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毅;龙文;韦琳
目的 探讨腹部外伤合并休克患者的急诊救治方法.方法 选择2006年8月至2011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4例腹部外伤合并休克患者,患者入院立即给予给氧、建立静脉通道等抗休克措施,需要手术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86例采取手术治疗,8倒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中,脾破裂切脾术共61倒,肝脏部分切除32倒,修补11倒;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6例,小肠修补5例;肾脏破裂修补术9例;后腹膜血肿腹腔引流7例;膀胱修补术6例;结肠切除2例,修补2例.本组治愈88例,占93.6%;死亡6例,占6.4%,2倒术后死亡原因均为继发休克、感染及肾表.结论 早期诊断并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法是治疗腹部外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关键因素.
作者:陈红卫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重视下,在卫生部门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较大地进步,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其次就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宗泽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 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2组不同的联合治疗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同时将住院患者病例资料整理,分析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中,患者有高血压的病例数多,血糖异常少;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到92.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仅为70.00%.结论 脑梗死的治疗采取药物治疗为主,配合辅助介入治疗;控制治疗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能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吴小林 刊期: 2011年第29期
自从抗生素开始使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中,到如今已经达到了难以替代的重要地位.但是,随着而来的抗生素滥用现象也带来了许多难题,细菌耐药性增加是抗生素广泛使用为突出的不良影响.抗生素的药理机制、滥用有可能引发的问题以及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是目前研究抗生素的重点热点,本文旨在分析探讨临床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危害性及可采取的应对措施,以达到提醒临床医生重视抗生素滥用问题的目的.
作者:李雪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我国正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单位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等是现在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主体,在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探讨这些问题能为我院更好地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供依据.
作者:苏银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办公自动化的出现与普及,大型综合性医院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电子文件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办公利用途径,但同时也面临管理上的一些缺陷和不足,现就如何加强大型综合性医院电子文件的管理作以浅析.
作者:夏幼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其对血清hs-CRP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60例ACS患者随机均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0例.丹红注射液治疗组另外加用丹红注射液(20mg/d)治疗,疗程均为14d.同时收集2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取其血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治疗前,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丹红注射液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与73.33%(P<0.05),2组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都有降低(P<0.05),但丹红注射液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3)2组ACS患者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丹红注射液治疗ACS安全、有效,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抑制冠脉炎症反应.
作者:周开江 刊期: 2011年第29期
急诊科患者对医护人员采取的抢救治疗及护理措施往往具有盲目性和抵触情绪,这种不配合及依从性差的现象对疾病的康复及预后有着很大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急诊科患者依从性表现现状,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对医护人员的相关性配合,促进医患关系及疾病的早日康复.
作者:郑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2组患者除冠心病基础用药及对症治疗外,心律失常加用倍他乐克及地高辛治疗,治疗组长期给予辛伐他汀20mg/晚,一次口服.对照组高血脂患者服用脂必妥等非他汀类调脂药.随访均为6个月.结果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用药前后早搏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用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早搏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结论 冠心病心律失常在常规美托洛尔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彩琼;冶雪莲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寻找药物稳定斑块及预防血栓形成是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研完的热点.本研究拟通过观察丹红注射液对30例ACS患者血清MMP-9水平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是否可稳定ACS的冠脉斑块.
作者:杜鹏 刊期: 2011年第29期
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虽然减少了患者的痛苦,但有子宫收缩差,阴道流血多的缺点,扩宫困难的病人,强行操作,易发生手术损伤.米非司酮和丙泊酚、芬太尼联合使用虽然可避免扩宫困难的缺点,但由于米非司酮术前服药时间长,且有恶心、呕吐、乏力等不良反应;现在我们将米索前列醇和丙泊酚,芬太尼配伍使用,取得了较好良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绍菊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介入治疗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0例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患者椎管内病变者行腰椎间盘介入治疗,椎管外病变者在腰部、臀骶部选择多个压痛点作为进针点,行银质针导热治疗.在同-病变区可做1~2次针刺.每周2次.结果 6个月后综合评定:治愈22例,有效7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96.7%.结论 介入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具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张志俊;朱保国;王小峰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评价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74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40mg,静脉滴注,1次/日,疗程均为2周.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宋维君 刊期: 2011年第29期
患者王连芳,女,64岁,农民.反复发热、关节痛1年,全身散在分布皮疹5个月.病程反复不规则发热,体温高达39.5℃,发热时全身肌肉疼痛,以四肢肌痛为主,肌痛有时呈游走性.体检:全身皮肤散在皮疹,呈红色丘疹,高出皮面,按之褪色,覆之碍手,无化脓及溃烂.全身各关节活动如常.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升高,血沉增快,血清铁蛋白增高[1],类风湿因子阴性,抗核抗体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诊断:成人斯蒂尔病.
作者:崔佳宾 刊期: 2011年第29期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医院管理的主要内容,认识医院人力资源的属性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客观要求.抓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促进社会责任推动医院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余正喜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统计了2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然后观察患者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统计其治疗效果.结果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23例,其中治愈14例,治愈率60.87%,显效8例,显效率34.78%,有效1倒,有效率4.35%,总有效率为100%,优良率为95.65%.结论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中大量推广应用.
作者:陈新文;邓兴武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6例行亚低温治疗(观察组),35例常温治疗(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患者入院后治疗前、后第1、3、7天颅内压.结果 在伤后24h内2组患者IC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第1~7天期间亚低温组ICP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8d后观察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30d后差异更明显.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降低脑组织氧耗量,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脑细胞早期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黄毅;龙文;韦琳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LBP制片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标本均来自我院门诊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就诊宫颈病变患者.对7445份标本患者采用LBP制片技术与Bethesda 2001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并在阴道镜下对非典型鳞状上皮以上病例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检出异常结果有441倒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患者,21倒不除外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H)患者,126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33倒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组织病理学检查133例,结果为上皮内病变(≥LSIL)125例,病理符合率为93.2%.结论 资料显示年龄在30~39岁之前的阳性率高,同时发现20岁以下10例病人中,病理结果都≥LSIL,表明宫颈癌前病变在年轻妇女中发生率有上升趋势.ASC-US病人复查率低;活检率低;阳性率年龄趋向于年轻化等.反映了我们本地区对宫颈癌的防治方面,在公众教育和信息科学的不重视.
作者:冯锦文 刊期: 2011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产地对柴胡药材微量元素积累的影响,为柴胡优化种植提供依据,促进柴胡药材质量评价及品质的改善.方法 分别选取甘肃(S1)、山西(S2)、湖北(S3)与四川(S4)4种柴胡,采取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测定柴胡药材中Ca、Mg、K、Na、Fe、Mn、Cu、Zn、Ti和V的含量,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Co、Ni、Mo、Se、Sn、Cd、Cr、Pb、Cs和Hg的含量.结果 总体来说各产地微量元素差异较大.结论 从微量元素角度把握柴胡特性能为柴胡优化种植提供依据,促进品质的改善.
作者:冯桂英 刊期: 2011年第29期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病,以面部发作性剧痛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疾病综合征.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很多,内科如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注射、中医药治疗、针灸理疗等保守治疗的效果常不能令人满意.目前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已成为临床常规治疗方法之一,效果肯定.我院自2008年9月以来,应用C型臂机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5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保国;张志俊;王小峰 刊期: 2011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