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梁莉萍;贾存东

关键词:莪术油, 乳腺癌, 癌前病变, P53, Ki-67
摘要:目的 探讨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莪术油组、他莫昔芬组和康莱特注射液组.以二甲基苯葸(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造模10w后干预治疗4 w.实验结束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学及抑癌基因P53,原癌基因Ki-67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莪术油、康莱特及他莫昔芬治疗后乳腺癌癌前病变及浸润癌出现率均较疾病模型组低(P<0.05).其中,莪术油组乳腺癌癌前病变及浸润癌显著低于他莫昔芬组及康莱特组;(2)空白对照组大鼠乳腺组织中均未见P53、Ki-67蛋白表达.模型组P53、Ki-67蛋白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莪术油、康莱特及他莫昔芬组P53、Ki-67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莪术油可以有效抑制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3及原癌基因Ki-67有关.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肠内营养制剂对脑卒中病人营养状况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受应激或创伤等因素的影响,机体呈负氮平衡状态,能量过度消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免疫功能,易出现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早期加强营养支持是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加快机体康复进程的关键.本研究拟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

    作者:孙海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特征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严重的疾病,其主要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及后遗症多、死亡率高.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心肌梗死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临床上非常容易出现漏诊,给老年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对AMI进行科学、准确的诊断,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180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2例,女78例;年龄61 ~83[平均(73.5±7.9)]岁;病程1~18 h,平均(6.8±1.2)h;合并基础病:32例合并高血压,27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脂.本组所有患者均以2005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AMI诊断指南为主要依据和标准.将同期选取的18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比、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以及病程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连红;马艳华;罗建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球形脂联素对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球形脂联素(gAdAPN)对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人血清白蛋白作为阴性对照,用含不同浓度梯度(100、200、400 mg/L)糖基化终产物的培养液对内皮细胞体外培养60 min及gAdAPN 100 nmol/L作用30 min后再加入400 mg/L糖基化终产物作用内皮细胞60 min,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内皮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糖基化终产物组内皮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方式;经灰度值分析,各组内皮细胞内MIP-1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12倍、1.47倍及1.98倍(P<0.05).gAdAPN干预组内皮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降低为对照组的1.64倍(P<0.05).结论 gAdAPN能抑制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MIP-1α,可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孟馨;吕景武;刘婷婷;王涤非;张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hsCRP、IL-18水平及预后的影响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基本病理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目前研究结果显示,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参与ACS的炎症反应过程[2],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重要的前炎症因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生发展及粥样斑块破裂的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3].而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具有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稳定斑块、防止或延缓斑块破裂等多效性机制[4].本文拟观察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hs-CRP、IL-18等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哲颖;孙剑锋;王锐;于平;郭永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中Aβ聚集的研究进展

    Aβ是由淀粉样蛋白前体(APP)代谢生成的.APP位于21q21.1 ~21.3,长约300 kb.APP由该基因的16、17外显子编码,含695~770个氨基酸残基,是一种跨膜蛋白,其上有三个酶切位点,可分别被α、β及γ分泌酶剪切.在正常情况下,大量的APP经α-分泌酶和γ-分泌酶的作用代谢,不产生Aβ,只有少量的APP经β及γ分泌酶的作用剪切产生Aβ.其中,γ-分泌酶的切割位点位于APP跨膜结构域内的711或713位置,切割产生Aβ的羧基末端.γ-分泌酶一般在APP的711位置切割产生Aβ40亚型,但当APP或PS21基因突变时则增加在713位置切割,产生Aβ42亚型.此亚型更容易聚合形成纤维,是导致AD早期发病的重要因素.

    作者:孙禹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全血胆碱酯酶表达和临床意义

    本研究对比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老年COPD无呼吸衰竭患者及老年健康者之间胆碱酯酶(CHE)的表达差异,分析CHE下降情况与出现呼吸衰竭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价老年COPD病情及预后提供参考指标.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124例,入选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OPD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诊断标准[1].按照其入院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将124例老年COPD患者分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组(呼吸衰竭组)和COPD无呼吸衰竭组(无呼吸衰竭组),其中呼吸衰竭组68例,男52例,女16例;年龄60~ 85[平均(70.32±8.02)]岁;病程3~ 32[平均(20.21±10.03)]年;血氧分压(PaO2) (50.12±7.85) mmHg.无呼吸衰竭组56例,男45例,女11例;年龄60~ 86[平均(70.76±8.32)]岁;病程2~35[平均(20.83±11.25)]年;PaO2 (68.84±8.12) mmHg.另外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老年人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60 ~ 88[平均(70.64±8.21)]岁.经统计学分析,三组的年龄、性别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 方法 对本文中呼吸衰竭组患者采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模式为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频率设定为12 ~ 14次/min,呼吸衰竭组和无呼吸衰竭组患者均于入院时测定动脉PaO2及全血CHE水平,两组均禁食12 h后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对照组为清晨空腹抽血送检,由检验科专人进行检测[2-4].PaO2采用IL-1620血气分析仪测定.CHE采用甲基噻酚甲酰硫代胆碱法进行测定,具体操作方法参见CHE测定试剂盒说明书[国食药监械(进)字2004第3401051号,日本和光纯药工业株式会社][5].

