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

周敏;张洁;邓磊

关键词:恶性实体肿瘤, 癌性贫血
摘要:目的 探讨引起老年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434例老年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对可能引起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可能引起癌性贫血的患消化道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卡式评分<60分、行放化疗、低蛋白血症五项经x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示在所以癌性贫血中以中度贫血发生率高,其次是轻度贫血,重度、极重度贫血发生率较低.对患消化道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卡式评分<60分、行放化疗、低蛋白血症五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示五项相关因素均与癌性贫血有正相关关系,低蛋白血症是引起贫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卡式评分<60分,其他因素依其重要性排列为行放化疗、TNM分期Ⅲ+Ⅳ期、患消化道肿瘤.结论 低蛋白血症是引起贫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卡式评分<60分,其他因素依其重要性排列为行放化疗、TNM分期Ⅲ+Ⅳ期、患消化道肿瘤.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癌术后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76例

    乳腺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妇女因癌症死亡的第一位病因[1].全球每年约有120万妇女身患此病,其中50万因此死亡.手术切除癌变组织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但由于乳腺手术的特殊性,常会出现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术后创面的恢复,加大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负担[2].本文对比采用双管引流加弹性包扎治疗乳腺癌与采用单管引流加局部加压包扎的疗效,为临床选择优的创面处理方法提供依据.

    作者:侯雷;邢会军;刘志满;张学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ACPC/BMP植骨结合双头加压螺钉微创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目的 探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ACPC)复合骨形成蛋白(BMP)结合双头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1年7月采用双头加压螺纹钉内固定(A组)及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ACPC/BMP人工骨植骨(B组)治疗股骨颈骨折90例,其中A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62 ~91岁,平均69.3岁;病程5h~11d.B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64~87岁,平均71.6岁;病程6h~13d.对该两组病例进行了长期随访,观察其远期疗效.结果 79例患者获随访6个月至2.5年,平均18.3个月.A,B两组术后伤口愈合L/甲,无围术期并发症发生.B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A组,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B组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优于A组,且骨折愈合时间较短,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低.结论 三枚双头加压螺钉内固定结合微创ACPC/BMP人工骨植入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率及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潘国标;何荣新;徐正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常规及生化特征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严重的疾病,其主要特点为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及后遗症多、死亡率高.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心肌梗死临床表现极为复杂,临床上非常容易出现漏诊,给老年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对AMI进行科学、准确的诊断,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3].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180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2例,女78例;年龄61 ~83[平均(73.5±7.9)]岁;病程1~18 h,平均(6.8±1.2)h;合并基础病:32例合并高血压,27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高血脂.本组所有患者均以2005年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制定的AMI诊断指南为主要依据和标准.将同期选取的18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比、年龄、合并基础疾病以及病程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刘连红;马艳华;罗建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VEGF、P16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分析P16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SCLC组织65例,距肿瘤边缘5 cm以上癌旁正常组织20例中VEGF、P16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VEGF在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72.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35.0%(P<0.05);P16蛋白在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47.7%,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85.0%(P<0.05).②P16蛋白的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有关,而与病理类型无关;VEGF的表达与临床分析、淋巴结转移有关.NSCLC组织中P16蛋白与VEGF之间呈负相关(rs=-0.537,P<0.01).结论 NSCLC组织中存在VEGF与P16蛋白表达的异常,且两者表达呈负相关,推测NSCLC的发病与血管生成及P16表达异常有关.

    作者:程宏忠;王平;彭浩;吴建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脑钠肽、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

    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脑钠肽(BN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CHD不同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1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 5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 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50例,健康对照者148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GDF-15水平、BNP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 CHD组血清GDF-15、BNP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01).AMI组血清GDF-15、BNP和hs-CRP水平高(P<0.01),UAP组血清GDF-15、BNP和hs-CRP水平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SAP组血清GDF-15、BNP和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GDF-15与BNP、GDF-15与hs-CRP以及BNP与hs-CRP均呈正相关性(r=0.558、r=0.545、r =0.579,P<0.01).结论 血GDF-15、BNP和hs-CRP水平随CHD类型的不同而变化,说明GDF-15、BNP和hs-CRP可能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作者:武德梅;陈超;胡安梅;刘袁颖;魏俊丽;李哲贤;赵修振;邢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老年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

    目的 探讨引起老年恶性实体肿瘤患者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434例老年恶性实体肿瘤患者,对可能引起癌性贫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可能引起癌性贫血的患消化道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卡式评分<60分、行放化疗、低蛋白血症五项经x2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示在所以癌性贫血中以中度贫血发生率高,其次是轻度贫血,重度、极重度贫血发生率较低.对患消化道肿瘤、TNM分期Ⅲ+Ⅳ期、卡式评分<60分、行放化疗、低蛋白血症五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示五项相关因素均与癌性贫血有正相关关系,低蛋白血症是引起贫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卡式评分<60分,其他因素依其重要性排列为行放化疗、TNM分期Ⅲ+Ⅳ期、患消化道肿瘤.结论 低蛋白血症是引起贫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卡式评分<60分,其他因素依其重要性排列为行放化疗、TNM分期Ⅲ+Ⅳ期、患消化道肿瘤.

