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杰;周兰英;孙延亮;肖海波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Pls)对氯吡格雷抗血栓形成及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氯吡格雷组、氯吡格雷与PPIs联用组(分别为奥美拉唑高剂量、奥美拉唑低剂量、埃索美拉唑、泮托拉唑),建立FeCl3诱导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测定血栓重量、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血管舒张剂刺激磷蛋白磷酸化(VASP-P)程度,评价PPIs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结果 奥美拉唑高剂量、奥美拉唑低剂量、埃索美拉唑、潘托拉唑与氯吡格雷联合组的血栓重量、血小板聚集率、VASP-P程度与单用氯吡格雷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剂量奥美拉唑联合组显著高于低剂量奥美拉唑联合组(P<0.05).结论 不同PPIs对氯吡格雷的抗血栓作用和抗血小板活性没有影响.在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的同时可以联用PPIs,但是在联合使用大剂量奥美拉唑时仍需慎重.
作者:郁琼;张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以往心力衰竭的诊断基于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之上,内皮素(ET)和脑钠肽(BNP)的发现为之提供了较客观的诊断指标,以往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是增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扩张动脉和静脉,这些治疗方法对急性发作期的心力衰竭有效,但慢性心衰的治疗特别是远期治疗缺乏有效的药物,拮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为心力衰竭的长期治疗带来了曙光,特别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治,本研究探讨联合应用坎地沙坦和美托洛尔对ET和BNP水平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范梅贞;丁福祥;刘同库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中国汉族人群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了341例样本LPL基因第8内含子HindⅢ多态性(病例组232例,对照组109例),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研究对象来自河北居住的健康查体人群.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后,高糖组中并发高甘油三酯(TG)血症组和正常TG组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L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突变与血糖升高无明显关联,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血糖升高有独立相关性.
作者:刘娜;任路平;于贤;陈树春;宋光耀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研究[1]显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与股骨粗隆部位骨密度降低相关,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风险逐渐增大.保守治疗需要老年患者行骨牵引术并长时间卧床,会出现许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对于老年人来说是致命的.根据AO/ASIF治疗骨折的原则,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给予稳定的内固定从而达到准确的解剖复位、使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髋关节功能的尽快恢复.本文拟对比股骨近端防髓内钉(PFNA)及Gamma钉内固定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疗效.
作者:苗永刚;王宇冬;周群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隐裂牙是临床上引起牙痛的常见原因,一方面会影响患者正常的咀嚼功能,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其日常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中通过根管治疗术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对于一次根管治疗术与分次根管治疗术的选择仍存在争议[1].本研究旨在对比一次根管治疗术与分次根管治疗术治疗老年早期隐裂牙的疗效.
作者:王静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天然化合物20(S)-人参皂苷Rg3体外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系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MTT、流式细胞仪检测20(S)-人参皂苷Rg3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诱导凋亡作用;应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加药后U266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 20(S)-人参皂苷Rg3作用U266细胞系24、48 h的IC50值分别为(71.07 +2.63)μmol/L、(44.06士3.98)μmol/L,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抑制U266细胞系的增殖,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5);可促进U266细胞系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细胞周期检测,与对照组比较,Go/G1期百分比增多(P<0.05),同时S期百分比逐渐减少(P<0.05),而G2/M期百分比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药物处理U266细胞系24h后,Western印迹检测示随药物浓度的增加,procaspase-3表达轻度下降,cleaved caspase3显著表达上升(P<0.05).结论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0(S)-人参皂苷Rg3可抑制U266细胞系的增殖,且能够诱导U266细胞系凋亡,呈剂量依赖性,诱导U266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上调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引起的;20(S)-人参皂苷Rg3还可以影响U266细胞系的G1/S期,使细胞阻滞在G1期,而对G2/M期无明显影响,可能是其抑制肿瘤的作用机制之一,使其成为潜在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新制剂.
作者:侯俊杰;宋艳秋;黄式敏;康丽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家庭心理干预联合社会技能训练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心理干预联合社会技能训练.比较两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6个月时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WHOQOL-BREF表中各领域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心理干预联合社会技能训练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能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进一步改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珀槿;裴双义;孙淑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应激是以糖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类激素分泌增加为主,多种激素共同参与、使机体抵抗力增强的非特异性反应.在应激反应发生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被激活[1],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和糖皮质激素立即增加,并产生一系列的适应性和耐受性的反应,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也参加,血中儿茶酚胺含量相应增加.同时,β-内啡肽、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胰高血糖素、血管升压素、醛固酮等均增加.这些激素在全身疾病尤其是眼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颖佳;王桂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展到发展到肺心病的中心环节,直接影响到COPD患者的预后,肺血管的重塑与COPD的发展密切相关[1],是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形成的机制和主要病理表现之一.其在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及不可逆性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肺血管重构与COPD的气道炎症密切相关[2].
作者:王昌明;王会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随着手术技术的更新,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较多,如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1]和微创钻孔引流术等.微创钻孔引流较传统的开颅手术优势明显,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各部位脑出血效果十分理想[2].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何时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神经外科医师不断探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就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钻孔引流手术,旨在观察疗效评价以及患者预后生活能力情况.