    作者:徐亮;沈红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老年慢性胃炎76例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较多,但是大多只能使疾病短期控制或缓解[1].本文对比分析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以及单独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52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组(观察组)与法莫替丁治疗组(对照组),每组76例.其中,观察组男46例,女30例,年龄62 ~ 81[平均(63.82±14.03)]岁.对照组男45例,女31例,年龄63 ~ 82[平均(63.12±14.93)]岁.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性别以及患病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邱国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门诊与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生命质量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门诊与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生命质量,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筛选100例门诊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100例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检测家属焦虑抑郁症状,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患者家属生命质量.结果 门诊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生命质量低于住院治疗的患者家属,其中精力、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健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门诊治疗的患者家属的生命质量与其HAMA、HAMD、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与患者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家属HAMD、HAMA、患者临床严重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对患者家属有影响(P<0.05或P<0.01).结论 门诊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生命质量较低,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患者家属的生命质量.

    作者:陈雄;姚乾坤;黄胜;杨庆雄;李海泉;龙少红;唐泽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肺鳞癌中MRP1和BCRP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肺鳞癌多见于男性,其病变进展快,预后不良.手术治疗是重要方法,术后化疗有重要价值.肿瘤进展过程中,多种蛋白发生明显的改变,对肿瘤起重要促进作用[1].体内外研究表明由药物转运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增加是肺鳞癌耐药的主要机制,目前发现的药物转运蛋白主要是ABC转运蛋白家族的MRP1和BCRP,二者表达与肿瘤进展有明显的作用[2,3].本实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肺鳞癌中MRP1和BCRP的表达,探讨MRP1和BCRP表达及预后价值.

    作者:郭艳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城区无社会保障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交互作用

    目的 了解无社会保障(社保)老年居民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北京某社区300位无社保女性老人,内容包含一般人口学资料、老年抑郁量表(GDS)、生活满意度、短孤独量表(UCLA)、中国人情感量表(简版)及健康体检数据.结果 (1)无社保老年人肥胖率、血压、血糖异常率分别为21.81%、65.84%和41.96%,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1.52%,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中国和其他研究报告的患病水平.(2)受教育水平、牙齿脱落情况与孤独、消极情感显著相关;体重指数与舒张压、孤独有显著相关;(3)分层回归分析表明,血糖和孤独能显著预测舒张压,多个变量可以预测孤独感;牙齿状况、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均能预测消极情感.结论 社区无社保女性老人躯体、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普遍较多,且身心相互作用显著,应重点关注文化水平低、身心健康状况差无社保者.

    作者:王璇;张腾霄;袁宝石;韩布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老年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胸外科手术麻醉中为了防止患侧肺污染健侧肺,同时也是为了在手术进行时有一个更好的手术视野,需要将两侧的肺组织隔离开来,并对两侧的肺组织给予不同的通气方式[1,2].临床上对肺组织隔离采取多的手段就是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其大的风险在于若定位不准确,会使患者较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这一群体.传统的听诊定位法,其准确性与医生本身的主观认识及个人经验密切相关.本文拟探寻更加安全有效的引导定位方法.

    作者:杨云;王亚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脐带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脐带间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检测脐带间质干细胞活力、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表面标志,成骨诱导后组织化学检测碱性磷酸酶(ALP)表达.结果 GSH浓度低于0.15 mg/ml时可促进脐带间质干细胞的增殖,高于此浓度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随浓度加大而逐步增强.GSH可缩短脐带间质干细胞到达生长平台期的时间并延长细胞传代的代数,细胞周期检测显示S期显著增加,同时GSH对脐带间质干细胞表面标志无明显影响,成骨诱导分化后ALP表达阳性率无明显改变.结论 低浓度GSH可促进脐带间质干细胞的增殖,0.15 mg/ml浓度可以达到佳促进增殖效果,同时对细胞表面标志与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无明显影响,可以用于体外对脐带间质干细胞的扩增.