    作者:周敏;张洁;邓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HSP70蛋白在神经元样PC12细胞氧糖剥夺后的表达变化

    目的 探讨神经细胞氧糖剥夺(OGD)造模后PC12细胞凋亡和热休克蛋白(HSP)70水平,评价OGD模型.方法 利用PC12细胞,经NGF刺激诱导向神经细胞分化,利用OGD建立神经细胞OGD模型;利用MTT法、共聚焦显微镜鉴定PC12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及OGD模型的建立,Western印迹检测OGD后HSP70蛋白的表达.结果 应用终浓度50 ng/ml NGF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PC12细胞,随培养时间的增加细胞呈典型的神经元形态.微管相关蛋白(MAP)2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呈强阳性;建立OGD后神经元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坏死及凋亡,随OGD时间延长存活率逐渐降低、凋亡率升高、HSP70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NGF有效地诱导PC12细胞转化为神经细胞,OGD可以有效诱导HSP70表达.

    作者:何金婷;莽靖;胥桂华;杨乐;王姣琦;包晓群;徐忠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诊监护室老年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水平及意义

    脓毒症(Sepsis)是指有感染因素所致的全身反应综合征,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可分为脓毒症、重度脓毒症、脓毒症休克[1].由于老年患者基础状况较差,脓毒症往往可以引起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率可达35% ~ 70%[2].降钙素原(PCT)为近年来新发现的炎症指标,本研究观察了PCT在急诊监护室老年脓毒症患者诊断、抗生素应用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宇明;刘泽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双腔支气管导管在老年开胸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胸外科手术麻醉中为了防止患侧肺污染健侧肺,同时也是为了在手术进行时有一个更好的手术视野,需要将两侧的肺组织隔离开来,并对两侧的肺组织给予不同的通气方式[1,2].临床上对肺组织隔离采取多的手段就是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其大的风险在于若定位不准确,会使患者较易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这一群体.传统的听诊定位法,其准确性与医生本身的主观认识及个人经验密切相关.本文拟探寻更加安全有效的引导定位方法.

    作者:杨云;王亚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球形脂联素对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球形脂联素(gAdAPN)对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α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以人血清白蛋白作为阴性对照,用含不同浓度梯度(100、200、400 mg/L)糖基化终产物的培养液对内皮细胞体外培养60 min及gAdAPN 100 nmol/L作用30 min后再加入400 mg/L糖基化终产物作用内皮细胞60 min,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内皮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结果 糖基化终产物组内皮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呈剂量依赖方式;经灰度值分析,各组内皮细胞内MIP-1α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1.12倍、1.47倍及1.98倍(P<0.05).gAdAPN干预组内皮细胞MIP-1α蛋白的表达降低为对照组的1.64倍(P<0.05).结论 gAdAPN能抑制糖基化终产物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MIP-1α,可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孟馨;吕景武;刘婷婷;王涤非;张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盐酸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用与联用治疗高血压疗效对比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产生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多通过联合使用2~3种降压药物来完成.本文进一步探讨盐酸贝那普利、酒石酸美托洛尔单用与联用治疗高血压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6年5月31日至2011年5月30日在我院就诊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首次诊断的高血压患者,未服用药物治疗,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根据口服降压药物不同将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3~61岁、平均(51.23±6.89)岁;B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8 ~61岁、平均(45.85±6.28)岁;C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7 ~60)岁、平均(45.23±6.21)岁.3组患者一般情况、高血压程度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杨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幕上型分水岭脑梗死71例临床分析

    分水岭脑梗死(WI)是两支主要脑动脉分布区边缘带发生的脑梗死,也称边缘带梗死,是缺血性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生率占脑梗死的10%左右.其主要发病机制是低灌注或合并栓子清除障碍,WI以幕上型多见,主要分三型.一是前WI,梗死病灶发生于大脑前动脉与大脑中动脉皮质分支的边缘带;二是后WI,梗死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与大脑后动脉的皮质支的边缘带;三是皮质下WI,梗死病灶位于大脑中动脉皮质与深穿支的边缘带[1].本文收集经影像诊断的幕上型WI病例,对其病因、发病机制、分型、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等进行分析.

    作者:刘昌云;陈圣根;陈枝挺;李元宵;黄华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β受体阻滞剂在缺血性心脏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中改善预后的重要临床价值已被确立,目前已成为心血管领域常用的药物之一.然而,临床实践中,β受体阻滞剂应用仍很不够,并且使用剂量也太小.1999年在我国近2 000家医院进行的一项调查[1]显示,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随后二级预防的使用率分别仅为43%和35%,且平均剂量仅相当于有效剂量的1/4左右.这大多源于医生对β受体阻滞剂副作用的顾虑.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在AMI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作者:刘淑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肿瘤放疗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及生化指标的分析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身体的营养状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住院放疗患者,采用24 h回顾法连续进行3d的膳食调查;血象生化指标采用患者住院病历数据,按男、女性别组和年龄组(以50岁划分)进行分析.结果 男性营养不良率(23.63%)略高于女性(20.00%),<50岁组营养不良率(19.60%)明显低于≥50岁组(23.43%);患者每日能量能够达到参考摄入量,膳食中蔬菜、水果类食物不充足,豆类、奶类食物达到参考量的一半;血象生化值符合正常值范围.结论 患者能量能够满足需要,三大供能营养素的供能比例基本适宜;患者的饮食结构欠平衡,应该提高蔬菜、水果的摄入量,补充水溶性维生素的不足;尤其要增加豆类及奶类食品,提高钙的摄入量;血象生化指标满足放疗的要求,可以进行治疗.

