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剑;边育红;王丽;尤冉冉
目的 急性胰腺炎的CT与起声特征.方法 本文报告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急性胰腺炎22倒,全部病例均有完备的CT和超声检查资料.结果 22例患者中CT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16倒,急性坏死型胰腺炎6例,其中3例经手术证实,19例经临床、实验室及CT导引下穿刺活检证实.22例患者中超声诊断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15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6例.讨论 急性胰腺炎很常见,其CT与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特别是CT增强检查,对鉴别急性胰腺炎的病变类型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作者:杨玉梅;唐立东;王灿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无痛人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要求终止妊娠的孕者120例,以上观察对象均采用无痛人流术终止妊娠,另选取之前于我院就诊,采用普通人流术终止妊娠的孕者60例,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无痛人流术与普通人流术的临床疗效.结果 无痛人流组的手术效果、镇痛效果、术后人工流产综合症的发生率均优于普通人流术组.结论 应用无痛人流术终止妊娠,临床疗效好,镇痛效果显著,且人工流产综合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康推广.
作者:项群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观察探讨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脑部疾病病患68倒,其中有30倒属于急性脑梗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使用氯吡格雷辅助治疗)和对照组(使用常规性治疗)各15倒,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15倒病患中,显效为8倒占53.3%,有效为3例占20%,无效为4倒占26.7%,无不良反应发生,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15倒病患中,显效为3例20%,有效为3例占20%,无效为9倒占60%,发生不良反应3例,总有效率为40%;2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 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有效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合理推广应用.
作者:韩光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分析比较腹部、阴道彩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在我站门诊进行腹部和阴道彩超检查的270倒妇女检查结果.结果 通过与术后病理及术后随访结果相比,通过腹部彩超对子宫肌瘤确诊的误诊及漏诊率为18.51%,阴道彩超对子宫肌瘤确诊的误诊及漏诊率为1.85%.由此可表明阴道彩超相比腹部彩超敏感性更高,产生的误诊率更低.结论 阴道彩超相比腹部彩超其是直接贴近盆腔脏器检查,具有更加良好的分辨优势,并且能够宽景成像,准确性更高,更有利于发现病灶,但是在检查的时候需要注意检查者的经验以及操作手法,要对子宫深面及周边引起注意,对仪器条件和检查深度进行改变,以防止和减少漏诊、误诊的出现.
作者:袁新梅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比较专科护士临床培训不同方法的培训效果,寻找临床专科护士培训佳方法.方法 将我院按统一条件招收的血液净化专科培训学员,1组(56名)用分段(A)方法培训;另1组(56名)用连续(B)方法培训.2组学员理论授课和操作培训时间、内容相同.采用相同的理论考题和操作项目及评分标准进行考试.分别计算2种方法培训学员的理论和操作平均成绩并进行2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 用2种方法培训学员各阶段的理论和各项操作考试平均成绩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表3).从操作考试来看,分段培训方法不同阶段考试分数均低于连续培训方法(P均<0.01);而理论考试则相反,各阶段的考试成绩分段培训方法均高于连续培训方法(P均<0.05).结论 2种方法培训学员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均合格(60分以上).但理论和操作培训效果各自存在不同的优势,临床专科护士培训时可据情择重选用.
作者:郑建华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笔者根据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长期护理,总结了有效的护理经验.护理效果满意,以供参考.
作者:金银慧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老年性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12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因人制宜的护理及有特点的心理护理.结果 对老年性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结论 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对老年性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不同特点的心理护理,也是必要的.通过我们的护理,使他们的血压得到控制,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涂巧梅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加强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学生用餐安全,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工作.消除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立严格的学校学生食堂经营准入制度,规范食品采购和验收程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健全监管制度并强化监管职能.
