.GSH可缩短脐带间质干细胞到达生长平台期的时间并延长细胞传代的代数,细胞周期检测显示S期显著增加,同时GSH对脐带间质干细胞表面标志无明显影响,成骨诱导分化后ALP表达阳性率无明显改变.结论 低浓度GSH可促进脐带间质干细胞的增殖,0.15 mg/ml浓度可以达到佳促进增殖效果,同时对细胞表面标志与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无明显影响,可以用于体外对脐带间质干细胞的扩增.
作者:孙晓春;孙敏;谢岩;吴乐乐;朱伟;陈巧林;陆荣柱;许文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miR-26a-1 rs737220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探讨miR-26a-1 rs7372209基因多态性与华南地区汉族人冠心病遗传易感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分析技术,对295例冠心病患者和283名对照个体的miR-26a-1 rs7372209(C>T)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冠心病易感的相关性.结果 CC、CT、TT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4.6%、37.6%和7.8%,在对照组中分别是57.2%、37.5%和5.3%,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54,P=0.460).携带miR-26a-1 rs7372209 T变异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无明显相关(OR =1.15,95%CI=0.88~1.49,P=0.315).结论 miR-26a-1 rs7372209(C>T)多态位点与华南地区汉族人冠心病易感无相关性.
作者:成捷;岑锦明;杨希立;荆霞;刘新光;熊兴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女性围绝经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烦躁、潮热、心悸、疲劳、适应力下降、记忆力减退、失眠、抑郁、骨质疏松,同时伴有明显心理障碍[1,2].本研究就社会支持因素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影响进行探讨.1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根据我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生源地,选取河北、湖北、山西等全国22个省市.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在学生来源地随机抽取50人年龄45 ~55岁,智力正常,无听力障碍,愿意配合完成调查,共计1 110人.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当场回收,有效问卷1 051份,有效率为96.4%.平均年龄(50.04±3.14)岁,初中及以下602人,高中(包括中专)318人,大专103人,本科25入,硕士及以上3人.
作者:李淑杏;丁淑平;周云慧;陈长香;赵雅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老年人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在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干预环境下活化情况.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老年COPD,健康老年,健康年轻3组,分离外周单个核细胞以PPV23干预培养,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3+细胞、CD19+细胞表面CD69表达.结果 健康年轻组淋巴细胞对荚膜多糖抗原干预有显著反应,健康老年组T、B淋巴细胞及老年COPD组B淋巴细胞对多糖抗原干预无反应,老年COPD组T淋巴细胞对多糖抗原反应与健康年轻人组相反.结论 CD69为标志的各组人群T、B淋巴细胞对肺炎链球菌抗原刺激的反应能力不同,COPD老年人及健康老年人进行PPV23免疫后难以产生同健康年轻人相当的免疫效果.
作者:陈许;孙仁华;韩芳;黄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五味子粗多糖对体外培养大鼠脑胶质瘤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 用0、1.25、2.5、5 mmol/L五味子粗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的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五味子粗多糖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 不同浓度(1.25、2.5、5 mmol/L)五味子粗多糖作用3、12、24、48 h,均能明显降低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的存活率;药物作用48 h时(0.53±0.07、0.45±0.04、0.40±0.02),细胞生长抑制为明显,与对照组(0.54±0.03)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五味子粗多糖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提示五味子粗多糖可能在治疗脑胶质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温娜;唐泽波;袁瑞;金宏;王爽;齐玲;刘兴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甲状腺癌是人体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通常情况下甲状腺组织内的恶性结节的硬度比正常组织及良性结节大[1],目前常用的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均无法获取甲状腺组织的硬度信息,从而在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的超声显像技术,通过施加外部压力所致的组织变性和扭曲程度来反映被检测组织的弹性,可用于评价组织和病变的硬度[2];目前常用于检查乳腺和前列腺等浅表器官病变[3],而在甲状腺恶性病变中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党丽峰;JIN Cheng-Lie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老年患者常见的骨创伤部位有股骨、尺桡骨、盆骨、肋骨等[1].疼痛是老年骨创伤患者的基本症状之一,传统的西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缓解老年患者的疼痛.而传统的中药对疼痛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并且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方法均对疼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2].本文拟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创伤患者疼痛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创伤患者172例,年龄50~ 82岁,平均(61.5±12.2)岁,其中男111例,女61例.在所有患者中,股骨骨折31例,肋骨骨折27例,尺桡骨骨折31例,骨盆骨折33例,椎体骨折5例,髌骨骨折25例、其他20例.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33例,初中79例,高中51例,本科9例.
作者:王三忠;施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