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梅;甘振威;张娅婕;陈健;甘丽贺
目的 探讨引起老年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434例老年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对可能引起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可能引起癌性贫血的患消化道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卡式评分<60分、行放化疗、低蛋白血症五项经x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示在所以癌性贫血中以中度贫血发生率高,其次是轻度贫血,重度、极重度贫血发生率较低.对患消化道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卡式评分<60分、行放化疗、低蛋白血症五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示五项相关因素均与癌性贫血有正相关关系,低蛋白血症是引起贫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卡式评分<60分,其他因素依其重要性排列为行放化疗、TNM分期Ⅲ+Ⅳ期、患消化道肿瘤.结论 低蛋白血症是引起贫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卡式评分<60分,其他因素依其重要性排列为行放化疗、TNM分期Ⅲ+Ⅳ期、患消化道肿瘤.
作者:周敏;张洁;邓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子宫出血病因复杂.传统的诊断方法是诊断性刮宫及B超,B超检查仅能从影像方面判断,无组织学依据;而诊断性刮宫操作的盲目性较大,漏诊率高[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其诊断方法由传统的诊断性刮宫向宫腔镜方向发展[2],利用宫腔镜直视下观察宫腔不仅能确定病灶存在的部位、大小、外观和范围,且能对病灶表面的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观察,直视下取材或定位刮宫能显著提高宫腔内病变诊断的准确性,使诊断性宫腔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成为绝经后子宫出血评价的可靠方法[3].本文旨在探讨宫腔镜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子宫异常出血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作者:黄志欣;杜敏;吴秀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踝臂指数(AB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不典型胸闷痛及可疑冠心病患者1 600例,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并计算ABI,按冠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正常组、冠脉粥样硬化组和冠心病组,并以Gensini积分法计算各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以Crouse积分法计算颈动脉斑块病变程度.结果 冠脉正常组、冠脉粥样硬化组和冠心病组间IMT、AB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病变越严重IMT越大而ABI越小.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Crouse斑块积分与Gensini积分均呈线性正相关(r =0.691,P=0.016;r=0.788,P=0.012);而ABI与Gensini积分呈线性负相关(r=-0.776,P=0.021).分别作IMT、ABI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IM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可信区间为0.741~0.929,P =0.001;AB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32,95%可信区间为0.602~0.858,P =0.006;IMT=1.62 mm为佳预测值,其灵敏度78.5%,特异度63.5%;ABI =0.82为佳预测值,灵敏度77.3%,特异度61.4%.两者联合应用的灵敏度为94.8%,特异度为96.3%.结论 IMT、ABI与冠脉病变程度有密切相关性,IMT、ABI对冠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琦武;钟继明;黄学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身体的营养状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放疗患者,采用24 h回顾法连续进行3d的膳食调查;血象生化指标采用患者住院病历数据,按男、女性别组和年龄组(以50岁划分)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营养不良率(23.63%)略高于女性(20.00%),<50岁组营养不良率(19.60%)明显低于≥50岁组(23.43%);患者每日能量能够达到参考摄入量,膳食中蔬菜、水果类食物不充足,豆类、奶类食物达到参考量的一半;血象生化值符合正常值范围.结论 患者能量能够满足需要,三大供能营养素的供能比例基本适宜;患者的饮食结构欠平衡,应该提高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的不足;尤其要增加豆类及奶类食品,提高钙的摄入量;血象生化指标满足放疗的要求,可以进行治疗.
