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红旗;赵年贵;柯明耀;林亚乐;徐朝斌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临床上常见并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分为阻塞性、中枢性及混合性3种类型,其中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 drome,OSAs)常见.近年来,随着睡眠多导记录仪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对本病的认识逐步深入,诊断和治疗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作者:黄磊;徐爱晖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18例接受支气管激发试验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讣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关因素.结果 118例受试者中,10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91.5%.咳嗽、咽痒、气短等不良反应常见,分别占60.2%、41.5%和38.1%.气道反应阳性组咳嗽发生率显著低于气道反应阴性组(分别为46.5%,68%;χ2=5.266,P=0.022).性别、年龄等因素对上述常见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影响.气道反应性对咽痒、气短等发生无显著影响.结论 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过程中,一过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中,咳嗽、咽痒、气短等不良反应常见.气道反应阴性组咳嗽发生机率更高.
作者:张齐武;许苏丹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COPD气管切开患者的拔管时机.方法 13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例,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大于24 h拔管,对照组7例,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大于2 h拔管,比较拔管后48 h内的再插管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再插管率分别为16.7%和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作者:杨阳;邹俊;张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在胸腔积液中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已确诊的胸腔积液标本76例(结核住胸腔积液29例、癌性胸腔积液38例和化脓性胸腔积液9例),检测胸腔积液中ADA、CRP和CEA数值,并进行各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 ADA在结核性胸腔积液及化脓性胸腔积液明显升高,在癌性胸腔积液明显偏低(P<0.01).CRP在化脓性胸腔积液升高明显,在结核性胸腔积液次之,在癌性胸腔积液中值低,三者之间比较有显著芹异(P<0.01).CEA在癌性胸腔积液中均值明显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和化脓性胸腔积液组(P<0.01).结论 ADA、CRP和CEA联合监测对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意义.
作者:朱丽娟;朱彩平;杨小骏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甲泼尼龙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AECOPD患者13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抗生素静点、吸入βz受体激动剂、二羟丙茶碱静点、吸氧.实验纰在对照组相同治疗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40 mg,两次/d,静点.结果 治疗组退热天数、咳嗽、咳痰、气短症状缓解天数、肺部哕音消失天数、外周血白细胞数回复正常天数、FEV1≥t80%预计值恢复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泼尼龙治疗AECOPD临床效果显著,建议临床医生广泛应用.
作者:刘放;李宝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OLV)方式对忠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影响.方法 拟行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长时间组(I组)和间断的舣肺通气组(Ⅱ组),每组18例.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1)、OLV 45 min(T2)、90 min (T3)及术后2 h(T4)采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浓度.结果 两组TNF-α、IL-6、IL-8和IL-10于T2时明显上升(JP<0.05),11组L3、T4时TNF-α、IL-6和IL-8均明显低于I组(P<0.05),而IL-10高于I 组(P<0.05).结论 单肺通气期间间断舣肺通气可减轻炎性反应.
作者:胡泉清;孙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在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更简易、准确、低成本的诊断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某进口的多导睡眠仪(PSG)和使携式睡眠监测仪,对60例怀疑有OSAHS的对象均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监测,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各指标的差异,以及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两种方法所得呼吸紊乱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低血氧饱和度、低于90%的血氧饱和度时间等均无著性差异(P>0.05).与PSG比,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60%;对病情分度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轻度73.3%、中度71.4%、重度94.4%.结论 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对诊断OSAHS有高敏感性,尤其对重度OSAS的诊断更为准确,适合于临床常规诊断.
作者:海冰;钟红;李永霞;张涛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临床对气胸的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3年6月~2008年6月本院诊治的自发性气胸160例l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经治疗108例自发性气胸全部治愈(100%);继发性气胸52例,治愈50例(96.2%),死亡2例(3.8%).结论 特发性气胸以青壮年为主,症状轻,治疗效果好;继发性气胸以中老年居多,合并症多,诊断复杂,易漏诊与误诊.
