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突触后膜AMPA受体数量及功能的影响

林杭;王伟文;李薇;杨正辉

关键词: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AMPA受体, 突触后膜
摘要:目的 探讨大鼠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突触后膜AMPA受体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元,将编码红色荧光蛋白DsRed的质粒(标记树突棘)和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P301L突变的人类Tau蛋白基因共转染到5~7d的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内持续培养,编码DsRed的质粒和野生型GFP-Tau共转染为对照.以神经活细胞实时图像成像分析Tau蛋白易位过程.以免疫组化分别检测各组Tau蛋白的表达及AMPA受体数量改变.结果 野生型GFP-Tau蛋白组只出现在树突上,GFP-P301L突变组Tau蛋白广泛出现于树突棘上;与野生型组相比,GFP-P301L突变组Tau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AMPA受体数量显著减少(P<0.01).结论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可能通过显著减少AMPA受体数量,导致AMPA受体在突触后膜上的运输失常,造成认知功能的障碍.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高敏肌钙蛋白T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与心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CHF136例为心衰组,依据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个亚组,Ⅰ级组32例;Ⅱ级组36例;Ⅲ级组31例;Ⅳ级组37例.选取同期老年健康查体者3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测血清hs-cTnT及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浓度,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①心衰组较对照组hs-cTnT浓度显著升高(P<0.001);心衰各亚组间hs-cTnT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且随NYHA分级增加而升高(P <0.001);Ⅰ级组较对照组hs-cTnT浓度升高(P<0.05).心衰组与对照组比较以及心衰组内各亚组之间比较超声心动图参数、NT-proBNP浓度有显著差异(P<0.05).②心衰患者Log hs-cTnT与Log NT-proBNP、LAd、LVEDd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4,0.431,0.640,P均<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77,P <0.05).结论 老年CHF患者无论有无心衰症状hs-cTnT均升高,其升高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正相关,hs-cTnT能较好地反映患者心功能变化.

    作者:谷颖;王爱红;鹿克风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纤维蛋白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FI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冠心病(CHD)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入住该院的CHD患者120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 40例,急性Q波和非Q波心肌梗死(AMI) 3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入院后检测所有患者外周血清中FIB和hs-CRP水平.hs-CRP测定采用透射比浊法,FIB测定采用Clauss法.结果 与对照组FIB比较,SAP、AMI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hs-CRP比较,SAP、AMI明显降低(P<0.05).结论 FIB和hs-CRP表达,能有效地反映出CHD的发展过程及预后情况,对CHD的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红庆;姜文锡;梅换明;杜小琴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脂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脂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将病例分为PSD组(83例)及脑卒中组(96例),选健康志愿者(53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采用基因测序法测定ApoE基因第四外显子112位(rs429358)和158位(rs7412)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结果 PSD组血清TC高于脑卒中组和对照组(F=3.314,P=0.038).PSD组ε3/ε4基因型频数(24例)高于对照组(7例),ε4/4基因频数(8例)高于脑卒中组(2例)(P <0.05);ε4等位基因频率(24.7%)高于对照组(9.4%)和脑卒中组(16.1%)(P<0.05).PSD组携带ε4等位基因的HAMD-24评分、TC水平高于非携带ε4等位基因组(P<0.05).结论 PSD患者存在血清TC代谢紊乱,ε4等位基因可能与PSD患者血脂代谢紊乱具有相关性.

    作者:韩永凯;李静;张朝辉;宋景贵;张萍;李文强;王旭生;杜爱玲;张帆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的影响

    目的 研究小剂量胺碘酬联合氯沙坦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的效果.方法 将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28例分为三组,胺碘酮组(n =36例)给予胺碘酮600 mg/d,1~2 w后改为200 mg/d,维持治疗1年;大剂量联合组(n=43例)给予胺碘酮600 mg/d,1~2w后改为200 mg/d,同时口服氯沙坦50 ~ 100 mg/d,维持治疗1年;小剂量联合组(n=49例)给予胺碘酮600 mg/d,1~2w后改为200 mg/d,持续1个月后减为100 mg/d,同时口服氯沙坦50 ~ 100 mg/d,维持治疗1年.观察三组患者1年内心率、血压及转复维持有效率;治疗6个月、1年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房内径(LAD)、左房舒张末期容积(LAEDV)、左房收缩末期容积(LAESV)及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 ①治疗6个月,大剂量联合组、小剂量联合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胺碘酮组(均P<0.05);三组转复维持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治疗1年后大剂量联合组、小剂量联合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胺碘酮组,转复维持有效率明显高于胺碘酮组,LAD、LAEDV、LAESV明显小于胺碘酮组,LAEF明显高于胺碘酮组(P<0.05);大剂量联合组、小剂量联合组上述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联合氯沙坦可以有效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脏重构,对阵发性房颤复律后心律维持效果明显优于胺碘酮,且不良反应较小.