作者:黎玉芬 刊期: 2011年第32期
新生儿TORCH感染主要是指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U)、其他(OTHER)如:梅毒螺旋体(TP)、EB-V、HBV、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的感染所致.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差别很大的一类疾病.虽然目前有专家称,该字母组合词对临床意义不大,由于习惯仍暂且应用.该类疾病既有宫内感染亦有出生时及出生后感染,为了引起广大医师及家长的关注特引文如下.
作者:李茂勇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一贯煎是治疗肝肾阴虚,血燥气郁之名方,为清代医家魏玉璜创制,记于《柳州医话》一书,也有说出自《续名医类案》的.方由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甘杞子、川梀子组成.功用:滋阴疏肝,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证.故张山雷评之为:柳洲此方,虽从固本丸.集灵膏二方脱化而来,独加一味川梀子,以调肝木之横逆,能顺其调达之性,是为涵养肝阴无上之良药,奇遇皆柔润以驯其刚悍之气.苟无停痰积饮,此方有奇功.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内伤杂症颇有疗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马金凤 刊期: 2011年第32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形成的气道慢性疾病.本文针对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指出支气管哮喘的几种诱发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与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李欣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总结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重视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血糖控制,心理疏导及营养教育,术后加强生命体征观察及血糖监测,加强管道护理及提高术后患者合并症,并发症的护理水平.结果 47例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措施降低了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无1倒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加强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促使患者顺利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邢秀芹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对临床急性胰腺炎治疗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 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不同病情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2例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100%,且所有患者治疗5d后,与治疗前相比其血钙水平显著升高(P<0.05),白细胞和血清蛋白酶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对于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部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来说,综合性保守治疗,包括适合的药物治疗、中医药和腹腔灌洗等措施可取得较高的治愈率,是目前较为妥当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炜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根据256高血压患者分析发病原因以及研究高血压的预防.方法 在医院选取256例高血压患者,仔细调查他们的饮食、作息习惯,家族史,体重心理情况,并测量其体重、血脂、身高等情况.结果 遗传因素、心理不健康、肥胖、不规律的作息及不合理的饮食习惯都是造成高血压的因素.结论 控制这些发病因素能大大减少高血压的发病率,就做到高血压的预防.
作者:刘培慧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对5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DKA98%有明确的诱因,其中感染多见占73.1%,不规范治疗占17.3%,90%患者入院前有糖尿病史.平均血糖23.5mol/L,CO2CP10.8mol/L,死亡1例,51倒临床治愈,治愈率达98%,血糖、血钾等恢复正常,尿酮转阴.结论 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早期诊断,积极防治非常重要.
作者:彭凤玲 刊期: 2011年第32期
哮喘俗称“吼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疾病中四大顽症之一,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其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痰等.主要的发病原因包括患者的体质和环境因素这2个因素.
作者:鲁标 刊期: 2011年第32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传统护理组和社区护理组,每组各100倒.传统护理组给予常规治疗,社区护理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以家庭为中心的多种形式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比较2组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社区护理组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护理组.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庭成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有效控制血糖减轻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急性肾功能表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它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突然肾功能衰退及尿毒症,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不可逆性不同,大多数形式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可逆性肾功能衰竭.文章主要探讨了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护理对策.
作者:闵照琴;侯颖慧;杜娟 刊期: 2011年第32期
人结核病主要是肺结核,约占结核病的80%以上,牛型菌经常引起肺外结核,主要见于儿童,此种情况主要是通过吃生奶而感染,多数为颈部淋巴结炎.文章主要介绍了结核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诊断与防控措施.
作者:杨惠卫 刊期: 2011年第32期
按病种分组(DRGs)付费,是一种打包付费制度,也是国际公认的较为科学合理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目前,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这种付费方式.按病种分组(DRGs)付费主要是根据患者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以及疗效等多种因素,将诊断相近、治疗手段相近、医疗费用相近的住院患者,分入若干病组予以定额付费.按病种付费意在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是国际上较为认可的付费机制,但在我国仍处在探索阶段.
作者:张建利;查兰 刊期: 2011年第32期