作者:何苗;陈智;熊左隽;王俊文;张章;陈文;王雷;李俊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甲基化与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及其对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15例正常乳腺组织、20例乳腺增生症及15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ER-α、PR、Her-2、CK5/6、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情况,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测定ER-αt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情况.结果 ①150例乳腺癌中三阴性乳腺癌(ER、PR、Her-2均为阴性)29例(19.3%),基底细胞型乳腺癌[ER、PR、Her-2均为阴性,CK5/6和(或)EGFR阳性]24例(16.0%).②乳腺癌组织中ER-α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增生组织和正常乳腺组(P<0.01);基底细胞型乳腺癌ER-α甲基化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基底细胞型乳腺癌组织(P<0.05).③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ER-α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结论 基底细胞型乳腺癌ER-α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较高,且其甲基化水平与患者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ER-α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可能在基底细胞型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黄文杰;周兰英;孙延亮;肖海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引起劳动力丧失、生活质量减退、终导致病死率上升[1].此外,心血管疾病是COPD患者常见并发症,是COPD致残、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近期研究表明COPD病常伴随内皮功能异常[2].噻托溴铵为新近开发的一种新型长效抗胆碱药,对呼吸道痉挛具有治疗作用[3].近期研究发现[4],噻托溴铵对COPD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与运动耐力.然而,噻托溴铵对COPD患者肺外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是否具有改善作用,目前尚未见诸文献报道.本文旨在探讨吸入噻托溴铵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后是否通过调节肺外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来实现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陈锐;卢火俭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目的 采用紫外线反复照射裸鼠局部皮肤的方法,造成皮肤光老化,探讨建造皮肤光老化模型的新方法.方法 紫外线照射裸鼠背部右侧标记区域皮肤(2.5 cm×1.5 cm),并以对侧未照射皮肤作为对照,观察紫外线对皮肤老化的影响.照射方法:第1周每次给予裸鼠紫外线照射量为180mJ/cm2(180mJ/cm2为小致红斑量),第2~4周每周能量比前1 w增加1/3,分别为240、300、360 Mj/cm2,此后第5周起维持360 mJ/cm2分别至6(A组)、8(B组)、10 w(C组).每周每只裸鼠照射3次,完成后一次照射24h后处死.取标记区域照射皮肤和对侧未照射皮肤,进行HE染色,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等生化指标.结果 照射10 w(C组)的裸鼠标记区域皮肤HE染色显示表皮明显增厚,真皮组织排列紊乱,SOD、Hyp、MDA指标与对侧未照射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符合光老化皮肤特性,证明紫外线局部照射裸鼠皮肤10 w的皮损状态可以作为皮肤光老化模型,用于皮肤光老化的相关研究.结论
作者:石潇;陈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我国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1].本探讨社区老年消化慢病患病情况以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2012年9~11月整群抽取唐山市路北区乔屯办事处下属的各居委会所属社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1 500人,其中男760人,女740人,年龄60~98岁,平均(70.24±8.44)岁.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的疾病或言语障碍不能配合者.
作者:景丽伟;张超;陈长香;李建民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肠黏膜屏障的结构与功能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其除了消化功能外,还具有免疫调节、维持内稳态平衡等重要功能[1-3].在患者受到严重创伤等情况会导致全身性应激反应,胃肠道血供骤减,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4].受损的肠黏膜通透性增大导致细菌异位,严重者会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是脓毒症休克.胃肠道大手术后不仅会导致全身性应激反应还会导致肠道蠕动减缓,这些都有可能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老年人群由于全身功能均处于衰老状态,在接受较大手术后,更容易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目前认为免疫营养可以一定程度调节患者免疫平衡及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5,6].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肠内营养在老年腹部大手术后的疗效.
作者:陈云端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脑出血又称自发性脑出血,是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均极高,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 ~40%,急性期病死率为30%~ 40%,在渡过急性期后,约有90%的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如何促进脑出血患者的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成为神经学科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探讨头颅局部亚低温与依达拉奉用于脑出血的效果.
作者:孟祥武;唐荣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多原发恶性肿瘤(MPMNs)又称重复癌、多重癌等,是指同一个体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或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以肿瘤出现时间的先后分为两种:若两种恶性肿瘤同时或在6个月内先后发生的称为同时性MPMNs;6个月以上发生的称为异时性MPMNs.MPMNs与本身肿瘤的复发或转移,在治疗和预后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
作者:王鑫洪;林考兴 刊期: 2013年第20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服务需求日渐增多,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变化趋势[1].纵观几十年来,养老方式从家庭养老经历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至现今提倡的居家养老以及多种养老方式并存;养老观念从消极、被动至积极、主动养老[2];养老服务内容从低层次的满足日常生活照料至提倡应提供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及精神慰藉.但众多的研究中,大部分都是从宏观角度探讨养老方面模式体系的构建等.本研究日本居家养老经验,针对城市社区居家老年人,基于其身体和心理功能状况,细化与之相适应的养老服务内容,使社区能够更加完善、更加系统化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作者:孙皎;安力彬;李文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风险.使围术期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进而导致心率、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波动,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带来负面影响[1].老年妇科手术患者的原发疾病以各种恶性肿瘤以及盆底结构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张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壁膨出等)为主,这些疾病本身已经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理负担,造成患者的消极、焦虑情绪,不利于治疗的开展[2].本次研究给予老年妇科围术期患者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各项生理、心理指标获得了明显改善.
作者:郑国英;张小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脑梗死的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均较高.治疗过程中,如何提高疗效,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常用的给药途径为静脉应用,经动脉局部给药报道较少.合理用药,掌握正确的用药途径对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动脉局部给药可以改善缺血半暗带区的供血,从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从临床角度,通过对常规静脉用药组与动脉局部给药组的比较来探讨经动脉局部给药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王胜文;韩晶;韩艳华;徐斌;杨柏新;谷永明;吴淑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