    作者:孙晓春;孙敏;谢岩;吴乐乐;朱伟;陈巧林;陆荣柱;许文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三维适形放射与常规放射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比较

    非小细胞肺癌约为肺癌发病率的80%[1].晚期非小细胞癌手术治疗效果差,大部分患者死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2].三维适形放疗具有提高靶区精确性及减少对正常组织照射的特点,本文旨在比较三维适形放射与常规放疗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8例,均经病理及细胞学诊断证实,临床分期为ⅢA或ⅢB期,KPS ≥70.根据患者放疗方式分为常规放疗组(50例)和三维适形放疗组(58例).见表1.

    作者:戴科军;罗居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5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Atlanta标准分为轻型(MAP)28例,重型(SAP)23例,比较轻型和重型患者发病后、24 h、48 h、72 h血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血淀粉酶(S-Amy)和血PCT水平,并以PCT诊断试验与同期APACHEⅡ评分系统比较,确定PCT对SAP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并观察PCT与SAP合并症的关系.结果 SAP患者在入院时、24 h、48 h、72 h血清PCT水平均高于MAP组(P<0.05),PCT测定结果法与APACHⅡ系统法对AP轻、重型的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病早期、24 h血清PCT对SAP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5.6%、78.6%、86.3%和82.6%、71.4%、76.4%,有无腹水及是否合并MODS,PCT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与AP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在发病24 h内对早期SAP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与APACHEⅡ评分系统效果相当.

    作者:杨院平;仝巧云;黄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维生素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脂肪肝及肝纤维化发病率极高,几乎发生于所有慢性肝损伤患者,严重者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全世界每年约有140万慢性肝病患者因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导致死亡,肝病治疗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1].老年肝纤维化患者会呈现出疲惫、食欲、神智、肤色、饮酒量等多个方面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肝纤维化作为大多数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同时也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2],肝炎病毒、过量摄入酒精、胆汁淤积、药物与毒物、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种损伤因素长期慢性刺激肝脏引起炎症均可引起肝纤维化的形成[3].随着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进一步阐明,以肝星状细胞(HSC)为靶标的治疗措施逐渐成为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方法.而维生素基于此机制的治疗研究也逐渐显现出了重要发展前景.

    作者:刘迪;董超;李彤;刘朋飞;石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甲状腺癌是人体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通常情况下甲状腺组织内的恶性结节的硬度比正常组织及良性结节大[1],目前常用的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均无法获取甲状腺组织的硬度信息,从而在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的超声显像技术,通过施加外部压力所致的组织变性和扭曲程度来反映被检测组织的弹性,可用于评价组织和病变的硬度[2];目前常用于检查乳腺和前列腺等浅表器官病变[3],而在甲状腺恶性病变中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党丽峰;JIN Cheng-Lie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乳腺癌术后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76例

    乳腺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妇女因癌症死亡的第一位病因[1].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妇女身患此病,其中50万因此死亡.手术切除癌变组织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但由于乳腺手术的特殊性,常会出现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术后创面的恢复,加大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负担[2].本文对比采用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治疗乳腺癌与采用单管引流加局部加压包扎的疗效,为临床选择优的创面处理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侯雷;邢会军;刘志满;张学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可调压分流管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高龄患者的疗效与预后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以步行障碍、认知障碍和尿失禁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多发于老年人群[1,2].目前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主要是脑室-腹腔分流术[3].分流术中有两种分流管可以选择,一种是固定压力分流管,一种是可调压力分流管.固定压力分流管的缺点经常导致分流过度或是分流不足,患者需要再次手术,而可调压力分流管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节压力,本研究旨在评价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疗效和预后.

    作者:肖智勇;匡助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盐酸吡格列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影响.方法 3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95例MS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口服,两组MS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计算AASI等指标.结果 经盐酸吡格列酮干预后,A组病例AASI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为期6个月的随访,A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例次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1).结论 MS患者AASI明显升高,经盐酸吡格列酮干预后,动脉粥样硬化得到改善,随着AASI的降低,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从而改善MS患者的预后.

    作者:周明;叶子思;刘汉坤;黄正有;卢建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

    目的 分析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Wingspan支架系统行血管成形术治疗30例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成功率,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测定治疗前后狭窄的部位狭窄程度改善情况,观察术后症状及并发症情况.记录随访期间的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动脉狭窄程度由(74.6±13.6)%降为(14.8±4.5)%(t=13.469,P <0.01),术后并发症比例为10%,随访期间共计出现5例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为16.67%,均为无症状性再狭窄,无患者死亡.结论 Wingspan支架治疗后循环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临床疗效确切,有效改善患者症状、神经功能与预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梁建峰;何伟文;伍健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