作者:李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寒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的预后因素及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04年10月至07年10月共304例住院COPD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缓解出院组及死亡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本组缓解出院272例,死亡32例.死亡组在病程,吸烟指数,体重指数,合并肺心病.及入院时血PH,PaO2,C-反应蛋白(cRP)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显著性,P<0.05.而在平均年龄,既往应用激素情况,Pac02等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体重指数及入院时血PH,PaO2与病死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62、-0.471、-0.467,P分别<0.05和<0.01),患者的病程,吸烟指数,血cRP,合并肺心病与病死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5、0.454、0.466、0.469,P分别<0.05和<0.01).结论 COPD患者住院后测定相关指标综合评价,及时监护及加强治疗,对判断及改装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丽荣;吴坎金;王晓晟;迟玉敏;施健;邸庆国;孙宝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住ICU喘息状态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4年2月~2008年3月住ICU喘息状态患者45例,进行MODS诊断及APACHEⅡ评分,ALI患者行机械通气.结果 合并MODS 19例,APACHEⅡ评分平均13.2±7.9,其中APACHEⅡ评分≤10者5例无一例死亡,APACHE II评分≥25者6例均死亡.出现心衰或休克12例,肝功能衰竭13例,肾功能衰竭9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2例,消化道出血5例.2个脏器受累12例,死亡3例(25%);3个脏器受累6例,死亡5例(83%),4个脏器受累1例死亡.12例患者行机械通气,4例行无创机械通气,8例行有创机械通气,其中外设PEEP>6mmHg 5例均死亡.19例合并MODS者死亡9例,死亡率47.36%.其中肺部感染者病原学检查G-杆荫感染11例,G+菌感染3例.结论 住ICU喘息状态并MODS患者的死亡率比预计的高.预后与脏器衰竭出现数量,APACHE Ⅱ评分及有创机械通气外设PEEP大小呈正相关.
作者:李占斌;王东涛;杨敬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观察48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前后患者血气变化及临床情况的变化.结果 48例中好转45例(93.75%),患者PaO2,S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临床情况改善.3例因病情加重改为有创通气.结论 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减少了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林少芳;彭睿;曹鹰;李勇萍;付东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改进透明敷贴及腹带包扎固定方法,加固中心静脉导管.减少中心静脉导管在留置引流中的脱出率,提高引流效果.方法 2005年3月到2008年6月,我科开展中心静脉导管微创胸(心包)膜腔引流共90例,其中胸腔积液62例,气胸23例,心包积液5例.按照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常规同定组及使用无菌透明敷贴及腹带包扎的加固组.观察两组导管引流中脱出情况.结果 常规固定组有10例引流导管脱出,加同包扎组无1例导管脱出.结论 采用无菌透明敷贴及腹带加固包扎固定留置引流管,固定效果好,能有效地减少导管脱出,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邹扬丹;金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长链DNA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用实时PCR检测45例肺癌患者(肺癌组)和45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血液中长链DNA的浓度及其指数.结果 肺癌组平均长链DNA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著性(P<0.01),在ROC曲线上,假设长链DNA对肺癌特异性是100%,则其临界点为0.59,用于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67%.结论 血浆长链DNA也许可作为肺癌诊断的辅助标志物.
作者:夏明成;李厚怀;杨莉;马家用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联合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2例、给予普米克令舒1 mg和万托林雾化液1 ml联合雾化吸人治疗,2次/d;对照组28例、给予万托林雾化液1 ml雾化吸人治疗,2次/d,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FEV1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FEV1和PEF及pH值、PaO2、PaCO2均有改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相互比较差异尢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良反应明硅少于对照组.结论 普米克令舒和万托林联合雾化吸入能够改善AECOPD患者肺功能及临床症状,与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作者:赵玉文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从肺脏损害角度探讨成人still病的肺部表现,以指导临床上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4例伴有肺部表现的成人stil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有肺部影象学异常,其中双肺广泛间质性肺炎样改变1例,肺炎样多发斑片和纤维条索影3例,伴有胸腔积液3例;均被误诊为肺炎或肺结核.成人still病合并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O%-53%,主要表现为问质性肺炎、浸润性肺炎和胸膜炎.呼吸道症状轻,肺部体征少,发热程度往往与其小相符合.抗生素治疗无效,对糖皮质激索治疗反应较好.结论 成人still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累及肺脏时极易误诊为感染性肺疾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刘一;张波;樊再雯;王东;于红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医疗护理是高风险的行业.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观念的增强,护理安全愈来愈受到重视.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将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现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对策介绍如下.
作者:潘爱娣 刊期: 2009年第03期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此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增高趋势.
作者:王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症状急性发作时经口腔呼出气中NO浓度及血浆中N0的浓度,研究N0浓度与哮喘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急性期发作患者30例,测定在急性发作期呼出气体中N0浓度、血浆中NO浓度;经过舒利迭吸入治疗,一吸,一日两次.治疗1个月后再次分别测定NO的浓度.结果 支气管哮喘症状急性发作期组患者呼出气以及血浆中NO浓度均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呼出气体中NO浓度以及血浆中NO的检测为临床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的判断提供参考.
作者:郑永华;陆晶晶;张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结核患者的归口管理是我国结核病控制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综合医院结核患者的诊治和管理现况,抽查了滨州市6所县级综合医院,报告如下.
作者:王介营;李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全肺切除手术是中央型肺癌、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等疾病的外科佳、可行的治疗手段,因为手术比较大,切除人体器官范围大,所以,病人围手术期的密切病情观察和完善优质的护理,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我院心胸外科2000年至2007年全肺切除术18例,就其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