作者:王艳梅;甘振威;张娅婕;陈健;甘丽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老年肋骨骨折常见并发症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58例老年肋骨骨折患者,对其发生并发症及影响预后的伤情、年龄、性别、治疗方式等可能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年龄≥75岁的患者发生ARDS及MODS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而既往伴有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的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发生肺内感染的风险高于其他组(P<0.05).迟发型血胸≥75岁组9例,60~ 67岁组1例,68~74岁组3例,具有明显的年龄相关性.随访6个月,治疗方式的选择与患者骨性愈合的情况无明显关联,而受伤后出现反常呼吸对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具有较明显的影响(P<0.05).结论 老年肋骨骨折的并发症及预后与年龄、基础疾病、创伤程度等直接相关,而与治疗方式、性别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国欣涛;田惠民;焦建龙;李冬青;魏荣伟;王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老年人因生理条件随年龄增加而改变,全身骨骼质和量下降情况下使得轻微外伤即可造成脊柱骨折,常见为胸腰椎压缩骨折,部分老人骨质疏松导致隐匿性胸腰椎压缩,这就使老年胸腰椎骨折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且治疗手段不一,鉴于此,本文就老年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1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椎体单纯压缩性骨折,压缩椎体高度<40%、后凸角度< 20°、不伴脊髓神经损伤的稳定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及高龄、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术的不稳定性骨折[1].1.1 卧床休息 目前多采用垫枕疗法,就是对受伤部位垫枕,采用体位过伸复位方式,利用前、后纵韧带的完整性在过伸及牵张过程中形成软组织夹板作用,使患者受损椎体复位[2],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云奇;杨成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较多,但是大多只能使疾病短期控制或缓解[1].本文对比分析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以及单独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52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组(观察组)与法莫替丁治疗组(对照组),每组76例.其中,观察组男46例,女30例,年龄62 ~ 81[平均(63.82±14.03)]岁.对照组男45例,女31例,年龄63 ~ 82[平均(63.12±14.93)]岁.两组患者年龄、发病时间、性别以及患病程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邱国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麻醉分级为ASA Ⅰ ~Ⅲ级.随机分为全麻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全麻组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麻醉诱导时、术中、术毕时的HR、SBP、DBP值.结果 两组患者均得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两组之间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并发症:两组患者的SBP、DBP值在麻醉后都显著降低,术中出现低血压的患者中,全麻组有16例(53.33%),腰硬联合麻醉组有8例(26.67%);术后3d,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都可以达到有效的麻醉效果.但是,相对于全凭静脉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并发症较少.
作者:岳永猛;陈力;熊陈;焦艳玲;赵俊锦;谭兴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甲状腺癌是人体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通常情况下甲状腺组织内的恶性结节的硬度比正常组织及良性结节大[1],目前常用的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均无法获取甲状腺组织的硬度信息,从而在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的超声显像技术,通过施加外部压力所致的组织变性和扭曲程度来反映被检测组织的弹性,可用于评价组织和病变的硬度[2];目前常用于检查乳腺和前列腺等浅表器官病变[3],而在甲状腺恶性病变中的研究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党丽峰;JIN Cheng-Lie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莪术油组、他莫昔芬组和康莱特注射液组.以二甲基苯葸(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造模10w后干预治疗4 w.实验结束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学及抑癌基因P53,原癌基因Ki-67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莪术油、康莱特及他莫昔芬治疗后乳腺癌癌前病变及浸润癌出现率均较疾病模型组低(P<0.05).其中,莪术油组乳腺癌癌前病变及浸润癌显著低于他莫昔芬组及康莱特组;(2)空白对照组大鼠乳腺组织中均未见P53、Ki-67蛋白表达.模型组P53、Ki-67蛋白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莪术油、康莱特及他莫昔芬组P53、Ki-67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莪术油可以有效抑制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3及原癌基因Ki-67有关.
作者:梁莉萍;贾存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泪道阻塞是老年患者的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以手术治疗为主,目的是重建或恢复泪液的引流通路.以往我科治疗此类患者多采用泪道激光及鼻腔泪囊吻合术,但泪道激光术后易复发,对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差;而鼻腔泪囊吻合术手术时间长,老年患者不容易耐受.近年来,随着高分子材料及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泪道逆行置管技术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本文拟观察类Y型泪道引流管及泪道探通导引针治疗老年泪道阻塞患者的疗效.
作者:黄靖妍;李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分水岭脑梗死(WI)是两支主要脑动脉分布区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也称边缘带梗死,是缺血性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率占脑梗死的10%左右.其主要发病机制是低灌注或合并栓子清除障碍,WI以幕上型多见,主要分三型.一是前WI,梗死病灶发生于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分支的边缘带;二是后WI,梗死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的皮质支的边缘带;三是皮质下WI,梗死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皮质与深穿支的边缘带[1].本文收集经影像诊断的幕上型WI病例,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分型、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等进行分析.
作者:刘昌云;陈圣根;陈枝挺;李元宵;黄华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脂肪肝及肝纤维化发病率极高,几乎发生于所有慢性肝损伤患者,严重者发展为肝硬化乃至肝癌,全世界每年约有140万慢性肝病患者因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导致死亡,肝病治疗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1].老年肝纤维化患者会呈现出疲惫、食欲、神智、肤色、饮酒量等多个方面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肝纤维化作为大多数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同时也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2],肝炎病毒、过量摄入酒精、胆汁淤积、药物与毒物、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多种损伤因素长期慢性刺激肝脏引起炎症均可引起肝纤维化的形成[3].随着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进一步阐明,以肝星状细胞(HSC)为靶标的治疗措施逐渐成为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方法.而维生素基于此机制的治疗研究也逐渐显现出了重要发展前景.