    作者:王艳梅;甘振威;张娅婕;陈健;甘丽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核因子(NF)-κB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抽4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建立糖尿病模型,余20只为正常对照组.成模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糖尿病非药物干预组及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干预组予阿托伐他汀(2 mg·kg-1·d-1)灌胃,对照组及糖尿病非药物干预组给予等量饮用水.大鼠分别于3,6个月时按比例处死.取一眼视网膜组织抽提RNA,另一眼固定后做免疫组织化学观察.RT-PCR法扩增NF-κB基因,比较3组大鼠的NF-κB mRNA表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NF-κB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PCR结果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NF-κB mRNA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增高(P<0.05),药物干预的大鼠,NF-κB mRNA表达比糖尿病非药物干预组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视网膜上,NF-κB主要分布在血管层,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NF-κB阳性的细胞比正常组明显增多(P<0.05),且着色较深.阿托伐他汀干预组NF-κB阳性的细胞比糖尿病大鼠明显减少(P<0.05),且着色较浅.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中NF-κB mRNA及NF-κB蛋白质的表达,减缓视网膜病变进展.

    作者:魏薇;于晓静;王晓梅;隋淼;朱瑞萍;李湘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麻醉分级为ASA Ⅰ ~Ⅲ级.随机分为全麻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全麻组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麻醉诱导时、术中、术毕时的HR、SBP、DBP值.结果 两组患者均得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两组之间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并发症:两组患者的SBP、DBP值在麻醉后都显著降低,术中出现低血压的患者中,全麻组有16例(53.33%),腰硬联合麻醉组有8例(26.67%);术后3d,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都可以达到有效的麻醉效果.但是,相对于全凭静脉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的术中并发症较少.

    作者:岳永猛;陈力;熊陈;焦艳玲;赵俊锦;谭兴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盐酸吡格列酮对代谢综合征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盐酸吡格列酮干预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的影响.方法 3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95例MS患者被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盐酸吡格列酮口服,两组MS病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计算AASI等指标.结果 经盐酸吡格列酮干预后,A组病例AASI明显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经为期6个月的随访,A组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例次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1).结论 MS患者AASI明显升高,经盐酸吡格列酮干预后,动脉粥样硬化得到改善,随着AASI的降低,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从而改善MS患者的预后.

    作者:周明;叶子思;刘汉坤;黄正有;卢建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miR-26a-1 rs7372209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的关系

    目的 研究miR-26a-1 rs737220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探讨miR-26a-1 rs7372209基因多态性与华南地区汉族人冠心病遗传易感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分析技术,对295例冠心病患者和283名对照个体的miR-26a-1 rs7372209(C>T)多态位点进行分型,采用非条件逻辑回归分析统计该多态位点与冠心病易感的相关性.结果 CC、CT、TT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4.6%、37.6%和7.8%,在对照组中分别是57.2%、37.5%和5.3%,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54,P=0.460).携带miR-26a-1 rs7372209 T变异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遗传易感无明显相关(OR =1.15,95%CI=0.88~1.49,P=0.315).结论 miR-26a-1 rs7372209(C>T)多态位点与华南地区汉族人冠心病易感无相关性.

    作者:成捷;岑锦明;杨希立;荆霞;刘新光;熊兴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创伤后疼痛的疗效

    老年患者常见的骨创伤部位有股骨、尺桡骨、盆骨、肋骨等[1].疼痛是老年骨创伤患者的基本症状之一,传统的西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无法缓解老年患者的疼痛.而传统的中药对疼痛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并且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方法均对疼痛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2].本文拟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创伤患者疼痛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创伤患者172例,年龄50~ 82岁,平均(61.5±12.2)岁,其中男111例,女61例.在所有患者中,股骨骨折31例,肋骨骨折27例,尺桡骨骨折31例,骨盆骨折33例,椎体骨折5例,髌骨骨折25例、其他20例.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33例,初中79例,高中51例,本科9例.

    作者:王三忠;施晓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广场健身舞对老年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广场健身舞集音乐、舞蹈、健身、娱乐于一体,经济、安全、简便易行、易普及、场地器材限制小,深受广大中老年群体的青睐.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广场健身舞具有降血压、舒筋活血、调节体重、增强肺活量、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缓解精神压力等作用.本研究拟进一步验证广场健身舞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年6~9月,在长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体育广场选取坚持广场健身舞锻炼2年以上、6~7次/w,60~90 min/次的老年人30名作为锻炼组,同时选择不参与或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且身体健康的老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5±5)岁.纳入标准:年龄≥60岁;精神状况良好;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视听能力和理解能力.所有参与者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作者:裴晶晶;李学恒;李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