    作者:肖飞;钟国强;曾志羽;涂荣会;何燕;蒋智渊;李烁;付金梅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影响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风险因素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影响直肠癌术后2年内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病理分型、肿瘤大体分型以及是否并发肠梗阻等.结果 术后2年的生存率溃疡型患者显著低于隆起型患者(x2=4.500,P=0.034);低分化腺癌型患者术后显著低于高中型分化腺癌患者(x2=13.460,P=0.001);临床分期为Ⅳ的患者显著低于其他分期的患者(x2=20.590,P=0.00l);术前CEA >5 ng/m的患者显著低于术前CEA≤5 ng/m患者(x2=7.384,P=0.007);术前癌抗原(CA)-199 >40 ng/m的患者显著低于术前CA-199≤40 ng/m患者(x2 =9.517,P=0.002).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大体分型为溃疡型、临床分期晚(Ⅲ~Ⅳ)、术前CEA>5 ng/ml及病理分型为低分化腺癌是导致直肠癌术后2年生存率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针对影响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风险因素及早干预,有望延长术后生存时间.

    作者:丁如良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灯盏细辛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B型利钠肽和肌钙蛋白的影响

    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B型利钠肽(BNP)和肌钙蛋白(cTnI)表达的失调是近年来人们研究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向,也证实了其异常表达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1,2].灯盏细辛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等多种化合物,具有扩张动脉、改善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作用[3].本研究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老年患者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后血清中HCY、CRP、BNP和cTnI的变化.

    作者:史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脑梗死后氧自由基的过度表达是引起脑缺血缺氧性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自由基的级联反应,将引起神经元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及脑内血管内皮自爆的损伤,同时氧自由基还会使花生四烯酸(AA)等进行单向转化导致血栓素A的形成增加,引起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区血管内皮细胞对血小板的黏附作用加强,导致梗死范围的扩大[1],所以在急性脑梗死早期进行的神经保护治疗能有效防止脑梗死范围的扩大,本研究主要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依达拉奉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对患者体内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作用.

    作者:王江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核桃仁水提物对皮肤老化小鼠皮肤胶原纤维的作用

    目的 探讨核桃仁水提物对皮肤老化小鼠皮肤胶原纤维的影响.方法 48只小鼠采用5%D-半乳糖颈背皮下注射和紫外线照射40d,联合建立皮肤衰老小鼠模型,分为衰老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2.0、4.0、8.0g/kg)核桃仁水提物治疗组,另取12只小鼠,颈背皮下注射等体积的无菌生理盐水,不进行紫外线照射,作为正常组.连续用药治疗30 d.Masson染色观察皮肤胶原纤维形态变化,生化法检测皮肤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印迹法测皮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物皮肤胶原纤维厚度变薄,排列松散,Hyp含量明显减少,而MMP-9表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核桃仁水提物中、高剂量组均能使动物皮肤胶原纤维厚度增加,排列紧密,同时Hyp含量显著升高,MMP-9阳性细胞率及表达量均明显减少.结论 核桃仁水提物对皮肤衰老小鼠皮肤胶原纤维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胶原含量有关.

    作者:陈勤;姚媛媛;徐柯乐;夏醒醒;张蓓蕾;周乾坤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腹泻患者粪便来源的气单胞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杭州地区2010年夏季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来源的气单胞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收集肠道门诊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分离鉴定气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开展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共收集1 678份粪便标本,分离到气单胞菌99株,,其中维氏气单胞菌40株、豚鼠气单胞菌37株、嗜水气单胞菌22株.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及头孢西丁的敏感率分别为82.8%、67.7%、47.5%、41.4%和27.3%,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此外,五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不同气单胞菌种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杭州地区夏季成人腹泻患者气单胞菌的分离率较高,较多菌株对治疗腹泻的常用药物耐药,应该进行持续监测.