作者:刘迪;董超;李彤;刘朋飞;石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球形脂联素(gAdAPN)对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人血清白蛋白作为阴性对照,用含不同浓度梯度(100、200、400 mg/L)糖基化终产物的培养液对内皮细胞体外培养60 min及gAdAPN 100 nmol/L作用30 min后再加入400 mg/L糖基化终产物作用内皮细胞60 min,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内皮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糖基化终产物组内皮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方式;经灰度值分析,各组内皮细胞内MIP-1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12倍、1.47倍及1.98倍(P<0.05).gAdAPN干预组内皮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降低为对照组的1.64倍(P<0.05).结论 gAdAPN能抑制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MIP-1α,可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孟馨;吕景武;刘婷婷;王涤非;张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认知、社会及行为等因素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院前延迟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于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连续对217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起病情况、发病后的反应及就诊过程等.主要对认知、社会及行为等因素对院前延迟(>4.5 h)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217例患者平均年龄(67.1±11.8)岁,从症状发生至寻求医学帮助的中位数时间为10(3~30.5)h,从症状发生至到达医院的中位数时间为12(3.5 ~48)h.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后患者即刻反应为寻求医学帮助,首诊医生为120急救医生,他人意识到发生中风以及他人建议求医与院前延迟缩短有关.结论 认知、社会及行为等因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延迟有关.
作者:王妮;杨娟;曹莹莹;王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长期护理是指在一段时期内持续地为患有慢性病、处于伤残状态或者存在认知障碍而失去自理能力的个体所提供的服务[1].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成为全球性问题,由家庭承担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和费用责任的传统模式受到严重冲击.2002年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通过的《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提出建立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家庭成员在家庭内照顾老年人的能力,向日益增多的年老体弱者提供长期支持和服务[2].此前,一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已经将建立稳定、持续发展的长期护理保障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目标,并各自探索出基于国情的政府介入老年长期护理的实践模式,这为我国作出合理公共政策选择提供了一定借鉴.
作者:高翠;张晓;杜巍;张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胃轻瘫是由以非梗阻因素所致的胃排空延迟为特点的胃动力学异常所致的疾病[1].在引起胃轻瘫各种原因中,糖尿病(DM)所占比例约为30%~50%[2,3].胃轻瘫常见症状为恶心及呕吐(分别占73.5%及53%),其他主要临床症状包括上腹痛(44.6%)、腹胀(31.3%)、体重减轻(30.1%)、餐后饱胀感(22.9%)及早饱(28.9%)[4].有研究显示,比起其他症状,腹胀对于DM胃轻瘫(DGP)的发病更具有提示作用[5];恶心、早饱症状与DM所致的胃排空延迟有很大的相关性[6],并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7].但也有研究显示,胃轻瘫症状对于提示胃排空程度意义不大[8].
作者:赫广玉;刘玉佳;谢晓娜;李梅;王桂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无社会保障(社保)老年居民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北京某社区300位无社保女性老人,内容包含一般人口学资料、老年抑郁量表(GDS)、生活满意度、短孤独量表(UCLA)、中国人情感量表(简版)及健康体检数据.结果 (1)无社保老年人肥胖率、血压、血糖异常率分别为21.81%、65.84%和41.96%,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1.52%,各慢性病患病率高于中国和其他研究报告的患病水平.(2)受教育水平、牙齿脱落情况与孤独、消极情感显著相关;体重指数与舒张压、孤独有显著相关;(3)分层回归分析表明,血糖和孤独能显著预测舒张压,多个变量可以预测孤独感;牙齿状况、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均能预测消极情感.结论 社区无社保女性老人躯体、心理健康状况问题普遍较多,且身心相互作用显著,应重点关注文化水平低、身心健康状况差无社保者.
作者:王璇;张腾霄;袁宝石;韩布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2月该院采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482例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将随访成功的448例纳入研究,按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复发分为复发组19例和未复发组429例,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发病部位、术中肺大泡分型、引流时间、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和是否联合胸膜固定术等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与体重、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和是否联合胸膜固定术具有相关性(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身高、发病部位、术中肺大泡分型、引流时间和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不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与患者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和是否联合胸膜固定术具有独立相关性(P<0.05),与患者体重不具有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 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与患者体重、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和是否联合胸膜固定术密切相关,其中BMI小、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多以及未联合胸膜固定术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杭庆雨;孟涛;付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脓毒症(Sepsis)是指有感染因素所致的全身反应综合征,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脓毒症、重度脓毒症、脓毒症休克[1].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状况较差,脓毒症往往可以引起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率可达35% ~ 70%[2].降钙素原(PCT)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炎症指标,本研究观察了PCT在急诊监护室老年脓毒症患者诊断、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宇明;刘泽洪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