    作者:葛樯樯;白永凤;陈晓;余斐;郑书发;陈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PU)的效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该院收治的老年PU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比较两组症状、内镜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症状、内镜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 (40/45)、82.23% (37/45),对照组为66.67%(30/45)、62.23% (2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症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5/45),对照组为6.67%(3/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PU可显著提高疗效,加快症状改善,缩短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少.

    作者:于志刚;段志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8 w有氧运动调控成年大鼠皮层Rho GTPases活性

    目的 观察8 w有氧运动对成年大鼠皮层Rho GTPases的影响.方法 (1)选用30只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经过1 w的适应性跑台训练后,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每组15只.运动组大鼠进行8 w跑台运动,前2 w运动速度为10 m/min,跑台坡度为5%,每天运动30 min;后6 w运动速度为22 m/min,跑台坡度为10%,每天运动60 min;后一次运动训练48 h后取材.(2)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两组大鼠皮层RhoA、Rac1和Cd42蛋白表达.(3)采用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两组大鼠皮层RhoA、Rac1和Cdc42 mRNA表达.(4)采用突触素作为突触特异性的标记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两组大鼠皮层的突触密度.结果 (1)同安静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组大鼠皮层内RhoA蛋白表达下调、RhoA mRNA表达上调(P<0.01);Rac1蛋白、Rac1 mRNA、Cdc42蛋白表达上调,Cdc42 mRNA表达下调(P<0.01或P<0.001).(2)同安静对照组相比,有氧运动组大鼠皮层的突触密度增多(P<0.05).结论 8 w有氧运动对成年大鼠大脑皮层参与细胞骨架调节的Rho GT-Pases具有调控作用,抑制RhoA表达,促进Rac1和Cdc42表达,进而增加成年大鼠大脑皮层内的突触密度.

    作者:赵丽;李岩;龚丽景;吕媛媛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老年肺癌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免疫代谢变化及3年复发率

    目的 了解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后免疫炎症、营养代谢的变化及3年复发率.方法 依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照组35例:开胸下肺癌根治术.结果 术后7d,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NK细胞、CD4/CD8、IgA、IgG及Ig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代谢性并发症发生率(13.51%)显著低于对照组(34.29%) (P =0.03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年累计复发率(40.54% vs 3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远期疗效与开胸手术相当,但术后免疫炎症反应周期短,术后代谢性并发症少,同时营养状况也优于开胸手术组.

    作者:吴朝晖;刘玳瑄;刘与友;杨建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吉林市城区老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生活质量及危险因素

    目的 了解吉林市老年女性尿失禁的患病情况、生活质量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各社区老年女性1 0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86例患者完成调查,患者尿失禁患病率达30.9%(305例),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型尿失禁(MUI)患病率依次为10.0%(98例)、7 0%(69例)、14 0%(138例);患存生活质量总评分以及社交活动、行为限制、心理影响方面的评分分别为(10.2±4.0)、(3 2±1.1)、(5.3±2.0)、(4.8±1.7)分,且小同尿失禁类型、程度、病程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显著(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呼于吸、泌尿、心血管、妇科疾病以及结婚年龄<21岁、孕次>4次、活动受限是老年女性尿失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该市老年女性尿失禁患病率较高,患并生活质量较差,应根据患病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及干预.

    作者:王昕;李治钢;王威;侯军;李净潜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转录激活因子-3、nm23、趋化因子受体4在老年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nm23、趋化因子受体(CXCR)4及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50例老年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收集其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STAT3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nm23、CXCR4蛋白的表达.结果 STAT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对照组(0.07±0.04)、Ⅰ期乳腺癌(1.14±0.21)、Ⅱ期乳腺癌(1.37±0.27)、Ⅲ期乳腺癌(1.59-±0.34),Ⅳ期乳腺癌(1.82±0.41),两两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率为24.00%,对照组100.0%,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乳腺癌中随着FIGO分级的增加,各级表达强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在乳腺癌及对照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6.0%、4.00%,且随着乳腺癌FIGO分期的增加,其表达强度明显增加(P<0.05).STAT3与nm23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52,P=0.000),与CXCR4蛋白呈正相关(r=0.378,P=0.000).结论 STAT3表达量的改变及nm23、CXCR4b表达的缺失与乳腺癌病情的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三者水平分析有助于了解原发性乳腺癌进展程度及预后情况.

    作者:冀宏;艾宁;张凯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对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内源性皮质醇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对老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内源性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消化道恶性肿瘤组30例患者连续5d每日给予40 mg甲泼尼龙静滴,对照组为3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皮质醇水平,肿瘤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及甲泼尼龙24 h内抽取静脉检测血清皮质醇表达水平.对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及疼痛5个方面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皮质醇阳性率(56.7%)明显高于对照组(3.33%)(P<0.01),按病种来区分,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贲门癌三种疾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按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C30版(EORTCQLQC)-30标准计算的评分,40 mg/d的甲泼尼龙治疗后食欲、精神、睡眠、疲乏及疼痛5个方面有效率为50%左右,消化道肿瘤患者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清皮质醇浓度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无明显差异(P>0.05).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贲门癌治疗后血清皮质醇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等剂量短期应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能够明显改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不会对患者内源性皮质醇水平产生明显的影响.

    作者:熊峰;朱春荣;朱彦博;李大鹏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帕金森病合并冠心病老年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引起TC、LDL-C水平下降过低1例

    阿托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第三代他汀类调脂药,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从而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降低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2岁.既往有冠心病病史,2010年8月因心肌梗死行冠脉支架置入术.自诉:于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不自主抖动,多于静息状态下出现,紧张时加重,入睡后消失,并出现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言语少,行走时起步困难,身体前仆,翻身及穿衣困难,未就诊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以帕金森病(PD)住院.

    作者:赵玉杰;宋瑛世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不同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比较

    目的 观察不同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 13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蛋白尿及肾功能分组,正常白蛋白尿组(DN0)41例,微量白蛋白尿组(DN1)36例,临床蛋白尿组(DN2)31例,肾功能不全组(DN3) 2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各组DN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超声检测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水平的变化.结果 各期DN患者较正常对照组NO水平明显下降,ET-1、vWF水平明显升高(P<0.01).DN0组和DN1组间NO、ET-1、vW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DN1组和DN2组、DN2组和DN3组NO、ET-1、vWF水平差异显著(P<0.01,P<0.05).反应性充血时,各组DN患者均出现肱动脉内径水平下降;含服硝酸甘油后,仅DN2组和DN3组出现肱动脉内径水平下降(P<0.01,P<0.05).结论 DN各期均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早期DN患者即可出现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小晚期DN患者同时出现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障碍.

    作者:张金良;黄斌伦;李旭升;郑伟英;叶赏和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贵州省城市居民养老机构入住意愿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贵州省城市居民养老机构入住意愿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贵州省城市社区居民3 704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 有38.5%的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不同年龄段、文化程度、月收入对养老机构入住意愿有影响.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家庭养老资源不足,现有机构养老资源又不能满足需求,养老机构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机构养老在贵州具有发展前景.

    作者:何英;江智霞;袁晓丽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辨证治疗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评价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70 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对照组治疗参照相关诊疗指南制定稳定期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治疗26 w,分别对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分析.结果 血清CRP、IL-8 、TNF-α水平与健康组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IL-8除外,P<0.01)且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P<0.01);血清CD3+T水平组间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D4+T水平与健康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1);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D8+T水平试验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血清CD4 +/CD8+水平与健康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前较低(P<0.01);试验组疗后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P<0.05).结论 COPD稳定期综合治疗方案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8、TNF-α和CRP水平,改善炎症损伤;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指标,调节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张海龙;曹帆;王明航;李素云;马利军;李建生;余学庆 刊期: 2013年第21期

  • 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分期治疗肩-手综合征的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分期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例Ⅰ期SHS患者随机单盲分为针刺结合康复组(针康组)10例和康复组10例针刺组10例;30例Ⅱ期的患者同上处理.结果 针康组对于Ⅰ期SHS患者的关节活动度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5);针康组对于Ⅱ期SHS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能力的改善优于康复组(P<0.05);针康组和针刺组对于Ⅱ期SHS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能力的改善优于Ⅰ期患者(P<0.05);而康复对于Ⅰ期SHS患者的日常生活的能力的改善优于Ⅱ期患者(P<0.05).结论 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SHS比单纯康复和针刺治疗有一定优势,而且康复训练应该早期介入.

    作者:李西忠;刘延祥 刊期: 2013年第21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